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鼎-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酒席也有规矩,诸有身份的亲族为一圈,县级以上的官员和大将,又是一圈,下面就是附带的亲属和一般官吏了。

    这分配时,少许出了点问题,就是同样算是王遵之姻亲的李氏一族,却明显被大帅冷落了。

    原本就算是县令,却也能和李刚知府级同一档次,现在却按照县令级别来安排,座席就次了几席,而传闻中很受宠爱的大帅义女,也只按照辈分,安排就坐于王氏族人席中。

    王弘毅母亲和平妻,均被安置在前席上,一时风光无限。

    这种强烈反差,便是普通人也该感觉到了,更何况来到这里,都是精英。

    政治上,排名排席,本是强烈的信号,于是李氏一族,在这场典礼上受到注目无数。

    人人均在想,这李氏一族到底为何会失了大帅亲睐?

    本来就暗波涌动的仪式上,越发多了窃窃私语之谈资。

    不过大帅自是不理,一声令下,宴乐开始了。

    只见酒到中席,文官武将,都上前贺词,武将还好,这些文官都搅尽脑汁,上了一些华章,制造些热闹的气氛。

    王遵之喜笑颜开,就在这时,王弘毅起身,向着王遵之贺表,说着:“今日大喜,儿有一诗奉上,恭拜父亲大人安康!”

    王遵之眉头一动,『露』出一点惊讶和喜『色』,又有些诧异,说着:“吾儿有何诗,快快『吟』来,给我听晓。”

    这时,群席静了下来,就有人『露』出惊异、迟疑、诧异的表情。

    王弘毅从容起身,朗声说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价优,唯有屯谷。

    这句话,有着对岁月的感慨,有着名将落寂之感,上接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之意,许多人不解,但是李刚李显李存义等人,一听就明白。

    这是向大帅致意啊!

    还没有等“轰”然叫好,只听王弘毅又继续清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联系着上段,这“忧从中来”,就不是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因此求贤若渴,听到这里,众人不由凝神听了下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听王弘毅最后清唱,特别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真是声绕大殿,余音不绝,一曲完之,整个大殿都一片沉静。

    这是借歌而发,忧其时光短暂,要建功立业,又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而有着“求贤”之心。

    嗣子才登位,这诗就是开场首篇,已经向天下人显示了志向和求贤若渴的心声,这就有着强大感染力量。

    王弘毅歌完,看这大殿上一片沉静,针落有声,众人目瞪口呆的情形,心中不由一阵大快。

    这诗是曹『操』所作,他以贤相周公自居,王八气就没有太暴『露』,但是整个诗内,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心声,以及心怀大志,治国按邦的宽宏气度,也已经显示出来。

    为了一炮打响,争夺气数,王弘毅花了不少时间,问了不少诗人文人,知道这首诗这个世界没有出现过,才一鸣惊人。

    片刻,大帅王遵之才醒悟过来,大赞一声“好!”

    显然正合其心。

    这时,群席轰声哗然,李刚就首先起身举杯笑的说着:“大帅,少主有此诗,必可轰传天下,这是大帅的洪福,当是本镇之幸,当饮之。”

    “正是,正当如此!”下面应声如『潮』,连连举杯。

    李存义和李承业父子也不得不举杯,心中却是一片沉寂,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诗以咏志,可见格局,这给的压力,就沉甸甸,如巨石一样了。

    而在这时,远远角落里的素儿,眸光流动,惊讶的看着台上的王弘毅。

    刚才王弘毅气数大变,红气云集,黄气已生,她是看在心中,已经惊疑不定,心中既觉得这应了“潜”字,才有这命格变化之举。

    而李承业龙气氤氲,很明显又是得了蜀中地龙庇护,又得了“龙”字。

    这时闻到这诗,更是心情漂浮难定,这诗本身就代表着大气数,能集人才,能招贤士。

    那,这蜀中潜龙,到底是谁呢?

第四十一章 终定(上)() 
开明县县衙,自打李氏父子归来后,便陷入到死寂当中,本来温和有礼的李承业,这几日,有些喜怒无常。

    向来有威严的李存义,就更让下人小心翼翼了。

    与文阳府城热闹喜气情况正相反,自从观礼归来后,李家人皆沉默许多。

    这并不意味着,上面发下来的迁县消息便能压得住,只几日,整个县城均已传开,李家,要迁移出开明县了。

    一时之间,县城内人心浮动。

    夜已深,李存义书房内,却烛光仍亮着。

    儒雅的开明县知县,此时正就坐于书桌前,面现倦容。

    在他面前,展开着一份文书,上面内容,虽然已经不知道读了几遍,却还是触目惊心,使他感觉好象有剑刺心一样。

    “……开明县知县李存义治政宽厚,甚得人心,本镇甚重之,特转为太素县县令,县衙众官可随之。李承业年少有为,特赐正九品营正之职,归属太素县。”

    “……燕山都宣武校尉陆忠成和钱信,各率其卫,驻扎太素县,以防长定镇袭击。”

    “……任命王彦为开明县县令。”

    “……以上任命,立时生效,不过嗣子大典后,再各上任。”

    别人或许一时看不出这其中之意,他却一眼便明了,这是大帅不信任自己,想要动李家根基了。

    只不过,虽然自己已经作出了决断,但是还有几分侥幸和试探。

    自己的儿子,娶大帅义女为妻,这大帅也要给他李家几分薄面吧?

