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主动放弃荆宛的控制权,咸阳宫不好对你们下毒手,但你们继续待在荆宛,影响力依旧,又让咸阳宫如鲠在喉,这时候你们主动提出辅佐一位王子去开辟西南战场,实施三路围攻江东之策,在开疆拓土的同时又完成了统一大业,试想咸阳宫岂会不答应?”
    此乃一举多得之策,咸阳宫肯定会答应。
    把东南熊氏驱逐到西南,不但让咸阳宫拿到了荆宛的控制权,进一步削弱了熊氏外戚的力量,也进一步削弱了武烈侯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咸阳宫不需要屠戮东南熊氏了,可以保全秦王政的名声。
    此策假如失败,东南熊氏也就彻底玩完,假若成功,虽然东南熊氏在岭南重新复兴了,但因为距离咸阳太远,对咸阳实质上已经构不成威胁,更不要说干涉朝政了,而咸阳不仅仅在政治上有收获,在军事上也有骄人战果,避免了大秦在统一后的大战略上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当然,危机也存在,假如东南熊氏在岭南割据称霸,那对咸阳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所以为了减少咸阳宫在这方面的顾虑,宝鼎又从咸阳拉出了一位王子,让这位王子以开拓西南之功,领岭南封国,确保咸阳对岭南之地的控制。
    “公子峤吗?”熊启问道。
    宝鼎点头。
    公子峤出自怀德夫人,与公子扶苏、公子将闾同出一母,今年也有十三四岁了,正好可以出镇地方。
    宝鼎这头一点,熊启、熊炽和魏起同时看到了未来的大秦政局,对宝鼎的布局不禁更是敬佩。
    公子扶苏做了君王,位于中枢。公子将闾在代北,有宝鼎的亲自辅佐。公子峤在岭南,有熊氏外戚的辅佐。由此就形成了两翼拱卫中央的大格局,只要三兄弟同心同德,足以保大秦的平安。
    东南熊氏没有必要犹豫了,武烈侯给他们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回报丰厚,义无反顾了。
    “给我们一些时间。”熊启说道,“待武烈侯从江南归来,我们必定给你一个承诺。”
    宝鼎微笑点头。西南策略终于可以完成了。
    =
    =
    =
第391章 到江南
第392章 你会修路吗
    第392章你会修路吗
    武烈侯的意思很直白了,想招揽陈禄。**。73wX。**7。3文学网
    朝堂上的斗争很残酷,政治派系之间常常是你死我活。这个时代虽然利益至上,“良禽择木而栖”在士人别有用心的舆论造势下并不违背信义,有时候反而体现为智慧和变通,但那是在列强争霸的大背景下。
    我在这个王国混不下去了,可以到另外一个王国去寻找出路,然而,在同一个王国里,在不同的政治派系间游走,事实上根本不可能,纯粹是自寻死路。
    陈禄的职业是水师,是高难度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仕途较窄。当初秦王政因为政治上需要增强实力,吕不韦加大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力度,韩国大水师郑国才带着一帮弟子西进入秦。吕不韦倒台之后,同样是因为政治上需要,再加上郑国和他的弟子们又是难得的专业技术人才,秦王政才力排众议保住他们,郑国更是因为修筑关中大渠的功勋而高居大秦客卿之位。
    郑国恪守本职,即便是位居参政议政的客卿之位,也绝不涉及重大政事。郑国如此,陈禄等一帮弟子更不敢逾越,虽然他们被归属于关东系,但朝堂上下都知道,郑国和他的弟子门生们在关东系中独立特行,一门心思搞水土,绝不踏足政治上的纷争,以免被卷进风暴。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逃避,但逃得掉吗?武烈侯要在南岭修渠,亲自点名要陈禄。陈禄一百个不愿意,这一步踏出去,郑国一系极有可能被卷进某个政治风暴尸骨无存,但武烈侯非常坚决,秦王政也支持,关东系更想在江南插进一根“钉子”,于是陈禄加官升爵,以江南监御史的身份到南岭修渠。
    这一来就是数年,陈禄全身心修渠,虽然他有意减少与咸阳方面的联系,避免介入朝堂争斗,但咸阳的关东人怎能忘记他?
