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鼎-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家公子送去了物资,打的却是主公名号,就算是得到百姓感激,这感激也终会落到主公身上。而宋家不过是奉命送物资过去的人而已,不是么?”虞良博双眼微眯,眸子里有着寒光。

    虞良博看的清楚,宋子烨这次归来,有了很大长进,一番历练后,还是有长进,宋家灭门时的失态,那是人之常情,不能因此便将宋子烨的优秀之处尽数抹杀。

    此时的王弘毅身份今非昔比,已是蜀地之主,地位不容动摇,有此强横姻亲,除非宋子烨是个傻瓜,否则怎可能还会和王弘毅一味不合?

    怕是这个举措,是宋子烨借机向王弘毅表的态,示好之举。

    虞良博的话,让张攸之也明白过来。

    可他们明白,这事的『性』质,要王弘毅觉得事情是这样才算数。

    两人随即看向了主座上的王弘毅。

    “还不错,有点长进。”王弘毅随口就缓缓说出了。

    两人听了,都是咀嚼片刻,立时掂出了分量,看来仅仅这事上,宋子烨还是作对的,但是又不是全对,就算是以主公的名义,这事也有些过格,不过用在态度上表示,虽然卤莽些,又可以理解……

    “虞良博说的不错,宋家公子曾向孤说过此事,只是想不到他是如此大手笔!”这一大批物资,让王弘毅有些动容。

    细想这段时日,与这位大舅哥的接触,王弘毅不得不承认,还真没发现有敌意。

    曾经的些敌意,难免不是出自同龄人的较量,而如今,二人之间差距已天与地,宋子烨已经没有资格,也不能对王弘毅表示出这态度,这事,不得不让王弘毅感慨不已。

    自己不刻薄的话,这事终究是一件好事。

    宋心悠是正妻,是出身宋氏,嫡长子与宋家更是有着牵扯不断的血脉联系,若是宋家这两代都能安分忠心,王弘毅不介意给他们一个爵位世袭,荣华不减。

    看到王弘毅终于表态,虞良博微微松了口气。

    他与宋家兄弟的交情不错,对他来说,不是没有办法,他实在不想看到宋家引得猜疑,再说嫡长子怎么办?

    “从这密报上来看,龙剑百姓迁移的已是差不多了,再有半月,能将这十万百姓迁移至蜀内,你二人要着重注意此事,切不能让这些百姓,在蜀地还因饥寒交迫而丢了『性』命!”王弘毅不再提宋家的事情,而是转而给这二人派下了督察任务。

    虞良博和张攸之同时躬身应着:“臣遵令。”

    此刻汉中城内,樊流海正在小宴招待薛远。

    这次宴席的主角,自然是即将带着最后一批迁移百姓离开的薛远。

    现在的薛远,虽官职比之前降了一级,可此次事情办妥后,再次晋升怕是不会远了。

    本来有些苍白的面『色』,在这半年来,竟红润起来,虽身体瘦消,却健康许多。

    作为这次宴席的主角,薛远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频频举杯。

    薛远的上首位置是樊流海,一旁是些汉中官员。

    樊流海这次能留守汉中,心情也很是不错,虽然这属于外调,可身为大将,和文官是不同,有几个武将愿意安生呆在府城,只是平日里巡逻做事?

    疆场厮杀,夺取战功,这方是武将的志愿!

    汉中郡的占地面积甚大,因比邻秦地关中地带,而平原地带较多,在龙剑四郡中,汉中郡算是最为富裕的一郡。

    耕地面积更是比其他三郡要广阔些,这也是为什么在这四郡里,当初只有汉中的钟文道敢和王弘毅叫板,一切都是实力惹的祸。

    汉中郡的郡城更不比蜀内的几大城池差,虽城中人口因之前的迁移而显得略有些少,可往来的商贾还是很多,仅仅是关税,就是一笔不小的入账了。

    在这样的地方做一大将,并且随时可以虎视上庸和关内,对樊流海来说,这就是主公重用的信号。

    但对于薛远,樊流海还是有些羡慕,自己再努力,也算不上第一批从龙,薛远之前做官频出事情,可主公还是愿意给薛远这次机会,换做自己,可能如何?

    这君臣之间的情分,还真是重要。

    宴席结束,樊流海送出薛远的时,他犹在思索此事,并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做的更好些,虽比不过薛远,但对于日后归降王弘毅的人,他总是要有着一定优势。

    抬头,阴沉的天空,雨点劈啪而下。

    “快了,快是今年的第一场雪了。”樊流海微微轻叹,心中若有所思。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情分(上)() 
“这场雨可来的不是时候!”听到樊流海之言,薛远的脸上显『露』出了一丝苦笑:“眼见着要完成迁移事,却遇到这雨天,怕是路上又要有一番波折了。”

    樊流海安慰的说着:“只有几千户百姓没有迁移过去,雨未必下的有多大,只需小心些,不会出现变故,再说,我这里可以多派些护卫和物资。”

    “但愿如此。”薛远望着噼啪而下的雨说,说着。

    成都府城,宋涵府中。

    一间书房内,端坐着两个中年人,这两个中年人都是容貌不俗身材高大,其中一人,留有美髯长须,另一人是短短的黑须,正是宋涵宋恒兄弟二人。

    男子向以长须为美,宋涵本就保养得当,又容姿不凡,这两年来在成都府城过的甚是如意,丝毫不显老态。

    宋恒年纪较兄长小上几岁,不喜长须,留着短须,梳理的甚是干净利索。

    宋恒和兄长宋涵一样,年纪已过四十,但本就是大族出身的贵族,除去多年前受过的奔波焦虑,这些年来,同样是生活如意,不仅自己的几个儿女还算孝顺,宋家的一些后辈更是很有出息,比对着那些渐渐没落的世家,他是极为满意现在现状。

