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接过文书,他一下子愣住了,上面竟写着‘讨叛贼杨玄感檄’。
“元庆,你这是。。。。。。”
“我已决定和他断绝父子关系,天地君亲师,君为上,父为下,先是他对君王的不忠,才是我的大义灭亲,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李靖半晌叹了口气,他不知该怎么说,他们父子之间竟然走到这一步,“元庆,没有别的选择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其实这个决定并不是我先选择,而是他先做出的抉择,杨峻、杨嵘,所有的杨家人都事先逃走,他唯独没有通知我。这说明他已经把我放弃了,世叔,这种被抛弃的感觉真不好受。”
李靖低下头,他能理解杨元庆心中无奈。
杨元庆又笑了笑道:“其实和他断绝父子关系,这也是我必然的选择。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我想,没有一个山东士族愿意我跟随他造反,只有彻底断绝和杨家的关系,那么,我才能成为他们的希望,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表,只有这样,我才能最后赢得大势。”
杨元庆这番话使李靖心中充满欣慰,自己没有看错人。杨元庆目光深远,极具战略,确实是这样。能和关陇贵族抗衡者,只有山东士族,或者南方士族,显然。南方士族不可能支持杨元庆,而杨元庆和裴家的联姻,也注定他将走山东士族这条路,杨元庆很清醒看到这一点,也就决定他必然和杨家决裂,尽管在亲情上很残忍,但这却是明智的决策。
“那你现在怎么办?你考虑好了吗?”
杨元庆点了点头,“我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为幽州总管,要么回丰州,我现在在等杨广的态度。7;7;n;t;.;C;o;m;千;千;小;说;网;”
李靖略一思考,眉头微皱道:“我觉得圣上让你继续做幽州总管的可能性不大,幽州的位子太重要,以他的猜忌,就算你和杨玄感决裂,他也不会再让你掌军权,事实上,我觉得丰州总管也不可能,他最多让你做个闲职。”
“我也知道,但毕竟他是君,我是臣,总归要他先无义,我才能无情,只有这样,以后才能相处,至少我得给他面子
。”
“那你准备怎样?”李靖还是没有明白。
这时,杨元庆目光越过李靖的肩膀,向帐外望去,只见守门士兵领着一名穿侍卫服的男子匆匆向中军大帐走来。
“我想,我的答案来了。”
杨元庆快步走到帐门口,来人单膝跪下道:“禀报总管,沈将军有急信。”
他将一卷纸条递上,杨元庆接过纸条看了一遍,回头对李靖笑道:“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他将鱼俱罗调回朝廷了,另任宇文述之弟去丰州为总管。”
李靖终于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元庆是决定回丰州吗?”
“那当然,我的根基,焉能拱手让人。”
杨元庆看看了天色,已近黄昏,他立刻下令,“全军准备出发。”
军令下达,全军上下开始迅速收拾营帐,杨元庆又命一名文职军官将他的两份奏折带去涿郡,交给皇帝杨广,算是他对杨玄感造反的交代。
军营内一片忙碌,杨家臣快步奔到杨元庆面前,担忧地问道:“大将军,如果杨义臣和王仁恭部进攻我们该怎么办?”
杨义臣部在东北方向十里处,而王仁恭部在东南方向十里处,三军呈品字型布局,如果一旦杨元庆有动静,对方两支军队很可能会发动攻势。
杨元庆微微一笑,“这个你不用担心,尽管安心撤军,另外,你可率领本部去辽远仓库取一点粮食带走,不要太多,够三军在路上食用便可。”
二十天前,杨元庆在辽东牧场取良马七万匹,使他的士兵都能配双马甚至三马,机动能力极强,而杨义臣只有骑兵一万五千人,王仁恭也只有骑兵一万人,他们二人都知道杨元庆取了七万匹战马,他们却无动于衷,也不去牧场取马,这就是一种默契,很多事情不用说出来,三人心里都明白,杨元庆心里很清楚,杨义臣和王仁恭已经决定放自己一马。
当天晚上,杨元庆派从辽远镇仓库取粮一万五千石,取兵甲四万副,三万大军带着七万匹战马向奚族的领地撤离,他们绕过了燕山,直接向西,越过奚和突厥的土地,向丰州方向疾奔而去。
直到天亮后,杨义臣和王仁恭才各派五千人追赶,但杨元庆的大军已经走远。
。。。。。。。。
大业九年六月下旬,在杨玄感造反二十天后,大隋皇帝杨广向天下人公布了幽州总管杨元庆发表的‘讨叛贼杨玄感檄’,昭示杨玄感造反已众叛亲离,呼吁天下士民共讨逆贼。
。。。。。。。。
元家在关中的战役并不顺利,元弘嗣围攻长安屡战不下,士气受到影响,屈突通率四万军赶来援助长安,双方在灞桥一场恶战,元弘嗣不敌,被迫撤军至始平县和隋军对峙。
此时太原留守李渊在离石郡击溃了准备渡河西去的元寿长子元尚武的六千军队,斩杀元尚武,李渊派人送元尚武人头去涿郡献功,杨广大喜,当即加封李渊为紫金光禄大夫。
这个消息也同样沉重地打击了元家,元弘嗣再次被迫西撤回扶风郡,长安之围得解
就在关中局势出现转机之时,杨玄感的进军却极为顺利,杨玄感一路势如破竹,五战五胜,攻破虎牢关,十万大军随即杀到洛阳,分别击败了河南令达奚善意和将作监令裴弘策的军队,士气大振,十万大军屯兵上东门外,士兵日夜攻城。
此时杨玄感的军队已达二十万,声势浩大,不仅有普通民众来投奔,也开始有公卿大臣子弟前来投靠,杨玄感已经被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计划——进军关中,而一心拿下京城,攻破大隋王朝的心脏。
军营内,李密忧心忡忡,他已经发现杨玄感犯下了战略性的错误,二十万精锐隋军正日夜兼程向京城赶来,而杨玄感却不找根基之地,一心攻打京城,攻下京城又如何?难道杨广就会投降吗?这只会使杨广把本该放在元家身上的注意力转到杨玄感身上,典型的引火烧身。
李密虽然也有私心,但他也不希望杨玄感这么快失败,但李密又无计可施,现在杨玄感根本就不见他,自从杨玄感在虎牢关俘获了内史舍人韦福嗣后,他便用韦福嗣为军师,完全摒弃了李密。
李密踌躇良久,他决定再尽一次力,他来到了中军大帐前,几名士兵拦住了他,“先生不可再进!”
