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做舅舅舅母的心意。阿怀媳妇花了整整一夜,把铜钱擦亮,仔细用红线缠出花样,配上她初一上香求来的护身符,送给孩子们。
  孩子们拿到这份别致的压岁钱,开心不已,连忙挂到身上。女孩子们还叽叽喳喳地叫舅母教她们缠铜钱。
  阿怀媳妇笑得越发满足,一一答应了,说了几句话,才同阿怀一起带着自家孩子回娘家去。
  张歆这回见到阿怀媳妇,印象观感都是一新,暗暗庆幸阿彩提醒得及时,自己不曾孟浪。
  陈林氏看在眼里,把她拉到一边,循循教诲:“阿妹,你有能力,愿意帮亲戚,是好的。可是,帮的办法要是不对,给自己添麻烦,对他们也不好。你能帮他们一时,帮不了他们一世。他们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
  张歆受教,可想到那四十两,还是有点疙瘩:“我本来是因为他们倾力给我爹办葬礼,过意不去,才想要——结果,倒叫他们给我做工。有些人家没出劳力,什么也没得到。”
  “能有工做就够了。你给的工钱又高,最后还送肉送鸡。这些人家这个年过得不比往年差。没出劳力,没从你这里挣到钱的那些家,多是当日也没出东西出力的。大姆心里有帐,不会叫你欠谁的人情,你放心就是。”
  说话间,阿祥两口子进来,找张歆说话。
  陈林氏看了阿祥一眼,叹口气,对张歆说:“别耽搁太久,阿祥还要陪媳妇回娘家。”转头钻进厨房去了。女儿女婿外孙们回来陪她过年,她要好好给他们做顿饭吃。
  阿祥媳妇满脸堆笑地拿出给小羊和小强的过年红包。张歆接过来,沉甸甸的,对于他们的家境给得很丰厚了。小羊小强在外面同表哥表姐们玩耍。他们不当面给孩子,多半厚此薄彼,只送给小羊小强,更确切地说,是送给张歆的。张歆淡淡道谢,心里并不愉快。
  阿祥果然有事相求。原来,张歆当初拿出来表心意的三百两该怎么用,族里的宗长意见不一致,一直没有结论。因为这钱算是陈奉德陈奉贤兄弟出的,陈林氏现在成了陈家声望最高的人,财主张歆也最听她的,族长和长老们征求她的意见。听见一位宗长建议用这笔钱办个学堂,让子弟们读书,陈林氏马上附和,说如果族里办学堂,她愿意把张歆给她修坟的一百两也拿出来。一代两代后,等子孙真地出息了,再修坟也不迟,祖宗脸上也更有光。
  闽南一带,生活贫苦,却有注重文化的传统。陈奉德的父亲没有上过学,却无师自通地认得了些字,送三个儿子去学堂念书。陈奉德陈奉贤兄弟虽然只读了三四年,当时已经是湖西村最有见识最有头脑的年轻人。一开始兄弟两个挣了些钱,家境不错,就让老三奉忠旁事不管,专心读书。可惜后来他兄弟两个断送在海上,连累家里一落千丈。陈奉忠读书读得有点呆,不善谋生。他们家倒成了反面教材。
  虽然如此,陈林氏仍旧继承了上一辈对文化的追求,尽管家计艰难,生活困顿,仍是咬牙把阿海阿怀阿祥都送到范秀才的学堂附读了一阵,挑的两个女婿也能识文断字。目前,阿祥是湖西陈家教育程度最高的,在外面拿的工钱也最高。从外面回来的张歆,据说是个才女,在陈氏家族只能仰视的阶层里游刃有余。这些都在提醒着陈家人读书的意义。
  最后,宗长们达成一致,连同陈林氏拿出来的一百两,用五十两修整宗祠和祖坟,五十两留着应急,三百两都划入教育基金。乡下地方,学堂就设在祠堂里,目前只是启蒙识字,也不用马上请多高名的先生,教育子弟们节省着用纸笔书本,这些钱够支撑学堂很多年了。
  阿祥眼馋这个教书先生的位置,钱虽没比现下多挣,那位体面是他渴望多年的。阿祥媳妇又怀上了,也希望丈夫能留在家里。
