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好的。男人伤的是一条腿,不能干重活,所以买了辆拖拉机。但是平时都是儿子开的,他可不会开,他只能驾驭牲口。看来儿子走后,他得好好学学了,甚至暂时要顾别人来帮忙耕种了。
老实说正是这男主人这样的老一代军人,给赵书礼打下了塞北的天下,他成就北地之王的道路上是用这些人的血肉铸就的。当然也不能说给赵书礼一个人打天下,是为了半个北中国百姓的福祉而战斗的,但是他们的功劳没人忘记,整府对这些伤残军人家庭是有很多优惠的,必然免兵役。按照制度男主人可以给儿子申请一个免兵役的名额,而且不止一种方式,拿出他的退伍军人证件可以申请一个,拿出他的伤残证件也可以申请一个,他立下的功勋证也能申请一个,但是他一个都没用。
就像他的话里说的那样,凭什么去阻止一个男人奔向战场的心呢,他战斗过,他儿子也有权利战斗。但是男主人话虽然说的豪气,但是背对着女主人的眼睛中其实热泪也在打转。
鄂尔朵思的参军热情也很高涨,这里是工业中心,有大量过着集体生活的工人,他们一转身就是很好的士兵。除了从事重工业生产,军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外,民用工业的产业工人都是要服兵役的。除了鄂尔朵思外,还有包头、归绥等工业城市也是重要的兵员地。
当然除了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这两大兵源外,塞北地区最近还出现了新的兵力来源。因为战争的爆发,大量的难民涌入,尤其是东北地区,九一八的时候,他们就迁移了一次,九一八结束后有的回去了,有的留下的,有的则是一部分家庭成员留下继续经营塞北整府给与的土地等资源,另一部分家庭成员回去东北经营在东北的产业。这次他们算是驾轻就熟了,再次往塞北地区跑。除了东北还有河北地区,山东等地害怕战争波及的逃难人群。
这些家乡被威胁的人中,当然有的是趋利避害的圆滑之人,但也有刚烈的,他们可不愿看着家乡被占,踊跃参军。另外由于难民的生活无法保证,被迫参军,用工资养活家庭的也不在少数。反正是农业工业和难民三大群体短时间内爆发了一股参军热情,形成了参军潮。
塞北地区长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可以担任技术兵种,比如在家会使用拖拉机的,很快就被分配去学开坦克,干过工程的技术工人则可以操作炮瞄仪器做炮兵很合适,而难民们的教育程度较低,大多只能做三等军队的步兵了。但现在也没有塞北挑挑拣拣的分子,是个人就可以进入军队了,只要能拿得起枪就是战力。很快就招到了三百万士兵,全都送到了各个新兵营去接受初级训练,等待着补充前线部队。
从河套各个农牧区到城市,然后赵书礼北上飞往了外蒙,短暂的演讲鼓动后,去了新疆在这里进行了宣传连带考察,然后做火车通过兰新线到了兰州,在兰州接见了青海的代表,共同探讨了抗日的大事后,商定马家军进入塞北作战。
然后又到了西安,开始跟杨虎城商谈。
三百五十七节 平津会战后
杨虎城手下的西北军,现在又再次扩张到了十万人,装备比之塞北一流部队自然不如,但是跟傅作义等人的带领的六到八军二流部队相比不算差,而训练状态军事气质比之傅作义等山西籍将领指挥的山西籍军队还要强,这跟地域性格有关,倔强的陕西人就是比善于经商的山西人要刚烈一些。
因此杨虎城手下现在有一只精兵。
杨虎城也很干脆,没的说,表示立刻派遣三万人的先遣部队开赴塞北,经塞北往东北作战。还表示早想跟日本鬼子打一仗了,这丫老欺负咱中国,真不是东西。杨虎城的决定很符合他的性格,刀客出身仗义任侠,难怪原本的历史上是敢囚禁老蒋的角色。
陕西这几年的发展倒是不错,虽然说不可能像塞北那样飞速发展,因为陕西毕竟没有塞北那样的条件。塞北埋头发展了十几年,改善基础完善法度,投资环境绝对是中国第一。但是陕西在杨虎城手里也才几年时间,好在杨虎城这个人还算不错,加上又是陕西人,有发展陕西的愿望。
这几年他大力学习塞北,而塞北也对他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双方互信做的相当的好,虽然地盘相接,可是摩擦基本上没有发生过。
陕西的交通改良是最明显的,从西安通往包头的铁路虽然还有关键路段没有通车,但是在陕西境内,至少在关中地区已经通车了,从西安到陕北,从西安到潼关到宝鸡的铁路都畅通无阻,而且使用了最新技术对铁路进行了改进,不但能跑老式的蒸汽机车也能跑燃油机车、甚至最新建设的包西铁路可是能跑电力机车的。
以铁路为依托,陕西的农产品矿产品可以较为方便的输入塞北,同时本地的工商业发展也红火起来。但除了杨虎城大力建设的军事工业能生产枪支大炮外,重工业很少,都是轻工业。但即使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比之蒋价石手里的河南就好了很多,据杨虎城说,这几年河南百姓经常性的往陕西移民。杨虎城很得意,同时也更加雄心勃勃起来,他的预想中,只要他大力支持的包头到四川的铁路线修通,他就能把西安打造成一个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
杨虎城的得意溢于言表,赵书礼也奉承了几句,双方的会谈是十分愉快的。
期间杨虎城还十分主动的带赵书礼陕西的大量名胜,西安的大小雁塔,钟楼等。还有明城墙,当杨虎城说这保存完好四四方方的明城墙其实就是古代的唐代皇城旧址上建立的,赵书礼十分的震惊,震惊于唐代时长安的伟大,仅仅是一个皇城就如此巨大,他感觉比之北京的紫禁城更要雄伟,他甚至能想象当年皇城内跑马的场景。那城墙也确实很雄伟,巨大的砖石结构一路向上倾斜达数十丈高,赵书礼难以想象冷兵器时代攻城的场景。
