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僮呗铰肪涂梢粤耍祷匾彩且谎牡览怼
    倭国使团一路跟着天皇天后座驾到了辽东城,发现唐皇夫妇这是要游幸整个半岛呢,于是立刻把这一情报传回了倭国,所以葛成王才能这么快掌握李小九陛下一行的情况。
    如今倭国的使团也在半岛,如果倭国这边派出船只去倭国接使团回国,也不算突兀。这样一来,大海人皇子担心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不说倭国这边已经打定主意要在去接倭国遣唐使的事情上动手脚了,却说吴诩和李治二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平壤城转了一大圈,查看了几个州府的春耕情况,又检阅了驻高句丽郡的军队后,紧接着就奔赴下一站——新罗郡的金城。
    新罗郡算是半岛三国中唯一一个对大唐统治没啥抵触的地区。
    新罗旧主金氏的子嗣十分单薄,连续几朝都是女王即位的,好容易到了金春秋女王执政的时候得了一个儿子,结果这个王子还没活到加冠,就被百济乱兵给咔嚓了。
    金城作为新罗的王都,一度被百济乱兵占领,一干王室血脉全部被杀死,各级贵族也死伤殆尽。
    即使后来北上的新罗军队及时赶回来勤王,到底为时已晚,最后只与百济乱军拼了个同归于尽而已。
    之后,苏定方和刘仁愿接手了金城,光是搞战后重建工作就搞了大半年。
    等吴诩他们驾临金城的时候,这座城市一时半会儿还没恢复往日的繁华,不过在唐军的保护下,百姓们倒是安居乐业了。
    到了金城,依然如在之前的平壤一样,吴诩首先让大郎二郎他们先去行宫休息,自己则与李小九一起接见驻守的文武官员。
    驻守金城的现任长官是当初在贵端水大败高句丽的老将陈名振,管理庶政的三名官员分别是原工部侍郎张文瓘、永徽五年进士裴炎以及新罗大族朴氏的一名长者。
    张文瓘长于经史律算之学,裴炎长于刑狱,朴长者则主要负责处理群众关系,新罗上下倒是被几人打理得井井有条。
    吴诩见新罗这边的情况显然比高句丽那边和谐多了,不由大悦,于是请李小九陛下重重地赏赐了一干官员之外,顺便提议把管刑狱的青年官员裴炎调到苏定方那里去听用,做到物尽其用——反正新罗这边的治安极好,裴炎闲着也是闲着。
    新罗这边几乎不用做多少秀,就得到了底下臣民的极好反响。
    吴诩的心情也挺放松的,在金城的几天里都带着几个娃到处转——出来旅游的机会难得,不好好玩一玩,岂不是浪费了?
    而金城就建在半岛的东边沿海,出了城还能看到茫茫大海,两个娃从出生到现在就没出过雍州之外的地区,哪里见过大海。哥儿俩乍见这一望无垠的海洋,都有些震撼,就是吴诩这货,当初也宅得只见过二次元的大海,真正看海也是第一次……
    母子三人对着汪洋大海感慨了一番,不知怎么的就说到了隔海峡相望的倭国。
    “倭国蔽狭,四面临海,土地资源匮乏,国人多靠打渔为生……”
    吴诩遥望着海峡那面,缓缓道:“其国虽小,民智却高,懂得学习我中华精髓,改革图强……”
    “阿娘,难道就因为如此,您定要剿灭倭国吗?”太子殿下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他家阿娘为何对一个远在海外的岛国这么执着呢?
    吴诩摇摇头,没有回答儿子的问话,毕竟在眼下看来,倭国什么的,在大唐人眼里跟没了犄角的山羊一样,有什么可忌惮的?!
    说起来,以往的国人都是以别国学习本国的礼仪制度为傲呢,倭国的做派分明很对朝中那些迂腐老爷子的胃口啊!
    吴诩这种严防死守的做法,实在是相当古怪啊!
