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仙-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连解释(book。rg)都没有,那就是态度问题了,鬼才相信你俩不知道目前的形势呢,装……装给谁看呢?连这点诚心都没有,还指望我轻轻放过你俩,那我蒙某人也太犯贱了吧?

    蒙艺来到天南之后,调子不算太高,但力道把握得还算不错,现在他想做的,自然是要自己这书记更强势一点,可是,天南省以前那些盘根错杂的势力,让他每每在下手的时候,都要思前想后一番。

    眼下,他算是抓到了这二位不大不小的一个软肋,若是范晓军和吴敬华肯态度认真地服软,那么他就算搞定了其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我蒙艺好歹也是见识过点场面有点智商的,你们若是真心服软,我难道就会愚蠢到赶尽杀绝吗?

    但是,人家硬是不鸟他,只肯托人来递话,这还不是他自己的势力不够强大吗?一想到这个,蒙书记的牙根儿都恨得直痒。

    说穿了,你俩不就是仗着身后的黄老吗?手里有牌心不慌,不肯伏低认小吗?切……拜托搞搞清楚形势再来作秀好不好?

    不能不说,蒙艺这个思维,也是没有错的,假设一下,若是范晓军和吴敬华身后并没有黄老,面对省委书记的愤怒,他俩能再这么安稳地坐着,能这么算来算去吗?不能,吓都会吓死他俩!

    可是,也不能说这二位没想到这一点,官做到这一步,基本都是算无遗漏了,就算他俩想不到,也有的是人想得到,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来提示两位领导。

    但是,在想到这一点之后,这二位居然还能稳坐钓鱼台,那就不能不承认,他俩确实是在黄老身上寄予了很大希望,认为万一事有不谐的话,最终自保还是无碍的。

    说穿了,就是这两位舍不得丢掉眼下的局面,还试图继续同省委书记分庭抗礼——或者说打造独立小王国的局面,是的,他们舍不得丢掉手中已经拥有的权力,去毫不犹豫地拜服在蒙书记王霸之气的脚下。

    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他们心里承认,蒙艺是天南省的老大,但是又想极力保住自己的地盘,所以,自然不肯毫无原则地屈服,这才是矛盾激化的G点!

    对于这一点,蒙书记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不想在戎艳梅身上分散什么精力,一个小小的地级市的政法委书记,身后有点势力,也是一帮老朽,眼下不宜计较,不代表以后不计较,嗯,先且由着她去吧。

    这些话,蒙艺说得不是很清楚,不过唐亦萱却已经领会到了三分,而且,蒙书记为了怕嫂子不开心,特意地解释(book。rg)了一下,“过了这阵风头,什么事都好说……”

    这么一来,总算是可以回家了!唐亦萱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两天她的三十九号人来人往热闹得有如菜市场,她当然清楚,大家都在撇清自己。

    王宏伟通过电话,时不时地向她汇报着最新的案情进展,说实话,这个案子也让她越来越惊心,乃至于已经有些出离愤怒了:我唐亦萱居然遭到了这种人渣的侮辱?

    没错,她很生气,非常生气,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凤凰市的人并没有错得太离谱——反倒是素波的责任要大很多,而且,这里事后的应对很及时也很有力。

    人家现在只求能不被波及,这个要求……不算怎么过分吧?她可不想被人也视作“瘟神”之类的异类,她只想让自己的生活继续平静下去。

    她想告辞了,可是走进房间一看,陈太忠正斜靠在沙发上,有一眼没一眼地打量着荆紫菱,心里登时又不是滋味了:要不再等等吧,我得帮晓艳把花心的混蛋看好了……这么一来,时间就过得久了,当荆紫菱基本把一团泥搞成一个花瓶样子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接近中午一点了,“呀,该吃中午饭了。”

    她忙的时候,陈太忠和唐亦萱也没闲着,纷纷对各色电话做出了该有的解释(book。rg),很短的时间内,消息就在凤凰市流传开了,看来这次的风波,已经快平息了……失败一方的沮丧暂且不提,胜利的一方中心情也各自不同。

    其中王宏伟无疑是比较苦闷的,这件事里,他冲锋陷阵在前,目标无非就是戎艳梅的位子而已,到现在虽然说属于胜利者阵营了,但人家那个位子基本上没有变动的意思,他锋利的牙齿、狠辣的手段却是被许多人看了一个真又真,比那些失败的也强不了多少。

    而最幸福的胜利者,却是大家没想到的,看似跟此事无关的王伟新,他记恨杨锐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知道消息的时间比较晚,已经接近傍晚了,而且那消息还是很含混。

    但纵然是这样,他还是猜到了,这次杨锐锋八成是要倒霉了,心情大好之下,他就尝试着给陈太忠打个电话,想将这份好心情落实到位。

    这时的陈太忠,已经把唐亦萱送回了家,荆紫菱把王玉婷和池志刚喊到了“天下有情”陶吧,几个大人一起玩泥巴。

    陈某人却是没再回陶吧,他跟下属小吉走到了一起,因为英国来的邢建中,已经到了凤凰,目前正住在假日酒店里,他在老家张州呆了两天,实在有点迫不及待了。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五十三章 新项目() 
邢建中这个项目,是关于煤焦油加工再利用的技术,煤焦油是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从中能分馏出轻油、萘、酚等多种化工原料,残渣也可以做为改质沥青来使用。

