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一切正是从这样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开始的。他们没有粮草、没有补给,甚至没有战斗的决心,可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求生**。
为了能够战斗杀人,他们砍了些木棍代替刀枪;为了能号召群众,他们在竹竿上绑了一块布条当做旗帜。他们在旗帜上绣出歪歪扭扭的‘楚’字,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揭开了历史上第一场、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场农民起义。
陈胜被推举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九百名戍卒被分为三营,吴广、葛婴、武臣各领一路,全部听陈胜指挥。他们打出旗号后,便毅然朝着前方挺进,距离大泽乡最近的目标便是附近的蕲县县城。
这个小县城没有多少守军,只有不到三百的老弱士卒。得到署吏回报有大股流寇逼近县城,县令慌忙的爬上城楼张望。远远望去,却目瞪口呆,他看见了‘流寇’中醒目的‘楚’字。他打了个冷战,忽然意识到了危险,这绝不是普通的流寇,而是造反。
造反了,楚军打回来了,那城中的五万多楚人会怎么想?
那县令可没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高风亮节,他反应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果断的弃城逃跑。一见老大跑了,城里的属官呼啦啦全跑光了,守城的几百老弱也打开了城门,直接投降。
起义军的第一场仗,便以兵不血刃取得了蕲县作为结束。起义军以此为据点,在这里补充了大量的兵员、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队伍迅速膨胀到了五千人,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信心——战胜强大秦国的信心。
陈胜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葛婴率领攻占蕲县以东的广大地区,另一路由自己亲自统领攻占蕲县以西的广大地区。
陈胜的西路军一口气拿下了五个县城,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葛婴的东路军也是连连告捷,进展十分顺利,正在朝淮南诸郡挺进。秦朝的官吏们似乎不愿为二世皇帝卖命,陈胜的实力像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到达陈县时,他已经拥有数千骑兵,数万步兵,还有六七百辆战车。
在陈县,起义军第一次遇到了抵抗。陈县是陈郡的治所所在,也是春秋时陈国的都城,战国时期楚国重要的北方重镇,所以秦军在此囤有重军。
可惜守城的都尉确是个草包,他虽然有着秦人的勇气,可却缺少了头脑和运气。见陈胜浩浩荡荡的大军杀来,他不急反喜,觉得这些泥腿子军队不堪一击,正好可以成全他的功业。便不顾部将反对,强行带着一万大军出城想要偷袭起义军。却不料运气实在差到极点,路上居然大雨倾盆注下,队伍混乱不堪。
这场大雨不但浇灭了秦军的熊熊斗志,也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起义军正好也经过此处,和秦军狭路相逢意外的碰到了一起,陈胜当机立断,命令猛攻。双方都混乱不堪,乱成了一团。
陈胜是什么人,混迹于市井的领袖人物,打仗他或许不擅长,打群架却是他的强项。大雨之下,已经没有什么行伍队列可讲,完全是混战在一起。而起义军人多数倍,没多久就把这名倒霉的都尉给杀了,秦军则纷纷投降。
得到了这支秦军投降的数千生力军加入,起义军队伍的质量提升了不少,陈县也被攻下。