    吴诩没有作声,李弘也不好在追问,而二郎同学一直盯着大海的那一面发呆……
    忽然,远方天与海的交界处出现了许多小黑点……
    “这是……”吴诩的视力不行,一时之间也看不出那些黑点是啥。
    倒是二郎看了一会儿,忽然变了脸色:“是船,很多船!”
    随侍的护卫们顿时都紧张了起来,忙请吴诩母子赶紧回宫。
    “大唐水师何在?”尼玛!不明来历的海船都能用肉眼看到了,阻截的巡洋舰居然还不见踪影!
    大唐的海防实在堪忧啊……
    跟来的侍卫们的冷汗都下来了:天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正在此时,忽听一声炮响,就见一艘巨型战船从南边快速驶来,直冲远方的不明船队而去。作者有话要说:海防一直是天朝的软肋啊……

第310章

第二十一章二圣07
    众人见到那十几米高的巨船;都不由目瞪口呆。
    像大郎、二郎这种只见过宫里那种小画舫的小家伙;看到如此巨大的战舰;都抛开了皇子的矜持,嘴巴张得老大;半天也回不了神……
    吴诩倒是见过这些战舰的制造图纸的,可实物还是第一次见呢……
    天后娘子也非常失态的大张着嘴,愣了半天才发出一声罪朴实的感慨:“好大……”
    训练有素的亲卫们此时已经恢复神智了;听到天后娘子的这声感叹;不由都是一头黑线。
    “娘子;情势不明,还请您与两位大王暂退……”那领队的侍卫见那艘巨舰已经拦截住了远方的不明船队;于是对吴诩道:“对方来路不明;看来人手不少,属下等恐保护不周……”这次跟着吴诩和两个小郎君来的的侍卫其实也不少了,而且都是武功高强之辈,不过鉴于天皇陛下那脾气,这些亲卫都十分谨慎,不愿意让吴诩母子三人冒任何险。
    吴诩一想体恤这些后勤人员,也知道他们的顾虑,在想着两个娃都是没啥战斗力的,于是点头道:“留一些人在这里看看是怎么回事,我跟太子、潞王先回宫。”
    一时,众亲卫牵着三人的马匹过来,护送吴诩母子回宫。
    “怎么这么快回来了?”李小九陛下还在看金城皇宫你留下的一些籍册呢,忽见吴诩母子三人匆匆回来了,不由奇怪。
    吴诩也不答话,直接坐到李治身边,倒了一碗水就喝了一大口。
    李弘和李贤二人向李小九陛下行了礼,这才在下面的榻上跪坐下来。
    见阿爹发问,太子殿下忙把刚才在海滩上看到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到底是小朋友的视力好些,太子殿下竟然已经在短短的时间里观察到,那些驶往金城港而来的这支船队有大约四十只船,船型比较奇怪,船体不是很大,上面的旗帜的颜色也以黑色为主……
    黑色?
    听到这句话,吴诩和李治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前朝五行属水,尚黑,所以所用的高端制服和旗帜都以黑色居多。隋王朝周边那些对华夏文化一知半解的小国,也跟着流行使用黑色的礼服和旗帜,以为时尚。
    到了大唐建立,五行属木,尚青色。高祖时期,大唐的旗帜多为靛青色五爪金龙纹样,不过,到了李二陛下登基,旗帜多改为明黄色金龙旗。之后,李二陛下又改革朝中官位与服色的制度,命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五品以上穿红袍,七品以上穿绿袍,九品以上穿青袍。至于皇帝本人的服色就宽泛多了,李二陛下喜欢浅色系的常服和红黑色系的礼服,因此皇帝陛下的仪仗旗帜也多为金色、红色。
    到了李小九临朝,皇帝仪仗的旗帜又有了不小变化,基本上是以明黄色为主。
    所以说,用黑色旗帜的,又是在半岛附近出现的,要么是东北方向的渤海国,要么就是倭国。而后者的概率非常大。
    果然,几人才坐了没多久,那留在原地打探情况的侍卫就回来了。
    “启禀天皇、天后,那企图靠岸的船队乃是倭国派来的,随船载有百名百济人……”
    “倭国的船队,载着百济人,这是怎么回事?”吴诩不由奇道。
    那侍卫道:“属下听刘都督询问那倭国使者,却道是倭国派船过新罗来是为了接倭国遣唐使回国,那些百济人是顺路乘船回来归附大唐的……”
    这个说法听起来倒也合理,不过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吴诩蹙眉想了想,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李小九陛下则是微微一沉吟,便道:“这些人是不是还想见朕?”
