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领导看着郭开维咧嘴的样子,都拿郭开维开玩笑。这些人全是比郭开维大上十几岁的人,最年轻的政治处主任,都比郭开维大上八岁。
“听说你叫郭鬼子呀,一定有心眼儿,民国时的郭鬼子可是个名将,现在调你来这里,你可以好好给我干好呀,都指望你了。”局长是个大胖子,他也是从上调市局的队长处,了解到郭开维的这个外号的。
“我就一个光杆司令,手下没有一个兵,这叫我怎么开展工作呀。”
“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面包会有的,馒头也会有的,过几天就有新的同志前来报到了。”政委是个小个子,从他鼻梁上那副高度眼镜,就能看出来他的文化程度一定不低。
东郊公安分局是借用当地镇政府的一个别院组建成的,分局的五位领导,加上郭开维这个刑警队的大队长,在院门前进行了合影,等照片洗出来后,上头打上去几个字,某某年,某某日,东郊分局六老合影。这张照片一直没有到郭开维的手中,过了三十年后,当郭开维再一次去到东郊分局的荣誉室时,看到了这张放大后的照片,他的老泪纵横了。当时照片里的人员都已去世,只剩下他一人活在人世上了。
又过了几个月,郭开维的刑警队还是没有一个兵,他按捺不住了,找到一把局长,“您不是说马上就有人来报到吗,这都好几个月了,我的人呢,现在我成天忙得狠,案子都堆得老高了,难不成我就是个接待的人员了啊。”
“哈哈,你的兵马上就到,马上就到,不要急啊,不是给你派了好几个民兵了吗。”
“这哪能行啊,有个准信没。”
“实话和你说了吧,你的兵还没毕业呢,这不吗,离七月份还有一个半月,等他们毕业了,马上就来。”
“都是学生啊,亏你们想得出来,我又不是老师。”郭开维听后,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已的大院里。
这批毕业的学生当中,有郭开维的六弟郭开迎,但是当学校的老师发现,郭开迎是郭开维的亲弟弟时,就把他的名子从上面划掉了。因为市局有规定,兄弟,父子,亲属,是不能在一个单位共职的,郭开迎也是事隔多年,才从昔日的老师口中得知,有这么一件事。从此郭开迎对大哥产生了隔阂,“人家有哥哥都吃香,可我有哥哥得吃瓜落,为了他,我多奋斗了好几年,我亏得慌呀。”
早在西郊刑警队之时,刑警的人员只有二十几人。可这次给郭开维这个刑警大队,一下子就分来了五十多人。看着这么多的手下,郭开维高兴坏了,把这些人分成了三个中队,各自委派了中队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领导了。
不光刑警队扩编了,东郊分局也调来了大量的干部,这些老警察充当了各科领导的角色,科员依旧以刚从警校毕业的学生为主,这一下,东郊公安分局成为a城最大的分局了,光民警就有三百多人,下辖十几个派出所。郭开维作为党委委员,也时不时地参加分局的决策工作,这一年,他还不到三十岁。
郭开维工作调动了,为了稳定他的情绪,东郊区委决定,把郭开维的家也搬到东郊。刘云新的工作还在火葬场,这是她自已要求的,“我啥也不会干,在火葬场工作很好,最好能把我安排到火葬场。”正巧东郊也有一家火葬场,就这样,刘云当上了火葬场的工会副主席,很显然,这和郭开维现在的职务是分不开的。为了当地的治安,这也是政治需要。
好事接二连三,东郊区委新盖家属楼,郭开维也在分房之列,他家五口人,分到了一个三室的房子。郭开维两口子把房间作了分配,两个大人一间,三个孩子一间,另外一间最大的留给郭父郭母,他们认为等老人年岁大了,接来和他们一起过。从这件事上看,郭开维还算得上是个孝子。
有着好多年刑警的经验,郭开维的领导能力也显现出来,经过他的改造,东郊的治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开维还在原来三个中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反扒组”,“缉毒组”。对东郊的犯罪分子给了有力的打击,渐渐地这个城边地区,也恢复了改革开放前的安宁,郭开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局在当年评为“十佳民警”,立了个人二等功。(未完待续。。)
ps:目前本书有444名书友收藏,谢谢大家支持。
第二十六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八)多管闲事()
凡是有人实干工作,一定会遭到别人的怨恨和嫉妒。本来郭开维这个刑警大队长当的好好的,没想到没过多久,上级以扩大警队实力的借口,为东郊公安分局又派来了一个刑警队的大队长。
新来的队长姓廖,这个人的来历可不简单。不是他的能力有多么高强,而是他的姐姐很是出名。据说是a城建国以来第一个女法官,动乱时期结束后,更是上调京城,还主审过动乱时期的主犯。
姐姐高升,当然弟弟也会多多少少的得到些好处。这位廖队长几乎在从警的二十多年中,经历了a城所有的警种,每一到二年就会换一个工作岗位。这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原因在于他很不“合群”,他的每一位主管领导还不敢得罪这个“高眼通天”的硬骨头,只好托人把他给“请”走了。
廖队长来到东郊分局之后,局里又成立了刑警二大队,把郭开维的手下分走了一半给廖队长,从此郭开维改称为“刑警一大队大队长”,新来的廖队长则叫“刑警二大队大队长”。
常言道;同在一个锅里吃饭,难免锅沿碰马勺的。分到二大队的刑警们,办案的方式,还是依照郭开维当初制定的来办的。可是这让廖队长很是看不惯。他认为自已比郭开维的警龄长,行政级别也比郭开维高,凭啥他是一大队长,而自已则是二大队长呢。他经常在下属们的面前为自已鸣不平,总说郭开维不如他。
