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及其手下进行分析,从中挑出重要的信息,一般要是遇到了重要的信息也会当天快马送往西北。这些事情可以说是个公开的秘密,双方势力都在京师驻扎了人马,明争暗斗,互有胜负,不过最近段虎要对东部用兵,所以黑熊提前派遣来了数十名武林高手,前来辅佐余化元,成功的将对方的密报拦截了一个月,以至幽州方面不能掌握段虎派往东靖州的实际人马是多少。 这本密报册子不单单收集各 的军政情报,还收集各 官员的情况,看看是否能够从中找出可以拉拢的官员或将领,同时也看看那些官员和将领的能力突出需要注意,若是对段汉政权的影响很大,那黑熊便会派出监天衙门的高手施行暗杀,将其彻底抹掉。 在虎贲大将军府的虎踞堂内,段虎取过密报册子仔细翻看了一下,只见上面的内容全部都是用密语暗话所写,具体都有各 的天气变化、农业收成和、人口增长和民众对当 官府是否有好感等等看似无用的东西。当他翻到了最后一页后,这里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人名,特别需要关注的就会用红笔写上,其中在右下角最后一个红笔名字旁边余化元很突兀的写了一句建言。 段虎密报册子摊开,指着这句建言问道:“化元,你为什么会认为现在是拉拢白义的最好时机?” “很简单,因为大秦朝廷对此人虽然赏识,但却不能重用。”余化元没有思考一下,便很快回答道:“白义是燕州定山人,自幼父母双亡,后随定山的兵家大师常君侯学习兵家之术,八年前常君侯死后,他便在常君侯的好友定山县令那里当一名捕快。之后御天公主执掌燕州和漳州,在最开始的时候她和王爷一样唯才是举,启用平民,白义也就是在当时被御天公主任命为定山都尉掌管定山县的军务。虽然这也算是执掌一方军务,但是其并不受到重用,御天公主表面上是启用平民,但实际上还是以士族豪门为主,无论是后来的北伐九戎,还是之后的东西对峙,都没有用到白义,对他的意见更是没有半点听从的意思。在六年前,定山县令死后,他便辞官离开,转而南下,臣侍陈俊。” 段虎听到陈俊之名后,眉头皱了皱,说道:“据我所知,陈俊向来喜欢启用平民才干,应该会重用白义,为什么他又会来到京师呢?” “不错,陈俊此人非常有魅力,虽然他势力架构的组成主要是东南士族豪强,但是在他的官员和将领中,却有将近一半是平民,身为大秦百年士族的家主却能够重用平民,从这点来看陈俊此人的确有其过人的才识和远见。”余化元极为赞赏陈俊这些年来对益州和琼州的治理,但很快又话锋一转说道:“按照白义此人的才能的确能够在陈俊的麾下受到重视,但是陈俊的为人毕竟过于正直,而白义此人又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兵家传人,他会按照兵家的天 人三和之说,不惜一切只为达到胜利,这样以来他的谋略就有很多 方与陈俊的道德相违背,所以他在陈俊那里虽然担当了琼州太守这一重要职位,但他还是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所以待得也不开心。” “那后来他也是辞官来到汴京吗?”段虎疑惑的想了想,说道:“不应该呀?按照你说的,以他的性格更应该会投靠孤王,毕竟在汴京掌权的完全是世家豪族,讲究的是礼义廉耻,根本就不会给他半点机会,为什么会转而到汴京来为官呢?” “这是因为韩擎的插手才使得他来到了汴京,”余化元继续说道:“三年前,李昊将军找了一个借口举兵攻打丘平关,希望能够将丘平关拿下,为以后能够入主汴京做准备。当时李昊将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连拿下了丘平关前七座城寨中的四座,汴京大为震惊,一方面派遣蒙武统领十三军南下,一方面让韩擎处事琼州向陈俊求援,也就是在那时韩 了白义。韩擎在和白义经过一番交谈之后,觉得白I于是向陈俊要了此人,陈俊也因为一直未能启用白义而赶到抱歉,加上韩擎当时又很受太后宠信,做事手法和白义很相似,想来不会埋没他,最终也就答应了韩擎的要求,这才有了李昊将军的丘平关之败。” 段虎见余化元说了很久,想来已经口干舌燥,于是端起一杯茶递给他,余化元赶忙躬身接过,仰头一口饮尽,长舒了一口气,放下茶杯,又接着说道:“原本照道理,白义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应该会受到重用,但汴京掌权的毕竟是那些世家大族,即便是太后本人也不敢完全忤逆他们的意思,更别提一个太后的宠臣了。于是原本应该归属于白义的功劳被分成了几份,给了其他一些在汴京为官的世家子弟,同时白义也被任命为南衙禁军副统领一职,投闲置散,因为大秦朝廷的主要国策就是居安一隅。这三年来白义一直闲置在南衙禁军副统领一职上面未受重用,心中堆积了不少的怨气,加上其为人个性高傲,且不善与人沟通,给韩擎闯了不少的祸事,现在已经成了韩擎的一个大包袱,所以属下才认为现在是拉拢白义的最好时机。” 段虎稍微想了想,问道:“你认为我怎样才能拉拢到这人呢?” “属下认为王爷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余化元想都没想,便直言道。 段虎坐直了身子,说道:“说说看!怎样一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白义此人虽然个性并不合群,但他却有一个优点,就是极重感情,”余化元娓娓说道:“当年白义之所以会侍官定山,主要就是因为定山县令,所以定山县令去世以后,他便立刻辞官离开了燕州,如今白义的妻子孙氏便是那定山县令的女儿。