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一身寻常服侍,缓缓走了过来,颇有几分微服私访的架势。
他的身后跟着的正是当朝宰相赵普和御前侍卫统领米信。
“草民见过皇上。”韩旭大喜,连忙拱手。此时的赵匡胤简直就是他的及时雨,救命稻草。他从来没像今日见到赵匡胤这般高兴。
“臣弟……见过皇兄。”
赵光义脸色苍白,战战兢兢的行礼。他不知道赵匡胤何时来到的?不知道赵匡胤听到了什么?虽然他早已安排人在老外候着,可那些人或许只能拦住寻常的官员,但却拦不住赵匡胤的到来。这是他今日最大的失算之处。
赵普在见到赵光义的那一刻,脸色明显一滞,但他掩饰得很好,而且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赵匡胤的身上,并未发现赵普的任何不妥。
瞧着赵光义苍白的脸色,以及额头那隐隐直流的汗水,赵匡胤连忙上前一步,面带担忧道:“皇弟身体不适?”
韩旭忍不住心底偷乐。身体不适才怪?赵光义这家伙刚刚不知道有多威风呢!这完全是被你赵大老板给吓的!嘿嘿!
赵光义微微一愣,立马道:“多谢皇兄关心。刚刚皇弟只是一时感到头晕,见到皇兄就好了。”
“这牢房里毕竟气闷,想必晋王殿下呆久了不习惯。”赵普笑眯眯的上前插话道。
“赵大人说得是,或许真是如此。”赵光义赶紧借坡下驴,面露感激的看了眼赵普。
赵匡胤扭头四下看了看,牢房的光线确实不太好。虽然韩旭的牢房装饰一新,而且是这里最好的一间,可牢房毕竟是牢房,相比于外面的屋子,无论光线和空气都是稍显不足。
眼瞅着韩旭这间干干净净,空气中还略带着淡淡花香的牢房,赵匡胤的脸色冷了下去,说道:“皇弟,开封府的牢房都是这样的吗?”
此话说得平淡,可语气中的不满任何人都听得出来。
这是明知故问,开封府的牢房若都是这样的话,牢里的犯人都会恨不得住一辈子。
赵光义唯唯若若,狠狠的瞪了眼韩旭。虽然这是韩旭的人搞的,可毕竟是在他的地头上,没有他这位开封府尹的默许,牢房怎么可能被搞成客栈。
所幸的是,赵匡胤似乎并未有意在此事上深究,而是扭头吩咐道:“米统领,你去外面守着,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来。”
说罢,赵匡胤大大咧咧的坐到一边。
一张桌子,四人围坐。
原本这牢房里并没有桌子、凳子这样的“奢侈”品,这完全是韩旭平日里和张龙,赵虎喝酒打屁的桌子。
此刻,这张桌上围坐着大宋朝金字塔上顶尖的三位人物,当然还有一位打酱油的屁民。……
第411章 天下大势(上)
赵匡胤坐下后一直未说话,两眼怔怔的看着韩旭,目光相当复杂,其中的意味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皇帝不说话,其他人自不必说。赵普低头不语,静静地坐在一边,位列朝堂数年,他的养气功夫越发的纯熟。
倒是刚刚从惊吓中恢复过来的赵光义,一会看看韩旭,一会看看赵普,偶尔还偷瞄赵匡胤两眼,似乎显得最为活络。
至于韩旭,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低着头好似一副聆听皇帝训斥的乖巧样子。
良久后,赵匡胤轻咳两声,开口道:“朕本欲宣皇弟前来,既然皇弟已经在此,那恰好不过。”说着,他先是看了眼韩旭,然后略一停顿,缓缓又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自朕登基以来,朝廷大军南征北战,北至太行山,南达琼州弯,都已成为我大宋的疆土。放眼天下,如今只剩下塞外契丹辽国,同样他们也占据着幽云十六州;太原府的北汉刘氏;苏杭一带的吴越钱氏;清源节度使留从效;以及南唐李氏……朕欲统天下,该先从何处入手?”
