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地枪王张绣-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济说完之后叫过张绣,说道:“汝也向汝父祭告一番吧。”
这小祠堂张绣只来过一次,平时却是不敢多来,没想不过今日一回家就被张济拉来,便也依言跪下,心中默念一番曰:“张绣家的列祖列宗,虽然我穿越来占了你家子孙身体,但也没有辱没了这身份,你们有怪莫怪啊。”
张济自然不会想到张绣心里会说这些话,他还在不停向着那些牌位祭告呢。其实若是以前张绣自然对鬼神这东西嗤之以鼻,不过穿越这么奇怪的事情都出现在他身上了,对于鬼神,现在他却是怀有一份敬意,并不敢随意侮辱。而他体内的灵魂并非张绣,所以对于张家的小祠堂,他从来都是不敢多来的,这次却是张济硬拉他到来的。
如此这般弄了近半个时辰,才在邹氏的催促之下回到大厅,此时邹氏已经命人准备好酒菜,在一边候着这叔侄两。叔侄两入席之后却是见到邹氏也坐在一旁吃喝,对于这个时代的礼制已经有些熟悉的张绣却是感叹,张济对邹氏实在太好,竟然让她同堂而食,张绣身为二十一世纪新好男人,对这自然不会说些什么,于是邹氏与叔侄两人同堂而食就算是默许了下来。
张绣见得张济今日很是高兴,吃了不少酒,不停地向邹氏说着自己所听到周围百姓士兵传言张绣从金城带着两名孩童突围的事迹,说得眉飞色舞,好不兴奋。
邹氏却是笑道:“元江何不听伯渊自己所言呢,况且那两名孩童尚在府中。”
张济听了之后,奇道:“莫不是百姓所传有悟?”然后又向旁边的张义吩咐到将陈松和陈瑶唤来。
张绣却是笑道:“叔父刚才所言却是夸张了,侄儿武艺再好,怎可能如叔父方才所说力杀千名羌人,沿途救下数千百姓呢,此传言耳。”
张济听后笑道:“却是为叔之错,身为武人竟听那些小民胡言,那事实乃是如何?”
之后张绣便将当日金城之事重新说了一遍,听得张济不断点头,而后见到陈松和陈瑶两名孩子,张济却是喜欢得很,温言说道:“汝父之事,吾亦听说了,他却是大汉忠诚,一条好汉子。汝等切莫悲伤,在府中住下就好,一应供给自取就是。”
两人之中却是陈松年长,答道:“多谢老爷。”
张济笑道:“切莫如此,若是被人知道忠良之后在吾府上为奴,吾却受千人唾骂,汝既唤伯渊义兄,且唤吾叔父就好。”
两人同时拱手道:“叔父。”挥手让张义将两人带下好生照顾,然后又不停地在感叹。

第二十三章 董卓招揽

邹氏见得张济不停感叹,觉得好笑,便说道:“老爷只知伯渊金城之事,尚不知伯渊阵前斩将的威风呢。”
张济听后,奇道:“夫人,此却是何事?”
邹氏笑道:“妾只是日前听到屋外百姓说话,却是听到伯渊姓名,好奇之下让下人去打听,却是知道三月的时候伯渊随皇甫大人出征,战场之上连斩数十员羌将,使得汉军士气大振,大胜羌人一阵。”
张济听了之后,却是问道:“伯渊,可有此事?”