    “大哥,子烨先前的举动,可是你授意?这一队物资,可着实是大手笔。”此时的宋恒正低声向宋涵询问着。

    宋家家大业大,光是成都府城的产业,现在已经遍地开花,不用说蜀地其他地方了。

    在蜀地,宋家是其他世家无法比拟的存在,即便宋家再如何低调,也改变不了蜀地数一数二豪门的事实。

    这样一份家业,宋恒纵然也在管理着,可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因此当他知道宋家商队送了物资给张玉温后,心里便是一跳。

    向来这笼络人心,便是主君大忌,宋恒生怕自家子侄做了错事。

    宋恒与虞良博交情不错,自然清楚,虞良博为何会如此受王弘毅信任,有时,即便是父子夫妻之间,该有的保身之举,亦是不能少。

    更何况只是姻亲。

    正因为如此,宋恒这才跑到大哥的书房,向他询问此事。

    “子烨那件事,为兄也是刚刚得知,不过你不必有所担忧,他是打着国公名号送的物资,事先也与国公提过此事……实是想不到,此子现在也知道与国公缓和关系了,本以为要好生教训他一番,他方知道这其中利害。”宋涵说到这里,轻叹一声:“虽然这件事有些卤莽,也有些隐患,但是不算太破格,能表明心意就可以。”

    “既是如此,那不必担忧了。”宋恒松了口气。

    “只希望此子能一直如此,宋家之所以能有今日,是借的国公势,若无国公庇佑,失去了情分,再富可敌国不过是一夜的工夫。”

    宋涵的话,让兄弟二人想到了前段时日消失的世家,不再言语。

    宋涵站起来,隔着窗台望着外边,喃喃说:“雨大了,里面还有着雪珠,看这样子,冬天第一场雪怕是要来了……”

    “大哥,现在蜀中统一,开垦荒地,派下粮食,这冬天不会过的很难,到了明年,获得二场丰收,就更是安居乐业了。”

    两人在这里感叹雨水,却是说中了,外面雨渐渐变成雪,这场雪一直下了数日。

    蜀内的百姓很是高兴。

    数年来的平静生活,并没有让他们忘记曾经的动『荡』。

    蜀国公平定了龙剑,蜀中大一统,再没有比这些百姓更高兴了,能拥有一个平静祥和生活,就是他们所愿。

    蜀地百姓享受着这难得的和平冬天,蜀地统一,带来的将是太平和收获,『乱』七八糟的藩镇赋税减少了一半,田地增长了一倍,也没有大兵掠杀了,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对于这个冬日,都有了一丝期待。

    半月后,薛远和张玉温终于将十万百姓从龙剑四郡迁移过来。

    这一善举,使得龙剑地区土地得以宽裕,又使得蜀内得以开发,可算是利国利民之事。

    成都府,王宫,秘书阁之内。

    王弘毅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的案几上,摆着的是记录着迁移之事的账目,以及几份密报。

    虞良博、张攸之此刻就坐在王弘毅的下首。

    官员在远处忙碌着,因为距离远,不提高声音,这些人是听不清的里面的话。

    “这么说,十万百姓,迁移到蜀内,事情办的很是顺利?”看着面前的密报,王弘毅暗暗点头。

    薛远这次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将此事办的甚好,张玉温作为副手,同样功不可没。

    想平安的将这十万百姓迁移到蜀内,又岂是容易事?

    虽是善事,一个处理不当,就极可能引起民变。

    龙剑虽然土地贫乏,可对于世代居住在那里的百姓来说,那里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的家。

    即便家再不好又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离开生活了几代人的地方,去一个完全陌生之地?

    哪怕只隔了几百里。

    这本就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可薛远张玉温二人将这件事情办的很是妥当,王弘毅对此很是满意。

    这时,有内侍从外面步入,一直来到王弘毅面前,回禀:“主上,薛大人和张大人已到了,正在外面侯着,是否唤他们入内?”

    王弘毅说着:“请他们入内。”

    “诺。”内侍应声,退了出去。

    不一会,在内侍的带领下,两个官员,从外面走进秘书阁。

    “臣薛远(张玉温),见过主公!”薛远和张玉温一前一后,在王弘毅面前拜倒行礼。

    “两位请起。”王弘毅微笑着说:“这几个月,二位辛苦了。”

    “臣愧不敢当。”薛远张玉温几乎是同时说着。

    王弘毅今天心情很好,看着二人的目光,更是柔和许多。

    “十万百姓能安然进入蜀内,这非是易事,你二人此次办成此事,功劳不小。你二人先将这几个月的事,与孤汇报一番,虽然之前已知道结果,可从你二人口中听到的,定然比那上报生动。来人,给两位大人上茶,赐座!”

    薛远和张玉温连忙再次拜倒,谢恩。

    虽是坐下来,却直着腰,向着王弘毅回禀半年来的所见所闻。

    王弘毅听的很是认真,一边听,一边点头。

    说起来,薛远和张玉温倒还真是合作默契,二人虽是文臣,一个善于处理琐事,一个擅长统率大局,二人恰好互补,办起事情来,往往事半功倍。

    两人『性』情和善,很是细心,有着耐心,这次又额外细致,终于把事情办了下来,这样看来,自己当初将他们二人凑成搭档,是做了件对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