陈胜攻下陈县后,势力大增,已经拥有士卒十余万,坐拥将近二十个县城。地方上的一些豪杰列强纷纷投靠,更有像张耳、陈余这样的六国戚贵前来相投。
在起义军高层领导的一再拥戴下,陈胜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王位,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定国号为张楚,定都陈县,封吴广为假王,武臣、葛婴为将军。
称王后的陈胜却迅速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这顶王冠开始让他走向腐化,也在迅速消磨他的斗志。陈胜开始效仿皇帝的派头坐镇深宫,把兵权下放给亲信,让他们去四处征伐。
吴广是他最信任的人,被任命为大将军,统率着全部的精锐攻打天下中心——荥阳。武臣则带着一支偏师,在张耳、陈余的协助下攻略赵燕之地。周市则东向攻略魏地和齐地,葛婴则继续南下收复楚地。
见起义军如此成功,各地豪杰也纷纷杀官自立,响应陈胜。一时间关东二十二郡,大半已不复为秦地。
正文第八十七章危如累卵
李由静静的站在荥阳城头,城墙下杀声冲天,城墙上箭如飞蝗,好几次箭羽都擦着他的脸颊而过,李由却丝毫不为所动。
身后的副将却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死死的拽住李由往城下拉,嘴里哀求道;“将军,还望以大业为重呀。”
李由缓缓回过头,赤红着的双眼仿佛要渗出鲜血,忽然指着城下的起义军狂笑道;“大业为重,大业为重,我们大秦都要亡了,哪里还来的大业。”
说完李由痛苦的闭上了双眼,“父亲呀父亲,你来这荥阳城头看看,这就是你兢兢业业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大秦,这就是你利欲熏心晚节不保颠覆的帝国。”
副将脸色悲戚,跪在地上长声道;“大秦糜烂自此非我等之罪,将军不必自责。况且在北地,在岭南,在关中,我大秦仍有百万虎贲,一旦他们回援,这些跳梁小丑们还不灰飞烟灭。”
李由摇了摇头,面带苦涩,却不言语。许久才缓缓问道:“城中还有多少士卒。”
副将见李由开始过问城中防务,心中一喜,激动的颤声报道:“将军,城中尚有士卒二万六千,还有居民十二万,可以发动三万青壮协同守城。”
三川郡置于秦庄襄王元年,为秦地已有四十余年,故居民多以秦人自居。而起义军打出的口号中赫然有‘杀尽秦人,张大楚国’,所以副将才提议发动居民上城协助守城。
静静的听完副将的汇报,望着残阳如血的天边,李由长叹了口,似乎是在说服自己。“不管怎么样,城中的十几万秦人我们都要保护他们周全,国难当头,我们当倾力为之。”
闭目许久,李由猛的睁开了眼,目光重新坚定,毅然道:“传我将令,全城日夜打造兵器,加固城墙,挖拓城河,防哨巡守。同时快马向咸阳陛下告急,说荥阳危在旦夕。向各郡各县发布征召令,令他们弃守属地,奉令速前来荥阳会合,防止被叛军各个击破。”
“今天到达的只不过世乱军的先头部队,随后大股叛军便会蜂拥而至。传告全城,我们身后便是咸阳,便是大秦,全城上下,准备死战。”
“诺。”
吴广的大军朝发夕至,从攻陷的雒阳出发,浩浩荡荡二十万大军一路西行,所到之地望风归降。不到一天的功夫,吴广就踌躇满志的带着他的二十万张楚大军兵临荥阳城下。
吴广很自豪,也很得意,才起兵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从一无所有到了现在大军云从,连远在咸阳的皇帝老子都知道了他吴广的大名,有朝一日他也要攻下咸阳,将那皇帝的位子抢来坐上几天,然后再给大哥。
如果吴广攻下了荥阳,那关中便失去了屏障,攻下咸阳也就指日可待。可偏偏的这李由就是不配合,竟然不像之前那些秦朝官吏们一样不是望风而逃就是顺势投降,他居然据城自守。
按理说李由不过二三万人,可吴广有着二十多万大军,孰强孰劣一目了然。可偏偏在这里死守的荥阳城,成为了吴广西取关中的最大障碍。
吴广很生气,后果严重,督促着士卒整天没命的攻城,打算不给李由任何的喘息机会。
