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小时之后,两辆马车一前一后从谢家大门离开。九原郡城的大街上人流往来如织,到马车上镶嵌的金色吠麟图案,所有人都下意识的让开道路,心里面纷纷在想,这难道又是谢家那位弟子出城游玩?
马车吱呀吱呀的在街道缓慢行进,不一会就消失在了人流之。
青云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山系,青云山系绵延数千里,占据了宁州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青云山云雾缭绕,生长有大量珍稀草木和珍贵药材,其不乏生长了万年以上早已开启灵智的药王,但是其更多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强大妖兽,这些妖兽占据了整个青云山系,所有人类武者进入山都会受到妖兽情的攻击。
按理说,谢家墓地建立在青云山脚下肯定会受到妖兽的频繁光顾,但事实上,谢家墓地却可以说是稳若磐石,固若金汤。只因为,在谢家墓地之有一座墓,这座墓正是谢家圣祖谢辰宇的墓,虽然谢家圣祖已经身死,但是他留下的光辉依旧保护着整个谢家。
在谢辰宇寿元耗尽的时候,他将自身真气、精血和意志全部融入了自己的墓碑之,以墓碑为心形成一座强大的阵法禁制,一道形的空间结界将方圆十公里内所有的空间全部笼罩其,武圣的气息震慑着青云山内的强大妖兽,丝毫不敢越过雷池一步。
到了响午时分,两辆马车才缓慢的驶进谢家墓地的大门,墓园之显得十分清冷,如果不是祭祖的日子,这里很少会有谢家弟子前来。负责守这里的也是一些垂垂老矣的武者,他们为谢家奉献了一辈子,在年老的时候还在为谢家发挥余热。
谢言的母亲被安葬在靠近谢家圣祖墓地的地方,谢家嫡系长房的先祖们也都安息在那里。谢正英为谢言所建的木屋就在距离墓地数百米的空地上,正对着谢言母亲的坟墓。
进入墓园,谢言第一眼到的就是墓园最心的那一座如同小山一般的巨大坟墓,三丈高的墓碑上刻着辰宇两个大字,据说这两个字是谢家圣祖谢辰宇用大力金刚指神通亲手刻在石碑上的,其蕴含了他对武道的感悟,谢家弟子之如果有人能够参悟其的秘密,将会得到圣祖的传承。
谢言对于这个传言却是并不相信,谢辰宇为了谢家弟子能够耗费千年寿元创作出终极导引术这种秘法,难道还会吝惜自己的传承?就算是真的有所谓的圣祖传承,那么千年来谢家出现的数天才弟子为何一人能够接受传承?
谢言的目光集在那巨大的墓碑之上,一股形的力量笼罩着整座圣墓,即使是武尊之境的强者也不可能踏进墓地半步。以谢言的实力,在距离圣墓百米远的地方就再也法前进,似乎是有堵墙挡在他的面前,阻止着他的脚步!
尝试了十多次,终于还是一所获,谢言只好恭敬的地上叩首行礼,然后悻悻的转身离开。
走过一条两米宽的石子路,谢言终于来到母亲的墓前。巧云跟在谢言的身后,将祭品和香烛一一摆开,随后便拉着谢言一起跪下,嘴里面念念有词,正是用来祈愿和超度的《地藏本愿经》。
听着经,谢言的脑海之浮现出一双饱含慈爱和温情的眼睛,谢言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所到的就是这一双眼睛,正是这眼睛所饱含的温柔和慈爱,让他克服了心的恐惧和迷茫,彻底融入了这个世界之。童年的时候,每一次他闯祸的时候,都是母亲用谅解和包容的目光着他,每一次他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母亲也都会用她那欣慰而赞赏的目光着他。母亲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母爱都包含在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之。
跪在地上,谢言泪眼婆娑的目光似乎又到了母亲微笑着站在自己面前,她轻轻地对自己说:孩子,母亲一直都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声的泪水从脸颊两侧流过,打湿了衣襟,落在了泥土之。谢言脸颊深深埋入手的泥土之,深吸一口气,似乎是想要将这泥土之属于母亲的气息全部融入自己的体内。
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第十二章 二阶妖兽()
“坚持住,坚持住!还有三十秒钟,一定要坚持下来!”
一片青石丛,谢言以一种极为诡异的姿势站立在一块青石上,只见他的身上一根根青筋暴突,浑身上下的皮肤都如同是在滚水里煮了一遍似的,通红通红的。【】一股股温热的气息从全身毛孔之喷涌而出,蒸腾的热气在他身边久久不散。
又过了一会,他似乎坚持不住了,嘴里的声音也渐渐消失,身体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似乎风一吹便能够将他吹倒似的。
他的眼睛瞪着前方,但是仔细去,却可以发现在他的眼似乎没有一丝焦距,迷迷茫茫的,整个人的意识都陷入了意识的混沌之。只见他的嘴角微微张开,嘴里面含糊不清的念叨着: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
几个呼吸过后,突然五条金色长龙呼啸着从他的身体飞出,这金龙头似驼、眼似蟹、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腾空而起,环绕着谢言的身体飞舞了一圈之后便从他的眼耳鼻口之分别钻了进去。
“呼啦啦”一阵风声响起,谢言的衣角微微向后摆动。
但是在这谢家墓园之,因为有空间结界的守护,不要说是一丝风,就算是打雷下雨也丝毫法影响到墓园内的世界,谢言身边的这一股清风却并不是自然界的风。如果是一位实力达到先天之境的武者站在谢言身边,一定能够感觉到,在以谢言身体为心,方圆千米之内的灵气,如同是万流归宗一般,全部向着他的身体涌来,磅礴的灵气在空凝结,竟然将空气都搅动,带起了一股股清风。
三个月的时间里,谢言每天在母亲坟前焚香祷告之后便来到这一片青石滩上修炼。
在来到谢家墓地最初的三天,谢言就一鼓作气将终极导引术第二组的动作修炼完毕,冲开了体内二十条经脉。
但第三组的动作的修炼难度又比第二组难了一倍,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谢言才将终极导引术的第三组动作全部修炼完毕,打开了体内三十条经脉。
此后两个月,谢言又投入到了第三组动作的修炼。直到今天,谢言才堪堪将终极导引术第四组动作修炼完毕,正准备一鼓作气冲开体内第四十条经脉。
一边修炼终极导引术,谢言还一边修炼牛魔大力拳、易筋锻骨拳和通脉桩这三种后天练体术,实力也从低阶武生提升到了现在的巅峰武生之境。
一声意识的呻吟声从谢言的口传来,一瞬间,他的眼便恢复了色彩,深邃而充满磁性的目光露出一丝喜色。磅礴的灵气涌入体内,让他的身体顿时便恢复了生机。
“喝!”