李密拱拱手,“请禀报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见。”
“先生稍等,我们这就去禀报。”
士兵转身进中军大帐禀报去了,大帐内,杨玄感身着金盔金甲,意气风发,一名报信兵正向他汇报涿郡的最新消息,杨广公布了杨元庆的檄文,并将一份檄文呈给杨玄感,檄文中,杨元庆向天下宣布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杨玄感看完檄文,眼中射出万丈怒火,“该死的逆子!”
他一把将檄文撕得粉碎,忽然,杨玄感又仰天大笑起来,对周围将领道:“总有一天,此子会向我跪下来认罪求饶!”
这时,士兵在帐门口禀报,“禀报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见!”
听到‘李密’这个名字,杨玄感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回头问韦福嗣道:“你说我是见他,还是不见?”
韦福嗣约三十岁,是关中韦氏家主韦洸之子,才学出众,在关陇一带极有名气,他官任内史舍人,在虎牢关被俘怕死,便投降杨玄感,杨玄感一直便景仰他的才学,立刻任命他为军师,跟随自己左右。
韦福嗣冷笑一声道:“如果他肯拿出诚意,主公见见他也无妨。”
韦福嗣虽然没有明说是什么诚意,但杨元玄感的脸色却变了,他之所以怀疑李密,是因为王伯当的五千军队始终没有投靠自己,这就使杨玄感认定李密有异心,再加上有了韦福嗣为军师,杨玄感便再也不见李密。
杨玄感冷冷对军士道:“你去告诉他,我什么时候看到王伯当的军队,那我就什么时候见他。”
士兵又回来告诉了李密,李密呆立良久,终于长长叹了口气,“天意啊!”
李密回到自己大帐,给杨玄感写了一封信,随即将他的印绶放在桌上,带了两名心腹随从,离开了杨玄感的大营,骑马向东平郡而去,从此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第九章 底线突破()
一个时辰后,闻讯而至的杨玄感来到李密营帐,营帐内一切物品都在,只是人已离去。
“楚公,这是李先生留下的信。”
一名士兵将李密留下之信呈给杨玄感,杨玄感叹息一声,虽然他怀疑李密有异心,但李密真的离去了,他又怅然若失。
杨玄感打开李密的信,信中依旧是李密语重心长地劝说:‘自明公起兵,依附者虽众,但多为升斗小民,世家名门依附者寥寥无几,天下郡县响应者更无一例,可见隋之正统未失,皇帝士心尚在,但明公既已发箭,便无回头之理,只能锐意进取,谋求出路。
窃以为明公之所急,在于尚无根基之地,洛阳虽有中原图大之势,但四面受敌,易攻难守,取之则惹天下之怒,触皇帝雷霆之威,使元氏得以喘息之机,明公倍受压力,不为上策,天下之势譬如围棋,当先取四角为根基,再攻腹中以图大,西如关中、南如巴蜀、东如吴越、北如燕赵,皆四角根基之地,明公取其一便可得地利,内修人和,以待天时,愿明公早弃洛阳,另寻出路,若朝廷虎狼之师杀至,悔之晚矣!
法主蒙明公不弃,视为心腹,谋于密室之内,交于患难之时,今明公不容,法主只得另谋出路,韦福嗣其人虽具才学,但其家族父母尚在长安,焉肯为明公竭心尽力,其人善投明公所好,喜说阿谀之言。此大奸在侧,明公何以成大事?当及早杀之,以免生后患,人之将别,其言也善。法主言尽于此。望明公自重!”
杨玄感看完李密留给他的信。不由再次长叹一声,心情沉重地回自己营帐了。
其实杨玄感改变计划攻打洛阳也是有原因,他手下二十万大军基本都是关东之兵,要带他们去关中,士兵们未必肯答应,当年父亲留下的遗书也写得很清楚,杨家起事宜选关东,这让杨玄感左右为难。
杨玄感刚回到自己大帐,身边忽然有士兵禀报:“楚公。黎阳急报!”
杨玄感一惊,黎阳是他二弟杨玄挺率五万军把守,可万万不能出事。他连忙问道:“急报在哪里,呈上来!”
一名士兵将一份军报呈上,杨玄感急切打开,匆匆看了一遍。他只觉眼前一黑,如身坠寒窟,军报从手中飘落。
‘宇文述派虎贲郎将陈棱率一万隋军进攻黎阳,守军三战皆败,杨玄挺战死,元务本自杀,五万军全军覆没。。。。。。’
杨玄感只觉心中一阵阵恶寒,他的五万大军竟然敌不过一万敌军,此时他已经没有心思悲伤兄弟战死,一种莫名的恐惧攫住了他的内心,宇文述和来护儿的二十万精锐大军杀来,自己顶得住吗?
他此时又想起了李密的信中之语,‘愿明公早弃洛阳,另寻出路,若朝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