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里米亚战争的规模是空前的,英法俄近两百万兵员的战争,对朝廷来说,这样的威胁足够了,管他英吉利有没有进军大清的实力,这样的灭国威胁,足以让朝廷孤注一掷了。
如今的峨罗斯,短期之内无力大战,他们的威胁,近几年只是口头上的,若是峨罗斯能再支撑一场与大清的国战,那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就不会是英法战胜了。
开战之后,或许朝廷会明白英吉利如今的用意,但那时候早就晚了,杨猛求得只是朝廷最初的支持,只要这仗打起来,三两下就能结成死仇,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屠杀战俘,就不是英吉利能接受的,这仇怨易解不宜结,同样的道理,结下了死仇,十年八年之间也是解不开的。
与英吉利的战争,打一场就足够了,一旦英军敢在大清登陆,那就等着被屠杀吧!杨猛杀完了之后,大清与英吉利之间的战争,才算是刚刚开始。
能做这样的谋划,与朝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密不可分,朝廷不了解西方的国策,那相对应的国策,就只能由着杨猛的情报引导了。
而杨猛给出的情报,是极为片面的,只讲英吉利的野心,这样的野心,如今看来就是要灭绝大清王朝,朝廷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开战,一是等着被灭国。
对于大清朝,满人是极为重视的,后续的许多条约,就是为了保障大清的统治,再丧权辱国的条约,大清都能签,现在选择不惜一战,也在情理之中。
克里米亚战争的规模,以及欧美各国对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可不仅仅是让朝廷开战的,重视起洋务,也是杨猛的目的之一。
若是能在山东或是辽东开设一个军港,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事儿需要谋划,近期怕是不容易的。
杨猛的折子到了京师,军机们震动了,谁曾想,这个乾隆年间还给大清上贡的英吉利,竟有如许的实力呢?
英法六十多万人,打败了沙俄的一百二十万人,而沙俄的一百二十万人,可都是装备了洋枪洋炮的,如今大清的总兵员还有多少?
五十万?六十万?亦或是八十万?朝廷的花名册上,也是百多万人,但朝廷究竟能支撑多少人的大战呢?
江南的十几万,京畿的十几万,加上辽东的八旗精锐,再算上北方残余的绿营兵,以及各地驻防的将军,能聚起来的兵力,怕是连猫带狗都算上,也就只有五十来万。
而且朝廷还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粮支撑这场大战。江南的人马很难调派。北方的人马。拢起来能组成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就不错了。
这仗看着是不能打的,但又不能不打,难道看着英夷支持着长毛贼灭掉大清吗?
西洋的报纸,不用杨猛给四色棍翻译,理藩院的人自然会翻译出来的,看了这些东西之后,再对比一下礼部和理藩院。报上来稀奇事儿,四色棍不由的大怒!
“混账!杨猛从西洋水手那里都能得到这样的消息,礼部和理藩院的人,就弄了这些物件来?
什么洋人俱是光棍,打仗悍不畏死,这在庚子年间就有这个说法,让礼部和理藩院的人,拿着这些洋报纸,去找洋人求证一下,一帮子废物!”
四色棍的心里也是天翻地覆的。但在臣工面前,他也不敢表露出来。看来杨三哥是要大用的。
“陛下息怒,这英夷狼子野心,朝廷还是早作防备为要,能不能再问问杨部堂该如何应对呢?”
看了杨猛威胁在海上的奏疏,彭蕴章也是一个劲的头皮发麻,英夷的野心太大了,先是要并吞沙俄,并吞沙俄不成,转攻大清,这六十万英法联军,可要怎么应对才好呢?
“问!赶紧问!这事儿一定要压住,出了军机处就没有这事儿!”
兹事体大,一旦让朝野的臣工知道英夷这个大威胁,绝对会动摇大清的统治,一众军机和四色棍的想法一样,决定将这事儿暂且烂在肚子里,不然人人思危,恐怕要危及江南的剿匪大计啊!
