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鼎-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广和石谦,沿着路走,这曲曲折折的小径铺着卵石,池塘里的水是蓝『色』,不远处还是一片花蓠,眼前就是花园的月洞门了。

    庄广和石谦不敢闯进去,默默停下,请着侍卫传达。

    侍卫过去后,只见里面人影来往,只等了片刻,一个有官位的侍卫出来,踏着靴子稳稳站着,说:“主上召见,你两人进见。”

    “是!”庄广和石谦早有准备,但是还是一阵心慌,连忙进去,却不敢迟疑。

    到了里面,更是一片寂静,侍卫五步一个,隐在角落,站得纹丝不动。

    只有两个巡弋的侍卫,见是了二人进来,退后一步让路请行。

    庄广和石谦也不言语,微一颔首答礼,再进了里面,才看见了亭子,亭子上,王弘毅正在批阅。

    庄广和石谦上前,不敢靠近,低头垂手站着。

    片刻后,王弘毅抬头,说着:“过来!”

    “是!”这时两人上前,磕头行礼,起身后,又垂手站着。

    王弘毅看了上去,一看就是一惊。

    这两人都年轻。

    庄广五官清秀,虽非俊美,却颇有温润之感,眼眸黑漆漆如内含星夜,身材虽中等却修长匀称,一进来微微垂首。

    令王弘毅吃惊的是,此人顶上一根淡青『色』的本命气,甚是挺拔。

    几乎同时,后面的石谦方脸细眉鼻如悬胆,白晰的脸上留着髭须,稳稳站着,顶上还有一根本命气,也是青『色』,却波折不断,一时金黄一时淡青一时青『色』。

    王弘毅还没有见过这种,不由很是吃惊,眉头微锁,一双眸子望着沉默不语,一时间,沉静下来。

    两人都不由不安,悄悄交换了一下目光。

    这一看,王弘毅立刻醒悟过来:“汝都是人才,孤很欣赏,你们两人都任八品,入秘书阁,孤期待你们的表现。”

    王弘毅语调平缓,宛然一泓止水。

    “是!”庄广和石谦一起再次磕头下去,片刻后,退了出去。

    看着两人远去,特意拿到亭子的自鸣钟“当当”蓦然响起,王弘毅舒展了一下身子,看向远处两人背影,眸子幽深莫测。

    同时,襄阳边境处,一队士卒正在排查着过往的行人。

    因为这里是襄阳境内,这里的治安更强一些。

    “二弟,你看这里虽刚被蜀军接手不久,可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丝毫不见动『荡』,排查的蜀军更是训练有素,且不搜刮民财,细节处见真章,能将帐下军卒训练成这模样的蜀国公,一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向着关卡那里移动着的人群中,有着两个少年正在窃窃私语,其中身形魁梧的吴兴宗,正认真评说着。

    身形矮小些的少年是年纪小些汤远,听到评说,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

    “大哥,别的不说,你看军卒的穿着,啧啧,崭新的战袍,结实耐用的靴子,一个个身材挺拔,一看待遇就是极好,能投靠蜀军,怕是顿顿有饱饭吧?”

    说到这里,汤远忍不住擦了擦口水。

    吴兴宗想说什么,可肚内也咕咕的叫起来。

    他们带的干粮,早在行路的路上吃光了,这一路上,乞过食,干过体力活,甚至偷鸡『摸』狗,凡是能做的,他们几乎都做过了,这才终于走到了荆州。

    “吴兴宗,汤远,你二人居住地距此这样远,因何到此?”关卡里的兵卒检查过二人后,以惯例询问着。

    “我两人是来投亲戚。”吴兴宗说着。

    “恩,过去吧。”因随身携带的户籍证明证实了两人身份,又是两个穿着寻常,看起来极寻常的少年,二人只被检查了一番,就被放了过去。

    吴兴宗又找到稍闲些的兵卒套近乎,过了一会,问了些事情,这才拉着汤远离开关卡那里。

    “大哥,你问了些啥事这么久?”汤远好奇地问的说着。

    “问了些当兵的条件,以及投军要求,你我二人是符合,这样没有可担心了,走吧!”吴兴宗语气多少轻松了些,说着。

    “听闻蜀军收降了南郡,现在你我二人这么走着追过去,何时才能追赶上?”汤远略有些苦恼的说着。

    “二弟不必担忧,看见前面的商队没有?”吴兴宗一指前方正在搬运货物的商队:“你我过去,看看是否是向着襄阳本城行商的商队,有的话,再看看能否寻到帮闲的活,随着一起去,这家不成,再问别家就是,总会有法子。”

    “大哥说的是,总会有法子。”汤远连连点头。

    吴兴宗一路上做着工赶路,甚至到处弄食,两个少年硬是能赶路过来,比一些成年人都不错,没有饿死在半路上。

    对于这位有着主意的大哥,汤远是极信任和佩服。

    两人走上前,与这支商队的人攀谈起来。

    说来也巧,这支商队是赶往襄阳本城,吴兴宗和汤远打定主意,自荐做商队的帮闲,直到商队抵达目的地。

    商队倒也缺些人手,又见这两个少年一个机灵讨人喜欢,另一个身材魁梧力气巨大,要求又不高,只要能跟着商队行走包了饭食便成,连工钱也不要一分,应了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六十八章 火器(上)() 
垂正十六年六月

    王弘毅在收编了南郡和章陵郡,又建三万编制。

    在荆州的军队编制,空前达到了十五万之巨,当然,这仅仅是体制,要完全训练成熟,至少还需三个月。

    话说,到了王弘毅现在的位置上,说是巨细过万也不为过,说高屋建瓴更没有错,王弘毅规定第一时间规定文体形态。

    明朝《礼部志稿》载,朱元璋屡次下诏禁繁文减案牍,主张“文贵平实,勿以虚辞为美”。

    洪武九年十二月,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份陈时务书,长一万七千字,共说五件事。朱元璋叫中书郎王敏读给他听。读至六千三百字,尚未进入正题。

    朱元璋大怒,令人将茹太素廷杖,随即下令:“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自今有以繁文出入朝廷者,罪之!”