之后又去了碑林灞桥等地,据说古代长安有八景,号称长安八景。灞柳风雪就是其一,隋代炀帝杨广十分喜欢柳树,赐柳树国姓杨,因此柳树也被称作杨柳,杨广还命人在灞河两岸编植柳树,季节一到柳絮飘飘如同风雪一般。西安北边的高陵县,则有泾河渭河两条河流交汇之处,两条河流一条清一条浊,相交之处形成一条线,清浊分明。这一景也是长安八景之一,号称泾渭分明。
之后到了临潼,这里后世出名是因为有个兵马俑,但是这时候还没开发出来。
但赵书礼也想到了陕西的发展方向,告诉杨虎城旅游业也是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杨虎城半信半疑,他想象不到吸引些游人能有多少利益。
当两人在华清池,也就是杨贵妃当年泡澡的地方,泡温泉的时候,赵书礼接到了一个消息,终于不得不结束陕西之行,要立刻返回塞北了。
平津会战结束了,中国失利。
平津大会战的主力无疑是宋哲元的十九路军,塞北方除了提供军火武器支援外,还派出了黎行恕第三军前往配合作战,本来还想让傅作义李生达等军进入河北,但是宋哲元却抵制。他恐怕相信自己的实力,只要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是能跟日军决一雌雄的。但是他的对手对平津会战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北京的意义实在是太特殊,对于双方任何一方都很重要。因此日军先后增兵到了三十万人,其中十万人还是从刚刚结束的南京战场调往北方的,原先在河北的华北派遣军就是主力师团。
三十万精锐日军在河北跟宋哲元军苦战,虽然黎行恕的第三军态度很积极,可是却处处受到了宋哲元的猜忌和掣肘,一直到北京保卫战打响,宋哲元都没有接受塞北军进入北京的要求,当北京失陷的时候,他想同意,可是时机已经晚了。
塞北军在石家庄跟日军打了一仗后,鉴于河北地区重要城市已经失守,同时平原地区防守条件也不理想,掩护宋哲元残部撤入山西后,也一同撤往山西了。相比山西的防御条件就比河北要好很多了,山西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方是中条山脉,北方有五台山衡山等,塞北军的下一步打算是借助山西的表里河山在这里大量消耗日军兵力。
山西不但是两山夹一谷的地形,而且这里地理上已经属于黄土高原范围了,地势上要比河北高,日军要进攻这里,就是佯攻。而进入山西的通道也不多,从河北进攻山西最有利的路线是经过正太铁路,从石家庄往太原方向攻击,另一条路线则是沿着过去的平绥铁路往大同攻击。选择第一条的话,那么日军则直接跟山西的阎锡山作战,而后一条则困难多了,首先要攻下塞北军手里的张家口,不管是路上经过的关口,还是攻击路线的长度都远超直接沿着正太线攻击太原来的方便。
因此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日军会采取第一种攻击路线。
而阎锡山却有点不情愿大家帮助他防御,这跟宋哲元是一个心态,担心驱虎吞狼后,老虎赖着不走了。但是却无可奈何,他一直宣称是属于塞北的一部分,于是赵书礼没跟他客气,直接就是以命令的形势下达的。而蒋价石这时候也不可能帮他,新败的蒋价石也担心北方崩溃后,日军趁势南下到时候真的是要亡国了。
好在塞北军派出的部队大多是原属山西的部队,而且就是原来晋南的部队,这些部队进入太原包围晋南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傅作义孙楚李生达等人也都是阎锡山的老部下,阎老西面子上也算是过得去了。
塞北之所以派遣这些二线部队进入山西,倒不是说考虑到这些部队就出身于山西,最重要的是因为主力部队现在大多集中在东北,第一军和装甲军都在辽西作战,外蒙部队则在吉林,第二军和第三军也部署在东北的边境地区,准备随时增援。
在山西防御战准备的同时,日军进攻迹象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东北的战事突然激烈了,塞北军和东北军联合突然在东北采取了猛烈的攻势,在东北的大风雪中作战,条件对中**队极为不利,但是那种气势却足以撼天动地。
三百五十八节 东北攻势
徐悲鸿善于画马,他的画法贯通中西,画作驰名中外。
他的画,被誉为充满了力量与生机,但是徐悲鸿本人却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现在他找到了。
就在东北,就在战争中发现了,少了气势,少了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当他第三次被前线部队送回哈尔滨后方后,他开始动笔了。
风雪漫天是背景,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面是千军万马,一个个身着毛皮衣,带着白色狗皮帽子,身后背着马枪的战士,坐下的坐骑不是什么名马,一点也不雄峻,相反却是以温顺著称的普普通通的蒙古马。但是这温顺的马匹,在千军万马中,却显出了莫名的气势。如同一道雪线往前推进,阵阵压迫感迎面而来。这就是徐悲鸿想要找到的感觉。
??????
仿佛一点点展现在徐悲鸿画作上的图案成真了,在吉林的土地上,真的有这么一只部队在前进。
“旅长,你说那个疯子,还会来吗?”
迈着快速的小不点前进的战马上,一个枪跨在背后的战士,问自己保护的军官道。
“在来,就抓起来,神神怪怪的,谁知道是不是间谍。”
旅长嘀咕道,带着毛皮帽子的脸上,还有一道伤疤。在风雪中显出了无比的彪悍。
“可是上面不是说了吗,要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