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摆在退至富锦、同江地区的以第七军为主的二路军残部面前的是在粮弹两缺,补给无着,并失去了友军策应极为严峻的局面。是全部战死,还是另寻出路,给部队至少赢得一段休整时间,几乎已经成了总指挥最艰难的选择。
没有想到形势会急剧变化的如此恶劣,活动在北满的二路军、三路军相继失败。除了三路军部分部队退至黑嫩地区之外,原活动在下江地区的抗联数个军大部分牺牲,部分叛变,仅有少量部队退至苏联境内。可以说,下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已经接近失败。
尽管一直想得知三路军的情况,一直在寻找失散的五军部队,但当从敌人口中得知了自己想知道一切的总指挥,却因为时局的急剧恶化,一下子变得苍老了许多。
对于总指挥的脸色变化,已经看过审讯记录的杨震自然心知肚明。但事情已至此,在与七军无法取得直接联系的情况之下,对于七军面临的困境,杨震也是鞭长莫及。对于三路军面临的困境,他更加无能为力。
沉思良久,杨震抬起头对着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的总指挥道:“总指挥,是该下定决心了。”
杨震说的下定决心是什么,与他有过长谈的总指挥自然心知肚明。只是这个决心对于总指挥来说,真的很难下。
犹豫了良久,总指挥还是断然摇了摇头道:“他们撤过江去,整个下江地区你们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了。孤木难支啊。他们留下下江地区,虽然实力大减,但对你们还是一个支援。至少能吸引日伪军的部分注意力。”
说到这里,总指挥抬起头,期盼的看着杨震道:“小杨,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称呼你。我知道你鬼点子多,今儿我不是以总指挥的名义,我只是以一个抗联普通老战士的身份问问你,对于七军的困境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对于总指挥的渴望,尽管不忍心,杨震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总指挥,你说的那些道理我明白,我更知道七军撤走之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但总指挥,我们现在真的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若是七军能再坚持半年,形势也许还能有改观。但现在时间不等人,七军的处境不等人。在坚持下去,不用日伪军围剿,就是冻饿,也将七军冻垮了。”
“我们出击就算能够吸引部分日伪军,但我们的实力毕竟有限。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北满地区十余万日伪军,我们又能吸引过来多少?况且,日军到目前还在不断的增兵中。”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总指挥虽然意料之中,但失望到极点的失落神情,咬咬牙道:“总指挥,您也不要过于失望,我们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我答应你,只要七军还能坚持半年,不,只要三到五个月,我会努力想法子挽回下江地区的抗日局势的。但是现在我需要的是时间。”
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
回到临时宿营地,郭炳勋看着杨震苦笑道:“团长,你是不是太冲动了?下江局势已经恶化到了极点,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有效的逆转。你向总指挥承诺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整体上扭转下江的抗日,能做到吗?”
对于郭炳勋有些埋怨的语气,杨震也苦笑着摇头道:“我是有些冲动了。但不管怎么说,在总指挥坚持不撤走下江地区剩余部队的情况之下,我们至少也要让他感觉局势还没有彻底的崩坏,还有挽回的希望。总指挥是吉东地区的抗日旗帜,他不能倒下。”
说到这里,杨震叹息一声道:“自从得知七军的真实情况,总指挥可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如果说总指挥投敌我不信,也没有人会相信。但我担心他会承受不起这个打击。毕竟下江的抗日局势是总指挥一手支撑起来的。”
“自西征到如今不过半年,下江抗日局势却崩坏到如此。三个主力军中,四军除了少量的零散部队之外,主力已经全军覆灭。五军大部牺牲,少数叛变,残余的部队退入苏联,等于五军已经解体。”
“现在唯一剩余的成建制的七军损失巨大,又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就算还能坚持,但战斗力也已经所剩无几。下江局势走到现在,对总指挥的打击可想而知。我的承诺只是想让他重新树立起信心而已。”
对于杨震的想法,郭炳勋摇头苦笑道:“我说团长,你是不是有些过于担心了?总指挥久经沙场,在北满打了这么多年的游击,甚至可以说几起几落,这些打击应该还是能承受的起的。”
“你不要小看总指挥的韧性。能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之下,还能坚持这么多年,并将几十人的游击队发展到三个主力军近万之众,总指挥又那里是那么脆弱的人?其韧性应该远在我们之上?”
叹息一声,郭炳勋望着杨震摇了摇头道:“不过,团长,我劝你还是不要为总指挥担忧了,还是想想我们下一步怎么做吧。你在全军面前做出了承诺,终归还是要实现的。你这个当首长的总不该要失信于部队吧?”
