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汉奇侠传-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司怡听了耶律阮的身世,叹了一口气,说道:“王爷,没想到我们际遇如此相似。你现在已经攻灭了晋国,取得了天大的功劳,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耶律阮深吸一口气,说道:“本王自幼熟读中原典籍,记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载有一段范蠡说过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上向来处处提防着我,如果我再不急流勇退,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等到皇上移驾开封,我便辞去前营统帅之职,安安分分地回上京王府做一名隐士,修身养性,不再过问尘世间的烦心事。”

    耶律阮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段白色丝绸,递与陆司怡,说道:“姑娘,今晚多谢你舍身相救,本王身上并无值钱之物,这卷文章是本王作的,一直放在身上自警,如今送给你做个纪念。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见面。”陆司怡起初本想拒绝他,但想到对方如此真心实意,便伸出如同白玉的细手。她接过之后缓缓将丝绸展开,借助月光看去,发现上面用契丹问和汉文写着几段话。

    陆司怡心想:“这是耶律阮亲笔书写的文章,戎马之间都不曾丢弃,如今却转手赠与我,不知道他有何居心。”耶律阮擅长书法,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竟然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耶律钟盈贵为公主,天资笔力极高,连她见后都不由得拍手称赞。

    陆司怡望着用小楷写的优美的文字,忍不住轻轻地念出口:“君子之为,在修身也。内善而外显,极矣。然非愚者俗世之可明之。昔闻三闾大夫博学强识,娴于辞令,然终不用,何也?举世浊而吾独清,举世醉而吾独醒。固清浊不可一处,贤愚难与同语。其清也清,其浊也浊,千稔以降犹是也。以己之昭昭,陷于人之昏昏,可乎?信非也。宜乎君子之所为,非锲流俗也。许、由,潦倒士也,孔子称焉;徐、陶,非时之善沽誉者,千载传焉。审之,辨矣。勿愚己之明,勿浊己之清,求己之所欲也。如是,虽曰无为,吾必谓之已为矣。”读毕,连连赞道:“好一篇《君子之为》!没想到王爷金贵之身,竟会写出这么畅快淋漓的文字!”

    耶律阮听到陆司怡的赞扬,兴奋地说道:“多谢姑娘夸奖!无为而处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本王常常以此勉励自己。庙堂也好,江湖也罢,不过是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差别。”

    陆司怡微笑道:“王爷,这些道理太大,我陆司怡是听不懂的。你把自警之物送给了我,你自己怎么办呢?”耶律阮无意间知道了她的芳名,心中喜悦万分。他指指胸口,柔声说道:“陆姑娘,我已经将这些文字和你一起记在了心里。”陆司怡当即会意,但想起还有的事情未办,连忙说道:“王爷,司怡受宠若惊。临别之际,司怡有一事相求,还望王爷能够答允。”

    1

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振雾灵() 
陆司怡身居晋国宫廷十几年,每日除了睡觉和吃饭,大多数时间都在修炼燕云剑法。 陆司怡当年下山之时,已将燕云剑法融会贯通。这些年勤加练习,剑法愈来愈炉火纯青。起初她还用长剑翩翩起舞,等到登峰造极之时,单用衣袖便可与人匹敌。

    雾灵派楼舍尽毁,数百弟子死伤殆尽。重振雾灵派是难上加难。别远清听了陆司怡的话,小心翼翼地问道:“师父,你此话当真?”

    陆司怡转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清儿,祖师爷传下的剑法精妙绝伦,你已经深有体会了。为师从香儿那个丫头口中得知,丰雪怜位居雾灵派圣母之后,无一日教授过燕云剑法,因此我们雾灵派才日渐式微,最终被契丹士兵攻灭,实在让人感到惋惜!为师对宫廷生活早已厌倦,下半生只想在山中传道授业雾灵派能够傲立武林。”

    别远清道:“契丹鞑子太可恨,我们迟早会报仇雪恨。”陆司怡点头道:“报仇之事,单靠我们二人是完成不了的。只有修习好燕云剑法,将来才能所向披靡。”她说完之后,环顾墓室一周,目光突然停留在神龛下面。

    那里似有一封书信。陆司怡长袖飘去,将信卷回手中,展开之后,竟让她大吃一惊。书信日期为开运三年七月,写信之人正是乐异扬。信中原文如下:

    令狐兄手书,前日递予,劳问甚厚。书中片语,亦多可喜。然其习武之理,予不得不辩。欲采拮其华实,咀嚼其膏味,唯气之不可废也。入于眼,定于中,以游于物之外,此气之使然也。一旦气夺刀剑,则思益进,而智亦长,才亦相随矣。夫如是,则为子贺;未若也,亦分之宜。

    “起居无时,唯适之安”,于习武犹可,然非余辈之可为也。必也隐居之侠士与乎得道之高僧哉。吾济俗人,欲求功夫于须臾间,此法可为哉?

    至若精于一招一式者,窃为君虑之。精于毫厘,失之者众。寻乃孤陋寡闻矣。由之行事无矩,游谈无根。胡为退敌?可不惧乎?他日令狐兄视之,亦可明予心也。

    乐异扬写信之时尚在开封府,那时他刚收到令狐城的来信。令狐城在太原加入北平王的河东军,被编在郭威将军旗下。由于令狐城武艺不薄,逐渐得到郭威的赏识。令狐城想起好友乐异扬,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到了开封府。令狐城在信中阐述了自己对习武的看法,并邀请乐异扬加入河东军抗击契丹。

    乐异扬后来临时北上,写好的回信未能够寄出去,于是一直留在身上。

    陆司怡将信中的文字逐字逐句念出,末了叹道:“没想到乐异扬小小年纪,竟然对武学有如此见解好多武林侠士自愧不如!”别远清点点头,说道:“乐公子天资极高,当真让人钦佩不已。只是徒儿有一事不明,乐公子怎会祖师爷的墓室。”陆司怡道:“这个不难,你以后有机会当面问问他就清楚了。”

    两人在墓室中又待了片刻,关好悬崖上的窗户,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地面。

    不知何时开始,山顶聚起了百余名女子,他们全是雾灵派的幸存的弟子。陆司怡和别远清刚从树干中间走出,那些人就纷纷围了过来。其中一人扬起长剑,正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叨扰我派圣地?”