孙氏从小体弱多病,据闻是一种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怪病,需要麒麟草为药引,而像麒麟草这样的珍贵药材又岂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即便如王爷府库好像也只有三株,要是王爷能够送他一株麒麟草的话,白义自然会对王爷感激不尽。其次,王爷的段汉政权重用寒门、唯才是举那是众所周知的,而白义现在正好是怀才不遇,只要王爷能够答应重用他,让其有 方能够发挥所学,想必要将其拉入麾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看来你对白义这人注意了很久,”段虎含有深意的看了看余化元,而后闭眼稍事想了想,点点头,说道:“虽然麒麟草非常珍贵,但是若能够用一株麒麟草换一员大将,也算是物有所知。化元,你马上传信给苍陇,让他们即刻派人将麒麟草送来,不得有误。至于白山那里,你这些天派人密切关注他的举动,我随时都会去见他。” 这时,在前府的一名下人,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站在虎踞堂的外面朝段虎行礼,说道:“禀告王爷,上官老大人求见。” “噢!这位老大人倒是很心急呀!我还没有叫他,他倒已经来了,让他进来吧!”等下人退下之后,段虎挥手示意余化元下去,并吩咐道:“立刻给武成义、韩擎、蒙武和皇宫内投四份名刺,就称我会过去拜访他们,希望他们不要避开我。” “属下遵命。”余化元躬身退下,出门之时,正好遇上了上官宏,只见他朝上官宏躬身行礼,而上官宏则冷哼一声,甩头不见,并将身子一让,避开余化元的行礼,阔步走入了殿内。 “老臣上官宏叩见汉王!”上官宏走到段虎面前,躬身跪附于 ,呼道。 “上官先生请起,你是含嫣的老是,也就是我的老师,我可经不起你这一拜呀!”段虎微微一笑,上前将上官宏扶起来,然后亲自取过一个座垫,放在上官宏身下,示意其坐下,然后回坐说道:“原本准备收拾停当便去拜见您老人家,没曾向您倒是自己先来了。” “汉王乃老臣主上,老臣又岂能让汉王来见老臣。”上官宏坐直身子,说道。 “上官先生实在太过拘礼了!”段虎微微一笑,随后问道:“上官先生似乎与化元有过节?刚才……” “哼!”上官宏冷哼一声,神色肃然的说道:“老臣只不过羞于与此等小人为伍!”跳至!~!
..
第四百五十八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段虎从刚才的情况猜到上官宏肯定与余化元有过节,只不过未曾想过节会如此之大。上官宏乃是段虎安排在汴京的明子,为的就是吸引京师百官的注意力,其次上官宏也为段汉政权输送了不少的行政人才,为这些年段汉政权的稳固起到了坚石的作用。余化元则是段虎安排在京师的一个暗子,虽然他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做事却非常老到,而且心思慎密,观察入微,收集到的各 情报也非常有用,而且他还暗中控制了一些商队,对东方联盟的官员进行收买,对段虎掌握敌方情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两个人一明一暗,所办理的事情又都各部相同,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他们产生过节呀?”段虎心中充满疑惑,非常不解的看着上官宏,微微一笑,嘴上却打圆场道:“化元,这小子到底是哪里得罪了上官先生,我让这小子出来给您陪罪?” “汉王不必如此,”上官宏摇摇头,严肃的说道:“老臣并不是为了我的事情而生气,而是为汉王不值,想想汉王在外一世威名,竟然被这小人败坏损毁,老臣实在感到痛心疾首。” “莫非是化元这小子在京师借用我的名声干坏事?”段虎愣了愣,说道:“不会呀!这小子虽然做事有点不择手段,但他还不至于有胆坏我的名声呀!” “做都做了!还什么不会!”上官宏见段虎不信他的话,便坐上前来,急声说道:“想必汉王也听说过汴京第一才女沐清吧?” “沐清?”段虎一脸茫然,皱眉想了想,回想到了此人的身份,说道:“莫非上官老先生说的是写了治国九问和九问注解的玉莲居士沐易安?” “正是此女。”上官宏横眉一皱,怒声说道:“此女之父与我相交多年,我从小便看着此女长大,三年前她从南齐游学回来,便撰写了治国九问一书,可以说是才惊天下,实乃一个难得的人才,由于汉王用人不拘一格,不问男女,所以我准备将其举荐给汉王任用。可不知怎么的,易安在外游玩之时,被余化元这小人看上了,竟然借用王爷的名义对其父施压,并且派人将其掳入大将军府内软禁起来,如此做法令到京师朝野震怒,很多文人学子因为这大将军府是汉王的敌方,不敢乱来,都联名到我府里告状。老臣也来找过这小人,可是他竟然故意躲开,避而不见,还派人传信给老臣,不让老臣再管此事,实在是欺人太甚,若是汉王不到京师来的话,老臣今日就会写个折子,送去苍陇,告他一状。” 段虎调笑道:“看来上官先生今天过来不是为了看孤王,而是为了这个沐易安。” “既能够看望汉王,又能够解决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上官宏说道。 “岂是您错怪化元了!”上官宏说起此女之时,段虎就想起了前事,叹了口气,将事情的原委说给了一脸不解的上官宏听。原来沐易安的治国九问不单单只是在汴京一代流传,也流传到了并州,一名鬼机学派出身的官吏看了以后,惊为天人,其中不少内容是针对西北的治理,和柳含嫣等人的决定不谋而合,还有很多内容也可用在段汉政权之内。于是乎他认为写下这书之人定然是个博学务实之人,便将此书呈上给柳含嫣品读,并建言一定要将此人收入麾下,否则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