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戏,是刘邦的强项。
依靠一连串甚称精彩的戏码,刘邦成功的扭转了自己在部下心目中屡战屡败的不利形象,他现在的形象是屡败屡战、战斗到底的英雄。
秦、汉两国围绕着如何结束这一场持续了二个多月的战事,进行着艰苦的拉剧谈判,在细节方面的和谈扯皮上,刘邦和李原不约而同的将权力下放给了帐下的两名谋士,张良和陈平。
汉初三杰。
其中的两位,在这一个时空,成为了敌对阵营的首席智囊,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互相猜测又是另一场精彩之极的大戏。
——。
二月末。
关中大地的战火已渐渐平息,在渭水两岸,除了栎阳还在汉将吕泽的手里外,其余地方的汉军残余均已被秦军荡平。
在连战连捷之下,秦军共计俘虏周苛、丁复、朱涓等十余员汉将,俘卒多达一万余众,与一根筋战斗到底的楚军不同,汉军的抵抗意志并不是十分强烈,这或许是刘邦与项羽带兵不同的风格所致。
蓝田关前。
秦、汉两军对峙,经过陈平和张良的一番又一番的唇枪舌箭,和谈终于朝着结束战事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汉国同意将汉中郡西部的沮县(略阳)、河池、阳平关割让与秦国,同时,汉军在完成俘虏交接之后,全军撤退到秦岭南麓,至此,刘邦的部队在关中不再保留一兵一卒。与之相对应,秦国要将此次作战被俘的汉军将士归还给汉军,为公平起见,汉军需付出一定数量的赎人费,具体的数额双方不在条约上注明,作为私密条款执行。
对于爱惜名声的刘邦来说,向李原这样的后辈支付赎金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赎金不作注明,是他强烈要求的附加条款,甚至于为了不公开,刘邦愿意支付更多的赎人费。
刘邦的这一要求,李原倒是爽快的答应了,实惠永远比虚名要有用的多,关中的大建设需要更多的钱粮,能从刘邦那里敲打到更多的好处,李原自然求之不得。
注:不刷榜的我好象快要被挤下榜了,这个,票票有的话,给投个票,还有收藏,点一点。谢!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关中枭雄
二月二十八日,两军阵前交俘行动在蓝田关外进行,秦军一万五千将卒押送着第一批汉军俘卒约三千人来到阵前。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一声声低沉浑厚的秦军战歌在鼓声中响起,与稀稀落落、没有精神的汉军将卒的呼喝相比,这战歌显得分外的雄壮夺人心魄。
刘邦神情复杂的乘着一辆战车,立于汉军中军旗下,远眺着前方如黑压压的秦军军阵,与一年前荥阳的那支只是二流的郡兵部队相比,李原麾下的这一支秦军是如此的熟悉,让人感到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大秦,大秦!”这呼喊声,就是关中秦人苏醒的声音,而他们的醒来,又不知将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守四方——!”刘邦苍老的胸膛里,一颗还在跳动的心激烈的跳动着,让他猛然的大声叫喝起来。
自从上次在荥阳城下觅得了大风歌的第一句后,刘邦一直苦苦思索,却始终想不到令他满意的下一句歌词,今天,被秦军的战歌一激,吃了败仗的刘邦心绪难平,不由得吟出了大风歌的另一句歌词。
汉军战败,将士流落。
不知道会不会有勇猛的壮士来投奔,保卫汉国的山山水水、一方国土。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随着刘邦和一众将领的哼唱,不一会儿,汉军上下也跟随着节奏呼喊起了刘邦自创的汉军军歌《大风歌》。
在刘邦的战歌鼓动下,汉军将士的眼睛开始充血通红,昔日秦人的残杀、压迫如一幕幕场景涌上心头,让他们心恨难平。
——。
秦军阵中。
军歌渐息,只有士卒的喘息声,在耳边回响。
李原就在秦军阵中,冷眼打量着面前的这支汉军,刘邦草莽出身,他麾下的这支穿着红袄系着红巾的汉军将卒也有着同样的草莽之气。面对顺境,他们会失去理智,做出不可控制的荒唐举动,面对困境,他们会拼死一搏,爆发出让人生畏的强大力量。
“刘邦,不愧是开创了大汉一代王朝的人物,在如此困境之中,竟还能有如此激励人心的手段。”李原心中,暗生警惕。
“赎俘!”
