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就去呗,怕个啥?”尉迟雄不奈道:“再说了,青帮的那些山珍海味,不去白不去,吃他娘的再说。”
对于这话,刘三很是赞同,两人一脸的奸笑,似乎想起来那日的晚宴,不时的擦擦嘴角亮晶晶的液体。
“这其中一定有诈,我看韩旭还是不去为好。”老秀才深思熟虑的说道。
一时之间尉迟雄,刘三和老秀才,吴师道争论了起来,好像每次这种时候,这几人都像斗牛似的,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青帮经上次一战,损失惨重,丢了城东,目前也只剩下数百人的规模。而丐帮时时刻刻监视着青帮的一举一动,要饭的叫花子几乎都蹲到了百花楼的门口。这段日子,刘思汉的青帮倒也安分,对于丐帮也是能避就避,而刘思汉本人更是在百花楼,走不出户,几乎成了宅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青帮多年积聚的财物,在此情况下依然能保证他们帮派的正常运作。虽然士气上低落了点,但绝对没到风崩离析的地步。这也是吴师道和老秀才担心的事实。
秦雨山摇了摇手,示意安静,然后微笑道:“旭哥儿,这事算是丐帮的事,但更多的还是你的私事,你自己怎么看?当然无论你怎么选择,我们都支持你,就算百花楼是龙潭虎穴,你也别担心,我们整个丐帮都给你撑腰。”
韩旭托着下巴,眼神滴溜溜直转,一直在思索刘思汉的用意,但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若说婚嫁这个东西,实在是有点夸张了,还不至于。难不城这老东西嫉恨在心,想对老子下手?刘思汉出招了,自己接还是不接?
对于想不明白的事情,他也懒得再费神了,管你刘思汉千招万招,老子以不变应万变。于是,他站了起来,拍拍手,嘿嘿笑道:“茹莽行事,不是老子的风格,敌情不明,老子不去。管他刘思汉怎么想,关我P事。你玩你的花样,我玩我的办法。”
吴师道是赞同韩旭不去的。但见韩旭这样说,心里却诽谤不已,这小子明明是胆小怕事,非要说得这么大义凛然,谨慎之极的样子,忒无耻了。
“既然这样,那就这么办。我们该干啥干啥,无需理会青帮的挑唆,只要时刻监视好他们,而我们自己保持警惕就行。”秦雨山下了定论。
尉迟雄姗姗然,满脸不爽,一人嘀嘀咕咕不已。他是唯恐天下不乱,上次城东一战没打成,城南一战,去的时候又到了尾声,完全没打够本。原本还以为这次又有得打,却没想到韩旭做了缩头乌龟。
事已定,秦雨山留下老秀才,吴师道,韩旭,裴忠,尉迟雄,刘三几人,其他人自然散去。这几人算是丐帮的最核心人员。
“老秀才,丐帮和赵匡胤那边的联系如何了?”秦雨山慎重的问道。
老秀才坐直了身体,缓缓道:“联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赵匡胤的府上周围都有我们的人,随时可以联络。这几日,赵府上的人进进出出,很多看上去都是孔武有力的武夫。而我们也配合着他们的人,将整个赵府附近的陌生可疑之人都赶得远远的。”
“那他们有没有告知我们要做些什么?”秦雨山疑惑道。
“还是之前谈好的,监视好青帮,稳定好汴梁城的地下势力,一有风吹草动,随时通知他们。”老秀才说道:“但有一件事,我心中始终有点不安,总觉得赵匡胤他们似乎要做的事很大,我怕丐帮弄不好会被连累进去,毕竟和朝廷相比,我们还太弱小。”
废话,能不大吗?人家那是要造反哇,弄不好要灭九族的,韩旭心里暗自好笑。但对于老赵的能力,他是知道的,所以也不是很担心。