  宗长们想省钱,暂不准备请有功名的先生。阿祥是陈家读书最多的,办学的钱是他妹子出的。他夫妻自以为只要开口,这个位置跑不了,不想却被一口拒绝。宗长们决定去湖东村请他从前的同学孙发。
  孙发是个孤儿,由姑母收养,成年后娶了表妹,在姑母家边上起屋居住,和上门女婿也差不多。孙发有些口吃,在学堂读书时就常被人取笑,阿祥一直不大看得起他。阿祥自负聪明,认为孙发虽然比他多在学堂读了一年,学的没他好,这些年面朝土背朝天,见识更是比不上他,很不甘心。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去求陈林氏讲情,却找上张歆。
  张歆对阿怀夫妻的看法变了,对这一对可还没什么好感。从阿彩的话里,张歆听出来,阿怀夫妻和陈林氏生分,原因就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贪婪计较,阿怀媳妇心里不满就唠叨出来,碰到陈林氏心软嘴硬脾气不好,撵了他们兄弟各去过自己的,她自己过自己的。阿怀夫妇虽然不跟陈林氏一起过了,还留意着老人的情况,自己虽不大过去,每天都会让大的几个孩子往陈林氏的院子看看,帮陈林氏做点事情。至于阿祥这对,没事就想不起还有个大姆。
  阿玉也说三舅母进门前,外婆舅舅一大家子挺和睦的。外婆和二舅母有时也要拌个嘴,可同别人家也没不同。外婆性子急,嘴巴坏,还好二舅母虽然唠叨,脾气却好,听过就算。
  想想陈林氏对待阿怀媳妇,骂得虽多,倒是有来有往,也不尖刻,比起对阿祥媳妇的冷淡,倒是亲热不少。阿彩叫张歆不要去管他们的事,别让阿怀更为难,也别让别人看了笑话去。
  张歆听了姐姐的话,息了惩恶扬善的念头,又哪里肯替他们出头说话,况且这事也轮不到她说话:“钱虽是我给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大伯和我爹离家这么多年,音信全无。家里老的小的。如果没有族人庇护帮助,大姆要拉扯哥哥姐姐们长大,更加不易。那也是我爹对族人的一点心意。那些银子给了族长,就是族里的财物,如何分配使用,自有宗长决定。没有哪个家族会让出嫁了的女儿决定族中大事。真有那样的事,可是不祥之兆。”
  阿祥媳妇强笑着说:“不过一个学堂先生的位置,算什么大事?阿妹开口,宗长也要给点面子。”
  张歆好笑地摇摇头,不去理她,只望定阿祥:“嫂子没读过书,不明白其中缘故。阿祥哥也认为谁做族中子弟的启蒙老师是件小事?可以看着一个妇人的面子,随便就换的?”
  阿祥其实并不是一点感觉没有,先时心里不甘,被媳妇撺掇的,没有仔细想,经张歆几句话里带话敲打,已然明白宗长们责怪他不孝敬大姆,德行有亏。不但宗长,连这个妹妹也是这么看他。
  初四这天,陈大少奶奶带着女儿和次子来给薛伯薛婶拜年,顺便也给张歆贺岁。
  小孩子见过面,自去园中玩耍。
  小羊“出使”陈家归来,张歆细问过经过,就有些疑心,这日冷眼旁观。陈大少奶奶虽然没有特别表示,她女儿一见面就拉着小羊说话,分外亲热的样子。那个陈景秋人没往前凑,一双眼睛却围着小羊打转,看着看着脸上露出欢喜来。
  小羊生命力的第一朵桃花,这么快就飞来了!陈大少奶奶这么谋算她女儿,张歆有点气恼,脸上却是一付无知觉的样子。反正不能用抢的,由你算计,主动权在我手,选择当然越多越好。我没看上,小羊没喜欢上,你怎么着也是白算计。