伴着军中粗嗓门军侯的叫喊声,一场战争史上极是罕见的赎俘交易在两军阵前开始,而之所以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主要还是李原和刘邦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已经接近零的地步。
一个,二个,三个。
一队,二队,三队。
一个又一个的汉军败卒拖着疲乏之极的身躯,神情麻木的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在被俘的这段日子,李原也没有浪累了这些上好的劳力,易地重建咸阳城的大规模工程在开春之后就要上马,而这些俘卒担当的,正是最最繁重的挖土作业任务。
刘邦支付的钱粮,目前只能换得这第一批的俘卒,接下来的剩余部分,还要等从汉中、巴蜀运来的粮秣抵充。
这一次的北征之役,对于刘邦来说,是一次沉重的失败,不仅让他损失了众多精锐的将卒,而且让他失去了用以支持新一年大规模作战的粮秣。
汉中、巴蜀的粮秣,也不是无限量提取的,可以想象,当初刘邦在两个地方许诺下的免赋免徭役的诺言,又将不能兑现了。
——。
李原被封为神武侯、秦军在关中取得前所未有大捷的消息,不仅仅振奋了在雍歧作战的军中将士,也让一直以来游离在外的边军有了归属感。
秦新历二年,三月。
九原。
这座塞上名城的城外,长长的荒草暗暗的抽出新的嫩芽,在青石砌就的城头,飘扬着的依旧是秦国那一面黑衣白字的旗帜。
“神武侯,威武!”获悉李原救援蒙虎,击破刘邦的消息,一贯高傲的边军主将王离终于动容。一直以来都想着和章邯一争高下的王离倏然发现,他的狭隘境界与李原相比起来,实在差距太大。
换了自己,会不会弃了唾手可得的大利益,去冒着后路被断的风险救一支没有什么大关系,只是相互扶助过几回的友军,王离自问没有这般宽宏的气量。
事实上,王离之所以没有象王翦、王贲那样成为秦国的第一流名将,根源就在于太过一帆风顺了,他的眼里,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容不下任何一个有才干的人。感到心中羞愧的王离,终于第一次正视了自己的不足,对于这位世代将门的军中**来说,这样的审视不亚于是一次重生。
作为大秦最为精锐的野战军团,边军南下之后,屡次作战皆是大败结局,王离心头憋屈,苏角、蒙虎心头也是压了一肚子火,现在,高奴的后路已经稳固,边军将卒有了自己的大后方,又有李原这支坚固的同盟军在关中呼应,王离顿时战意浓浓。
三月四日。
长久默默无闻的秦国边军突然在边将王离的率领下,对袭扰九原的匈奴部落进行大反攻。
王离,这位之前屡犯错误的秦国边将,终于展现出了将门虎子的风采,阴山一役,王离、苏角、蒙虎三支边军主力一并上阵,与不甘心退却的匈奴左骨都侯、右骨都侯二路骑兵再战一场,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边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结果心存轻敌之心的匈奴人吃了大亏,被一心要证明自己是秦国第一精锐的边军驱逐到了漠北一带。
这一场争夺牧场的战斗,让丰饶的大河九弯平原依旧在秦军的手里,匈奴人渴望得到的有着丰茂草场的河套,依旧在孕肓和滋润着大秦的边民,供养着一匹又一匹秦军的战骑。
南拒汉军,北抗匈奴。
经过长达二年的搏杀,白手起家的李原终于在关中平原抢得了一方沃土根基,虽然依旧要面对重重的考验,但只要齐心协力,关中的秦人已经开始相信,在李原的带领下,秦国的复兴一定能实现。
注:继续稳定更新,亲们,保持队伍,投票加收藏,ok!下一章节更新时间零点送到,另,本书首发,喜欢的书友,到起点支持阅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复兴之路
关中大地。
再次覆盖上了秦国漆黑如一的颜色,习惯了大秦森严法度的秦人,在新任命的官员的指派下,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秦国的国家机器隆隆启动。
与刘邦达成和解协议之后,李原一边加紧清剿关中的汉、楚残余逃卒,一边积极布防,抢占战略要冲,以便长期固守,并抵御来自于外部可能的威胁。
三月七日。
从九原来的边军校尉蒙虎以边军代表的身份来到咸阳,在与李原会面协商之后,边军在享有相对独立的军队自主权的基础上,正式回归到了秦军的序列。
此次洽谈,边军向中央靠拢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诚挚。作为李原救援边军的回报,王离放弃了对高奴、九原等地的内政治权,将这一权利交还给了朝廷,这使得李原势力的触角能够向北深入到了河套一带,从而为下一步与匈奴作战奠定了基础。
十余万人要吃要喝,还有数不清的各类纠纷,让王离、苏角焦头烂额。内政的治理上,这些边军骁将一直都不怎么擅长,之前是因为赵高的压制,让他们不得不接手自救,这回将烫手的山芋还给了李原,几位边军大将才始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北方的形势渐趋安定,在西边,骆甲的陇西骑兵已经快马回到了上卦,潜入到河西一带的白广季接连送来紧急军情,大月氏和匈奴的部落争霸战开始日渐升温,如果战事波及,生活在河西一带的游牧部落很有可能向东迁移,进入到秦国的陇西郡,这些草原强盗的到来,势必破坏陇西郡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势。
在东方,象征着秦国荣耀的黑色旌旗再一次在函谷关飘扬,这是自打函谷关被项羽攻破之后一年里,秦军再一次踏上这座雄关险隘。
守卫关险的秦将,是李原麾下一直勤勤恳恳、不出风头、安分守已的蒋渝,随着陈仓道以南沮县、河池、阳平关等地归并到秦国的版图,陈仓的军事价值开始降低,有着坚城防御经验的蒋渝被李原再一次调防。
“函谷关,乃我大秦之门户,请将军多多费心,勿再让敌陷了关隘。”在蒋渝路过咸阳辞行时,李原郑重的嘱托道。
“李侯放心,末将到关后,一定复查山径,决不让敌一兵一卒通过。”蒋渝点头道,语气里冷冷的不带一丝的情感波动。
李原带着欣赏的目光,凝神看着蒋渝离去的挺拔身影,心头涌过一丝的暖意,蒋渝在秦军的诸多将领中,不是立下战功最多的,但却是深得李原器重的一员年轻将领,与个性鲜明的骆甲、王尚、曹信相比,蒋渝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服从性。
除了函谷关外,位于褒斜栈道北端的蓝田关也是护卫关中的一处要冲,刘邦虽然吃了败仗,但这位汉王一向善于落井下石,保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卷土重来,李原与陈平筹谋再三之后,决定在蓝田关口布下四千精卒,并由校尉冯宣统领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