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转折出现在第五部 爱无终期11章 诚实与伪装结尾时,李沪生突然从一直深爱着他的露露身边,像个疯子一样的偷跑了!
从奎屯北疆医院骑上战马,向准葛尔盆地边缘天山进发,故事开始进入一条康庄大道,转上了正轨——所有的线索线体都展开了,故事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舒展自如——卡尔梅克小公主、天山雪雪、俄语教师、部队长出山,红蓝盾军团,中亚泥布拖地走马灯般出场、直到天门山剿匪、泥布拖地劫走俄语教师、李沪生与乌玛双骑走昆仑,进入康西瓦第四个转折开始了。
李沪生单骑进入阿里高原,第四个转折完成——李沪生仿佛四渡赤水的中央红军,甩掉了百万追兵,单兵直下米林县——高虎声是下一个目标,李沪生变成了单线单体,这时候第七部 一万雄兵开始了,西藏部队野战大军开始上演了,第五个转折开始了。
这以后,是李沪生——高虎声,一万雄兵——达旺,两条线体齐头并进;
然后加入——部队长率部东进、移师西藏,四十军阵、两架直升机、露露万里寻亲、国民党缅北残军寻找香巴拉、湿瘩彼得境外骚扰份子妄图挑起事端制造祸乱——所有的线体,集中到达旺红木乡了。
红木乡一仗功德圆满,几经周折,转入尾声——静静的土伦山口,红木乡又是一个重大转折。至此,李沪生退出作品主线,让位于更高的英雄——故事进入更高一级的层级,神话境界来临。
尾声——鲜红五星。
曾大军现身为金甲大士。故事终结。
…
我们看到,到目前为止,故事的转折,在小说的骨架、结构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有思想的小说(1)
关于有思想的小说(1)
…
《帝国雄兵》的思想,理性的、思辩的、质疑的,同时也是戏剧的思想,集中表现在第二部 中苏对抗/ 第三章 穿越铁幕中,两个侦察员一路上的一问一答——
…
北风夹裹着鹅毛雪花,迎面扑来,往陈污的老羊皮藏袄里钻了钻,胸前又缠紧了些,头紧紧捂在大翻毛狗皮帽子里——马背上的部队长,腰上挎着剑,回过头来瞥了一眼,那匹雪青马不紧不慢地跟在一旁,骑在马上的李沪生同样脸上沾满雪花,两只眼睛碌碌转,有点俏皮,用袖子唿了一下脸,露出了鼻尖。
“什么是苏联主义者?”李沪生喘着气,背上是长刀,浅浅胡髭上沾满了雪,露出一口嫩齿。
“苏联主义者就是苏维埃主义者,就是苏联艺术至上者,还有其它。”部队长把翻毛帽子又紧了紧,狠狠地砸了一句,目光凝视前方。
远方是一片茫茫戈壁。
…
“他为什幺是苏联主义者?”李沪生把背上的战刀从左肩换到右肩,亮着眼睛,在身边问。
步步进逼,哪有这样提问题的啊?部队长一怔,白了李沪生一眼。
…
“他为什么要和穿黄衣服的人打?”这是在问上次在中苏边境塔城山口凌晨看到的一幕,一个蓝制服和一个黄制服,两个红五星军士扬剑拼杀,徒手格斗部队长狠狠白了李沪生一眼——一个傻瓜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比一百个聪明人能够回答的还要多“为了各自的主义和理想!”恶狠狠地吐了一句,又啃了一下嗓子:“他们是50年代结下的宿敌了!”
…
“部队长,苏联为什么那么强大?”那个小兵孩又在急切地问。勒住马,面部毫无表情,部队长望着天空
…
“这强大的工业基础呗”部队长话没说完,就知道这样的答复是不严谨的。
“当然”话未出口,李沪生又问了一句:“那中苏之间为什幺要打仗?”
部队长已经上了马,虎着脸:“因为”
因为已经无法回答了,马儿原地踏了两步。
…
“部队长,中国文化为什幺和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李沪生座骑稍后一点,伸长着脖子又问。
…
部队长脸一下变得刷白,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侦查员的思想范围!甚至大大超出了时代的规范——他翻了一眼那张稚嫩的脸,这个66届军校毕业生向以大胆敏捷敢于提问而出名他也太出格了——部队长这会只有坐在马上喘气的份了。“我老了吗?咳!”他把吊在脖子上的眼镜戴上,又摘下——镜片里一张脸:土匪翻毛帽耳下斑白的鬓角、灰白的鬍杈、两道风霜染白的剑眉下,一双喷火的眼睛——
你是鹰!夜莺!花丛中的炮!乌云中的雷电!
…
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连珠炮般发来,在质问着读者,拷问着良知,逼着读者不得不去思考:这些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些问题?她叩击着时代的胸膛,如洪钟大吕,在全文中振响着余音——
它们在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起着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
…
(未完待续)
关于有思想的小说(2)
关于有思想的小说(2)
…
像这样富含思想性的语言,散布在作品的章节、段落,把读者带入其中,使读者和作者一起思考,回答——
…
这是一个乾坤颠倒的国家——你无法逃遁历史的问责!
为什么偏偏是这样一个时代!?你无法回答——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偏偏出生在中国?!你也无法回答——
为什么偏偏在这样一个时刻,你将面临中苏矛盾的一切后果!你甚至也无法回答——
为什么由于历史的和现代的原因,也由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原因,包括苏联在内的欧美共产党人、整个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发展主流,已经远远走在时代前列——因而,他们实际上是胜利者!是真理的操持者!
一句话,你要想前进一步,你就无法回避60年代中国问题!
