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重新修缮改造。记住,虽然蒙古已经臣服,但这并不意味着北方就安稳升平了!一个聪明的民族应该在和平时代就为战争提前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这样当战争来临时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这场轻松的谈话刚到兴头便戛然而止,因为一个军使正纵马飞驰向他们赶来。他穿戴缨盔链甲身披大红斗篷,右手里高举着一支黄铜鹰头杖,一拽缰绳动作麻利地滚鞍下马,顾不得拭去额角的汗珠便疾步登上长城。
“将军,前线急报。罗刹人尽起十五万大军离开王庭向我九原袭来,预计明日午时可与我军接触。”
阎渔樵显得有些惊讶,“俄罗斯人的补给线不是一直都处于我军攻击之下吗?他们怎么还会有余力发起攻击?对他们而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借迁使求和拖延时间,同时撤回国内重整以备卷土重来。粮草断绝,后方又有疑兵,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胆敢兵行险着,打出这样一着兵法上所谓的死棋……”他沉吟片刻,又继续道:“是想要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吗?有胆识作如此的拼命一搏,那俄国将领若非世所罕见的天才名将,那可就是愚笨短视到极点了。哼,枢密院还担心寻求不到与他们主力决战的机会,想不到敌人竟自己送上门来了!立刻传令下去,所有部队立刻做好战斗准备!就让我们给他们来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吧。”
当晚,一支千余人的蒙古骑兵人衔枚马裹蹄悄悄接近俄罗斯军营。在昏暗的夜色掩护下,蒙古士兵们身披黑袍猫着腰呈散兵线慢慢向前蹑行。他们有着猎人天生的耐性和坚韧,每每等到哨兵最松懈的那一刻才松开手中的弓弦发出致命一击,再如脱兔一般潜入黑暗之中。
俄军的营区虽然说不上是谨依章法进退有度,但相对于欧洲散漫无序的军事理论水平而言也算是颇有几分严整了。整个营地分为左中右三大区域,各区域又再细划为五个部分,以一圈半人来高的木栅提供基础防御。
这次中**队主要的突击目标是俄军的左翼,等到所有哨点都被摸掉之后,蒙古士兵们一齐单膝跪在地上,从腰间摸出火折迎空晃亮,点燃手中缠着布条又浸满油渍的箭支。明黄色的火光照亮了他们泛红的黑圆脸庞,战士们一用力将手中的角弓拉了个满月,瞄准深邃幽远的夜空用力射了出去。
炽热的火焰在天幕的蓝黑色背景上划出无数道清晰的优美弧线,似乎将那子夜的穹窿也烧灼得微微发烫。等到这点点繁星接连陨下之时,俄罗斯军中便成为了一片火的海洋。挤满士兵的行军帐篷,堆有柴草资粮的辎重,无处不在的易燃物无不暴露在了致命火舌跳动的威胁之下。
从睡梦中惊醒的俄军士兵的第一反应自然首先是左奔右突试图摆脱身后咆哮的熊熊烈焰。蒙古兵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制造混乱的大好机会:一支支利箭长了眼睛似的尖啸而至,狠狠钉在了俄国士兵的肩胛、大腿等地方——在需要散布恐惧的时候,单纯性地击伤一个人比杀死他效果要好上很多。
“中国人杀过来了!大家快逃命啊!”战士们躲在暗处用蒙古语高声喊话道,果然不出所料,俄军中士气低落的外喀尔喀人立刻丢下手中的兵器开始溃散,俄罗斯军官率领督战队一连砍杀了好几人却也无济于事,自己反倒被一支冷箭刺穿了心脏。
致命的混乱像瘟疫一般急速蔓延着,直至吞噬了整个左翼的数万士兵。他们尖叫着在整个营区里来回奔跑,将那些试图救火的士兵也冲得七零八落。任务已经完成,这支蒙古突击队再次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退出战场,骑上藏在隐蔽处的快马消失在黑暗中。
此时俄国人的右翼和中军也都赶到了现场,那些睡眼惺忪浑身发软的士兵们惊讶地看着眼前不堪描述的混乱场面,想要上前帮忙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真是该死!”叶尔马克急匆匆地推开人群冲了进来,他视若不见地从站在一旁不知所措也无能为力的尤里·苏伊斯基大公身边挤过,高声呵斥着身边的士兵。“快给我上前救火!你,你们,马上都给我过去!不要管那些该死的鞑靼人,任何妨碍救火工作的一律就地正法!”
有了将军的指挥,士兵们立刻有组织地冲上前去,一部分将易于着火的贵重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域,其他的便奋勇上前扑打那四下飞溅的火舌。那些仍然在狼奔豕突的外喀尔喀人则被一个个按倒在地强行制服。
俄国人足足花了大半夜才将左翼营区的火势完全扑灭,清点伤亡的工作则一直持续到了清晨日出时分。有超过三千人在这场混乱中丧生,伤者则不少于两万,这个损失令左翼几乎陷入了瘫痪。更为严重的是,一夜的喧闹和忙碌令饱受饥饿折磨的俄罗斯军队耗尽了原本不多的所有力量。当鲜活的太阳从东方连绵山峦的剪影上喷薄而出时,被朦朦的金色光芒照耀着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不甚和谐的黑色花边。这一景观令得哪怕是最坚定勇敢的叶尔马克·齐默菲耶维奇将军也不得不在心头敲响急促慌忙的鼓点:那是中国九原战区的主力——十五万蒙古骑兵。
“他们来了!那些东方恶魔来了!”尤里·苏伊斯基大公一把伸手攥住挂在脖颈中的十字架,嘶哑着声音叫喊了起来。在他的所谓戎马生涯中,打仗不过就是吆喝着大公领的护兵镇压拿着草叉冲上来的暴动农民罢了,一个多月前攻占蒙古王庭也不过是凭着绝对优势兵力牛刀小试而已。只有现在这眼看着数量庞大的敌人从正面不急不缓逼过来时,真正战争所具有的压迫感和恐惧感才第一次深深地攫住了他,令他口干舌燥几乎说不出话来。
叶尔马克微微侧过头,满怀鄙夷地瞥了大公一眼,哥萨克与生俱来的骄傲和残忍令他并没有太过恐慌,反倒是从腰间拔出弧形的偃月弯刀大喝一声:“哥萨克,准备接敌!”