张绣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将事情说了一遍,张济听了之后就更加兴奋了,连说:“想不到伯渊武艺厉害如斯,恐叔父亦非汝一合之敌。”
张绣却是笑道:“叔父切莫如此说,伯渊却是多谢叔父多年来养育之恩。”
张济却是抚髯微笑,三人又说上了一阵,才在大笑中结束了这洗尘宴。
之后张济将张绣唤到书房,并且将门窗关好,才对张绣说道:“伯渊,董大人亦到长安了。”
张绣点了点头,却是没有露出丝毫意外的表情,张济用有些凝重的目光望着张绣,然后说道:“此次董大人来长安,同行的除了为叔还有李儒和华雄二人。这李儒数月前娶了董大人此女,于董大人可谓心腹。而这华雄却是董大人麾下第一猛将,依吾看来,其武艺不在伯渊之下,甚得董大人看重,亦属心腹,仅有为叔……”张济说到这里并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叹了口气。
张绣听了之后若有所思,但还是先问道:“叔父,何事叹气。”
张济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董大人带为叔来,为叔亦略明一二。伯渊英雄事迹为叔既知,董大人自然知晓。来长安之前董大人单独跟为叔说了些话,其中隐含招伯渊为其部下的意思在里面,不过伯渊此时手握三万大军,成就比之为叔更甚,为叔却也不好说些什么,如何决断就凭伯渊的意思,莫要顾虑为叔。”
张绣听得有些感动,听张济的话张绣也猜到以董卓的性格,若是顺他的意还好,到时定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逆了他的意,却是后果不堪设想,而董卓欲要招揽张绣,对张济所说自然有些威胁的话在里面,不过张济竟然可以让张绣自己决断,不用顾虑他,爱惜之意,表露无遗。
张绣温言却是在心中沉默一阵,其实原本他心中却是想随董卓混一段时间,混到董卓死后手中掌有大军就如原本的张绣那般占下宛城,然后才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发展。不过事情转变得有些快,皇甫嵩去职之后让张绣掌军,而张绣军中威望甚高,此事就连张温也听说一二,自然不敢随意换掉张绣,于是此时的张绣却是比原本的张绣提前掌握了一支三万人的大军,而且还不属董卓原本所部,对于野心甚大的董卓来说,对张绣和这支大军也属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盖因张绣的叔父就是自己麾下,而张绣也曾在自己军中效力,算是有个善缘,故此董卓与李儒商议一番之后却是觉得张绣可以收复,才有与张济的谈话和现在张济转达董卓对张绣的招揽。
张绣虽然不太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面对董卓的招揽,他却是犹豫了。张绣作为未来人却是知道董卓未来七年之内势力之大,就算是在董卓死后,他现在的麾下大将李傕,和尚在牛辅麾下效力的部将郭汜亦掌关中数年,若不是自相残杀到筋疲力尽,恐怕曹操亦不敢西向。
而张绣本来就想立足关中,再图关东,如果现在拒绝董卓的招揽无异于跟董卓反面,自己手上大军亦不如董卓,更占州县,倘若灵帝一死,董卓要除去自己易如反掌,而起还有张济的因素在里面,这也不得不是张绣的考虑。
细想一番之后,张绣却是发现不了一个可以不跟董卓混的理由,只要跟着董卓混,好处甚多,而不跟董卓混,好处一个也没有,反而将自己置于险地。苦笑了一下,张绣便下定了决心,对张济说道:“叔父,董大人如今何在?”
张济听了张绣对董卓的称呼和语气,便知道张绣的决定,连忙说道:“伯渊可是想好了,不用顾虑为叔的。”
张绣有些感动地点了点头,说道:“想好了,不过伯渊想见董大人一面。”
张济笑了笑,连说几声:“好、好、好啊。为叔却是对董大人有所交代。”
张绣却是笑道:“叔父且莫如此开心,伯渊未见到董大人尚未应下此事呢。”
张济却是笑道:“李儒曾对为叔说,伯渊绝对会应下此事。李儒此人料事如神,他所言的事没有错过一次,现在听伯渊说话的语气,为叔也自然是信李儒所言了。”
听了张济的话,张绣惊道:“李儒当真如此厉害?”
张济点了点头,有些感叹地说道:“每逢军中议事,李儒每言必中,现在我们几个将校都不敢小看这个书生,每次见到他都是恭恭敬敬的,不过他除了公事却不太搭理我们这些将校。”
张绣知道这是李儒在避嫌,听得张济言李儒如此厉害,张绣心中却是省起了一人,便试着问道:“叔父可听说过贾诩贾文和此人。”
张济听后沉吟了一下,良久才说道:“好像听说过,当日牛辅和李儒先后娶了董大人爱媛,为叔亦受邀赴宴。李儒的宴上却是见到一名中年文士,听旁人言就好像是叫贾诩贾文和,听说此人是李儒好友,故此受邀此宴。他在军中只是一小吏,若非他是李儒好友,亦不会到场。怎么了,伯渊,汝可认识此人?”
