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旧时-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只道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圣人塾师,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商都而求深造。

    书中暗表,此子便是老子那一点原神托生,这三年来,与先生对答之时,启动了一点先天灵性,对大道竟然也有了少许体悟,更是聪颖过人,有举一反三只能。短短数年便将先生一生所学全部掏空。

    此时大商虽然大权旁落,国力衰弱,但是名义上仍然是天下之主。商都朝歌,数百年来为天下都城,典籍如海,贤士如云。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商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朝歌。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

第187章 老聃立道家() 
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朝歌之后,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商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聃居朝歌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冥冥之中自有前定,恰好与太上老君别号相符。

    那老聃在人间历经世间百态,学问日益精深,竟然从古籍中悟出一丝天道至理。其实。这却是玄都法师暗中留下的一点神通。本来象老聃这种资质地,一般来说。不用多久,便会被那些仙人选中,带回山中修道,哪里会就这样一直在尘世间停留。但是老子分出原神之后,便用神通蒙蔽了天机,那些四教门下弟子们。没有一个能知道一点异样。至于人教门下,又有那个有那个胆子前来收老聃为徒?那可是自家的祖师爷。到了最后,只能由玄都出面,在那些古籍中留下一些微言大义。

    老聃身为守藏室史,乃是国立图书馆地馆长,当时不比现在,图书馆四处都有,那可是囊括了当时天下的精华所在。也是有老君那一点灵性的原因,老子竟然能从那汗牛充栋的书籍中得到玄都法师留下的道法,修炼出神通来。

    日月如梭。光阴荏,转眼间已过数年。老聃隐身在朝堂修炼,竟然让他自行创下一种道法。

    老聃乃是一个心底慈悲之人,眼看天下大乱,各国掌权者无不努力改革,为的就是在天下这块大蛋糕上面为自己多分得一块。最可怜地是那些百姓,这些最底层的人们仅仅为了口食。不得不卷入这纷乱的浪潮之中。

    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战争中胜利者的荣耀就代表着无数条人命,都是利用那些普通民众的血肉活生生的堆积起来。随着一次次的战争,一个个弱小的国家被吞并,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地百姓死亡。往往一个城市被攻打下来之后,十室九空。一旦民众稍微恢复一点元气,立即就有那些野心家发动又一次的战争,如此循环不休。伴随着一个个诸侯国地消失,千万倍与贵族的百姓无奈丧生。

    老聃在朝歌任职,虽然此时的大商名为天下共主。其实事实上,大商天子不过成了一个摆设。如今的大商。拥有的领土仅仅朝歌一城以及近郊的土地,距离稍微远一点地都被那些侯国都纷纷自立。

    各地诸侯根本就不理睬朝歌的态度,自己随意四处攻伐自己的邻国。每次天下发生大战之后,只有当那些胜利者需要一个大义名分的时候,这个霸主枭雄才会想起大商。

    这些胜利者往往就是随便派来一个使者,然后将战争所有的责任推到那些战败国头上。商朝此时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要地盘没地盘,根本就不是那些诸侯的对手。当朝廷接到那些诸侯国的上表之后,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要求王室承认他们对那些占领之地的所有权。商朝就在这种形势下,芶延残喘。

    在这种前提之下,老聃创下了一个教派,名曰道家。这个教派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道”是一切事物地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

    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地超脱,不界限於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道家以为,“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鉴于当时的天下大势,战争不断,民生困苦,老聃提倡人们必须放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呼吁诸侯国君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

    商朝日渐衰落,所有人都知道大商气数已尽,只不过此时的诸侯国仍然没有把握与天下人为敌,所以还必须承认大商名义上的统治。但是,就算这样,朝歌仍然是天下的文化中心。数百年的积累并不因为国力衰退而有什么变化。反而在这个时候,许多学识渊博的有志之士纷纷游学天下,希望能找到一条真正富国强民的道路。

    这些大贤游学天下,一方面不遗余力的向各地诸侯推荐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也吸取各地文化精华,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说。遍观天下,要说典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仍然首推朝歌。如此一来,朝歌便成了这些人的圣地。