    这个事实大家是都知道的,但国内目前的煤焦油加工根本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很多时候,那些焦厂都是以近似于废渣的价格将煤焦油卖掉。

    更有甚者,那些建在偏远地方的焦厂,直接将煤焦油倒进深谷了事,因为卖的那点钱,还抵不上来回运输的汽油费,既污染了环境,又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而国外的煤焦油加工能力,却是已经很先进了,邢建中所在的英国公司,甚至是通过几个焦油加工企业交换焦油分离物,将单一物质规模做大进行深加工的。

    天南是产煤大省,邢建中知道,自己在老家搞这个,还真的能出点成绩,他原本就是化工专业的硕士生,又在公司里兼职技术,虽然公司是做深精加工的,但他是有心人,没用了多长时间,就精通了煤焦油产业化各个流程的关键。

    不得不说,这个项目是非常诱人、极其诱人的,既充分开发出了煤焦油的剩余价值,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财富,又解决了一些潜在的污染源。

    是的,这种企业本身就是处理化工污染物的,它的排放物对环境形不成什么污染,若是不考虑土地价格的因素的话,将工厂建在市区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对此,邢建中有充分的信心。

    陈太忠一听,就迷上了这个项目,这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要知道,这可算得上是实打实的高科技企业了,又没什么污染,还不跟别人抢什么资源,利润也高,走遍天下,再找出几个类似的项目也难。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对这个项目如此重视,宁肯自己出钱,也要把这个项目搞起来——陈某人的钱,哪里是随便一个人物就搞得出来的?

    项目很好,但是很遗憾,邢建中没钱,而且,他是公派出去留学的,在天南省甚至全国也没什么混得好朋友,找一个支柱人物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他说得也很明白,找不到风险投资,宁肯通过私人渠道融资或者合股,也不想跟政府和国企产生什么瓜葛,反正,他手里有牌,当然就有底气。

    这次来凤凰,他带了厚厚的两本资料,里面有关于加工厂的详细运作流程和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东西只是帮助阐述理论和前景而已,若是想借此就山寨出这么一个工厂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关键环节就是关键环节,比如说同样的加工设备,连型号都一样,但是,采购自不同的工厂,就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任何东西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都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锤炼,加工能力的形成,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才是邢建中掌握的王牌,所以,在交谈中,他也丝毫不掩饰这份骄傲,“陈科,不瞒你说,世界上真的精通这一套工艺流程的华人,不会超过二十个,而且这里面,最少百分之八十的人,是没兴趣回国做实体的!”

    陈太忠笑笑,对他的话不置可否,而是转头看看小吉,“喂,说说你的感觉,这东西……能搞不能搞?”

    “能搞啊,肯定能搞,”小吉点点头,虽然他已经在努力地压制自己的兴奋了,但是见到这么好的一个项目,有点激动就在所难免了,“邢工的意思,是说四千万就搞得起来?”

    “四千万,那是底线,”邢建中苦笑一声,“搁给我的感觉,最起码要四千五百万才比较合理,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我认为最少需要五千万……这还是一期工程。”

    “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陈太忠摇摇头,他狐疑地看着邢建中,“我怎么印象中,你第一次跟我说的是……最少要六七千万呢?”

    “一分价钱一分货啊,”邢建中毫不犹豫就答出了这句话,说得煞是理直气壮,“我是按欧洲的排放标准考虑的,可是一回咱天南来,觉得这儿的污染,比欧洲的要重得多,就算我降低了采购标准,也比别的工厂强得太多了。”

    “你的意思是说,多投资个一两千万的话,你能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陈太忠不是很喜欢这种论调,听到这里难免就有点恼火,他的眼睛斜睥着邢建中,“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啊?”

    “不是零排放……这没人做得到,”邢建中当然要纠正他这种错误认识,他只当姓陈的官僚有些不满了——靠,我多投资两千万,就是少点污染,你是在把我当作冤大头吗?

    基于这种认识,他当然要把事情说得明白点,“投资上去了,设备好了,分馏物的纯度也就上去了,怎么可能只是单纯地减少排污呢?”

    “钱给你加,别人搞成什么样,咱只能比他们的强,”陈太忠是铁下心思在这个项目上做点成绩出来了,怎么可能愿意被一两千万约束住手脚?旁的不说,曾经的罗天上仙的自尊,也不能让那些白毛猪比下去不是?

    又遇到一个好大喜功的官僚,这是邢建中的第一反应,说实话,他一点都不能理解,陈太忠为什么会对污染物的排放如此介意,所以,除了“面子工程”这个理由之外,他还真想不到别的因素了。

    可是说实话,别说别人,就是邢建中自己,也对加大投资有顾虑,这不但会提高工厂的融资难度,也将降低他以技术入股的比例,比例少了,利润当然就低了,谁会高兴?

    好吧,就算风投会在得到充足的回报之后撤出资金,工厂成了他邢建中一个人的,可是,投资加大了,回报自然就要晚一点,现在这个社会,早走一步机会无穷,社会责任感……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其实这个东西,不需要一步到位的,”他谨慎地提出了解释(book。rg),“等到工厂开工之后,再加除尘和其他过滤设备也不晚。”

    事实上,邢建中是在胡说,他只是想降低投资成本,先把这些事情往后推推,至于以后加不加设备……那完全是再商量的事了,反正这个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