    咸阳的关东人希望他在江南待下去,监御史这个身份可以让他公开监督江南军政,假如陈禄再主动一点,强势一点,甚至可以影响到江南局势的发展。但陈禄像他师傅郑国一样,自家知道自己的实力,像他这种实力的官员若在江南这个派系林立的地方搞风搞雨,估计下场很惨,连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陈禄谨守本份,就算是份内的事,也常常以修渠太忙为名交给下属去繁衍了事,所以这些年他在江南和各方面的关系处得还不错。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两尺,陈禄竟然在江南这个异常复杂的地方安安稳稳地待了下来。咸阳的关东人对他的谨小慎微非常不满,冯劫、蒙嘉更是数次派人“敲打”他,希望他能在江南为关东人打开一点局面,让关东人的势力渗透进去,但陈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以自身能力有限为推托,就是不配合。
    南岭大渠修完了,但陈禄返京却遥遥无期。虽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师傅郑国亲自向秦王政恳求,但郑国其实根本不敢开口。郑国在朝堂上不说话不代表他对朝政一无所知,秦王政心里想什么,对江南那块地方是个什么态度,他还是有算的,所以他曾在信中暗示陈禄,老老实实在江南待着,不要“惹事生非”,耐心寻找离开的机会。
    中原决战后,江南的地位更为重要。**。73Wx。**73文学‘网*秦王政打算灭楚之后,撤销江南之地的封国,其意图很明确,中央要控制江南,以中原和江南来夹击荆宛的熊氏,以江淮和江南夹击遥远的江东封国。西南开拓之后,岭南还有一个封国,江南控制了南岭大渠,正好锁住了岭南封国的“咽喉”。从江南的战略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重要性,中央不会放弃对江南的绝对控制。
    咸阳要留下陈禄,而武烈侯这时候竟然提出要陈禄回京,很明显,这是政治博弈,陈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假如武烈侯以自己的实力把陈禄调回京城,陈禄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关东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陈禄“背叛”了,投靠了武烈侯。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武烈侯把陈禄“赶”回了京城,但陈禄若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前提是,武烈侯如何安置他?假如武烈侯故意设下陷阱,非要置陈禄于死地,陈禄回到咸阳后,不死也要脱层皮,至于政治前途,那当然是不要再想了。
    陈禄越想越是害怕,脸色愈发难看,冷汗涔涔,额头上更是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渐渐的,汗水湿透了陈禄的前心后背,但他心里却是冰凉冰凉的,绝望的情绪弥漫了身心。
    宝鼎一直看着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但目光却是异常凌厉,仿佛要穿透陈禄的心灵。
    陈禄不敢与宝鼎对视。宝鼎的威严压得他喘不过气,而从宝鼎身上散发出来的丝丝杀气更是让他几乎窒息,但他必须说话,必须打破沉默,必须做出选择,扭转眼前的僵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武烈侯,我只想修渠,我也只会修渠。”陈禄挣扎着,艰难地吐出了几个字。
    宝鼎微微皱眉,想了片刻,慢慢点头。他的确想招揽陈禄,但陈禄经过一番剧烈的挣扎后,还是隐晦地拒绝了。他只想修渠,他也只会修渠,如果武烈侯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恐怕有损武烈侯的声名,而咸阳的关东人也未必如武烈侯想像的那般愚蠢,毕竟直接或者间接地死在武烈侯手上的关东重臣已经够多了,关东人即便怀疑陈禄“背叛”了,也不会凭着“怀疑”就杀了陈禄。
    宝鼎伸手相请,让陈禄重新坐下。陈禄战战兢兢地跪坐于案几一侧,低着头,浑身僵硬,呼吸更是粗重,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一刻,陈禄感觉江南的盛夏特别热,热得他头晕脑胀,似乎要晕过去了。
    宝鼎负手于后,在屋内缓缓踱步,脸色严峻地思考着什么,好像难做决断。
    屋内很静,静得让人恐惧,仿佛空气都凝滞了。
    陈禄心跳剧烈,他想冷静下来,但他做不到。偶一抬头,却看到武烈侯就站在他几步开外,若有所思地望着他。陈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恐惧在这一瞬间战胜了理智,他无法想像激怒了武烈侯将给郑国和他的弟子们包括这一系的所有人带来何等可怕的灾难,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大声叫道,“武烈侯,但有驱使,万死不辞,但我只会修渠,我只会修渠啊。”说到最后,陈禄声音干涩而嘶哑,而且带着无尽的恐惧。
    宝鼎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嘴角处露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更新更快,小说更齐,登陆。73wX。
    “你修得这条大渠将在未来几百年大放异彩,你的名字将流芳千古,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回报。”宝鼎慢条斯理地说道,“咸阳低估了你的功勋,但我知道。你是我请到江南的,我有责任让咸阳知道你的功勋,更有责任向咸阳举荐你这位王国之栋梁。”
    宝鼎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漏*点,最后用力一挥手,意气风发地说道,“我将举荐你出任司空一职,进入中枢。”
    陈禄吃惊地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宝鼎。司空?中枢?上卿?他的心脏猛烈地跳动着,血液在身体里沸腾起来,耳畔霎间只剩下心跳的“砰砰”声,接着眼前一黑,头晕目眩,然后眼前金星狂舞,什么都看不到了。
    司空主管全国的水土之事,其中尤以边疆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和城垣道路的建设为重。长城就是由司空府主建,而水利设施不仅仅关系到农耕发展,更关系到抗灾救灾,一场大水灾或者一场大旱灾足以让国力损耗殆尽。
    如此重要的一个府署,从西周时便开始设置。西周时司空与司马、司寇等并列为五官,而春秋战国时则仅次于三公,与九卿并列,同为中枢大臣之一。
    陈禄过去在司空府主管水利这一块,不过是个官秩六百石的中级官员,而到江南出任监御史,官秩比两千石,算是越级升迁了。司空是上卿,仅次于三公的中枢大臣,这是绝大部分官员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但今天武烈侯一句话就把陈禄推到了这样高不可攀的巅峰,这是陈禄想都不敢想的事,甚至可以说他连做梦都没有做过,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中枢大臣,三公九卿,距离他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他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这个层次。能够进入这一层次的除了豪门贵族就是被君王或者某个豪门权贵所看中的中土大贤,而陈禄根本不具备这两种身份。
    如果陈禄能奇迹般地进入中枢,成为中枢大员之一,那郑国一系在咸阳的关东势力中算是飞速崛起,虽不足以与蒙氏、冯氏这两个豪门相比,但足以与茅焦、李斯、周青臣这样的关东新贵相比,由此便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大家平起平坐,平辈论交,郑国一系在关东势力内足以“自保”,而在关东势力之外也可以谨慎地寻找盟友以为支援。
    良久,陈禄终于从这种大喜大悲中缓过劲来,也终于明白了武烈侯的意图。武烈侯的确想招揽他,但并不是逼着他“背叛”关东势力,而是要把他推到中枢的高位,把郑国一系做大做强,然后再与郑国一系暗中结盟,互为援手。
    陈禄既感激涕零,又惭愧不已。自己的智慧还是太差,武烈侯既然想招揽自己,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