    老聃自成一家,这在当时来说还是绝无仅有的成就,名声日益显著。那些大贤到了朝歌,可以不去参见商天子,但是却不能不去与老聃论道。

    如果有任何一人能驳倒老聃,那他的名声就可以马上达到一个新的颠峰。因此那些大贤都把能在辩论中胜过老聃视为成名的最佳捷径。就算不能胜过老聃,这些人也希望能在与老聃的论道中获得一些启迪。

    老聃这个第一个大家却是名不虚传,无数次的辩论下来,不辩才无碍,让众多对手铩羽而归。

    这个时候的人,特别是这些大贤都是道德高尚,品质极佳的人中龙凤,都保持着极淳朴的品质。就算自己败在老聃手下,也从来不掩饰自己对老聃的敬佩之情。何况朝歌地处中原,东边沿海的渔盐、西秦的铁、三晋的煤,这些战略物资不可避免的要从朝歌经过,朝歌也一直是天下的经济中心,各国的商人都要从此路过。

    自古以来,商人就是消息最灵通的人士。这些商人大都是一些极为著名的世家,从小也在族中接受各种教育。现在以老子的名声,一旦有人前来与老子论道,只要条件许可,这些商家都会安排出时间来听讲。即使不能到场,时候也会一一打探。然后这些消息就随着他们的脚步,往四面八方传递。

    因为那些到达朝歌的人络绎不绝,并且好多人一次辩论失败之后,并不甘心,留在朝歌,然后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去与老聃辩论。老聃此时已经修成一些神通,平时除了研习古籍之外,还要更多的时间清修大道。被那些慕名而来的人骚扰的不堪其忧的老聃便定下了一个规定,每年仅仅春秋两季举行论道大会,欢迎天下贤哲共襄盛举。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顿时在天下引起极大的反响,各地的才子纷纷往朝歌而来。而那些求学的弟子,平时只能学习老聃著下的经书,只有等春秋两次大会前后,才能得到老聃的亲自点拨。

    这种聚会很快形成惯例,大家不约而同的将这个规矩传扬开来。那些在各国任职的大贤,距离朝歌近的几乎每次都到,而那些距离太远的,也差不多一年要来参加一次。

    老聃的道家体系中,首遵太上老君。随着一次次聚会的召开,老聃声名日盛,与此同时,人教圣人太上老君的名头又一次在人间传扬开来。

    封神大战之后,截教与玄天教联手打压西方教,人教与阐教又两不相帮,因此西方教一直没有机会往中土发展,整个神州大地,只有三清门下以及玄天教的道统传下来。

    如今老聃如此高调行事,让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地位陡然提升,那另外三教的人再也忍不住了。

    玄天、阐、截三教门下暗中来到人间观察老聃,却发现此人一团迷雾,无人能看出他的来历。不过,这些圣人的弟子都知道一点,那就是能隐瞒过他们的神算的,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整个三界,只有圣人才有这种手段。再看老聃的学说中对太上老君的推崇,那么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老聃的背后除了人教圣人老子,再也不会有其他人。

第188章 诸子百家出() 
肯定了人教的动作之后,其他各个圣人门下再也忍不住了。这人间气运,总是有数的,若是让别人多分走一点,自己必然只能少得一点了。

    本来在封神大战之后得这个时期,截教在人间得影响越来越少之后,大家也不是没打过注意出来争夺,只是各有各的顾虑。

    截教首先是因为通天教主传下大道,众多门人都一起潜修去了,再说以他们在人间几百年打下得底子,也不担心被别人反超太多。

    阐教这是因为原始天尊尚在禁闭之中,没有这个大boss撑腰,那些一代弟子被逼无奈,只有低调行事。

    至于玄天教,根本就是家业太大了,不屑于前去与别人争夺。就那三个圣人得存在,不管哪一家得了人间气运,也得卖白石一个面子,看在圣父、圣母得名头上分出一点来。

    这样一来,大家就都在观望,只想找到一个合适得机会在插手。人间经过几百年没有神仙的发展,加上以前截教弟子在商朝为官,也少了许多神秘性,渐渐人们对这些神灵没有了从前得那种狂热得尊重。

    本来这个时候天下大乱,正好是恰当的时机。几个教派都暗中培养好了不少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