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大鳄-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那袁福通就凭借着这一法宝,收复失地,回到了最初那起兵反叛时的势力,当初随同那袁福通一起反叛,后又被闻仲剿灭的七十二路诸侯之余孽,也纷纷死灰复燃,聚于那袁福通的麾下,北海局势顿时败坏。

    那闻太师几次出阵,虽然杀败袁福通,然而那血幡实在强悍,每次袁福通都是交战一阵,即祭起血幡,就反败为胜。闻仲平白损失不少人马,将闻仲气得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偏生自己又奈何袁福通不得,心下着实郁闷。索性高挂免战牌,来个眼不见为静。

    不过这闻仲也没有闲着,就派手下人去打听那袁福通手中那一面血幡的来历,最终终于让那闻仲打听出来,原来那袁福通被闻仲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在机缘巧合之下,得遇一位大神通者所留下来的炼制法器的法门,耗尽所有的能力,最终炼成了这血幡,这血幡名曰血神幡,凶恶异常,专污他人法宝,还可吞噬血肉,增加这血神幡的力量,正当闻仲思量如何破这血神幡的时候,传令兵来报:

    “辕门外有两道者求见!”

    闻仲正为战事烦恼,盼望有能者相助。听有道者前来,连忙出帐相迎。却见来者却是两年轻道人,一人穿一金色甲袍,跨下坐金毛剑齿虎,手持一柄蘸金双刃巨斧,另一人穿一银色甲袍,跨下坐银毛剑齿虎,手持一柄馏银双刃巨斧,这两人相貌相似,所穿服饰,所持武器,跨下坐骑除颜色不同以外,样式种类居然一模一样。

    这二人见闻仲出营相迎,连忙下虎自报来历,原来这都是北海人氏,一名郑伦,一名陈奇,自幼被星宿海黄河府君何巨收为弟子,如今学成归乡,见北海袁福通造反,为祸家乡,特来投军。

    这闻仲一听来人是星宿海门下大喜过望,这闻仲是时常听自己的师傅金灵圣母提起这星宿海的厉害的,而且自己所学鞭法也是出于星宿海一脉,算起来这闻仲与那星宿海还是有些渊源的,而且闻仲也知道这黄河府君何巨与自己的师傅金灵圣母乃是同辈,于是闻仲就与这二人师兄弟相称起来。

    闻仲将二人迎入帐中,将敌将袁福通依仗金佛,致使商军屡次无功而返的事说了一遍。郑伦听罢说道:

    “师兄无须忧虑!我等兄弟既然来此,明日自当会会那个袁福通,看看他到底有哪般神通。”

    那陈奇也在一旁说是,闻仲虽不知他二人本事到底如何,但见二人气度,坐骑和兵器,也知道他们不是庸手,当下放下心中大石,开怀畅饮,却不时提点郑伦、陈奇:战场之上须得先下手为强,免生不测。郑伦、陈奇一一应下。

    第二日,袁福通领兵耀武扬威而来。郑伦、陈奇两人出阵,郑伦将斧一横,对袁福通说道:

    “成汤传国六百年,并未有失德之政。你为何聚众反叛,自取灭亡。早早下马投降,否则莫怪我等兄弟为除祸患,开了杀戒。”

    袁福通此时已经连胜那闻仲数阵,又见这二人的金银剑齿虎,神勇漂亮,就想夺过来,哪里耐烦,连忙下令手下战将出阵,要杀那郑伦、陈奇二人,那郑伦、陈奇二人见数名战将冲将过来,相视一笑,就听得那“哼!”“哈!”二声接连响起,白光,黄气游走战场,那冲将过来的战将就全部摔落马下,生死不知。

    原来那黄河府君何巨将自己的一门绝技分成两套分别传于那郑伦、陈奇二人,何巨传给郑伦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陈奇受何巨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

    袁福通见状连忙取出血神幡,郑伦、陈奇二人一见一起笑道:

    “料此小术,安能制我!”

    两人说完,就各自一仰手,手中就各自飞出一物温润如玉,弯如新月,这两物在空中打了一个晃,就朝那血神幡,只听“噗!”“噗!”两声将血神幡穿了两个透明的窟窿,然后就飞回两人手中不见,而那血神幡被穿了两个透明的窟窿,精气已失,已然无用了。

    这闻仲见状立刻发大军掩杀过来,这商军有备而来,一鼓作气;闻仲世之名将,天下无敌。又有郑伦、陈奇二人为臂助,袁福通惊慌失措,哪里能抵挡得住?当下被打的七零八落,北海叛军四散奔逃,死者不计其数。大军获胜,闻仲计点战果,斩首十万余,袁福通长子被杀,七十二路诸侯或杀或降者五十四人。袁福通则趁乱逃走,不知去向。

    且不说那闻仲在郑伦、陈奇二人的帮助之下,大破那北海叛军,话说铁叉山八宝云光洞有一金仙,名为度厄真人,自三皇五帝时期便有名声,有灵宝定风珠,乃是一先天法宝。曾借出此珠助黄帝大破蚩尤,黄帝统一天下之后,便深居浅出,不显其名。

    其商之时,有一凡人名为李靖,因羡仙家神通,苦求名师,入得度厄真人门下学道,十数年学成五行遁术;因仙道难成,故被度厄真人遣下山辅佐君王,得一世富贵。这李靖也是不凡,入商室入官,官居陈塘总兵。其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长名金吒,次名木吒。

    殷夫人后又怀孕在身,已及三年零六个月,倘不生产。李靖时常心下忧疑,一日指夫人之腹言道:

    “怀孕三载有馀,尚不降生,此子非妖即怪。”

    夫人亦烦恼道:

    “此孕定非吉兆,教***夜忧心。”

    李靖听说后,心下甚是不乐。当晚夜至三更,夫人睡得正浓,梦见一道人头挽双髻,身着道服,迳进香房。夫人叱道:

    “这道人甚不知礼,此乃内室,如何迳进,着实可恶。”

    道人却不以为然,只是与好拱手一礼,道:

    “夫人快接麟儿。”

    夫人未及答言,只见道人将一物,往夫人怀中一送,夫人猛然惊醒。骇出一身冷汗,忙唤醒李总兵将适才梦中如之境说了一遍,言未毕,时殷夫入已觉腹中疼痛。靖急起来至前厅坐下,暗想怀身三年零六个月,今夜如此,莫非降生,凶吉尚未可知。正思虑间,只见两个侍儿慌忙前来:

    “启老爷!夫人生下一个妖精来了。”

    李靖听说,急忙来至香房,手执宝剑。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跳出一个小孩儿来,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你道是谁,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就是当日在玉虚宫中偷食丹药,打破明灯,后又盗宝逃走的那一原始天尊座下弟子,那太乙真人见其不易,便际封神之劫让其入世转世,待那大劫圆满时,功德圆满。

    灵珠子化身入得李靖门下,又有一名乃是哪吒,上有神圣出世,当然不同凡响,只见得金镯是乾坤圈,红绫名道:“混天绫。” 此两物乃是乾元山镇金光洞之宝。

    只见李砍开肉,见一孩儿满地上跑,李靖骇异,上前一把抱将起来,分明是个好孩子;又不忍作为妖怪,坏他性命。乃递与夫人看,彼此恩爱不舍,各各欢喜。却说次日,有许多属官俱来贺喜,李靖刚发放完毕,中军官来禀:

    “启老爷!外面有一道人求见。”

    李靖原是道门,怎敢忘本?忙道:

    “请来。”

    军政官急请道人,道人迳上大厅,朝对李靖道:

    “将军!贫道稽首了。”

    李靖即答礼毕,尊道人上坐。道人不谦,便就坐下。李靖道:

    “老师何处名山?什么洞府?今到此关,有何见谕?”

    道人道:

    “贫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闻得将军生了公子,特来贺喜,借令公子一看,不知尊意如何?”

    李靖闻道人之言,随唤侍儿抱将出来。侍儿将公子抱将出来,道人接在手看了一看,问道:

    “此子落在那个时辰?”

    李靖答道:

    “生在丑时。”

    道人道:

    “不好。”

    李靖答道:

    “此子莫非养得不好?”

    道人道:

    “非也,此子生於丑时,正犯一千七百杀戒。”

    又问:

    “此子可起名否?”

    李靖答道:

    “不曾。”

    道人道:

    “贫道待与他起个名,就与贫道做个徒弟何如?”

    李靖答道:

    “愿拜道长为师。”

    道人道:

    “将军有几位公子?”

    李靖答道:

    “不才有三子;长道金吒,拜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为师;次道木吒,拜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为师;老师既要此子为门下,但凭起一名字,便拜道长为师。”

    太乙真人道:

    “好个吒字,吒者正义,正气也,此子第三,当取名叫做哪吒。”

    李靖答道:

    “多承厚德命名,感激不尽。”

    唤左右看斋,道人乃辞道:

    “这个不必,贫道有事,即便回山,着实辞谢。”

    李靖只得送道人出府;那道人别过,迳自去了。话说李靖在关上无事,忽闻报天下反了四百诸侯,忙传令叫把守关隘,操演三军,训练士卒,让提防野马岭要地。鸟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

    哪吒年方七岁,身长六尺;时逢五月,天气炎热。李靖因东伯侯姜文焕反了,在游魂关大战窦融,因此每日操演三军,教演士卒不表。且说三公子哪吒见天气炎热,心下烦躁,来见母亲,参见毕,站立一傍,对母亲道:

    “孩儿西出关外闲玩一会,禀过母亲,方敢前去。”

    殷夫人爱子之心重,便叫:

    “我儿!你既要去关外闲游,可带一名家将领你去,不可贪玩,快去快来,恐怕爷爷操练回来。”

    哪吒应道:

    “孩儿晓得。”

    哪吒同家将出得关来,正是五月天气,也就着实炎热。哪吒同家将出关,约行一里之馀,天热难行;哪吒走得汗流满面,乃叫:

    “家将看前面树阴之下,可好纳凉?”

    家将来到绿柳荫中,只见薰风荡荡,烦暑尽解,急忙走回来对哪吒禀道:

    “禀公子!前面柳荫之内,甚是清凉,可以避暑。”

    哪吒听说,不觉大喜,便走进林内;解开衣带,舒放襟怀,甚是快乐。猛然的见那壁厢清波滚滚,绿水滔滔,真是两岸垂杨风习习,崖傍乱石水潺潺。哪吒立起身来,走到河边叫家将:

    “我方走出关来热极了,一身是汗,如今且在石上洗一个澡。”

    家将道:

    “公子仔细,只怕老爷回来,可早些回去。”

    哪吒道:

    “不妨。”

    脱了衣裳,坐在石上,把七尺混天绫放在水里,蘸水洗澡,不知这河乃“九湾河。”是东海口上,哪吒将此宝放在水中,把水俱映红了;摆一摆江河晃动,摇一摇乾坤震撼。哪吒洗澡,不觉水晶宫已晃的乱响。不说那哪吒洗澡,且说东海敖光在水晶宫闲坐了只听得宫门震响。

    敖光忙唤左右问道:

    “此地不该有震,为何宫殿晃摇?传与巡海夜叉李良,看海口是何的作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