对于郭炳勋的担忧,杨震却是摆了摆手道:“我既然做出了承诺,就势必要执行的。如今下江的局势虽然已经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但不能说一丝挽回的希望也没有。”
杨震打开了地图道:“老郭,你是参谋长,你说我们既然南下,在敦化北部打了这一仗,你说你要是日军指挥官,你会怎么看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对于杨震的反问,郭炳勋却是没有回答,而是微微一笑道:“团长,你不是已经有意通过那些伪满军俘虏的口放出风去了吗?现在关键的问题不是鬼子的指挥官怎么去想,而是我们怎么去做了。”
杨震点点头道:“不错,我的确是通过伪满军的嘴放出假消息,告诉他们我们要南下与一路军汇合。不过我要是鬼子的指挥官,恐怕只要长个脑袋就不会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因为没有一个军事指挥员会这么白痴,将自己的行动提前散发出去。”
对于杨震的话,郭炳勋点点头道:“没错,我要是佐佐木到一绝对会认为这是一个烟幕。我会向北增加兵力,防止我们北窜。也许会加强东线的封锁,因为我们这一仗打掉了鬼子的一个整编大队,对于我们来说,向东南或是东这两个方向突破封锁线的缺口已经打开。但绝对不会相信我们会向那些俘虏说的南下。
“在他们看来,我们散布出去的那些谣言只能是为了掩护我们真实行动的烟幕。我们的真实意图应该是反其道行之。”
说到这里,郭炳勋看了看杨震,不禁有些不可思议的道:“团长,你的意思不会是真是像对那些俘虏散播的那样,要南下与一路军汇合吧?”
对于郭炳勋的不可思议,杨震点点头,却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道:“打出去,这是必须的。不打出去,我们只能困守在深山老林之中,无法发展、壮大部队。但怎么打出去,却是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南路鬼子在我们打响之后,对我阻击部队只经过试探性的攻击,便调头向西与西路日伪军汇合。他们这一手,使得我们在打垮东南路之敌之后,快速西进连续击溃两路之敌,以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的计划,完全落空。”
“我们在拐老婆沟口打响,我们的作战企图已经完全暴露。而南路日军的逃跑,使我们连续作战的计划也已经落空。而以日军的习惯来看,绝对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尤其是在好不容易抓到我们的踪迹之后,势必要增强兵力对我们的围攻。所以下一步该怎么走,选择非常的关键。”
“早在出战之前,我就对此次出击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局势的变化,有了一些事先的预想。首先这里不能长呆,鬼子发现了我们的踪迹,势必要调集重兵对我们进行合围。日军一向反应极快,所以最迟明儿早上,我们必须转移。”
“至于转移的方向,我想鬼子既然认为我们绝对不会像我们放出的烟幕那样南下。那么我们就偏偏反其道行之,我们明儿一早便南下。不仅南下,还要大张旗鼓的南下。对敦化北部的集团部落,进行扫荡的同时,对京图铁路开展大规模的破坏。”
“我们在敦化地区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日伪军势必要调集兵力对我们进行围剿。我们大事宣扬要与一路军汇合,实际上我们自己知道,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就连总指挥都不知道一路军现在的具体位置,更何况从未与一路军接触过的我们。从敦化南下,莽莽纵横上千里的长白山中,我们去那找一路军?”
“这一点,我们知道,鬼子不知道。我们一旦出现在敦化北部,鬼子想必应该会以为我们要南下与一路军汇合。为了切断我们与一路军汇合的通道,日军势必要调集重兵在我军南下的路线上重新构成封锁圈。甚至有可能采取围点打援,在一路军游击区伏击设置重兵等我们上钩。这样一来,我们东线之敌必将会出现调动。只要他们一动,我们东进的通道才算彻底的打开。”
“等将日伪军的视线集中在敦化北部之后,我们在突然隐蔽东进,进入下江地区。我们从日伪军的口供中可以看的出,鉴于下江的形势已经逐渐明了,日伪军现在已经逐步开始撤回对下江围剿的兵力。我们现在进下江正是好的时候。”
听罢了杨震的大致设想,郭炳勋沉思了良久才道:“团长,你的这个思路是不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迷惑日伪军,为我军东进打开通路。但我们东进下江之后,如何才能挽回局面却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
“若是想打开局面,部队势必要扩充。否则以我们现在手头的实力,即便是顺利的进入下江地区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那里的形势。而且兵力对比过于悬殊,我们甚至有可能重蹈抗联的覆辙。要知道,我们现在手头上的兵力根本无法与全盛时的抗联相比。”
“但部队扩充,需要的兵员、装备都从那里来?装备可以通过缴获来解决,但这兵员该怎么办?抗联三路军之中,有两个在下江地区活动过。那里现在除了强行征兵之外,在日伪军的严密监控与屠杀之下,对于我们来说可挖的兵员已经不多。”
“征集不到兵员,部队无法扩大,在短时间之内改变下江地区的恶劣局势便是一句空话。”
听罢郭炳勋的话,杨震却是摆了摆手却是有些不赞同的道:“我认为的正好和你相反。兵员的问题好解决一下,下江地区鬼子修建各种所谓的国防工程,从关内征集、抓捕的数量庞大的劳工是我们最好的补充兵员。”
“与兵员相比,我更头疼的是装备。部队扩充,所需要的武器数量不在小数。单单依靠缴获是解决不了这么大的武器缺口的。没有了装备,就是我们部队扩充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又有什么用?我们总不能让战士们刺手空拳的去与日伪军搏斗吧。”
就在杨震与郭炳勋讨论东进之后究竟该怎么做,正为怎么扩充部队而头疼的两个人身后突然传来了总指挥的声音:“杨团长若是真的有能力或是有办法重新挽回下江的局势,无论你需要扩充部队需要多少装备,我可以帮你解决。只要你能打下一个地方,我想那里储存的装备足够你将部队扩充成一个整编军了。而且这个军不是抗联那样的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