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初唐-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佳观潮地点在海宁市的盐官镇,观潮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塘江海塘又名浙江海塘。浙江省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之一。全长300公里。高6…7米。 其中北岸从杭州至平湖金丝娘桥,长160公里,南岸从萧山至上虞夏盖山,长157公里。海塘始筑于秦。唐开元元年盐官一带重筑,称扞海塘。原为土塘。后历代都有修筑。北岸海塘多用条石砌成,塘身横断面呈梯形,条石间用铁锔和铁锭固定。背面用土壅固加厚。海宁盐官镇一带古海塘现保存完好。
  原本要到开元年间才重筑的海塘又被李好计划提前了,这同样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只是这是一个完全耗资的民生工程是没有收入的。李好想把这里弄起来是因为这个地方每年被海潮危害的程度比较大,这对杭州的发展很不利,更怕被一些有心人利用。考察完这里后李好又和李恪马不停蹄的赶往后世的上海地区。
  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唐天宝十载,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行政区划。元至元十四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上海县立,也辖于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至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到嘉庆十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
  这是后世上海地区的历史,只是在这个初唐年间,这里还是一片空白,连行政区划都没有,直接归属杭州管辖了。李好跑到这里来,是想把上海设为杭州的另一个经济开发区,杭州一个经济开发区的力度不够大,无法支撑李好的大计划,必须把这一片全部发展起来,这功绩在整个大唐那都是无法估量的。
  不过这一切还得询问李恪的造船厂进行的怎么样了,如果泉州的船厂已经饱和了,那就立刻在上海地区兴建新的船厂,并开始新修码头。然后依靠码头开始建设新的经济开发区,这里还将开放一些区域给那些来往的外国商人休息停留的。李好在考察这里的环境后就向李恪询问其他地方的船厂的运行状况,当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后李好回去就开始他来杭州的三大计划的规划和制订了。
  这些规划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全部做好,并对资金的来源和管理都标明了去向,连那些地方的管理制度都做了说明。不过李好将这几个规划给李恪看时,李恪被结结实实的震住了,瞬间惊呆了。以前他总觉得自己搞这几年的建设已经算是大手笔了,可是李好就单单一个杭州搞出来的动静就差不多抵了他几年的工程了。西湖的开发,钱塘海塘的修建,上海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这三个工程那个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你让李恪去那搞这么多资源来支持搞这些?
  李好很满意李恪的吃惊,不过这些都是必须要搞的,没人就想办法去抢人,财力和物资不是问题,大唐这南方的四周还是有不少非大唐人的,全部都可以用来做苦役的嘛。再说对面的扶桑现在日子过的挺不错的,他们国家应该劳力不少的,可以鼓励大唐境内的那些捕牛队先去扶桑捕点劳力来用用的,搞不到还可以花点小钱买些过来的,想必那些倭人的贵族为了钱财还是愿意干这个的吧,这样还能收到来自大唐帝国的友谊的。捕牛队是江南这边特许的一个职业,允许百姓组团雇佣船只或者自己从陆路去南方那边抓些牛回来大唐售卖的,只是现在刚开始兴起,还没形成特大的规模。(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盐

  不过李恪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人,他已经不再是长安成那个混吃等死的纨绔王爷了。在南方这边他好歹也呆了几年了,就算没见过猪跑好歹还是吃过猪肉的人。李好没有同他解释该怎么做,直接问李恪要现在长江以南的人口数量统计,这个是李好现在必须知道的。因为他的计划再好还需要人的,不可能全部靠俘虏来干活,然后让他们大量的在这片土地生存下去的,这样的话李好何必还折腾呢。
  李恪想了会告诉李好现在统计有一百多万户将近一千万人左右,李好一听吓了一大跳,长江以南有这么多人了?要知道现在整个大唐也就三百多万户,几千万人而已,长江以南才开发多久?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李恪对李好的反应只是翻了一个白眼,整个大唐休养了几十年了,怎么会只有这么点人?那只是在籍户口,哄傻子的,还有多少隐匿的人口没有统计出来呢,估计在上面加上半成还差不多,这个实际情况大唐朝廷的官员知道李二肯定也知道的。而南方不一样,李恪采用了经过李好改版的户籍制度加上南方是完全不存在汉人奴仆的情况,这里的人口一统计就是完全透明的了,实际的人口数量也跟这个不会有多大出入了。
  要不然那些多生小孩的人去那要田地要政府补贴去?得益于李恪来南方就推行的良好的医疗环境。这里的百姓现在都在拼命的生,尽力的生,能生几个就生几个。而且小孩成活率高。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和成活小孩必须分到的田地他们的日子都过的不错。谁会那么傻把自己的人口隐瞒什么好处得不到还要耗费自家粮食什么的?
