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相国寺主持和尚面露祥色,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位施主急着印书,那位施主也急着印书,诸位施主都急着印书。虽所印之书各异,但本源却还是书,此乃善事,诸位施主亦是善人行善事;诸位施主行善,我佛亦行善,同为行善,亦无不同;佛家行善,普度众身,乃十分善,诸位施主行善普及天下读书人,乃三分善;十分善是善,三分善亦是善,同为善,何不行多善而后少善?”
“你听懂了吗?”外地书商疑惑道。
“没有。”胖书商茫然的摇了摇头:“大师,你到底想说啥?”
见此,韩旭好笑的摇了摇头,说道:“大师的意思是让在下先给你们大相国寺印佛经?”
“呵呵,善哉,善哉。韩施主果然好悟性,当年我就说过韩施主慧根深种,乃有缘人也。”大相国寺主持毫无羞愧之色,一脸笑呵呵的说道。
“啥?凭啥先给你老和尚印佛经?”
众书商一听这话,连忙不干了,顿时再次拥挤了起来。
“施主听老呐说,听老衲说……谁掳老衲的胡子?哎呦,我的眉毛……别扯,我的袈裟呐!”老主持的声音瞬间被淹没在人群中。
……
“唉,无量天尊,一群可悲世俗之人呐!”此时,一名道人摔这拂尘挤到前面,操着吴师道行了一礼,开口道:“见过吴道友,贫道天师观了缘,同为道友,不知吴道友可否行个方便?”
见此,吴师道面有难色,转头看了韩旭一眼,似乎同为道友,惺惺相惜了!
“了缘道长欲印道家典籍?”韩旭呵呵笑道。
“不错,天师观几经战火,典籍愈发稀少,贫道恳请韩施主行个善事!”了缘说道。
“不知了缘道长是否听过‘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这话可是吴道友常常挂在嘴边的。”韩旭嘿嘿一笑,见吴师道连翻白眼,又道:“依在下看,佛家也好,道家也罢,以心修道,不如行手抄经书为上,此过程亦是修行。”
“呃,这个……”了缘顿时无语。
“好,说得好。果然不亏是大宋第一才子,国子监教学乾为晟见过韩少爷。”乾为晟从国子监众人中走了出来,朝着韩旭拱了拱手道:“咱也不拐弯抹角,韩少爷当年也朝廷为官,当知道如今圣上欲兴盛儒家,国子监恳请韩少爷先行印制‘经史子集’等多部儒家经典。”
都是来印书的,还都要抢先印,韩旭此时才感觉到,生意太好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
“哈哈哈,旭哥儿这里好不热闹啊!”突然一声大笑传来。
一见来人,韩旭立马起身,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道。
韩旭大步流星,上前拱手道:“老常,什么风把您老给吹来了!您老可是稀客啊,里面请,里面请!”
常欢拽住韩旭的胳膊,停步小声道:“旭哥儿,啥话也不说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赶紧随杂家回宫,圣上要见你!”
“等等,老常你说的是进宫?”韩旭楞道,见常欢点头,这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赵匡胤要见自己,无非两件事,要么是算盘的事,要么是活字印刷术的事,这两件事韩旭原本也没想瞒着。可若要他这就进皇宫,他倒有些傲娇了,连连摇头道:“不去,不去。老常你回去就说没见到我,当我不存在就行了,你没看我府里忙着嘛。”
府里忙?这个常欢当然是看到了,他又不是瞎子。不过眼瞅着韩旭那小心眼的样子,常欢不禁心中暗叹。韩旭的聪明,知进退,可有些时候就是有点楞青头。这也正是常欢欣赏他的原因,真实不做作。但有时候这楞青头,就有点楞过了头。这不,这小子如今就连皇上召见都敢拒绝了!
想到此,常欢若有所意的看着韩旭,认真的说道:“旭哥儿,话也不多说了,杂家劝你最好还是随杂家走这么一趟。”
恩?韩旭微凛,刚刚迈出去的脚步,立马缩了回来。从常欢这话的语气中,他竟然听出了一丝威胁的味道。难道赵匡胤这回给他下的是死命令,必须得去?本想开口再探听点什么,但见常欢一副微笑看好戏的表情,想说的话只得吞回了肚子里。
面色一改,立马笑嘻嘻的说道:“去,这就去,圣上召见能不去吗?刚刚只是和老常您开个玩笑而已,别介意,别介意。”
常欢笑呵呵的摇了摇头,这小子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出得韩府,瞧见外面的架势,韩旭顿时傻了眼。清一色的全副武装的皇城禁军,御前带刀侍卫。这是押送进宫的节奏?若是刚刚自己反驳,想必这些人定然会冲入府中将自己绑了起来。想到此,韩旭不禁冷汗直冒,这赵匡胤到底想干啥?没必要这么大的阵帐吧。……
第304章 人生无趣不如去编书
“草民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进文德殿,韩旭二话不说,直接跪地三呼万岁。
可这一跪下去之后,半天也未见赵匡胤发话。文德殿内鸦雀无声。
微微抬头,眼珠子一转,殿内的情形历历在目。
范质,王溥,魏仁甫,赵普,苗训五人,分左右而坐,个个面色严肃,不苟言笑。赵匡胤身居御书桌后,虽未见其脸色,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唯有赵匡胤身旁站着的赵芸不断的朝着自己打眼色,可打了半天,韩旭也没弄明白她到底是啥意思。
正当韩旭胡思乱想之际,只听一声大喝,赵匡胤拍案而起,道:“韩旭,你可知罪?”
