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三光心相和本相都推演圆满,原神终于圆满脱窍跃出,化为无上三光,浩然正气,这无上三光,浩然正气,过十二重楼,越紫府,直上紫霄朝鸿钧,浩然正气透天庭。 头上有三道光冲出,一道化作浩然大日,一道化作皎皎明月,一道碎裂开来,化作满天星斗,万千星辰,围绕簇拥着前头日月。这时一颗不逊于那日月之星的紫色星辰突然涌出,散发出道道紫色的光芒,统领周天星辰,这三光足有四亩地大,一出便将整座紫薇大殿映的白昼一般,道道星光落下,璀璨柔和,纯净无暇,一切污秽都被涤荡,从此万邪不侵。 周宇默然端坐。 这一刻,周宇终于成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大罗金仙,无上神人。修行彻证无碍,周宇之道终于圆满,成为比肩三清女娲、接引准提。的存在,着头顶星空,脚踏大地,是为周宇。
在周宇头顶的三光之上,便有三样东西翻滚,一是那太古三皇所化玄黄之气,有数万丈高,一是那周宇停留在体内结合自己的恶念所化的七条鳄鱼,如今周宇已经成就圣位,这恶念以消,七魄合而为一,化为周宇原身的形态,正是那紫金大鳄,还有一样正是周宇的证道至宝周天星盘。
这时分周宇七魄合而为一而成的紫金大鳄顺着这无上三光游入周宇体内,便和周宇本体的紫府原神结合在一起,两者本就是同源而出,本质是一样的,一碰便水乳交融的结合在一起,重新为一。周宇瞑目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头上三光之上,玄黄气仍旧翻滚。 有一刻钟时间,周宇缓缓睁开目来,轻轻叹息一声。 外界一切都无变化。天地还是那个天地,而人却不再是那个人。什么都没变,只是人的心,却已经变了。从此,便是圣人,万劫不磨,永恒不灭。头顶翻滚的玄黄之气急速而下,没入周宇的身体,化作浩然正气。 周宇头顶的三光急速涨大。
此时周宇已是圣人,太古三皇的三皇玄黄道便也再无意义,这头顶玄黄之气是周宇吞噬太古三皇的散落在洪荒的原神原灵转化而来,本来是用来修炼天地玄黄不灭真身的,只是此刻,已无意义,不如转化为周宇所创之浩然正气,正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专注修炼周宇自己的道。三皇玄黄道是太古三皇之道,现在周宇所创直道才是周宇之道。 周宇因此道而成圣人。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从此以后,周宇一身浩然正气,万邪不侵。头顶星空,脚踏大地。永立不败。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夏亡()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夏亡
这周宇历经多年,终于成就圣人之位,成了鸿钧道人门下七大弟子之中最后成就圣位之人,也成就了鸿钧门下一门七圣的传奇,使得那创出玄门修行之法的鸿钧又再一次成为了洪荒的焦点,而鸿钧所创之玄门修行之法,也由于包括那鸿钧在内,以及鸿钧门下七名弟子一共八人修行成圣,也被公推为洪荒正宗修行之法,而那周宇和其他六人同归于玄门之祖,鸿钧圣人门下,主修为法,而在这一玄门之法下由于各人的领悟和跟脚不同,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分支。
其中女娲参悟出那生生造化之道,而接引、准提两兄弟却是从鸿钧所讲之玄门**之中悟出四万八千旁门左道,而后接引、准提两兄弟将这四万八千小法数术容为一体,自成一派,已有了与玄门当中已然不同的趋势,不在为玄门正宗,而那三清与周宇却从中各悟出不同法门,那老子悟出金丹大道,原始以器入道,而通天以阵法求道,而周宇却由于前世的影响。更趋于肉身战斗之法以身成道,是为武道,而那生生造化之道洪荒之中除女娲外几乎没有人修行,而那接引、准提两兄弟所悟之旁门已然不在玄门道法之中,而由于三清与周宇在洪荒之中尽皆有门人手下,所以这四人所修行的丹道、器道、阵道、武道为玄门之中的主要分支,为玄门四大正宗。
而周宇修行成圣之时,借由那龙之九子之力,吞噬了大量的人族气运,九州龙脉灵气,而由于那龙之九子元灵魂魄尽皆被周宇吞噬,同时带走了那大禹所铸九鼎之内的龙气帝气,使得那夏朝根基不稳,气运断绝,使得那洪荒人族之中,发生了一场惊天的变化。
夏朝已经换了数位帝王,仲康十八年秋,夏王朝四任王姒仲康病逝于帝丘宫中,他的儿子姒相即位称王,是为帝相,以壬申年为帝相元年。姒相是夏王朝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他少年时代便开始习文练武,精通文武之道。后来因避战乱,又到邳国投靠邳侯,继续在那里习文练武,学成了一身的武艺。归国后被父亲任命为将军,并且让他协助胤侯掌管夏王朝的军队,成为夏王朝中很有名气的大将军。姒相即位时,夏王朝正处于多事之秋,不光是有穷氏仍然占据着夏都斟寻,边疆上的一些夷族小国也都认为夏王朝软弱可欺,不断地出兵侵扰。姒相认真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决定先以武力征服那些小国,然后再回头收拾有穷国。
帝相元年,姒相亲自率军征讨淮夷和畎夷,姒相治军有方,而且本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打的淮夷节节败退。姒相乘胜进军,勇追穷寇,很快地降服了淮夷与畎夷。两个小国都递了降书,甘愿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帝相二年,姒相再次亲自领兵东征风夷和黄夷,这两个小国的族人都勇猛善战,与夏王朝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败。后来姒相发现敌军虽然勇武,然而智慧不足。他抓住敌人这一弱点,巧用智谋,敌人果然接连中计,连败数阵,最后迫使他们臣服纳贡。经过两年多的征战,四方诸侯看到夏王朝还有一定的实力,不敢再轻举妄动,都主动恢复与夏王朝的臣属关系,积极缴纳赋税。