    王弘毅同样令:“以后奏事文折,文贵平实,勿以虚辞为美,正文说完,再以数句说其精炼。”

    “汇总到孤,再传于秘文阁,秘文阁批阅,草拟处理意见,由孤阅读处理。”

    日后奏章的三段文,就由此诞生——正文,精炼,票拟。

    这样一来,处理公文的速度,就大大提升,效率也相当提高。

    在章陵郡归降后半个月,就迅速进入了状态,一切井井有条。

    江陵。川口县。薛园

    薛园是荆州有名的名园,曲廊环榭,堆翠如屏,屋宇厅台,碎石小径,却是极美,虽现在江陵易主,却无损繁华。

    园中隐隐听到悠扬音乐,顺着音乐而行,路径豁然开朗。

    一座大亭倚坐随立着数人,茶香透出,数人却在说着大事。

    “南郡和章陵郡已降,蜀国公新设更卒营,又调旧兵打『乱』训练……”

    “南郡和章陵郡的太守,都赐田千亩,银牌一枚,荫子二人以记其功以嘉其忠。”

    “水师抵襄阳,才半月,就有鲁家、李家、崔家能捐大船,又招募各郡县水师,汇集一处,短时间内就有水师二万。”

    “吴国本朝廷之地,繁华如火,却少兵事,虽有二十万之巨,可战只怕不超过十万,荆南初定,能集三万步兵就了不起,这样加起来,也不过十五万。”

    “蜀国公现在掌兵已经十五万,虽兵员不熟,秩序未稳,可同样,荆南还有一郡未下,而吴国也是,可所谓旗鼓相当。”

    “我看三方都要修养,只怕九月正是大战时节。”

    “未必,三方都要修养,但是却偏重点不同,此战先是水战,蜀国公水师最多二万,并且兵员不熟,而吴王和楚侯联军,就有四万,甚至可能有五万,因此我预料吴地一平,荆南稍定,就会联合发动水战。”

    “晤,说的有道理,吴王和楚侯都不会允许蜀国公精练水军。”

    “不过同时,蜀国公稍等修养,必从陆路出兵,攻向南阳和江陵,就看是什么时间了,一旦发动,水战也必行。”

    “各位都说了意见,对了,有见过蜀国公,看出什么了?”

    这些人大部分是有星冠青袍的修士,也有着几个穿着常服的人。

    “我见过,蜀国公的命相难测,单从面相上说,不过相学上的贵运相,本主着一方藩镇罢了,但是其气张如华盖,『色』青而纯,旃冕垂旒,五『色』备具,似龙蟠云腾,虽非天子,也有王气。”

    “此人命数奇异,难以度测,我修为浅薄,看不清他的根基所在。”

    众人听了这话,默然无语。

    “那楚侯那里?”过了片刻,终于有人说着。

    “蜀国公得襄阳后,如虎添翼,不仅仅蜀地的局势安稳,荆州的原来潜龙之势,已是压不住他了,除了吴王,南方再无人能与蜀国公争夺荆州了。就算是吴王,鹿死谁手,都难以推断。”

    “就算吴楚联军,对抗蜀军得胜,最大的胜利者,也是吴王,除非吴王和蜀国公同归于尽,但是这怎么可能?”一个中年道人双眼微眯,缓缓说着:“我看我们对楚侯的支持,就告一段落,反正我们涉足不深,完全来得及抽手。”

    听了一番话,亭子内的众人,都是眉头一皱。

    虽然『插』手不深,但是也十数年经营,一朝抛弃,损失不小,这蜀国公的气运大势,真的这样厉害?

    虽蜀国公在蜀地已经稳坐主位,可现在天下大『乱』,枭雄辈出,普天之下,哪一个诸侯不是不断的吞噬着周边势力,蜀国公虽是崛起迅速,但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又有谁能说的清楚?

    诸侯的拉锯之战,怕是十年内平定不下来。

    中年道人见众人陷入沉思,也不打断。

    偏偏这时,又一只雀鸟,鸣叫着,从外面飞进来。

    “又有消息送来了?”中年道人心下有些不宁察觉到了些,双眉微微一皱,将手掌伸出来一只,让雀鸟在上面栖息下来。

    小小雀鸟歪了歪头,在确认着什么。

    片刻后,随着“叽咕”的一声,落了下来,上面是一封信。

    “又是蜀军的情报?”小亭中数人,不由脸『色』微变。

    这时,中年道人以缓慢实极快的速度,拆开了这封信笺,看清楚这封信笺的内容后,中年道人脸『色』一变。

    “发生何事了?”

    “是蜀军的消息,南郡和章陵郡主动请降后,蜀国公派使者到达了南阳郡。”中年道人忍不住一叹:“吞并的这样快,真是……”

    中年道人说着,将信笺递给了对面的一人手中。

    “什么?南阳郡也不稳了?要投降蜀军?”这人讶然说着:“蜀国公的气运,已达到这程度了?”

    中年道人半眯的眼眸霍的睁开,原本脸上的一丝淡然也消失殆尽,变得凝重非常。

    回想到自己门派十几年来的损失,中年道人长长的叹了口气:“南阳郡再失的话,只怕荆北大势就不可扭转了,对楚侯的支持,必须速速决断。”

    荆州。汉津县

    汉津县位于汉江西岸,古时这里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