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9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所谓的“压迫”,其实与正常修士面对的“天劫”关系越来越小,更多的是法则结构整体“塌陷”,造成的恶果。

    余慈在真实之域搭起的“架子”越是稳固,相应的对真界天地法则体系的扭曲之力越强,“塌陷”的幅度也越大。

    但在相应局域,天地劫数反而没有形成特别明显的表征,或者这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病入膏肓”?

    唯一反映其深层变化的,恰恰是紫微帝御周围形成的那方世界。

    其细节不断丰富、详实,其范围却在不断地缩小,最终仅化为一轮圆光,虚悬于紫微帝御法相脑后,至此稳固不变,其天地万物化生之景,亦是返璞归真,尽转虚无。

    便在此刻,“塌陷”终于休止,内外力量达成了暂时的平衡。

    可相应的,天地法则体系的整体结构,也固化在了这扭曲的节点上。

    以亿万计的法则,从动静、生死等根本法则起,一路扩散到干、枝、叶、脉的每个角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和“偏移”。

    也许,相对于纵横不知多少个亿万里,广袤无边的真界而言;相对于上下无数层次,结构复杂如天罗地网的天地法则体系而言,这些“变化”和“偏移”造成的影响,会随着空间结构和法则层次的复杂程度,不断地分化、削弱。

    可影响本身是不容否定的,其影响的深远程度更是如此。

    茫茫世界,四极八荒,亿万生灵,陡然间就是心神恍惚,虽只一瞬,却也在心头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痕。

    从这一刻起,也许有些人的寿元会自然而然地增长那么一丝;有些人运使符箓、咒术会变得更流利一点儿;有些人解悟法诀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与之同时,有些人炼制的丹药火候可能会出差错;有些人会莫名地情绪暴躁、心神不宁;有些人会突然诸事不顺、霉运连连,甚至丢了性命。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这里,形成完整的链条。

    余慈就在这里,用这种方式,告示八方:

    某在!

第三十一章 法外真法 界外真界(下)() 
某在!

    任何一位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灵,都可能会形成这样的认知,发出类似的宣告。

    可一个寻常人,在心中自诩也还罢了,若真在大庭广众之下,收获的不外是冷遇和白眼。

    唯有出类拔萃的强者,宣告之时,才能收获敬仰和恐惧。

    还有破劫长生之辈,无需做什么宣告,但凡有此念头,自有天地法则意志的承认和响应。

    至于几近修行止境的地仙、神主一流,不用认知,无须宣告,只需站在那里,天地法则体系便发出呻吟,万物众生均莫名惶惑。自然地,此界一切水准之上的强者,也都会有相应的感觉。

    作为近距离目睹的几人之一,张天吉的感触更为复杂,他茫然立于云端,数千年修行的经验意念,却难以尽析其中莫测的玄机。

    直到他听见一道悠远的钟声。

    “当!”

    清越的声音,仿佛是从美玉之质上发出,节节入云,悠扬动听。常人只会奇怪,哪里来的钟声,可此界强者,感应范围越是广大,就越能见出其妙。

    不管哪处地界,哪怕相隔千里万里,钟声竟是同时抵至,没有任何先后之分,完全绕过了声波传递的速度限制,仿佛是化身亿万,声声入心。

    “叩心钟!”

    虽说钟声玄妙,仅凭音波流荡,无法明确其发端,可张天吉又岂会不知其来历?

    他深吸口气,往回扭头,只见他东南方向,一层莹莹紫气,冲破了劫云覆盖,铺展开来,仿佛是天门开启,其中有无边胜景,宫阙绵延。便在其中某个区域,一口巨钟虚影,微微波荡,向九天九地,诸方世界,荡送天音,以为礼仪。

    仅在钟声之后,赫赫强芒,发于东海,裂空断云,划分昏晓。

    又稍过片刻,极北之地,血凝墨色,恍若心核,涨缩轰鸣,有如擂鼓。

    八景道钟、碧霄剑鸣、天魔心鼓……

    三大门阀,先后响应,声势喧天,一界震动。

    但某种意义上,这只是此方世界应做的合理反应。

    这还并不算完,在北地三湖,在沧江两岸,在繁华南国,在天裂谷畔,一道接一道的灵光射空,在劫云之上化形,纵然比不得三大门阀照耀真界的强势,依然能够镇压一方。

    张天吉也在其中,勉强辨出了自家龙虎符箓的影子。

    “都是定星之宝,示警法则之变。回去门中,怕是又要熬白几根头发……还好,仍在天地大劫期间,还有缓冲的余地。”

    便在张天吉以为行将至此结束之际,更远遥的天外,忽有恢宏禅唱,如旭日之升,光照大千,西方天域,几乎映成白日,更隐隐映出灵山金顶,无边极乐世界。

    佛国禅唱!

    怎么西边那些和尚也来凑热闹?

    自劫起东华山之后,西方佛国确实与东方修行界交流频繁许多,甚至听说,他日勘天定元,也要伸一把手。可张天吉一直缺乏直接的感触,直至此刻,才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西方佛国,几自成一界,封闭得很,天地法则体系都有不同。那边做出反应,难道已经影响了过去?”

    张天吉理解不了,他已经算是好的,此界九成九的人们,根本不会察觉到天地法则体系的微妙变化,浑浑噩噩,逆来顺受。

    可相应的,他们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真正困扰的,是此时摇曳在劫云之上,撼摇九天的各路灵光、法音、真意下方,那些立志于荣登巅峰之位,跨入无上境界的人物;还有那些要延续宗门传承,维护势力地位的宗门高层。

    此时此刻,这批真界最顶尖的人物,正一个个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反应永远都是一个彼此的过程。

    余慈神意与中天紫微帝御法相同化,在真实之域开辟一方世界,也在真界烙下自己的痕迹。芸芸众生,因他而惊悸;四极八荒,因他而颤抖;门阀大宗,因他而群起响应。

    一应变化回馈入心,他焉能不为所动?