终于言归正传,三人都已经猜到赵匡胤今日必然会有要事商量。
一统天下一直是大宋朝的立朝方针,朝堂上的每个人都清楚,即便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亦或京城的百姓们,平日口中谈论的也大多是此事。
是以赵普仅仅只是略一沉吟,立即开口说道:“皇上,太原刘氏本和后周乃世仇,如今我朝以宋代周,这仇恨也延续到了我朝的身上。但刘氏地少人稀不足为虑,若不是他们依附外族,我朝早已取之。
吴越钱氏和清源留氏对我朝恭敬有佳,称臣纳贡多年。当年周世宗之所以能取得淮南大捷,也因钱氏和留氏在背后对南唐的牵制有关,使得南唐不能尽全力争淮南。
南唐李氏占据着大江以南的大片土地,物宝天华,乃是大江以南的最大势力。
至于塞外契丹,他们内乱了数十年,目前对我朝来说危险不大,但数十年后他们或许就是我朝最大的劲敌……”
说到塞外的契丹辽国,赵普深深一叹。如今的辽国虽然还处于内乱之中,可凭着马背上的民族天性,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大宋的骑兵或许能欺负欺负南唐,后蜀这样缺马的地方,可和辽国的骑兵一比,那就是天壤之别。
和辽军作战,宋军打赢了追不上,可一旦打输了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到目前为止,大宋军队对辽之所以能保持优势,有两个原因。
其一,从周世宗到现在,大宋禁军都是当世最精锐的军队,数次战阵虽不能全歼辽军,但也做到了击败辽军的地步。
其二,自耶律阿保机建辽国以来,一直持续着反叛与平叛,几十年是内乱不断。当今辽国皇帝耶律璟更是暴君中的暴君,只知道喝酒打猎,在位几十年唯一做的事就是打压国内的反对者。这是辽国最黑暗的时期,也是辽国无力对抗大宋的主要原因。
宰相就是宰相,一番话深入浅出,分析得头头是道。
赵匡胤第一次露出了微笑,满意的点了点头,赞同道:“则平说得不错。”
数息后,他面色忽然变得潮红,闪着精芒的目光在三人的身上扫过。
“砰……”
赵匡胤突然拍案而起,几乎是吼着说道:“所以朕决议,趁如今辽国自顾不暇,我朝立即对南唐一战,拿下大江以南全部疆土。”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他的举动实实在在将在坐的三人吓了一跳。
“攘外必先安内?”韩旭哭笑不得。
“不错,正是攘外必先安内。”赵匡胤说道:“只有安定的后方,我朝才能举全国之力对辽国一战,夺回幽燕之地,扬鞭关外。同样,也只有拿下南唐,我朝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对辽国全面开战。”
塞外游牧民族一直是汉人的苦主,强大如汉武帝者,也是凭借举国之力,这才有了对匈奴的胜利。大唐王朝同样如此,玄武门之变后,面对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数十万铁骑直逼长安城,李世民不得不委曲求全,尽献长安财富换得颉利退兵。随后,在稳定了国内的局势之后,李世民立即发兵塞外,活捉颉利而灭东突厥。
“皇兄圣明。”赵光义虽然已经知道赵匡胤会对南唐下手,可此时听到这样的话,他依然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相比于赵光义的兴奋,赵普就显得平静了许多。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赵普皱眉道:“皇上的话不无道理,一旦辽国恢复过来,我朝再想南下,必然会腹背受敌。辽国现在是数只内斗的老虎,当最后只剩下一只虎王的时候,他们定然会将投向中原的财富。
如今朝廷大军经过数年的征战,兵疲将乏或许有之,这是一个劣势。可从另一方面看,这又是一个优势,朝廷王师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对阵经验丰富。是以,如今朝廷也不是没有一战的能力。”
“战场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胜负,不去拼一下,朕不甘心。”赵匡胤咬牙道:“即便最后失败,了不起从头再来,朕相信朕的大宋经过数年后的修生养息,依旧是这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可一旦成功,那这天下将会早十年统一,百姓也能少受十年的苦。”
从禁军走出来的赵匡胤,身上依旧带着当初战场上的杀气,胆色非李煜这样的安逸皇帝可比。
“皇上有没有想过朝堂上的反对声?”赵普叹道。
“这是你的事,身为宰相若是连百官都说服不了,那你就和这小子一样,来这里蹲大牢!”赵匡胤手指着韩旭,没好气道。
“这关我什么事!”韩旭郁闷无比,小声嘀咕道。
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直乖乖呆在一旁的他遭了个无妄之灾。刚刚还正气凛然,口出豪情壮志的赵匡胤,此刻倒像是个甩手掌柜,所有事情全都抛给了赵普。
赵普忍不住苦笑连连,他似乎也是第一次发觉赵匡胤还有这耍无赖的性格。
可谁让赵匡胤是皇帝呢!再说赵匡胤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想到此,赵普点头道:“好,说服百官的事,就交给微臣去办。”
“不光是百官,还有朝廷各部的战备运作,这些都交给你去办。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则平你就是朕的‘萧何’,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全都由你统一调度。朕赐给你圣旨,任何胆敢拖延之人,先斩后奏!”
赵普激动得浑身颤抖,起身拜道:“微臣……领旨……”
赵匡胤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后勤不是说有就有的,这怎么着也得个把月。大军南下,首先面对的就是南唐的水军,三年前朝廷虽然获得了荆南水军,以及楚地的洞庭湖水军,实力大涨。可比起南唐水军来看,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至于这一点,则平放心,朕在灭后蜀之后,让处耘在洞庭湖秘密建造船只,训练水军。即便朕的水军还不如南唐,但相差也不会太远。”
此言一出,三人瞬间傻了眼。
李处耘身为宣徽北院使一直留在楚地,原来竟是在秘密建造船只,朝廷上的官员可是一直认为李处耘身体不适留在那湘江楚水间调养啊!赵匡胤如此大的动作竟然隐瞒了整个大宋朝廷!
韩旭对赵匡胤的深谋远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皇兄,这……”赵光义面色唰的变得苍白,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这位皇帝哥哥,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赵普表现依旧平静:“皇上圣明。”
所有人的表现都落在赵匡胤的眼里,但他只是微笑着摆摆手道:“这是朕的不是,先前朕想和你们说下这事,可处耘认为要想瞒过南唐,必定先要瞒过自己人。朕深以为然,所以……呵呵。”
赵匡胤实话实说,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可他不知道的是,这话已经让某人嫉恨上了李处耘。
……
说完这些,赵匡胤话题一变,说出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大军出征,必先选帅,你们认为何人可当平南元帅?”
此言一出,牢内鸦雀无声!
耳聪目明的韩旭,将三人的反应一点不差的看在眼里。赵匡胤还好,毕竟是他发的问;赵普再也没有先前的淡定,眼中精芒一闪而逝。不过,他掩饰得很好,除了呼吸略显凌乱外,外面更本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最为不堪的就数赵光义了,面色潮红,呼吸紊乱而粗重。
韩旭感觉到对面那双眼睛一直在盯着自己,赵匡胤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从未离开过韩旭的脸上。
或许是这个问题过于严肃,又或许是牵扯到太多的利益面,赵普和赵光义一时半会都未出声。
韩旭暗自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