    那侍卫闻言,不由抬头看了李小九陛下一眼,忙道:“圣人说得不错,那倭人竟然知道您和娘子在金城,还请求拜见……”这一点实在可疑!
    就算大唐上下都知道天皇天后道半岛来巡幸了,可他们的具体行程又怎么会被远在千里之外的倭国查知呢?!
    其心叵测,可见一斑。
    可是,人家既然千里迢迢来了,也不能不见吧?
    还有那些百济人的意图,吴诩也有些好奇。
    照理说这些人在倭国待得好好的,完全没必要跑回来啊。
    “你回去转告刘都督,让他们派代表来觐见吧……”吴诩到底还是担心倭人有什么阴谋,便对那侍卫道:“觐见的人数不许超过三人,其他人全部送到别院,不许随便走动……”
    那侍卫忙不迭的应了,见李小九陛下没什么异议,立刻回去传旨去了。
    “阿武,你也太小心了……”见没了外人,李小九不禁笑道:“我想那些百济人必是听说了朕对扶余氏的优待,所以才重返故土,归顺大唐来了……”
    吴诩不由白了他一眼,道:“就算那些百济人想回来,我看倭人也不肯放的,更不会好心好意送他们回百济!”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你说倭人?”青年倒是颇不以为然,笑道:“我想他们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大唐……”别忘了他们还等着大唐的粮食救命呢!
    这么一想,倭国派了几十只船到半岛来接遣唐使,也不是没理由的。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这大唐的救济粮没这么快能到半岛而已。
    见父母两人对倭国来使的态度不一,太子殿下也开口表达了他的意思:“阿娘所虑也不无道理……”
    吴诩闻言,不由得意地看了李小九一眼,后者只是笑。
    “不过,见见来使,探听探听对方的意图也无妨。”李弘小朋友这话倒是更倾向于他爹的。
    二郎是一如既往附和他兄长的意思的。
    四人里面有三人的意见统一,吴诩便也不好多说什么。
    于是,倭国使者和两个百济流民代表进了金城行宫见驾。
    吴诩和李小九高踞上座,李弘和李贤二人分别坐在二人之下。
    倭国的使者是个三十岁左右的清隽男子,原名多品治,因避讳天皇李小九陛下的名字,改为多品谦,是倭国一名中级官吏,品级职能相当于大唐的礼部员外郎的样子……
    至于那两名百济人,据多品谦介绍,一名是原百济王扶余义慈的远房堂侄扶余善光,一名是原百济内臣佐平之子真沙岚。
    果然如李小九之前所说,这两人见了圣驾之后,就表示他们听说了原百济国主一家在大唐颇受优待,百济旧土上的百姓在大唐的治理下安居乐业……
    两人当初逃亡倭国,带去了几千臣民,都十分思念故国,希望堂皇陛下能宽宏大量接纳他们这些海外遗民。
    两个年青人说得极为动情,不一会儿就涕泪交流了。
    “既然尔等诚心归顺,朕没有不依的道理……”作为一个以仁慈著名的皇帝,李小九陛下当然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在这种人口就是主要生产力的年代,治理辖区之下徒然多了几千个青壮劳动力,那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