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天祥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文天祥问老人家,儿子死后有什么情况时,老人说:“一天我去上坟, 到新坟前却发现有刚烧过纸的痕迹。我家在这城里再也没有亲友了,肯定是老天爷给他送的纸钱,他太冤了,老天爷也有眼啊 !”

    文天祥对这情况很重视,正巧陈银匠的祭日到,他早早地带了人把新坟监视起来。

    天刚亮,一个穿戴整齐的年轻人来到了陈银匠坟前,郑重地磕头行礼, 然后边烧纸边说:“陈大哥是你替我死的啊,你的冤魂可别来缠我啊!我为你送钱,好好照顾你,可千万别找我的麻烦 !”

    “肯定是此人作的案 。”文天祥派人跟踪这个上坟的人。

    原来,这是本城大财主李有富家的三少爷李三,平时吃喝嫖赌样样都干,钱花完了,就要生事。那天又找家里要钱没要着,正好遇见运送关、会的,便生了歹心。第二天李三藏在运关、会人必经的小山后面,将两个人杀了,抢走了关、会。而李三又非常迷信,当陈银匠替他吃了官司送了命后,他总认为陈银匠的冤魂缠着他,所以才到陈银匠坟上去烧纸。

文天祥传               ?44?

    文天祥派人搜查了李财主家,果然在他家的阁楼上发现了那笔被抢走的关、会。

    真相大白,文天祥为陈银匠平了冤案,并作了判决:处死李三,以抵偿运关、会人的性命;处死原主要办案人,以抵偿陈银匠的性命,将诬告陈银匠的杨老汉关入大牢,准备充军;由官府赡养陈母终身。

    陈母哭着感谢文天祥,百姓们称赞文天祥是“爱民的地方官”。然而, 这样的事必然得罪上上下下的官吏,此案平反后不久,文天祥就被罢了官。文天祥传               ?45?


    第五章  毁家勤王起义兵

    文天祥为官以后15年间,由于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斗争相当激烈,而无暇顾及进攻南宋,因而南宋相对安定一些。然而他时刻不忘国家的安危,在不少诗歌中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题碧落堂》);“挑灯看古史, 感泪纵横发”(《山中感兴》)……

    咸淳七年(1271年), 忽必烈夺取大汗位,迁都燕京,改称大都,定国号为元,他成了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元世祖。元朝建立,忽必烈立即布置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准备进攻南宋。安排妥当,便寻找借口。

    开庆初,忽必烈率兵攻鄂州(今武昌)时,守城的南宋权臣贾似道曾答应纳币称臣以换得蒙兵退兵,并向朝廷谎报大捷,其后,忽必烈曾派使者郝经前往临安,要求宋朝履行协议,贾似道怕郝经到临安后揭穿他“鄂州大捷”的骗局,因此把郝经长期扣留在真州(今江苏仪征)。而现在, 忽必烈就借南宋扣留使节为由,开始南犯。

    咸淳十年(1274年)冬,由丞相伯颜率领元文天祥传               ?46?军20万,从襄阳沿汉水渡过长江,夺取了鄂州,准备顺长江东进,一举消灭南宋。

    此时,宋度宗已于七月病逝,宋恭帝赵宪即位,只有4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南宋朝廷及朝政均陷入混乱之中。尤其是当他们听说元军打来,全都吓慌了。太皇太后颁发了《哀痛诏》, 诏书分析了危急的形势,并且还说将来要“不吝爵赏”。 要求天下文经武纬之臣、忠肝义胆之士,同仇敌忾,起兵勤王(组织义兵保护皇帝)。

    因为这仅是一道救君诏,诏书里没有说出为什么局势会这样,推卸了朝廷所应负的责任,只是要人们“勤王”。所以各地官员收到诏书后, 响应的极少。有的正准备降元,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想抗元,但担心力量不足。多数官员都认为宋朝即将灭亡,原来的奉禄都难保了,新的爵赏怎么还会有呢?诏书下达后,响应的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

    当时文天祥在江西赣州任知州。他是以服侍年迈的祖母和母亲为理由,由湖南调回江西的,赣州与他家乡吉州相邻。

    文天祥于恭帝德   元年(1275年)正月接到太皇太后谢氏的《哀痛诏》, 并且还接到了一道下达给他的专旨,任命他为江西提刑,让他按《哀痛诏》“疾速起兵勤王 ”,向京城临安进发。

文天祥传               ?47?

    接到诏书和专旨后,文天祥心情十分沉痛,他泪流满面地思索着:多少年来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临了,从诏书上看,形势真够紧急的,况且诏书发出传到这里需一个月,现在情况会更加紧张了。多少年来,自己一心想着报效国家,父母及前辈也是这样教导的,如今国家有难,又怎能袖手旁观呢?于是文天祥决定立即应诏勤王,挽救国家。

    起兵勤王,面临着两个大难题:一是兵源,二是粮饷。朝廷只发诏书,给了文天祥一个江西提刑的头衔,而到哪里去找义士,到哪里去筹粮饷,都要文天祥自己去想办法。面对这些困难,文天祥没有畏惧,他积极行动起来。

    接到诏书第三天,他就向江西各地发出檄文,要求各地聚兵集粮,准备入卫京师。同时他还广泛求贤纳士,征集起兵方略。

    赣州城里有位历任州县官28年的老人陈继周,很有威望。文天祥亲自到他府上拜访求教,陈老先生详细地提出了起兵方案,并且不顾年老体弱和儿子一起发动赣州豪杰,甚至连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发动起来了。