秦雨山点点头,喃喃道:“这件合作之事,有利有弊,但也无需过分担忧。若一切正常,过了这个冬天,我们丐帮全力发力,大江南北,开枝散叶。”
第64章 逼婚?上门推销女儿(上)
刘思汉的信件扔进了茅坑,去了它最终该去的地方。天空朦朦胧胧,不时的飘上一阵雪花。韩旭带着刘三,裴忠一连两日窝在陈家茶馆,真正做了回听众。
大厅里被火盆烘烤得暖洋洋的,磕着瓜子,不时咪上一口好茶,和各位听官们吹吹牛,打打屁,再听听朱夫子说书。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悠闲而简单。
阴沉寒冷,雪花飘飘的天气,并没有阻挡热情的听官们,茶馆的生意依然热闹如昔。
靠门的位子坐着一个新来的伙计,不时起身给来听书的闲人开开小门。由于天气太冷的缘故,这茶馆的大门是闭上的,只在靠门处留一小窗口。来人在窗口露个头,自然伙计会去开门。
此时这伙计起身,小心翼翼的打开旁边的小门,一阵寒风吹来,门口进来两人。
听官们正自沉寂在朱夫子的西游记中,对于门外的来人并未在意,即使看到,那也是习以为常,不予理会。
而唯一对周围之事留意的只有韩旭和裴忠这两人了,他们坐在最外面的桌子上,至于刘三依然早早的跑到说书台前面去了,更恶寒的是,这家伙肩膀上还扛着根棍子,美其名曰金箍棒。当然这棍子也不再是简单的讨饭竹子,而是这小子用得贼顺手的熟铁棍,重量竟然有个几十斤。
当看清门口进来的两人时,韩旭半眯的眼睛,顿时睁得老大。
这两人均是一身大红衣袍。一个长身而立,瘦若书生。另一个身材娇小,面纱遮面,即使裹上厚厚的棉袄,依然挡不住那婀娜的身姿。
来人正是青帮老大刘思汉,汴梁城第一名妓柳青青。两人径自来到韩旭这桌,缓缓坐下。
刘思汉一如当日,面带微笑,举止优雅。若非当日听刘三说这家伙一只手掐死了陈文彦,且和秦雨山斗了个平手,韩旭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家伙的心狠手辣,身手不凡。与他那普通文人的外表判若两人。
而柳青青,带着面纱,看不清面容。但目含秋水,紧盯着韩旭,倒是那眼神颇为复杂。
他们不说话,韩旭和裴忠亦未开口。一桌四人,凝目以视,气氛冷然。
“呵呵。”
刘思汉莞尔一笑,伸手端起伙计倒上的茶水,尝了口,皱眉道:“这里的书说得不错,但这茶倒是太过平常了。刘某第一次来此,遗憾错过了韩兄弟站在这说书台上的风姿。”
“倘若韩某知道刘老大今个要来,怎么着也得站在台子上,卖好嗓子,恭候大驾呢。”韩旭淡淡一笑,打了个哈哈。
老狐狸对上了小狐狸,两人都在言不由衷,刘思汉随意说,韩旭附和着随意答。
“刘帮主不知为何今日有此雅兴,到这茶馆听说书来了?”韩旭心里清楚,刘思汉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丐帮的眼睛,估计此时早有丐帮兄弟去亲家大院通知秦雨山去了。而刘思汉心里一定也清楚这点,所以干脆大大方方的走了过来。
“刘某的亲笔信,想必韩兄弟已经收到了吧?不知韩兄弟昨日为何未赴约呢?”刘思汉微笑着摇了摇头,一幅明知故问的样子。
果然是为此事而来,没想到老子不赴约,这家伙竟然杀上门来了。就在刚才刘思汉进门之时,韩旭就已经想到了这点,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只是一个借口而已,随便整点什么也行。现在并不是翻脸的时候,刘思汉的身手裴忠能不能挡住,他可不敢确定。于是,嘿嘿一笑道:“昨个大雪飘飘,腊月飞雪,必有冤情,在下掐指一算,不宜出门。”
“噗嗤。”
柳青青忍俊不禁,给了韩旭一个大白眼,原本胸中堵气而来,却被他一句话,弄得烟消云散。
这一媚眼,搞得韩旭浑身酥麻,顿时呆在当场。柳青青见状,心中一喜,虽有轻纱遮面,但依然习惯性的掩口轻笑。