当别人私下里说自已的坏话,传到郭开维的耳朵里,郭开维也只是一笑。“人家是老革命,咱们得尊重老同志,你们记着,以后这样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告诉我了。”手下众人听到郭开维如此大方的话后,更加的钦佩这位年轻的刑警队长了。
由于东郊的社会人员复杂,随着郭开维大刀阔斧的整治后,好多有前科的人员,都让郭开维送进了a城监狱,没有前科的地痞小流氓,只要符合新制定的《劳动教养条例》,也让郭开维送进了马三教养院。
经过这次大的整治后,虽然表面上社会安定了许多,但也有落网之鱼。他们给郭开维写恐吓信,扬言要对付郭开维一家,还让他小心点,他们知道郭开维的老婆在哪里上班,儿子小chun在哪里上学一类的话。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郭开维自已是不怕的,可是妻儿他还是要保护好的,必竟要是工作上的事,连累到家人就不值当了。于是他和妻子商量,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去,妻子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郭父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郭母整天还要去医院照顾他。郭开维思虑再三,决定把儿子送到姑姑家。动乱过后的这几年,姑姑和姑父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加之两人的年纪也大了,姑姑退休在家,姑父也由一线转到了二线工作,业余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没事的时候,老两口还会拿着心爱的乐器,到公园里吹拉弹唱一番。
姑父一见郭开维一家三口突然到访,感到意料。“我说猴崽子,你小时候吃老子的,喝老子的,翅膀长硬了马上就飞了,结婚也不通知老子一声,你还算不算我儿子了。”
“儿子?郭子,这不是你姑父吗?”刘云表现得很诧异,平时郭开维好面子,从来不把小时候的那段事讲给刘云听。
“啥?你不知道?这小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你问问他是我儿子不?”姑姑也在一旁大怒道。
“是,是,一辈子都是,哪能不是呀,要不是您二老收养我,我哪能以后当上这个警察呀。”郭开维赶忙给妻子解释道。
“算你小子没忘本,要不是老子当年收养你,你现在还是个农业户口呢,你觉得老子不知道呀,你爹和你妈都和我们说了,你能当上警察,凭的就是老子家的公业户口。”
刘云这才明白,姑姑和姑父也是郭开维的大恩人,马上话锋一转,说得全是拜年的话,把两位老人说得脸上都笑开了花。
吃过晚饭后,郭开维把儿子的事,和姑父姑姑说了。姑父感到很是高兴,“有啥不行的,那就放这呗,我最不济还是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还能帮你教育教育孩子。”
刘云一听姑父的文化程度如此之高,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她认为郭开维的选择不错,自已文化底子弱,丈夫平时工作又忙,根本没法教育这个大儿子。这下好了,有了两位高级知识分子的老人,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能上去。
“放在家里没说的,谁让我们是你们的老人呢,不过孩子的生活费还是要交的,咱们一家人,明算账,一个月二十元不多吧。”姑姑则板着个脸,认真的对郭开维两口子讲。
“不多,不多,有您二老照顾孩子,我们一百个放心。”就这样,郭开维以每月二十块钱的标准,把儿子寄养到了姑姑家,这一养就是近十年。
儿子虽然走了,可是郭开维家的报复仍然没有停止。他家原来住在三楼,隔三差五的就有人用石头打碎他家的玻璃。好在同楼住的领居有个区法院的法官,这人也是嫉恶如仇之人,他特地把自家的五楼,换给了郭开维。但是就算搬到了五楼,他家的玻璃还不能得到幸免。郭开维也研究勘察过,石头大多都是通过弹弓子打上来的,要是遇到高手,别说他家住五楼了,就是住到七楼,人家的石块还能照样打上去。
郭开维当上刑警队长后,仍然是两天一值班,为了妻子刘云的个人安全,他提议妻子搬离自已家,住到火葬场的集体宿舍里去。妻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于是和单位的领导汇报了此事,领导也同意分一间宿舍给刘云住。为了让小两口有自已的空间,她的宿舍是楼道的最深处,而且是个单独的房间。
见妻子和儿子都有了去处后,郭开维的脾气也上来了。他要报复一下这些不怕天,不怕地的犯罪份子们,他给手下的二个中队制定了破案指标,每周抓多少个小偷,每个月破多少件积压的案子,要是哪个中队不完成任务的话,就会扣他们中队长的当月奖金。
一中队和二中队的中队长们,也学着郭开维的样子,给下面各组分配了“作战任务”,还强调,要是郭开维扣他们的奖金,他们就会照猫画虎地,扣下面的奖金。
这招果然奏效,没出几个月,送进去的人员又多了一倍。打那以后,管区的各家各户,基本群众,都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也就是打那开始,街邻巷议,都在传说郭开维的故事,大多是杜撰的,说郭开维长得多么可怕,武功是多么的厉害,就连当地的小孩子哭闹时,只要大人讲起郭开维来,那小孩子马上就不哭了,郭开维的名声就是这样如雷贯耳。
多年来,郭开维的心中,一直还有着一根刺。那就是几年前压解罪犯完成任务,返回a城途中,遇到的那伙“车匪路霸”。事后郭开维向领导打过好几次报告,但都是无果而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