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忙无闲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做不了决定,转眼薛谦书又踏上去京城的路途,亲事又得暂且搁下。
  没想到好景终是不长,薛谦书的本意是等适应官场后把家人都接过来,可是在朝廷当了一年官后,感觉自己不喜欢官场夹杂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不是他怕,他只是不想与歹人同流合污,这一切渐渐让他感到厌倦,于是两年后他彻底放弃那种生活,选择辞官归乡。
  能够当上朝廷命官这是多大的荣华富贵以及光耀门楣,而且他又没犯什么错,也不是被贬,这无缘无故自己辞去官职,此举震惊多少曾经对他赞誉有加的同乡人。
  再者乡里人可不懂你说的什么不适应官场那套,这对于大伙来说,当官即意味着泼天富贵,薛谦书的做法可不就是脑子进水了,他的事一时之间在村里炸开了锅,大伙议论纷纷。
  “哎,听说他还是什么骠骑大将军呢,你们说他是不是疯了。”有人为他惋惜。
  “原来他也不过如此。” 有人的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的成分。
  “好在当初没把闺女嫁过去,看来我还是明智的。”这人一副我有先见之明的样子。
  “他年龄本就有些大了,如今又干出这等傻事,以后怕是不好说亲了。” 曾经眼红过他的人暗地里爽。
  “话也不能这么说,其实他那模样身板还是没得挑的。”终于有人说了一句好听的。
  ……
  听热闹的不嫌事大,村民们你一眼我一语的说起这平淡的乡里好不容易出现的一件奇人奇事。
  薛谦书的此番作为,薛家人一开始是不谅解的,特别是莫小舅,还专程赶回来与他彻夜长谈,之后才理解他。
  此事已成定局,薛爷爷在唉声叹气一段时间后也只能慢慢接受。
  薛爹薛娘没那么大的野心,儿子回来留在身边也好,没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好。
  只是令全家头疼的一件事来了,他的终生大事,家里连最小的薛明花都出嫁了,如今就剩他这个老大。
  莫氏那是心急火燎、马不停蹄地为薛谦书张罗亲事,虽说儿子的年龄是大了点,但当娘的也不想太委屈儿子,不要求对方家底,起码得找个品性温和的清白姑娘。
  结果这两年请来的那些媒婆都给她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家?腰肥膀圆的的不说,满脸麻子的就算了,小气计较的她也忍了,可是连村尾那个爱勾汉子的寡妇都给她介绍。
  莫氏激了,掐腰怒骂道:“你们这找的都是些啥人,这不是在糟践我儿子吗?”她家虎子除了年纪大了点,哪哪都是好的,她们这是瞎了眼。
  “还想找个年轻的好姑娘,你还真当你儿子是个香饽饽呢,真是白日做梦。”为寡妇说亲吃了闭门羹的媒婆立刻回嘴道。
  “那是你们没眼光,我儿子就是个香饽饽,咋了。”莫氏气得吼道。
  莫氏心中郁结了几日,知道王秀娥的性格,本来不想过来麻烦她,不过如今看这些媒婆的嘴脸,看来是不能抱着希望了,于是思来想去,莫氏决定来求求她的王姐姐。
  “虎子回来也有两年了,亲事更是拖不得了,我就拜托姐姐了。”莫氏临走的时候,再次拉着王秀娥的手郑重请求。
  王秀娥理解她的心急,轻拍她的手腕安抚道,“我晓得的,一定给你办好这事。”

  ☆、004说亲

  天色还未亮透,外头传来几声鸡鸣,杨梅一悠悠转醒,把手伸出被窝后摇摇睡在身旁的杨兰一,接着才睡眼惺忪地掀开身上有些老旧却干净的棉被。
  此时已是秋末,清晨的天气微凉,杨梅一往自己身上添了一件薄外套,叮嘱杨兰一多穿点才走出去。