俄国士兵们鼓起最后的勇气,发出骇人的吼叫声向前冲去。而远处,十五万蒙古大军的两翼阵线正像一道死亡屏障般在他们面前展开。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帝国的觉醒》来源:
第八节 收割胜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阎渔樵举着千里镜站在植满草皮的缓坡高处,俄罗斯人的阵形部署在他眼前一览无遗。此时身心疲惫来不及展开队列的十几万敌兵密密麻麻横陈在广袤的草原上,乱哄哄地拥挤成一团,像是窝炸群的蚂蚁。
在俄**队中只有仅仅五千余匹战马,其他的则早已在饥饿的威胁下进了士兵们的肚子。尽管战况近乎于绝望,悠地回答道:“大明的利益所在并非荒凉的关外而是富庶的海洋。辽东对北京来说既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你知道在这里维持五万汉军的驻防一年需要多少钱吗?两百四十万银通宝!边民的赋税再加上你们女真各部的贡物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呢,zhan有这样一块冰天雪地的世界对帝国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要你宣布对帝国的效忠,帝国就会册立你为藩属国的君主,到时候山海关以北还不都是你的领土?这不比听命于李成梁要好得多吗?”
“送到嘴边的肉块往往是猎人的饵料,没有代价的利益是不可信赖的。”一名较为年长的女真酋长开口道:“你们就没有什么附加的要求吗?”
李书林点点头,“你说得不错,帝国当然不可能无条件地把辽东几千里土地拱手让给你们,我奉皇帝陛下之名向你们提出下列要求:第一,辽东境内所有汉人军民都是帝国的臣民,将随着辽东统辖权的交接陆续入关回国,建州女真必须保证他们在沿途的安全。”
“这一点我可以保证。”努尔哈赤马上回答道,在女真人的心目中,自然是巴不得将所有汉人都迁出辽东,把富庶膏沃的辽南平原变成丰美的猎场和牧区。帝国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
李书林又继续说道:“第二,既然帝国要册封一个新的藩属国,那么奴尔干地区就不能维持现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你明白吗,奴尔干只能有一个国王!在正式册封之前,你必须击败所有不服的部族。”
努尔哈赤默然欠身表示接受,四周的女真酋长则哄笑起来:“这算什么条件啊?就算中国皇帝不说,我们也自然会去铲除那些豕犬一般的海西部族的!”
“很好,那我在此先敬各位勇士一碗!”李书林一扬手中的大碗,在叫好声中一饮而尽,“最后是第三条了,你们既然成为帝国藩属,届时又将统一整个奴尔干,年贡自然也就不能按现在的标准来了。具体的数目标准会在户部核算之后再行通知,你们可以参照蒙古和朝鲜的例子先自行估算一下。”
这回轮到那些粗豪的酋长们默然不语,努尔哈赤倒轻松地笑了,“那是应该的,我们对帝国的忠诚怎能用这些许贡物来衡量?监察使大人你可以放心,我们女真人一旦答应过就决不会食言的。”
“我相信你的承诺,但是帝国官员的职责令我不得不谨慎小心一些。”李书林笑道:“既然一切都已经谈妥了,不妨花点时间想想未来的国名吧。”
努尔哈赤憨直的黑脸庞上现出几分向往,“我们的祖先曾经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帝国,既然如此,还需要再多想些什么呢?金,这就是我的国号;大金国,就是我们女真人的国度!”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一节 谋攻为上()
《帝国的觉醒》来源:
vip已更新
………………………………………
呵呵,今天是端午佳节
代大明内阁首相、帝国太师、护国忠武王萧弈天祝大家节日快乐!!
………………………………………
?
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
8月15日,辽东宁远卫。
李成梁披甲仗剑站在城头踌躇满志地看着军容严整的庞大骑兵部队向山海关方向徐徐进发,心中满是说不出的豪情壮志。两个时辰以前,李如松已经率领一支两千人的精锐轻骑已经提前南下,他们的任务就是趁山海关守军不备,用计赚开关门。
整个计划在李成梁看起来是万无一失的,两千轻锐中有半数装扮成了女真人的装束,用麻绳虚捆成一串如蚂蚱似的。这次行动事先已经向山海关作过通报,名义是将擒获的海西女真俘虏献入京城。实际上,只要关门一开,他们便会立刻向毫无防备的守军发起攻击,夺取这座传说中不可攻陷的天下第一雄关。
却说李如松到达山海关外时正值日落之前,他先行派遣一名军士飞马驰到关下,高声叫喊道:“我们是奉命献俘进京的辽东军,通关文书在此,快快打开关门!”
尽管这个盛夏暑日闷热得似乎感觉不到一丝凉风,看不到半个人影的山海关城楼上,并立如林的旌旗却似乎在微微舞动着,如此诡异的情景令人感到惊疑莫名。李如松不由也催动战马向前,不解地望向城头。
“原来是如松贤侄,”一个苍老却不失刚毅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就在辽东军士心惊恍惚的刹那之间,关城上已涌出数百手执火枪劲弩的士兵,在四丈来高的墙垣上站成整齐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