  对于这个制度的实施李恪开始是有怨言的。毕竟南方财力原本就不怎么样,这又要修水利修马路,还要办学校办医院办工业区的。到处要钱要人,他还得咬牙勒紧自己的腰带掏钱出来鼓励那些家庭多生孩子多养猪,那时那日子过的那是相当极端的。过了两年后当一切好转的时候李恪才明白李好当初建议自己这样做是多么的有远见,看着那统计的人口数以爆炸似的速度增长他就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了,这个年代,人口也是战略资源啊。再过上几年第一批生的小孩应该就可以进入训练学习劳作了。如此循环下去这南方想不繁华都难啊,自己只要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后面就是一条金光大道啊。
  看着对着自己给出的人口数量在沉思的李好,李恪估计这个提议人当初也没想到南方这边的人口会增加的这么快吧?现在李好这家伙又给自己出难题了。李恪看到面前的那个大开发计划就想吐槽,能不能让自己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啊,他已经不做纨绔好多年了,为什么想享受几天都不行?但是这些只是心里说说而已,那天两人是交过心的,李恪想偷懒也没门,更何况李好把这些整了出来还是为了自己好的。
  李好现在确实是吃惊李恪告诉他的长江以南的人口,但是要说失态那倒也不至于。他可是见过十几亿人口的说法的,不同于后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的。以李好的计划大唐的人口必须在现在这个基础上翻上十倍才算真正的人口饱和,这样才能有利于这个国家的扩大和长期以绝对优势统治那些少数民族的。
  不过眼下倒也不需要纠结在这个问题上,这个没有几十年的休养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眼下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李恪翻着白眼说的没钱,李恪没说假话,这边的钱除了上缴的钱其他的钱基本全部用到民生上面去了,所以李恪才会翻着白眼说没钱。李好看到李恪这个样子就想笑,至于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如果只是因为缺钱的话李好随时可以喊开工了。不过眼下还是得让李恪看到来钱的法子,让他放心才能好办事。
  李好想到的地方就是杭州湾那片地方出产的一个玩意,那就是盐,在古代,盐是一种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它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杭州湾的海盐产量就唐朝来说开采和利用的很少,一直要到宋以后才开始大量的晒盐制盐,大唐现在的盐价约二十文一石。
  李好所知道的是杭州湾的慈溪盐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区之一,其盐业生产历史已有1300余年。慈溪海盐产量长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产地庵东素有“浙江盐都”之美誉。它位于杭州湾南岸,始于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规模。宋庆历七年,慈溪沿海人民修筑了第一条拦海大坝即大古塘,盐场移至大古塘以北。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慈溪自东至西已建有龙头、鸣鹤、石堰三盐场,其中石堰、鸣鹤两场的盐产量占钱塘江口南岸7个主要盐场产量的64%,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盐的质量方面,这两场所产的盐都是名列榜首。《宋史。食货志下四》中说:“石堰以东近海水咸,故虽用竹盘面盐色尤白。”以后,随着钱塘江口门的移动和杭州湾海岸的淤涨,许多盐场先后废止。13世纪后,三北半岛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鸣鹤两个盐场的实际作业区也不断向北推移,最后形成了庵东盐场。慈溪各盐场的制盐方法经历了煎熬、板晒、滩晒三个阶段。宋代至清咸丰年间全部采用刮土淋卤火力煎盐的制法。咸丰二年,板晒制盐法兴起,煎盐渐减。盐板是晒盐的主要器具,以杉木制成,四周用木框围拢,以便贮卤,板面平滑,合缝之处嵌以油灰,以防止渗漏。1938年,庵东盐场的盐板数量高达67万块,原盐年产量10万吨以上,占浙江省原盐总产量的40%,确立了其全浙第一大盐场的地位。
  李好的计划就是把这个地方的产盐地和后世的晒盐法贡献出来然后作价标卖出来,这样的话就能筹到他的开发计划的启动资金了。然后再通过他自己的影响筹集一些财力再慢慢分期对他的计划进行实施,这样的话这个计划就能在几年之内得到大部分实施和看到效果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盐毁掉的王朝

  ps: 一直没怎么吭声过,上架后也是三十章一次性上传自动更新的,所以这次上传的时候吼两声了,求票啊,月票,推荐票,粮票都要啊。我至今还没见过月票是什么玩意呢
  千万不要小瞧二十多文一石的盐价太低了,这只是因为朝廷自上而下采取的一个恢复民生的政策而已。要知道唐朝后来几乎就是毁于盐上的,你就知道这小小的玩意有多厉害了。现在唐朝建立不久,统治集团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相应的盐业政策。对前代制度有继承,也有创新。征税制、官营制、无税制,隋代以前曾经有过,唐朝政府继承下来;以盐代租制、租佃制,隋代以前未曾有过,是唐代的新制度。由于这种盐业政策不仅简便,而且考虑到了社会承受能力,所以对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古代,盐是一种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这也带来了一个古代经济的重要话题,那就是食盐的生产、销售,到底应该官营呢,还是民营呢?白花花的盐巴官营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