  高氏和杨伯志也早早起了,杨伯志正把担回来的水往缸里倒,高氏在厨房里捣鼓早饭,杨梅一洗漱后从院门后拎出扫帚开始清扫院子,厨房活她不会,但这扫地还是难不倒她的。
  没过多久高氏喊开饭,杨梅一帮着把粥端出来,杨兰一手脚轻快地碗筷摆好,连杨唯一都自告奋勇要提装着窝头的小篮。
  高氏知道现在闺女饭量大,煮粥的时候锅里的米不变,但往里头加了很多野菜,添了很多水,熬的时间比较久,米粒稀烂,混着野菜看着倒也有些浓稠,一家五口配着窝头其乐融融吃得香。
  早饭后,杨家夫妻俩准备下地了,按照惯例,杨梅一跟着爹娘去地里,杨兰一留在家里带杨唯一,顺带洗衣做午饭。
  没办法,姑娘家不会农活怎么行,即使杨梅一对于这方面的学习成果老是一副“朽木不可雕”的样,高氏和杨伯志也不能放弃对她的教导。
  虽然秋收已经过去,但在地里松松土还能捡着不少遗落的作物,杨伯志埋头专心干活,高氏开始手把手教杨梅一锄地,在她示范一遍后,杨梅一依着葫芦画瓢。
  “不错了,这次比上回好多了。”高氏鼓励道,跟上回抡着锄头能把人给锄了的姿势相比,这回明显是进步了。
  杨梅一对于上回曾差点把锄头抡到自己的脚仍心有余悸,这回这一锄头下去,锄把一歪,土也没翻出多少,显然火候还是不够,她娘这是谬赞她了,果然农活是要从小抓起。
  “嘿嘿。”杨梅一摸了摸自己长长的辫子不好意思朝她娘笑笑。
  虽然她干活那样跟没干一样,但杨梅一还是跟着爹娘到中午才收工。
  趁着现在的季节还有些太阳花,响午过后,杨伯志一人下地,高氏带着孩子们一起把甘薯去皮切成细片晒干做成甘薯丝。
  等到炎热夏季的时候,甘薯丝和米粮混在一起煮的稀饭放凉了,再配上自家的腌菜或者咸鱼,味道最好了,这对于杨梅一来说,这也是跟上辈子乡下的奶奶家里最像的地方。多余的甘薯丝可以拿到集市卖掉,镇上的大户人家也可稀罕这甘薯粥了。
  这个时代没有去皮机,更没有那种把甘薯上往前一推就成丝的刀片板,去皮切丝都是靠劳力,孩子们给甘薯去皮,高氏拿刀在案板上把甘薯咔嚓咔嚓切成丝。
  娘三在院门外的大树下忙活,高氏停下来甩甩胳膊歇歇的时候,远远看见有人正朝这边走来,待那人走近一看才发现是村里有名的王媒婆。
  伴随着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王秀娥的声音也响起,“哎哟,都忙活着呢,瞧瞧,你这几个孩子多能干啊。”王秀娥看到大些的小些的都在干活,当下心里对这一家子又满意了些。
  现在的高氏看到媒婆上门就跟猫看到鱼一样兴奋,而且这个还是最有份量的媒婆,慌忙把手往衣尾一擦,立刻起身迎接王秀娥,“她婶子,你来啦,咱进屋说去。”语气中难掩激动。
  高氏怎能不喜,今年忙过开春的时候,她抱着一只母鸡提着一篮鸡蛋上门请王秀娥给她闺女说亲,不过王秀娥当场回绝了她,高氏以为是请不到她了,没想到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在王秀娥出现的那一刻,杨兰一附在她耳边小声说这是媒婆,准是来给姐姐说亲的,未出阁的姑娘怎好大大咧咧看着媒婆,这方面她还是有分寸的,方才还在打量着王秀娥的杨梅一眼神立刻收回来,头微低,也小声回道,“没准是来给你说亲的哦。”语气中不乏打趣的成分。
  外头的传言怎么样杨梅一还是知道的,她这两年除了媒婆给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家,几乎算是无人问津,但既然穿来了这里又回不去,不管怎么样,杨梅一心底还是盼着能遇到一良人一起终老,她可没有那种“独身一人奋斗终生”的志气,起码她爹娘就第一个不答应。
  杨兰一转眼也快十四了,听她姐这么说,不再回话把头埋得低低的,仔细一看,那已经羞红了一张小脸。