帝相六年,有穷国内乱,后羿听信寒浞之言,先后诛杀了亲信大臣,国家的栋梁熊髠和尨圉,还杀了和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夫人尨王后,紧接着又出兵征讨驻守穷石的太子妘瞰。姒相乘机以解救有穷国太子为由,出兵攻打有穷国。结果,双方互有伤亡,最终以有穷国兵败告终。帝相七年,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于夷,仰慕夏王朝的威望,派使者带着厚礼前来访问。姒相很高兴,以贵宾之礼予以热情接待。自此,夏王朝的威望逐渐恢复起来。
帝相八年,窃取夏王朝半壁江山的有穷首领妘后羿被他的妻子纯狐与寒浞合谋杀死。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同年又称寒浞元年,使得人族之中又出现了两个年号,帝相九年,寒浞二年姒相经过八年的治理整顿,夏朝的国力渐强,各诸侯国的进贡和国内百姓交纳的赋税,使偏居一隅的夏王朝又富强起来。这时候姒相忽然觉得帝丘都城太小了,宫室也过于简陋,实在不堪为都;而且帝丘的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管理。因此,他和大臣们商议后,便下令征调各地的工匠和民夫前往山东,在同姓诸侯斟灌氏的封地营建一座新的都城。
帝相十一年,寒浞四年,历时一年多,新的都城竣工。新都城中的设施和宫殿布局虽然比不上都城斟寻,却比帝丘好得多。因为此城是建在斟灌氏的土地上,姒相便把新都命名为斟灌,这年年底,姒相把国都迁到了斟灌。而就在一年之前那姒相也还试探性的攻打过那寒浞的寒国,可是由于寒浞早有准备,姒相的军队只是虚张声势地喊杀了几天,继而两军对峙月余,最后无功而返。到了帝相十五年,寒浞八年,那杀死自己的义父夺取王位的寒浞,终于经过六年的整军备战,军事力量更加强大起来。
当初寒浞称王后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心里清楚,如今他所占据的只不过是夏王朝的半壁江山,夏王朝不灭,他的王位就很难坐稳。他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力量去攻打夏后氏,但必须做好防范,他相信夏王姒相一定会联合诸侯攻打他。 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二年春天,夏王姒相联合了诸侯斟寻氏和斟灌氏借口那后羿之事,起兵,兵分三路攻打寒国。由于寒浞早有准备,姒相的军队只是虚张声势地喊杀了几天,继而两军对峙月余,最后无功而返。
寒浞并没有因为夏军退去而放松警惕。他继续征招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时刻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民心,他还对统治区内的平民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势也逐渐富大起来。 寒浞的原配夫人是北方女子,身材魁梧健壮,有一身的好功夫。她姓姜,叫作姜蠡,是九黎蚩尤氏的后人。当年寒浞领兵征讨东夷,二人在战场上相识,互相爱慕,姜蠡便率本部族投降了寒浞。寒浞得胜回朝后,国君后羿赐婚,并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
后来姜蠡先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寒浇,生得豹头、狼眼、虎背、熊腰。次子名叫寒戏,长得身长体壮,力大如牛。两个儿子都天生神力勇猛善战,既有母亲勇武强健的血统,又有父亲机智狡猾的智慧,十几岁时就开始领兵厮杀。而此时夏王朝的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夏王姒相联合斟灌氏与斟寻氏两大诸侯,准备向寒浞发起进攻,为了便于攻打寒浞,姒相又把国都迁回到帝丘。这样一来姒相的统治区域在黄河以北,斟罐氏与斟寻氏两大诸侯的统治区域主要在河南东部和山东境内。三股力量可以互相增援,共同对付寒国。
帝相十七年初秋,姒相命大司马相土领兵联合斟灌氏与斟寻氏两大诸侯共同讨伐寒国,相土为中军司马,斟罐氏首领开甲为左军司马,斟寻氏首领木丁为右军司马。夏王朝三路大军同时逼进寒国的边境。但是,寒浞早有准备,他与两个儿子分别各率一军迎战夏王朝的三路大军。寒浞道德品质虽然不怎么样,武功和才智却是出类拔萃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武功高强,力大无穷。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夏军见寒**队阵容强大,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各守阵营相持了十余日。时值雨季,阴雨连绵,天气十分恶劣,士兵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夏军的几位首领恐作战失利,便商议收兵回国了。
这次出征之后,姒相晓得了寒军的厉害,便打消了讨伐寒国的念头。他觉得这样各守疆域互不侵犯也没什么不好,又何必为了争夺天下让许多无辜的人去流血呢!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姒相不想打仗,可是寒浞却非要独霸天下。他不甘心只有半壁江山,他要灭掉夏王朝,统一全中国。
寒浞十一年,也就是帝相十九年,寒浞在两个儿子的支持下,向夏王朝的领地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由于夏后氏族民毫无准备,这次袭击十分成功,不仅掠夺了大批的财物,还捉获了许多百姓。寒浞把这些夏朝的百姓全都赐给他的大臣做了奴隶。此次战役更坚定了寒浞灭夏的决心,他在军事备战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决定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夏王朝统治区发起全面进攻。
寒浞十二年,帝相二十年,这寒、夏两国之间的大决战终于暴发。那寒浞聪明的采用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