    与此同时,文天祥还派他的邻居、朋友刘沐等人,去发动邻郡以至湖南、广东的义士。

    青年书生王炎午,因为父亲刚死,母亲病危,暂文天祥传               ?48?时不能参加义军,就去求见文天祥,对如何激励士气,加强军事训练等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由于抗击元军是正义的事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时文天祥又在江西人民中间深孚众望,所以他登高一呼,便有成千上万的人响应。在极短时间内,一支以人民为主体的、强大的爱国新军组成了,人数多达5万人。这里有文天祥的亲戚、同乡、老朋友,也有原来不认识的军事将领、地方官吏、文人书生等等,他们随文天祥起兵抗元,生死与共,成了文天祥抗元大业中的中坚力量。

    5万人的新军组成了,然而这5万人的吃穿则又成了大问题。朝廷不给粮饷,只有靠文天祥筹办,由人民自己出钱出粮。对穷人来说,可以参军去打仗,但拿不出钱和粮;而一些富人有钱有粮,却不情愿献出来。怎么办?文天祥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费,以打动“士民助义之心 ”,解决义军经费不足的问题。

    这天,文天祥来到家中,和母亲、兄弟商量之后,把家产清理了一下,然后邀请当地父老乡亲的代表到他家客厅里,他先为大家敬酒,然后诚恳地说:

    “各位父老乡亲,如今元军已打过长江,大宋江山危在旦夕。我决定起兵勤王,为解决义军的粮饷,现将全部家产变卖。你们有能力买的就买,没有能力文天祥传               ?49?买的,就请作个中人 。”

    说着文天祥拿出一个匣子,把它打开,对大家说:

    “这些是田契、房契,还有家母和内人的首饰……值多少钱,各位说一下,我今天要把它们全卖了 。”

    在座的父老乡亲听了文天祥这番话,十分感动,一位长者说:

    “文大人真是爱国爱民,此举实在令人钦佩。抗元救国人人有责,我不买文大人的家产,但我愿捐献钱财,作为军饷 。”

    一些人也纷纷响应,愿意捐钱捐物。这时当地一个最有钱,也最奸诈的财主生出邪念,对文天祥说:

    “文大人急需钱财可以理解,而我的力量有限,如果把文家的所有房地产都让给我,我愿出2000两银子 !”

    人们早就识破了此人的用心,他的话没说完,便有人抢着说:“你这黑心贼,又想借这个机会来发财!别做梦了。用2000两银子就想买下文家的家产,你太会找便宜了 !”

    “平时你就坑、蒙、拐、骗,尽赚不义之财,现在国家有难,你有儿子不让当义兵,有粮不出,还想发国难财,办不到 !”另一位乡亲也斥责道。

    那个财主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最后大伙一共拿出了20000两银子和100文天祥传               ?50?0石稻谷,献给义军,而文天祥的房契、地契,以及首饰暂时寄存在乡亲手里。

    文天祥很感激,向大家致敬,并且说:

    “感谢各位父老乡亲,我文天祥一定不辜负各位的期望,依靠百姓,抗元救国 !”

    乡亲们说道:“文大人放心去吧! 多几个像文大人您这样的官儿,大宋肯定不会亡 !”

    文天祥献出家产,而且是全部家产,他的举动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没有多少天,各地人士纷纷捐钱捐粮,很快凑足了义军急需的粮饷,又一个难题解决了。

    文天祥在江西组织了几万义军勤王,有的好心朋友劝告他:“如今元军如狼似虎,正分三路向南挺进,攻破郊县,迫近内地,势不可挡,你率领几万乌合之众前去迎战,这跟驱使一群人与猛虎搏斗有什么两样呢 ?”

    文天祥坚定地说:“ 我也知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国家养育臣民300多年,现在遇到危难,要征召天下兵马,居然没有一兵一马捍卫响应的,对此我实在是深恶痛绝。所以才自不量力,以身许国,以此来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响应,保卫朝廷。正义在手才能确定谋略,人多力众才可以获得成功,只有这样国家社稷才有可能保全啊 !”

    正当文天祥充满了坚定的、乐观的、勇于献身的文天祥传               ?51?崇高精神积极组织了义军,并带领着大队人马由赣州向临安进发,准备拼死抗击元军,力图保住国都时,南宋朝廷的大权却掌握在投降派的手里,他们的宗旨历来就是“守内虚外 ”,也就是对内防止有人给朝廷构成威胁而要严加防范和控制,对外则要和则和,要降则降,随时准备奉送国土和金银。因而,他们既怕文天祥的义军反对朝廷,又怕这支队伍真心抗元,成为他们投降的障碍。于是朝廷就千方百计地阻止文天祥的军队奔赴临安,命令文天祥把队伍开往南昌驻扎下来。

    文天祥组织军队是抗元的,留在后方怎么抗元!文天祥提出了抗议,各阶层真心抗元的人士也据理力争,再加上元军步步紧逼,战火即将烧到临安,朝廷这才调文天祥的军队到临安来。

    文天祥带兵进驻临安,朝廷里的投降派正在散布投降主义的论调,说什么抵抗一定灭亡,只有讲和才有生路等等。文天祥怒不可遏,再次上书皇上,坚决要求将抗元斗争进行到底,要求斩了投降派头子吕师孟,并且还提出了具体挽救危机的方案。而这个奏本送上去之后,朝廷根本不予理睬。

    当时,文天祥虽挂着平江(今苏州)知府的官衔,但朝廷怕他在京城外拥兵自重,就一直不让他离开临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