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林则对我的交待唯唯而听,相信他也知道,若元方参加选举,这个族长之位多半就已经不是他地了。在成为新任族长之后,原来的风氏族长工作基本上交给了风氏的长老们,风林全力投入到太昊宗庙内的太昊族长工作中,包括诸城间的物资运输,豫城的建设工作,太昊城的日常管理,即将到来的太昊秋收和秋祭,太昊新书的继续发行与推广等等。
有了风林的参加,我的时间一下子宽松起来,大量的具体事务我只需要给他一个方向,然后让相关的六部长老和梓桦协助他就行了,其他时间我基本上可以自由安排。
但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发现了一些不太好的苗头。
梓桦对太昊事务的参与程度超过了我的想像。
此前风林任卫队长时,梓桦对太昊事务的参与程度之深,的确也为我所熟知。开玩笑,后世的管理中,信息与数据从来都是管理的核心,任何决策都离不开对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掌握。而在太昊宗庙内,绝大多数重要的数据都掌握在梓桦手里,她虽然只是负责精算司,同时算一名长老,但他在宗庙的地位一直以来几乎只次于风极,有时甚至风极也需要先从她那里得到基本的数据才能够安排太昊的事务。
但只要我在城中,许多决策就可以直接发出,对太昊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细节,我都可以了如指掌,但只要我离开,宗庙内还真没有人能够离开梓桦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风林就遇到这种情况。
许多事情本来是由六部长老团来决定的,但风林很快发现,梓桦并非只是提供数据而已,而是广泛地参加讨论,对绝大多数的六部事务都加入了自己的意见,从管理的角度看,这已经越位了。
但不管是从原来的族长女儿,还是新任族长的夫人,梓桦在宗庙的地位本来就很特殊,加上她所掌握的数据与信息,诸部长老还真的很听她招呼,有时她的发言力度居然比风林还大。
这丫头!
若是在骊山族,说不定她已经成了族长!
“梓桦,我不想只是要一个听话的太昊族长!我希望风林可以快些掌握太昊的管理,可以对太昊的重要事务作出正确的决策,你明白吗?”
在多次了解到风林的窘境后,我不得不提出对梓桦工作方式的干涉。
第三百六十三章 … 育人为本
“爸,我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我自己,如果太昊六部的长老们能够把各自的事务处理得很好,或者风林像您一样能够掌握所有的数据和经验,我都可以完全不去干涉他们,只要负责我的精算司和鸽房就好了。”
梓桦听出了我的意思,却对于我的指责并不很满意,作出这个答复的时候满含委屈。风林对于梓桦的干预似乎也并不很反对,或者说一直以来风林在梓桦面前都略有些自卑,哪里会想到去反对梓桦的意见?!
不过从宗庙的卫队长转变为族长,这其中的距离不是一般的大,目前我还是族长,风林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族长,我对此倒也并不很着急。不过自从跟梓桦交流以后,我就注意到风林可能做出的任何决策,并鼓励风林独立思考,在掌握更多数据和信息基础上,去做出具有个人色彩的决定,只要这样的决定不会给太昊带来明显的伤害,或者至少能够在诸长老讨论时没有长老提出坚决的反对,我都会主动忽略其中的不足,特别是从后世的经验来看,一些不足的地方也是可以原谅的,毕竟风林不像我曾经接触过历经千万年发展以后的管理体系。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风林和我一起组织了太昊13年的秋收和秋祭工作,组织并协调每一个里巷的里长们发放好秋收的生产工具和物资,并保证每一户居民都能够有充足的交通条件保证他们远在数里或十多里外的庄稼能够运家中。太昊马车和牛车在满足诸部族需要的前提下,不仅大量“出口”到姜氏、公孙氏、大楚,还在土鲁主持下,以隶属于铜坊地方式组建了一支颇具实力的运输队,综合牛车和马车的优势。同时开展物资和人员运输,大大方便了族人们出行。
秋收之后,族中大事抵定,从生产到管理也基本上了轨道,最多是元方的北方之行还牵动的的心思,其他的工作都不足虑了。10月底,将族中的常规事务交给元方和风极代劳,我终于难得地休息了一阵,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安排。
在现有地生产条件下。大规模的创新活动都缺乏足够的制造能力支撑,我也没有想过开发内燃机或者蒸汽机。诸部族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只要没有大的杀伐冲突,没有大的灾害瘟疫,让人口得以快速增长,或者在我的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出现罢。
那我地任务是什么呢?