  “好了,我不逗你了,咱快些把活干完,姐带你们去找野菜。”不想见到爹娘因着她的终身大事徒劳叹气,媒婆上门即意味着她亲事有望,杨梅一极力压下心底涌现的淡淡喜悦。
  这边高氏把王秀娥给请进屋里后,拿出家里过年的时候攒下的一点茶叶给她泡了一杯茶,又抓出一把炒熟的花生,坐下后双手握着她的手,迫不及待地说起来,“她婶子,你今儿上门来这是答应给我闺女说亲了,我真是打心底里高兴。”
  看着高氏的一举一动,王秀娥不由得想起莫氏,都不容易,这两家的娘为了儿女亲事也是费尽心思了。
  近来王秀娥在村里村外走动一番后,倒是有几户人家愿意跟薛家结亲,不过这些人家都有些不足,不是穷的就是丑的,还有跟虎子差不多年龄的,回家后她仔细思量着给虎子配哪户人家的姑娘才没那么吃亏,偶然瞥见院子里当初高氏死活不肯抱回去的母鸡,一拍大腿,她怎么把这户人家给忘了。
  既然这两家都愁孩子的亲事,又都自认为自家的孩子没啥问题,那配在一起可不就是绝配,两家的问题也一起解决了,她的好名声也得以保留,皆大欢喜。
  不管这姑娘有什么问题,但单从外表看来这姑娘绝对没有外头传得那么“凶残”,那绵柔的身姿,眉清目秀的小脸,笑着还能浅见梨涡,高氏又拍胸脯保证这孩子除了能吃点没啥事,别的慢慢教也就会了。于是王秀娥一合计,越想越觉得这姑娘跟虎子相配,绝对撮合这段姻缘。
  毕竟虎子的年龄摆在那里,王秀娥就先来杨家了,薛谦书的事在村里早不是秘密,高氏当然也是知道的,她不懂人家当官的事,不过将心比心,那孩子除了比大丫大了将近十岁,其他方面倒也挑不出毛病。
  “她婶子,不瞒你说,虎子我们是从小看到大的,薛家也是知根知底,不过……”高氏的话没说完就被王秀娥打断。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他的年龄是吧。”王秀娥喝一口茶润润嗓,继续说道,“我也把话说开了,不瞒你说,我是先上你家来的,其实就算你同意了人薛家还指不定愿意呢,你家闺女干活方面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确实有些不足,这我们不能略过,再者年龄大怎么了,虎子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样的人更知冷知热,你说是不是这个理。”王秀娥一口气说完。
  王秀娥的这番话成功把高氏说动了,寻思一番也觉得此事可行,但这事还得和家里人商量,于是笑着说道,“嗯,我是没什么意见了,我把这事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今天有劳你跑这趟了,你都不知道我为大丫这事愁的啊。”
  薛家那边还不知怎样,王秀娥见她没有马上应下来倒也理解,起身笑道,“那行,我还得往薛家赶一趟,要是那边同意了,我再来一趟。”
  “辛苦你了。”高氏满脸带笑把王秀娥送出去。
  杨家这边是有戏了,王秀娥从杨家出来后顾不得歇又立刻往薛家赶,打定主意要在几日内把这事落实。
  薛家定居在山脚下不远处,地处优良,后院还挖了一个大鱼塘,里头游鱼戏水,薛家依山傍水的不知羡煞多少旁人。
  王秀娥匆忙赶来,巧在莫氏正好在家,顾不得喘气,才刚进门就笑眯眯说道,“小妹啊,大喜啊,大喜啊,大喜啊。”
  一连说了三个大喜把正在屋檐里编鱼篓的莫氏也弄得很喜,立马问道,“看来是我家虎子的亲事有着落了,快说说,你给找了啥样的好人家?”看王姐姐这么高兴,这得是多大的喜,看来给找的那户人家一定很好。
  望着莫氏期盼的眼神,王秀娥到嘴的忽悠话有些说不出来,凭良心说,要自己是莫氏,让儿子娶一个家事农事都不咋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