    紫微帝御法相自然变化印诀,坐镇中天星域,洒落无边神意,遥感一界,呼应诸方。

    在真实之域,刚刚有一些模样的别样天地之中,分明涌起了无量混浊之海,那是亿万生灵的浑噩意念聚化而成,只是很快,又在诸天星力的运转之下,净化驱离。

    饶是如此,亦在其自辟天地间,留下了隐隐的“冲刷”痕迹,随他意念生灭,随时可以再度涨潮——那是生灵**的执念,尤其那些身具“灵性”,与搭建这一方天地的动静、生死法则颇具缘份的人物,都使余慈有感于心。

    也是这一缘故,当此法相立于中天,四方钟鼓相和,琴剑共鸣之时,又有一部分修士,甚至还有凡俗之辈,莫名心潮涌动,不管见或不见,都仰望天际,神思缈然。

    这就是真正的神主之能。

    冥冥之中,不可思议的威仪加持其身。

    冥冥之中,不可思议的神通加持其身。

    冥冥之中,不可思议的因果加持其身。

    余慈挟太玄之妙诣,共同搭建了这一方根植于真界,却又超拔于真界的奇妙天地,也使得自己成功在真实之域站稳了脚跟。

    当一个人不需要再为“立身之地”伤脑筋的时候,思维总会变得从容起来。

    再加上与他此时的境界相匹配的眼光和神通,他总算有余暇,真正去感受对手的状态。

    此时的真界天地法则体系中,其实是有两处“塌陷”,一处属于他,另一处属于罗刹鬼王。

    两处塌陷,就像是两个巨大的漩涡,不断扭曲撕扯既有的体系结构,使得相应或相近的法则,几有崩解之势。

    其实本不至于此,然而天地大劫期间,本就是法则体系最为混乱、最为敏感之时,这种趋势就特别明显。

    余慈心中又是微动。观真界各处,灵光穿云,摇曳变化,每一处,都是强横真意,显化其中。

    可竟然没有任何一处,堪与他和罗刹鬼王相提并论的。

    都是赫赫门阀,煌煌大宗,地仙大能怎么也该有十几位,又不尽是论剑轩那类不受天地法则约束的剑仙,怎么都如此“低调”?

    一念方动,真实之域忽生动荡,在离幻天和心内虚空交锋对抗的区域之处,又有人挥下笔锋……

    不,是直接投影显化,形神俱妙,继而稽首:

    “贫道不才,欲厚颜作一回和事佬。”

第三十二章 八景巨擘 后圣真名(上)() 
余慈带着几分好奇,观察这位突然插入战局的道人。

    算上自己,他在真实之域一共见过五人。其余四个,除了眼下的道人,还有罗刹鬼王,就是当年在东华虚空之时,遭遇的元始魔主,还有一个,他则怀疑是黄泉夫人。

    还不太确定、又只是惊鸿一瞥的“黄泉夫人”暂且不论,剩下这几位,要数元始魔主的存在方式最为“自然”。

    因为余慈当时完全没有任何荒芜空荡之感,回想起来,仿佛整个真实之域都被元始魔主的深邃魔意所覆盖,没有任何空隙。

    当时余慈浑浑噩噩,也是几乎没有真实之域的概念,只觉恐怖,而不知恐怖在何处,眼下自然是另一番感觉。

    至于罗刹鬼王,还有刚架起一方世界的自己,虽说是根底、火候上还有相当的差距,离幻天的完整程度,更远非他此时所能企及。可总体来看,走的也是一条路子。

    都是将自辟天地的神通,“搬运”到真实之域来。

    都是以此为根基,创立法则,在真实之域圈占地盘。

    可眼下的道人,和他们都不太一样。

    遥观其人,固然形神俱妙,颇有实质之感,却能一眼看出是个投影,其身外微微发光,像是一朵燃烧的烛火。

    真实之域是一个超拔出现实世界的层面,根本没有可供“燃烧”的法则,道人实是以某种极其内敛的方式,在他投影内部,形成了相关的架构,做到了这点。

    这就不算是自辟天地了。

    余慈还注意到,这位道士出现在真实之域,看起来实实在在的。

    可在真界,别说他和罗刹鬼王形成的巨大塌陷,甚至根本找不到任何与此人相牵系的反应。

    难道他不在真界之中?

    正琢磨的时候,他感应到真实之域,有罗刹鬼王发声:

    “小圣人四处舍面皮,如今还留得几张?”

    小……圣人?

    “让罗刹道友见笑了。贫道此来,实为此界亿万生灵请命。二位神通无量,而天地大劫之下,非比他日,这一方世界已经禁受不起。至于法则重构,也未当其时,罗刹大人既然欲有所为,何必平添变数?”

    “要你管?”

    罗刹鬼王的回应很“任性”,可就在此同时,此界如油煎火燎的焦躁情绪冲击,却是开始降温,杀意和排斥之力同降。

    两人一个来回,透露的信息,让余慈很是惊讶。

    他以为罗刹鬼王和大黑天的盘算,很少有人知道呢,可如今看来,似乎只是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还是说……

    余慈很想问那道人:你知道大黑天吗?

    这句话终究没问出来,因为余慈也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