木驼的话提醒了我,眼前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仍是由我带着后世的知识创造的,离开了我太昊,或者来有其他部族地发展就缺乏后劲。能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就会有大问题。我所能够解决的多数问题都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能够保证太昊和诸部族百年发展的工作我还没有做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既然从太昊族长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是时候投入到教育中去了。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我在建房时坚持要把房子修在太昊学校范围内的原因。
“族长要亲自授课?像上次推广新教材一样?”太昊学校的校长很是诧异。
“不错。像上一次一样,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再也不会中途退出了,我会一直教下去,你为我准备一间教室吧,每天我会为教师们上一次课,就两个小时,太昊学校的教师们可以根据我排的教学内容来听课,只是不要因此放弃他们上的课就行了。”
说白了,这还是对我地新教材进行深入讲解。并没有太多的新东西要教给他们。
太昊的知识体系遵循高度的学以致用原则,许多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东西,我都还没有打算教给他们,比如统计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会讲,概率论的基础也有必要教,但微积分就显得有些过份了,所有地太昊新教材内容都没有超出后世初中生的水平。这也是我目前能够推广的极限。
当从新教材推出以后,我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协助太昊学校进行教学方面的管理,以致于后来听到太昊教师们上的课,有些惨不忍睹。现在终于有机会来修正当初工作上的不足了。太昊教师们显然早就盼着这个机会,每到我上课的时候,相关的教师总是一个不缺,而上到陶艺、制图、铜艺等课时,连铜匠坊地匠人们也不愿意上班,土鲁本人就亲自示范。长期坐在第一排,并要求他的铜匠坊里地技术骨干一个也不能少。必须全部到场。
为了让太昊的制造业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我在教学的同时,与土鲁他们一起改进了教学和绘图的工具,为每一位学习制图和制造的学生制作了一张标准绘图板、专门的绘图桌、丁字尺、三角板。但其中最难的就是圆规,这东西看上去很容易,可是我们在做的时候怎么样也无法完全保证它的两脚距离实现无级可调!
没有螺纹,也没有锥度连接,精细的尺寸调节就难以实现,做了很久的尝试,最后不得不试着做了两个夹紧的青铜铸造齿轮,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可调的圆规。可是这两个齿轮的啮合精度之差,实在让我汗颜,渐开线齿廓就不用想了,铸出来是完全走了样,而齿面的质量更让我难以接受,细小的齿槽根本无法打磨,让土鲁和我都伤透了脑筋。
所以使用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些方法都只得放弃,我只能回到最基本的方法,用手捏着圆规的两个脚,尽量在画圆的时候不要颤抖。
不过经过大量的绘图工具改进,太昊匠作区的制造精度也上了一个台阶,只是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让土鲁他们开始明白,精度越高成本就越高的基本原理。
这期间我还做出了另一个发明。
太昊学校的上课与放学是用一个小型的铜钟做为讯号,太昊铜钟是太昊城所有工作时间的基准,学校的小铜钟作为教学管理的辅助手段,天天听到这个小铜钟悦耳的敲击声,让我开始了对原始音乐的憧憬。
第三百六十四章 … 器乐初成
后世出土的古代乐器中,编钟是极为有名的。// //
估计应该还有许多非金属的乐器曾经存在过,却因为时间的强大威力而被摧毁。编钟的木架也在出土的时候就不复存在了。
到了这个世纪之后,我还没有听到过真正的音乐,这让我对一整套编钟颇为向往。
这是一项耗费时间和铜锭都很巨大的工程,我也没有打算为自己家里做一个,本来就打算作为宗庙的重要祭器之一而铸造,虽然没有人听说过“乐器”的概念,但钟却已经为太昊长老们所熟知,所以我一提出来铸造一批能够发出悦耳声音的铜钟,长老们连讨论的要求都没有提出就同意了。
典型的独裁政治,虽然我已经要退休了,却还为这么大的工程轻易就通过而警惕。
太昊礼部的长老可不这么想。
宗庙库存房里已经存放了数十吨铜锭,若没有适当的用途,就会导致太昊通宝购买力的下降,这一点也让长老们忧心,所以这点铜对他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大的开支。
图纸是很容易做的,几排木架上画几排大小不一的钟,土鲁一看就明白了,但这什么要这么多钟,以及具体的大小尺寸却让我也挠头:这个年代还没有“音准”的说法,基准音所代表的钟应该有多大呢?
没法子,我只得让土鲁试制一批铜钟,大小从十厘米高到50厘米高都有,但形状要求极为简单,基本上按后世编钟的形状,底部做了一个半月弧缺口。但我要求土鲁严格控制表面质量。钟的厚度也要求严格一致。
这是太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铜器制作,耗铜近两吨。让铜匠坊一时间竟然没有人手可以做其他的器具。初期铸出来的钟悬挂上去以后,我用一个石槌轻敲每一个铜钟,尝试按后世地七阶音对这些钟进行分类,把符合音阶地钟保留下来,不合格的钟送去重铸。若是音太高了,就减小钟地尺寸,相反,音太低的就加大尺寸,一番筛选下来。七成的钟都得重铸,而高音部分的钟严重不足,最后铸出来的最小地钟才四五厘米大小,所有的钟加起来有五十六个,挂了两个大木架子。
在铜匠坊挂好所有的钟之后,木驼让我告诉他,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这让铜匠坊的族人成为第一批听到真正地“音乐”的原始人。
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演奏完,铜钟余音仍在坊内鸣响,匠人和土鲁都目瞪口呆,我却扔下手中的石槌,站在那里泪满双颊。
音乐!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相信来到这世间的第一曲音乐,会在这座铜匠坊里“绕梁三日”吧!
土鲁无法用语言向宗庙的其他长老说明铜钟的妙处,只得在风极他们地催促下,花了两天的时间,把所有的铜钟都重新在宗庙大殿内摆好。然后请族长亲自示范。
这一次我把“义勇军进行曲”、“梁祝”、“垄上行”等后世的曲子一次性地演奏了十余首,等我腰酸背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