莫说几十万装备了洋枪、洋炮的军队,现在这局势,就是几万英夷也能让朝廷上下分外难堪,单单一个安庆,几千条洋枪,就让湘楚二军止住了步伐,有些事儿,看来要提早做准备了。
杨猛给朝廷摆出来的,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局,朝廷咨询防务的谕令来了之后,杨猛没有第一时间回复,而是让左季高和曾涤生各自上了一份有关洋枪、洋炮,与大清火气之间差别的折子。
安庆就是最好的一个试验场,前期的冷兵器,初期的回回炮,中期的洋枪、洋炮、开花弹,无论是左季高还是曾涤生、曾老九,这段时间都对洋枪、洋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别的不说,一个攻城用的臼炮,大清用的是石弹、铁蛋,洋人用的是开花弹,开花弹这玩意儿的威力有多大,曾老九和左季高是亲身体验过的。
两人还亲自让匠师仿造过西洋的开花弹,但土药与颗粒药的威力,差了不少。云南出的开花弹,即使质量上有些偏颇的,也能一炸十几片,而两人弄出来的,一炸八瓣就是极品了,多数仿造的玩意儿,只能一炸两半,吓唬人而已。
曾左的折子之后,就是杨猛固海防的折子了,固海防的地方只有一个,临近京畿的天津卫。
以朝廷的财力来说,巩固一个天津卫,就捉襟见肘了,巩固其他地界,想法是好,但只能想想而已。
与折子一起上去的,还有一些巨炮的铸造图纸与比列,这些巨炮,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工部的匠师应该勉强能够做出来。
而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也被杨猛递了上去,这铁模铸炮算是个省时省力的法子,虽说铸造的火炮质量不是很好,但勉强可用。
这铁模铸炮最关键的还是速度快,只要铁料足够,三五个月的时间,铸造几千门可用中小火炮,还是轻而易举的。
这些铸炮之法,连带着西山的冶铁之法,都被杨猛连同折子一起发到了京师,这些东西,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
朝廷那里,怕是还有一些造炮的好法子吧?只是被埋在了故纸堆里而已,这样的书籍,朝廷毁了无数,再好的法子到了朝廷手里,也只是应急而已,危机一过,这些东西,怕是又要被束之高阁了。
杨猛的谋划对朝廷来说很是实用,那些收拢来的西洋火炮图纸,也能见证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再加上曾左二人的折子,天津卫一带就成了一个热闹的地界。
煤窑、铁炉、炮厂、兵垒,一个个的在建,有了天津卫的火热,京畿的安全有了保障,朝廷上下对洋夷的战心,也被天津卫一连串的好消息提了上来。
想当然这事儿,就是这么的简单,有了杨老三的火炮、铁炉、兵垒图纸,朝廷上下,又开始轻蔑洋人了。
想那快速铸炮法,想那火炮也打不进去的兵垒,洋人船坚炮利又能如何?上不了岸,他们也就能在海中飘荡一下。
杨猛提供的这些东西,说实话,对防务作用还真不是很大,更大、更多的却是心里作用,再就是对他自己的影响,有了这些东西,杨老三已经成了大清的洋务第一人,针对外洋无论是军务也好,政务也罢!找杨老三问计,成了朝廷上下的共同想法。(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五章 竣工
朝廷那边是个什么想法,杨猛不需要多想,他现在需要的是不断的做事儿,让自己始终活跃在江南,威势是别人给的,同样也是自己创造的,一旦默默无闻了,一品大员也会被官场慢慢吞噬的。
战事,最近他是不能随便插手的,安庆的僵局,带动着皖赣的军事也进入了僵局,太平军在苏浙打的虽说不错,但江南、江北大营的残军,对太平军新秀李秀成、陈玉成的阻拦也是有相当作用的。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的战局就是僵持,太平军想要一气儿下苏浙,那是不可能的,湘楚二军,想要短时间之内收复皖赣,也是不可能,依着现在的局势,插手军务弊大于利。
政务也是一样,河道工程的规模,有些超乎杨猛之前的预料,不仅资金的缺口大,而且用的人丁太多,接茬继续巩固支流河道,庞大的资金缺口,杨猛虽说可以自己堵上,但对朝廷却不怎么好说话,找不出合适的财源来搪塞。
河道工程已近尾声,自开春以来,长江的水位已经涨了两次,今年的沿江地带,大旱基本不可能了,修渠一事,也要斟酌着办理。
如今这段时间,杨猛等待的只是河道工程竣工的好消息,河道工程,历时大半年,虽说极为仓促,但有了充足的人手,整个工程尚算顺利,因为是全工段开工的原因,虽说已临近尾声,但残余的工程量还是极大的。
河道工程成败与否,不是一两年就能检验出来的。三五年或者十几年。才是检验河道工程成败的时间。对杨猛和朝廷来说,只要河道工程贯通,上游的江水引入疏通过的河道,此事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河道工程,与其说是一个水利工程,倒不如说是一次水利工程的实验,疏通长江主航道才是最为主要的目的,这个目的利民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军事目的。
大清在内河、内湖上拥有欧美各国所不具备的优势,大江水道疏通之后可行战舰,洞庭湖、鄱阳湖,可以建造内湖船厂,制造海上战舰。
在没有海上优势的前提之下,这也是个极为无奈的选择,从荆州至九江,千里河道,大半年的功夫疏通、筑坝,即使投入了数百万、近千万的人口。但这河道工程,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临时的军事工程。
建造一艘铁甲舰,少说也得一两年的功夫,弄不好就得三四年,借着这段河道加上两湖的支流,分流一下主航道的水量,只要将九江至天京的河道再疏通一下,这战舰就可以驶出内湖了。
河道工程有风险,对于这种风险,杨猛选择了无视,这河道工程好歹也是砖石夯土的堤坝,比之以前天然的堤坝,多少要稳固一些的,加深的河道,也能大量的容水,即使发了大水,应该也不会泽国千里的。
接下来的固河修渠,杨猛也不打算自己动手了,骆秉章和胡林翼都是干员,将这个差事交给两湖的官署,也是杨猛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跟解兵权一样,长久的把持两湖的财税,对杨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三爷,再有半个月的时间,河道工程就要竣工了,这河道上下,几百万壮丁要怎么安置呢?”
伴随着河道工程,还有几百万脱离了土地的壮丁,连带着他们的家口,就是上千万人,这也是河道工程的一大隐患,一旦这些人失去了生计,后果可比大洪水更为严重。
徐子渭作为杨猛的幕僚长,这些事儿,是必须要提前安排的,几百万壮丁,可不是半个月就能随便安置下来的。
“半个月?让这些壮丁,先分段把守河道,直到雨季过去,一旦大坝出了问题,也好就地组织筑坝。
这段时间,先从壮丁之中,选取年轻力壮的,编练成勇营,新军安排训练,依托两湖各地的田庄养活他们。
两湖的地界的煤铁矿,也要开始动工了,先期的开山修路,就用剩下的那批人。
这些人的家属,依着厂矿的分布,在周边建一些能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