    在这大典仪式上,父女相见,多年情分叙上一番,事情便能有所转机,也说不定。

    可是大典上反而大帅发出了明显疏远的政治信号,这可是大事,李家的党羽的确盘根错节,但是并不是固若金汤,一旦大帅疏远,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只怕立刻会散去大半。

    目光落在这文书上,李存义再仔细看了几遍,心中叹息不止。

    终究还是成了定局。

    这时候,门外传来轻轻扣门声:“夫君,给你煮了些银耳粥,趁热喝些吧。”

    夫人李张氏声音,从外面传来。

    李存义这时也觉有些饿了,略将桌上文书收拾一下,方对门外说着:“进来吧。”

    门被推开,一『妇』人从外面进来,只见她手中有一托盘,上置一小盏香气四溢的粥,『妇』人轻移碎步来至他面前,将粥轻轻放下,又将汤勺摆好。

    这才有些忧心的看向李存义,劝慰的说着:“夫君,公务再忙,也要顾及身体。”

    李张氏乃是李存义续弦之妻,也是出身大族,年轻虽轻,却很是贤惠,倒让李存义甚爱之。

    “夫人,我知道,这不是最近出了点事嘛……咦,这粥倒是味道很奇特。”端起小盏,轻轻吹一口,润粥缓缓入口,顿时,一股清香,入了舌尖,将他心中郁结之气,顿时驱散。

    李存义很是享受的闭上眼,叹息一声,睁开眼,看向自己夫人:“这粥,怎和平常银耳粥不同?”

    李张氏盈盈一笑,说着:“这是媳『妇』寻来的方子,说是去火很是有效,我见了,便要了过来,也做了这么一盏,想让夫君品尝一番,若真是可口,以后我让厨上也学着来做。”

    “你们倒是有心了。”妻贤子孝,这倒让李存义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这粥卖相很是好看,他食欲顿起,便一口吃了。

    李张氏便站在一旁,见夫君将这粥一口口喝光,这才笑盈盈将碗盏收了去,欲出去,却被丈夫唤住。

    “对了,你今日可曾见到承业?若是见到他,让他到我书房一趟,我有事找他。”

    “是!”李张氏顺从应了。

    见丈夫不打算歇息,做妻子的,也不好再说什么,随后,李张氏便退下了。

    又过一会,李承业从外面走入。

    “父亲,您找孩儿?”

    “你过来坐,为父有事问你。”李存义一指对面那坐位,说着。

    “诺!”李承业在父亲面前坐下,却只敢正襟危坐。

    李存义也不去理会,只说着:“承业,为父问你,昨日大典,你有何感想?”

    李承业沉默片刻,突然撩衣服跪倒在地:“父亲,孩儿不孝,是孩儿任『性』,在田纪事上,牵连了父亲。”

    李存义叹息着,将长子从地上扶起,说着:“你怎么还不明白,这田纪以及周竹,都心向我李家,若我李家连这小小幼儿都无法庇佑,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为父并不怪你搭救这田氏后人,为父也认为,这事是无法避免。”

    “只是大帅命我改任太素县县令,迁离开明县,这还罢了,我们大可让人认为这是器重,但是昨日宴会排席之事,使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这是大帅对我李家起了疑心,这才是最致命之处。”

    “毕竟此时,我们的寄人篱下,那些人投靠李家是没有错,但是却只是趋炎附势,一见到我们失了大帅欢心,就会立刻疏远我们。”

    “你说说,你怎么样应对吧!”李存义盯住长子,认真问着。

    李承业心里就是一凉,心中明白,就是父亲在对自己进行考核,自己虽是长子,还有着承业这个名字,下面却有两个继母所生幼弟。

    这李家看起来,似乎合法继承权固若金汤,但若不善于经营,却随时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低下来,略微沉『吟』,李承业回答的说着:“父亲,大凡之兴,不仅仅要恩泽和党羽,这些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不有,少了他们就无法成事,但是却也不是关键,现在大帅威烈还可震服全镇,这就是秋霜寒打,大浪淘沙。”

    “这时还跟随我们的人,就是可依重,可重用的忠臣贤臣,我们李家就要与之君臣同心,共图大业。”

    李存义听着,“嗯”了一声,说着:“你这点说的还可以,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李家的根本都没有了,再怎么样忠贤,又岂会依附?我们李家怎么样度过这个秋霜寒打呢?”

    这问题很是严酷,李承业想了一想,就说着:“成事之初,唯在于望也,往昔谢玄明,十数年屡战屡起,流落各地,但是名望满于天下,就算漂泊之时,还有着大批人跟随,最后在五十岁时崛起,典定了谢家三世基业。”

    “父亲大人有名士之称,儿子不才,若是能建声望,却不必一城一地之得失,到时只要手上有数百兵,就可观蜀地甚至天下,而崛起于缝隙之间。”

    这话还是上次施维行说了,李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