只见谢言双掌下压,猛的大声一喝,一股灰色浊气从他的皮肤毛孔之喷出。人吃五谷杂粮长大,自然而然的体内就会积累许多的杂质,这些杂质有些可以随着排泄系统排出体外,有的却沉积在了血肉骨骼与经脉之,练武之人如果不把这些杂质清除掉,将会极大的阻碍自身的修炼。
做完这一切,谢言并没有立即停手,而是站直身体,双脚微微并拢:「起手式」「石破天惊」「铁闩横门」「千斤坠地」「傍花拂柳」「金刚挚尾」「封闭手」「粉石碎玉」
一套牛魔大力拳在谢言的手快速展开,这一套牛魔大力拳虽然在谢家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功夫,但是放在外面,却是能够引起腥风血雨的高深秘籍,就连大秦国皇族所修炼的后天功法也只是与谢家牛魔大力拳相当,更不用说易筋锻骨拳和通脉桩这两套更加高深的后天功法了!
谢家所有的武功秘籍都传承自州墨家,作为太古五帝血脉的传人,墨家在整个州都是最顶尖的势力,与其他六个拥有神之血脉的家族并称太古七族。在这太古七族之下,才是州各大天级门派和地级门派,每一个天级门派之最少也有一位武圣级别强者坐镇,而每一位地级门派也最少有一位武尊之境的强者坐镇。但是在宁州,最强大的势力也不过是六大地门和三大王国,武尊之境高手已经是宁州最强大的武力。
牛魔大力拳、易筋锻骨拳和通脉桩这三种后天功法都是谢家在五千年前从州离开的时候带出来的,据谢言所知,这三种后天功法,在州墨家也不过是属于二流。
一遍牛魔大力拳打完,谢言又立即开始修炼易筋锻骨拳,韦驮献杵式,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势,出爪亮翅势
同样是拳法,易筋锻骨拳却比牛魔大力拳要更加难以修炼,难就难在,易筋锻骨拳的每一招每一式打出,所牵动的肌肉和骨骼要比修炼牛魔大力拳要多出一倍,甚至一拳打出,要牵动全身每一块肌肉,调动体内每一丝力气。
《通脉桩》的“”指的是,在拳法演练时人体的内外三合。“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合一,即为。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劲,故其拳法取名。
比起牛魔大力拳和易筋锻骨拳,通脉桩的修炼要更加困难,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消耗大量的精气神,如果不尽心尽力,动作做不到位的话却又法收到任何的修炼效果。以谢言现在的实力,修炼通脉桩还比较困难,一套拳他只能打出第一合拳法,而谢成周才不过了三天秘籍,现在却已经修炼到了拳法的第四合。
三个小时过后,谢言如同是一滩烂泥一样瘫倒在大青石上,大口大口的喘息不止。强忍住体内的疲惫感,谢言从放在青石旁的玉瓶取出一枚精力丹,放在口搅碎,顿时体内有升起一丝力气,他立即盘坐在青石上打坐,调理内息。
在开始修炼之前他就已经服下了培元丹、筑基丹、固脉丹和换骨丹各一颗,这些丹药的药力散布在他的体内,随着修炼而融入体内。培元丹和筑基丹能够补充体内气血,让肌肉和筋膜更加坚韧富有性;固脉丹能够滋养和修复体内经脉,同时清除经脉的杂志和异物;换骨丹能够使骨骼更加密致和坚固。
三套拳法打完,谢言体内的药力被完全吸收,现在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谢言似乎能够感受到体内血肉、经脉和骨骼生长的声音,美妙动听。
不知不觉的,一个小时过去,谢言终于从入定之醒来。睁开眼睛的瞬间,一道精光从他的眼闪过,随即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体内升起,似乎就要破体而出,他迫切的想要发泄一番,宣泄体内的精力。
“蓬!”
谢言一拳打在身前的青石上,一道真气从他的手涌入,灌注在青石之,顿时只听咔嚓嚓一阵声响,青石爆裂成十多块。谢言吓了一跳,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着自己的拳头,就在今天早上,他用一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测试,一拳打出却只能让那石头裂开一道裂缝而法断开,但是现在他全力一拳打在石头上竟然将整个石块打的四分五裂,简直难以置信。
回过神来,谢言立即检查自己的身体,惊喜的发现,体内足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