张绣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只是听说此人亦是武威人,绣在军中遇到乡人,听闻此人在乡中小有名气,又在董大人军中,故才有此一问。”
张济“哦”地应了一声,也没有再谈贾诩,而是说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为叔带汝去见董大人。”
张绣点了点头,见到张济有些发晕,知道他是刚才酒喝多了,便告罪了一声,退了出去。刚出得房门却是见到邹氏捧着一碗醒酒茶,张绣行了一礼,说道:“婶婶却是细心,知道叔父酒喝多了。”
邹氏展颜一笑,有如百花盛开般,说道:“伯渊且下去好好歇息。”
张绣点了点头,便退了下去。他倒是觉得张济与邹氏生活美满,而且对自己照顾有加,想到日后邹氏可能会被曹操收入房中,张绣不由得冷哼了一声,他却是已经立下决心,保住张济性命,并且打退曹操,不让原本历史中那件事发生。

第二十四章 跟着董卓混一阵吧

长安城一别院中,董卓正和清瘦文士李儒在商谈些什么,而他身后挺立着一名筋肉大汉,正是张济口中所言,董卓新得的关西猛将华雄。
这时一名士卒走进来,说道:“大人,张校尉携侄来访。”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领他们进来。”
“诺。”
待得士卒退出去之后,李儒笑着对董卓说道:“恭喜岳父,又得猛将一名,并三万大军。”
董卓呵呵一笑,并没有回答。
很快,张济和张绣就来到厅前,见到董卓端坐正位,张济拱手行礼道:“张济见过主公,此就是末将侄儿张绣。”
董卓见得,微笑着挥了挥手,让张济退到一旁。这时就剩下张绣一人站立在厅前,只见张绣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张绣见过主公。”
此言一出,董卓立刻哈哈大笑,笑罢才说道:“得伯渊来投,吾胜得千军万马。”
张绣拱手道:“主公谬赞。”
董卓微笑着说道:“想不到去年还是一普通少年,今日已经是大汉传诵四方的少年英雄,更兼手握雄兵三万,羌人更视伯渊如鬼神。”
张绣回道:“若不是得主公书信,荐伯渊到金城为吏,恐伯渊亦无今日成就。”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好,伯渊手下将士自归伯渊统领,吾不过问。而大帐议事之时,伯渊只需随吾一同行事即可。”
张绣拱手一礼,说道:“谢主公。”
董卓微笑道:“伯渊且回去整军,另外吾将元江至伯渊麾下,让汝叔侄共事。”
那边张济听得,也出列与张绣齐声道:“谢主公。”
然后董卓命华雄将两人送出门口,自己则皱眉问李儒道:“文忧(李儒字),张绣来投,是否可靠,吾已按文忧昨日所言,他手下大军归其统领。”
李儒笑了笑,说道:“张绣是否真心来投,并不重要,只需其为岳父所用即可矣。”
董卓奇道:“其若非真心来投,如何为吾所用?”
李儒说道:“无他,唯势矣。”
董卓奇道:“势?”
李儒点头道:“自光武中兴以来,大汉都迁洛阳,关西之地除却长安,几近废弃。而关东兴旺,更兼则世家林立,其鄙我关西之人。自光武之后,东西之争日盛,张绣武威人也,又非豪族,自不可能投关东之人,且在关东立足;而蜀中世家自成一系,固守蜀地,张绣亦投之无门。如此张绣仍需留于关西,今关西最盛之大族莫过于岳父的董家,其余诸族皆以岳父马首是瞻。张绣纵有大能,亦不得不随时势,归顺岳父。随岳父,他有数利,若逆之而行,只会落得粉身碎骨之下场,如此不智之事,张绣定不会行。如此只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