荥阳城下,鼓角震天,起义军潮水般涌到城墙下,箭如飞蝗射向守城者。李由却沉着应对,丝毫不乱,不论吴广怎么挑衅,就是坚守不出,打定主意要将起义军的主力部队死死的阻挡在荥阳城下,给关中的秦军争取到反应的时间。
若是比起种庄稼,十个李由也不是吴广的对手,可若是比起行军作战,那吴广拍马也及不上李由。
吴广不过是庄稼汉出身,他只有一些小聪明小头脑,至于军事上根本是一窍不通。之前的战斗都简单的令人发指,不过是吴广耀武扬威的骑着马带着大军在城下溜达一圈,城中的守将就望风而逃。
可惜他这次碰上了李由。李由为三川郡守多年,节制中原五郡兵马,知兵善用,治军有方。最重要的是他性情坚忍,这是一名守城将领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吴广遇到了李由,便如碰到了命中克星,在荥阳城下徘徊半月,竟不得前进一步。
吴广不懂军事,可是他却喜欢穷较劲。作为二十万起义军的领袖,吴广也变得傲气十足,他听不进去下属的任何建议,一味的独断独行。部将田臧向他建议,绕过荥阳直接攻击关中,吴广果断的摇头拒绝。田臧又向他建议,不如暂且退兵,将李由引出城外再围而歼之,吴广这回不但黑着脸拒绝了,反而把田臧吊起来鞭打了一顿。
我堂堂吴广吴大将军面前,也能容许你这个小弟唧唧歪歪,该打。
他就认准了一个死理,死死的围住荥阳,把如同打不死小强的李由死死的围住,困死在城中。至于什么反秦的大业,张楚的前景,这些都不死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就是因为吴广的固执,白白将起义军的二十万精锐耗在了荥阳城下,给了秦国缓过神来的机会。
正在陈县忙着享受的陈胜却干了一件大事,一件绝对能让刚刚起步的起义军寒心的大事。
他杀了葛婴,就是那个跟他共同起事的四巨头之一的葛婴。
在陈胜称王的时候,葛婴做了一件让他很生气的事情,他远在千里之外,居然不知道陈胜称王了,反而拥立了一名楚王的后裔为楚王。在得知老大称王后,葛婴这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急忙杀掉了这名倒霉的楚王,急冲冲的返回陈县向老大请罪。
可是陈胜却没有放过他,而是认为他有拥兵自重的想法,于是便杀掉了他。
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陈胜当时的想法。
陈胜年轻的时候,常常在田埂上挥舞着锄头向一穷穷兄弟感慨道:“苟富贵勿相忘。”等他在陈县称王后,当年和陈胜一同种田的穷哥们听说陈胜果真富贵了,就来到陈县找他。最初陈胜对这帮穷哥们还不错。后来因为这帮穷哥们经常说起陈胜穷困时的一些趣事,并且太没规矩,直呼陈胜大哥,不叫大王,陈胜便下狠心把这帮穷哥们给杀了。
有些人,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在杀掉葛婴后,陈胜得知了自己最信任的好兄弟吴广在荥阳下碰了一鼻子灰,心中焦急万分。这时候一个叫周文的人站了出来,给陈胜出了个主意。
现在秦国在中原可以调动的主力部队都在荥阳和吴广死磕,而作为大本营的关中却异常的空虚。不如派一支军队直攻关中,拿下咸阳,那秦国就彻底完蛋了,天下也就平定了。
陈胜一向很敬重周文,因为周文的来头很大。陈胜厚着脸皮打着项燕的旗帜自称项燕旧部,可这个周文却是货真价实项燕旧部。他曾在项燕的军中担任幕僚,主要负责占卜出兵的吉凶,那个年代的神棍都是很受人尊重的,于是陈胜一直待他如上宾。
既然是神棍提出来的意见,那就带着些上天旨意的味道,陈胜自然欣然答应。他给了周文两万步卒,让他去偷袭咸阳。
周文的确是个人物,而且蛊惑人心发展队伍是个好手,队伍才出陈县,稀里哗啦到达函谷关前时,已经旌旗蔽空,大军二十万,车千乘,骑兵万余。
******
函谷关上,城墙上紧握长戟的士卒们睁大眼睛看着正在陆续进关的人群,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关于关东造反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