…
部队长暗暗叹了口气——
漂浮着血和旗帜,草地曾经是红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先照亮心中的黑暗吧!
…
这个
箱子里的
语言生病了
…
封闭社会还有更深一层看不见的封闭
封闭的理论、封闭的思想方法、知识框架,以及由此而造成封闭的精神和思维
极权社会所建造的封闭的文化,虽然受到一些表面开放的冲击,但是,
附属于它的知识界,以及知识和文化的基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不能在另一种语言的世界里睁开眼睛
…
不能打开箱子
打开了就有光
…
“你啊!”部队长回头瞪了一眼,闭住了嘴巴。
…
思辩的理性,是《帝国雄兵》的一大特色,第二部 中苏对抗/ 第三章 穿越铁幕中,两个侦察员一路上的一问一答——理性的、思辩的、质疑的,同时也是戏剧的思想,是脉动的一条红线,隐隐穿越全文,她是作品的动力、品质和灵魂,她不断在提升作品的高度,也不断在加重作品的份量,厚度
…
一路上,两个侦察员就这样磕磕碰碰的——在那个禁语、忌语的年代,到处是思想的囚室,僵化的黑洞,冻残的大脑在探索,没法真正的突破,被迫窗洞窥望在一层冰缝里,你也在行走,我也在行走,都以为活着,都被活埋着——但是这种磕碰,是一种激进的思想,和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碰撞,互相怀疑着,交织着,斗争着,发出雷电的火花。
冰碰着冰在解冻的河流上嘁嘁嚓嚓咔咔嚓嚓裂缝之间说诉着说诉着说诉着,解冻着自己一道道冰缝在制造着分裂,一小块小块融冰,消失成无法再分割的一体——
…
说话吧,中国的冰!在僵化的体制里,陈袭的意识里,墙与墙的隔阂里,心与心的封冻里!
………第二部 争霸天下3章中苏对抗4。穿越铁幕
关于语言的雄辩力量
关于语言的雄辩力量
…
在许许多多读者(书友,有的是好友)发来的对《帝国雄兵》的好评、忠评、直评中,洋溢着一种热情,闪动着一双双眼睛,流露着久别重逢的感觉。
这中间,故事的空前新颖、飞扬的激情、流动的气韵、浓郁的氛围,都是原因;其实,没等读者领略出形象的意义,甚至等不到英雄的结局《帝国雄兵》强大的语言力量,就已经征服了读者的心。
其实,从其开篇的宣言,地狱大风,就预告了作品的强大语言力量。
…
即使是只看第一部《巨变警醒》全文4节,事件、情节的穿插、排铺中,也能看出语言的内在结构逻辑。
…
《帝国雄兵》是带着一股大风来的,是来刮一股风气的。
…
理性的、思辩的、质疑的,同时也是戏剧冲突的语言。
…
其中,李沪生的大量的、绵长的、几乎穿透了全文3/4篇幅的精辟心理活动描写,对西域侦破的不断线的精辟分析、破解强大的理性思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她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紧扣着读者的心。
…
一部由画面组成的作品,也是一部由思辩连成的作品。
…
就是说,语言的雄辩力量征服了读者。
严谨的、郑重的、理性的语言,都是经过推敲的结果。
小说是靠形象说话的,可是,语言的内在的、叙述的、结构的,隐藏在其中的强大的逻辑力量,紧紧地钳住了你,使你喘不过气来,无处逃遁。
…
语言的干净、纯洁,除了说明语言以外,没有语言的“废话”和“脏话”
…
她实际上宣告了,小说的高雅语言时代的到来。
…
中国的好小说的时代已经来临。
…
……红夜莺
后记 语言的张力(1)
语言的张力(1)
…
语言的张力,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理性的文学语言
…
1949年8月29日,晨曦之中苏联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大草原,一个50米高塔架上,吊起一只形同圣诞树上的玻璃巨球,它就是被美国人称作“JOE…1号”(斯大林一号)苏制原子弹。数秒之后,化作了一朵巨大彩色蘑菇云,试验威力为2。2万吨梯恩梯当量。随着这声沉雷般的巨响,一个新帝国诞生了。50年代以来,在冷战背景和民族主义催化下,英法分别于1952年和1960年爆炸了自己研制的原子弹,1964年中国也拥有了原子弹。但北方这个帝国无论在幅员、资源、工业、兵力等方面,都已超越了历史上波斯、亚历山大、罗马、成吉思汗、帖木儿、奥斯曼、甚至中华帝国和希特勒第三帝国。它占有世界1/6领土面积,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国家,东西长1万多公里,南北宽约4000公里,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工业设施和科技力量,最富有矿藏、森林、水源和最广大可耕地面积。它是真正的第三罗马帝国,施行人类史上最恐怖的思想统治,夹裹16个加盟共和国,夹持东欧7国华约组织开始冷战状态下两大军事集团几十年军事对抗——和前面所有称雄一时的大帝国相比,它没有来自北方的威胁,它从来不会腹背受敌,更没有四围强敌出现。一代天骄,称雄一时,虎视眈眈,眼光肆无忌惮,永远吞噬着南方。它是以先进意识形态 + 现代工业科技 + 专制暴力组织统一起来的奇特超强大帝国,在这一点上,它是以往任何一个大帝国无法比拟的,史无前例的,不可抗拒的。在中华帝国和西域的历史版图上,它取代了往昔古波斯、奥斯曼、帖木儿和成吉思汗在中亚的地位,它的中亚共和国边境从蒙古一直延伸到阿富汗,像一只钢拳半蜷的虎口,紧紧钳住了中国西部的咽喉!它像一堵巨墙,阻止了中国西部扩张的最后一线希望!它是横亘在中国西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