“草民知罪……”韩旭想都不想直接应到。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莫名其妙。
赵匡胤并不认为韩旭有何罪,如此说法只想吓唬吓唬他,可听他这么一说,反而乐道:“哦?那你倒说说你犯了何罪?”
“草民的罪过:就是草民不知道草民犯了何罪。”语气严肃而认真,毫无一丝的嬉皮笑脸。但这态度明显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那种,说严重点倒有打趣赵匡胤的嫌疑。
“噗嗤……”
赵芸忍不住的笑出了声,等反应过来这里是文德殿,而且在坐的不仅有皇帝,还有好几位朝廷重臣,赶紧用小手捂住了嘴巴。可即便这样也晚了,偷偷看了看赵匡胤,却见赵匡胤两眼睁得老大,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哼。”
好好创造出来的严肃气氛就被赵芸给破坏了,赵匡胤只得作罢。可不教训教训韩旭他总感觉心里不舒服,可若要教训吧还真的没借口。于是,言归正传,说道:“听说你小子欲修史书?”
修史书韩旭当时只是随口对赵芸说说而已,此时听赵匡胤这么一问,定然是赵芸这小妞说漏了嘴。不过,他也没有任何怪罪赵芸的意思。不就是修史书吗,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随即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草民闲着无事,弄一弄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说了《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且只写到汉代,草民就琢磨着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直写到前朝周世忠征淮南。”
“这就是你说的那部《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范质忍不住的出口问道。
“不错,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如今朝廷的鉴诫,也算是惩前毖后,继往开来。”韩旭认真的说道。
范质点了点头,正色道:“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必得一遍遍的考据其人其事的真实性,修史是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韩老弟难道认为凭你一人之力可完成此项大事?”
“老大人说得不错,当然韩某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还没自大到一人修史的地步。”韩旭呵呵一笑道:“当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纠集各种人才,编写了《吕氏春秋》,此书虽不是吕不韦所写,可历史记住的却是吕不韦其人。韩某才疏学浅,但也算颇有家资,仿效先贤一番亦无不可。人生无趣不如去编书,要编就编历史书。”
闻听此话,赵匡胤一声冷哼:“你小子口气倒不小。”
此时,端坐一旁一直低头思索的赵普,突然起身来到韩旭身旁,“噗通”一声朝着赵匡胤跪了下去,大声道:“编写史书事关重大,微臣恳请皇上由朝廷编写《资治通鉴》。”
韩旭淡淡的看了眼身边的赵普,这家伙还真会揣摩圣意。当赵匡胤开口提到《资治通鉴》之时,他就知道赵匡胤动了修史的念头。这倒也是,只要是有点雄心的皇帝,都喜欢搞点留名青史之事。若干年后,只要读到这史书,定然想起那个皇帝。朝廷不缺写写画画的文人,养上几十个,花个数年时间,一部伟大的史书也就成了。
“微臣肯请皇上编写此书。”范质,王溥,魏仁甫,苗训全都跪地,一个个兴奋的高声大呼。
“好,编年体史书不同于《史记》的纪传体,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朝廷出人出力编纂。”赵匡胤满脸的激动之色,立刻开口答应,他等就是这一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
“皇上,那草民这个……这个……”又抄袭老子的创意,这他娘的已经是第二次了,韩旭摆出一副委屈之态。
“嗯?这么你不满意?”赵匡胤顿时拉下脸,阴阴的问道。
“没有,当然没有。”韩旭连忙摇头。对于编写史书,韩旭其实也不太在意,原先本就是说说而已。他还年轻,至于以后编不编他不知道,但至少现在他没准备弄这耗时耗力的东西。既然朝廷出人出力,韩旭当然无所谓了。
“这就好。”赵匡胤呵呵一笑,道:“众爱卿都平身吧。”说着,若有所以的看着韩旭,又道:“你也平身吧。”
跪了半天,韩旭双腿都有些发麻了。听赵匡胤这么一说,连忙站起来。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咋的,人还没站起来,一屁股又坐了下去。
“哈哈哈哈。”
众人不禁莞尔。
“常欢,给韩旭搬张凳子。”赵匡胤忍着笑意,说道。
能站着就不跪着,能坐着就不站着。屁股对什么最亲,当然是凳子。
“好了,现在咱就说说这史书交给谁编写吧,翰林院的人谁比较合适?”赵匡胤笑呵呵的说道。
众人顿时低头不语,冥思苦想起来。
韩旭正想着家里那帮上门催书的人,想到有大笔的钱要赚,当然就急着离开皇宫。灵机一动,开口道:“启禀圣上,此等军国大事,草民这外人不适合在此听吧?不如让草民早点回去?”
嘿嘿,这理由够充分吧?为自己灵机一动想出这样的理由,韩旭不禁大为满意。
可话刚出口,就听赵匡胤怒声道:“放肆,谁让你说话的,让你坐着,你就坐着。”
“得,你是皇帝,你说了算。”韩旭无奈,悻悻的缩了缩脑袋,眼观鼻鼻观心。
一阵沉默后,赵普再次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上,微臣认为如今翰林院人才单薄,均不足以担当此等大任。”
“哦?”赵匡胤皱了皱眉头,说道:“那你认为何人能挡此等大任?”
赵普的话,引来了众人的兴趣,就连韩旭也忍不住的抬起头朝赵普望去。翰林院原本就是干这活的,不让翰林院来主持,难道让兵部去主持不成。
此时,赵普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当看着范质的时候,眼中精光一闪而逝。拱手道:“微臣认为此事非范老大人出面主持不可,范老大人四朝元老,学识渊博。有范老大人主持,翰林院协助,必然可完成此等大事。”
让范质主持修史书?赵普脑袋秀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