    陆司怡望见那人,见她不过是十**岁的姑娘,便柔声说道:“小妹妹,我是燕云真人的徒儿,今日特意过来拜祭师父。”那些人听后对视一眼,并不信服她。陆司怡笑道:“当年我离开雾灵山的时候,你们都还没有入门呢。”说完,她将怀中的令牌取出。

    这块令牌由黑檀木制成,上面刻着“雾灵”两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些人望着这块令牌,连忙下跪道:“不知是掌门驾到,我等罪该万死!”别远清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这块令牌什么来历。

    陆司怡急忙走过去众女子起身,然后说道:“各位妹妹,自燕云真人驾鹤西去之后,我们雾灵派就只有圣母没有掌门。不是丰雪怜不想做掌门,而是雾灵派早有规定,唯有挟持令牌的人才够资格。我早年下山为兄长报仇,长期逗留在中原。此次我回来,便是想着重振雾灵派!”

    那些雾灵派弟子听后心中大喜,异口同声说道:“今后我等全听掌门吩咐!”

    当日众人安葬好丰雪怜之后,又在瀛州四处打探丰若香的消息。当得知丰若香和苍穹山庄的那些少年已被一个女侠救走,众人想到小师妹脱离了契丹人的魔爪,至少暂时性命无忧,便陆续回到雾灵山。

    陆司怡安抚完这些女子,随她们一道回到楼舍遗址。一百余名女子分工而作,用了两个月左右,建起了十几栋小木屋和一个宽阔的大厅,作为雾灵派的临时楼舍。

    幽寂谷中,此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自从几大弟子返回谷中,将沿途所见所闻托盘而出之后,葛岷山已知当初何人偷了武林秘笈。他年龄已近八十,对世上的纷争并不感兴趣,只是严格约束弟子,今后不得再轻易踏入江湖,以免惹祸上身。章应闲自知理亏,从此沉默寡言,专心修行武功。其他几个弟子经过尘世的磨练,对自己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再像以前那样懈怠。

    乐异扬与未婚妻到了幽寂谷外,暂时住在梅九通夫妇旁边。葛岷山听说乐异扬回来,隔日清晨就差人请他到谷中一叙。乐异扬沐浴更衣之后,携着青云剑如约而至。两人坐在高高的楼阁之中,一面慢慢地喝着茶,一面谈论着黄老之道。

    葛岷山颇有见解,开门见山地说道:“乐公子,老夫终于盼到你回来了。正所谓君子无所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君子不怨天尤人,故能知足常足。君子顺应天命,故能承天景命,无为而无不为。”r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幽谷受教() 
葛岷山的一席话让乐异扬觉得莫名其妙。葛岷山却满脸笑容,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说道:“我们道家最重清静无为、修身养性。公子如若除却心中的烦恼,潜心在谷中修炼,总有一日会超凡脱俗。”

    乐异扬道:“晚生从小学习儒家之术。孔圣人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的精华就在于‘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知晓仁,才能够有怜悯之心;知晓义,才能够挺身而出;知晓礼,才能够处事得宜;知晓智,才能够明辨是非;知晓信,才能够以诚待人。君子不入世则已,入世则必先修其身,深谙仁义礼智信之道,继而齐其家、治其国、平天下。”他停了停,哀声说道:“晚生自以为学了儒术便可让百姓脱离苦海,没想到仍然无法阻止契丹铁骑践踏中原。”

    葛岷山听后思索了片刻,对他说道:“乐公子,世事变幻无常,不必计较得失。老夫自幼跟随黄王南征北战,见过黄王的军队由盛变衰。只是我们是屡败屡战,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公子乃谦谦君子,自当有所作为。老夫今日约你前来,正是想好好开导你。”

    乐异扬觉得葛岷山言之有理,说道:“晚生除了一些轻功之外,其余武功差不多全都失去。如今只能从头来过,希望不会辜负前辈的期望。”说完,一边端起茶杯,一边将过往之事娓娓道来。

    那日横空袭来一阵阴冷的黑雾,将乐异扬体内极阳的真气尽数吸走。乐异扬说出此事的时候,葛岷山并不觉得惊讶。修道之人早已深谙阴阳之理。《黄帝内经》有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葛岷山叹了一口气,说道:“天意不可违啊!乐公子,你不必灰心丧气。祸兮福之所倚。你今年才十七岁,的确不能有太多内力在体内,否则一旦真气冲破膻中**,你就会七窍流血而亡。”

    乐异扬刚刚饮了一口茶,这时听了葛岷山的话,连连呛出声来。葛岷山关心道:“乐公子,你没事吧?”乐异扬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摆摆手说道:“晚生没事。”

    葛岷山道:“乐公子,老夫不是有意吓唬你。凡事都得循序渐进,习武更是如此。没有几年的积累,就算旁人将功夫传给你,也是有害无益。”乐异扬点点头,说道:“前辈之言如雷贯耳,晚生定会铭记于心。”葛岷山面露微笑,从怀里取出一本书,说道:“如今你要从头再来,这本《少阳神功》心法送给你,你好好练习,一年之后再到谷中相聚,到时和我的徒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