刘思汉倒是一愣神,本以为韩旭会说点什么身体不适,或者另有要事之类的借口,却没想到他竟然堂而皇之的说天气不适这样极其荒唐的理由。明知这小子是故意为之,但却无从反驳,于是只能笑道:“这事倒是刘某唐突了,回去定要教训莫师爷一番,这请人之事,竟然没看黄历。”
“这个就不必为难莫师爷啦,天气无常嘛。姑且算是韩某没这福分,不能再次享用刘帮主的山珍海味啦。说实话,那日百花楼夜宴,韩某是记忆犹新呐,直到今时今日,想起来都回味无穷。”韩旭没想到刘思汉会如此说,不由得继续配合着打哈哈。
“区区粗茶淡饭,何足挂齿。若是韩兄有这雅兴,百花楼的大门可是一直开着的,想必韩兄不会不认识路吧?”刘思汉说道,语气平淡,但明显是在暗讽韩旭那日的偷鸡摸狗行为。
韩旭瞟了眼柳青青,顿见她羞涩的低下了头,不由尴尬的摸了摸下巴,这动作跟吴师道在一起多日,倒是学了个有模有样,只是下巴上光秃秃一片,少了几分老奸巨猾的样貌。
“刘帮主您也知道,在下只是丐帮的一个小小弟子,也就混口饭吃,不比你们青帮个个腰缠万贯的呢。”韩旭掐着小指头,摇头遗憾道:“俺若是有钱,不用您老说,俺天天去你们那百花楼,对……包场。所有人的吃喝玩乐,俺全包了。山珍海味叫两桌,吃一桌,倒一桌;楼里姑娘叫她十几个,一个夹菜,一个倒酒,一个捶退,一个捏背。爽呐。”
说罢,故作一幅老爷样,满脸的享受。
柳青青低着头,娇背耸动,暗笑不已。就连一旁的裴忠都忍不住抽了抽嘴巴。
刘思汉手里转动着茶碗,眼神留意着韩旭的一举一动,但却完全没看出这小狐狸的异常。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韩旭这小子到低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呢?还是真的不知道,或者干脆在和自己打趣,斗着自己玩呢?于是,决定再试一试,道:“钱这东西,刘某不缺那一点,刘某只是想交韩兄弟这个朋友。至于百花楼的花费,只有韩兄弟光临,那一切的帐自然都是算在刘某的头上,韩兄弟只管享受便是。”
“有这好事?”
韩旭大讶,这刘思汉可真是财大气粗呐。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挖自己的墙角,自己还真特么的是个人才。想到此,心里颇是暗然自得。想想那些山珍海味,美女如云,但也只能想想而已,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这样的享受也不会舒爽。口腹之欲,身体享受,终究比不上精神上的自由。
“当然。只要韩兄弟愿意,一切都好说。这几日,刘某甚至想过让百花楼的大厨,将酒食送到秦家大院。只不过不太方便,这事最后也就罢了。然我百花楼的大厨,可是前朝宫中的御厨也。”刘思汉见韩旭似乎有点心动,于是乘热打铁道。
韩旭怔了怔,送饭给我?太假了吧,就您老有这好心?估计上次那事,恨不得杀了我才对。就算您老送来的饭,老子也不敢吃啊,谁知道里面有没有添加点什么神仙死,妖怪亡之类的东东呢。
想到此,他笑道:“刘帮主的好意,在下真是感激不尽呐,只是在下实在是无福消受勒。就拿上次来说吧,美美的大吃一顿,结果那晚全部吐了出来,上吐下泻一直闹了好几日。”
刘思汉听得此话,心里暗爽,这小子活该,那日坏事做得够绝,害得青帮一败涂地。但既然这小子这样说,那就是拒绝了自己的收买。难道开的条件还不够?想想也是,韩旭这陈家茶馆的生意听说兴隆的恨,再加上他那两本书,搞得汴梁城人人争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