  其实,张歆对与陈大少奶奶结亲家并无反感。陈大少奶奶虽然厉害,却是个爽利人,不难相处。陈家不在乎小羊的天足,也算难得开通的。陈景秋这孩子看着也不讨厌。
  小羊能多认识多接触些同龄人,总是好的。成不成,几年后的事,走着瞧吧。
  绸缪
  初五酒楼开门。人手比寿筵前减了一半多。厨房的人都在,程家来的只留下六个,打杂的临时工只留了三个。没有大型宴会,平日里客人不多,没那么多事情,留下的又都是挑出来的骨干,麻利本分,再经过寿筵的锻炼,应付日常生意绰绰有余。
  相比之下,倒是厨房里,张歆的人马和另请来的厨子帮厨都在,人多事少,很清闲。厨房是酒楼的核心,好用的人手不是想找就能找到。张歆和程启有共识,这一块需要壮大加强,而不是裁减。
  然而,人浮于事,也是大忌。张歆在松江得到的经验,决定发展外卖和到会服务。
  阿玉和阿松姐弟都回来了,还多了个阿兴。
  新年时,阿松的木匠师傅传过话,希望他回去。阿龙父子当初让阿松来给阿姨帮忙,顺便长点见识,也没想到这一下阿松就成了“名人”,露脸露到了父母官和大人物跟前。张歆给的工钱本来偏高,另外还有奖金赏钱,从经济的角度,也是在酒楼做下去好。阿龙父子却有些犹豫,比起在酒楼雕萝卜花,“木匠”手艺更正经更靠得住。
  阿彩和婆婆想得没那么远那么多,倾向于让阿松继续跟着阿姨。木匠师傅严厉挑剔,嫌阿松这不好那不好,好好个孩子,垂头丧气地被退回来。是他阿姨慧眼识才,发掘出阿松的能力,给了他机会。就不提道义亲情,她们也希望孩子做工做得快乐。
  大人意见不一,只好让阿松自己决定。阿松当然愿意继续帮阿姨,不仅因为跟着阿姨收入好成名快,阿姨对人好,兄弟姐妹在一起开心,更重要的是阿姨愿意听他的想法,放手让他去做,完完全全把他当作平等的大人对待。阿松这么对阿公和阿爹解释自己的感受:“在木匠师傅那里,我好像一头驴。师傅叫我推磨,一下说我太慢,一下怪我走歪,最后把我赶回来,说我不是头好驴。阿姨看见我就叫我跑跑,然后指个方向说,你看怎么跑到那边去。我现在觉得自己不是驴,是马,可以跑起来的马,再跑跑说不定就成良驹宝马了。”
  阿龙好笑地踢了儿子一脚:“就你,还能是千里马了?”
  阿松摸摸屁股:“反正我不是驴,不要回去推磨。”
  阿龙爹若有所思:“千里马遇不到伯乐,也不是千里马。阿松能遇到他小姨,也是运气。还是问问他小姨有什么安排。”
  张歆对阿松当然有想法。她想让阿松正式学做厨师。松江的无名食肆,泉州的寿筵,对外掌勺的大厨是顾实,真正安排菜肴的是张歆。冷盘点心甜汤,顾实根本不过问,跟没经手。就连真由顾实掌勺的热菜,好几款也经过张歆指点改动。
  顾实从小在厨房长大,可以说,离开南京前,顾家厨房顾家酒楼的厨房就是他的世界。他有扎实的基本功,刀功尤其精湛,知识面却有限,也没有创新意识,遇到张歆前,会做的只有从前辈厨师那里学的那些菜式,了解的也只有淮扬一带较为常见的食材调料。顾实是个很守规矩的人,甚至没有想过要对师傅传下来的菜式进行改动。运气好的话,这样的性情手艺足够他养家糊口,平稳地度过一生。
  他遇到了张歆,另一极端。张歆从来没正式学厨,二十岁以前动锅铲的次数都寥寥可数。然而,她爱吃,出生在一个物质丰富交通方便交流频繁的时代,先有了很高的鉴赏能力,后在外界难以完全满足她对食物的要求和追求的情况下,开始自力更生。最传统的菜式,她都曾见听说过不止一个菜谱,不止一种做法。不懂传统,没有条条框框,即使她没有刻意追求新巧,信手拈来都是与众不同的菜式搭配。
  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