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衣卿相-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蔽甯龃笞郑蛋档溃何一咕筒恍帕耍∮谑牵制鸨事洌畔卤适保前字缴弦押杖挥辛艘桓觥坝选弊帧�
  “有缘人,这个‘友’字,你要测什么?”
  书生心中暗想:怎么着都得测个我知道结果的事情,我知道结果……如今是正统十三年……正统十三年……对了!就是这个“正统十三年”!哼哼,正统十三年。再过一年,就是赫赫有名的正统十四年——会发生使得明朝由盛转衰的那场战争的1449年。而这场战争的名字,便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个道姑瞧样子就是个坑钱蒙人的鬼妹神婆,我既然知道一年后必定会发生这一场大劫,何不以此相问,待她测算有误,便可好好奚落她一番,叫她收了摊子,灰溜溜地回观里去。
  想到这里,他不由脱口而出四个字:“大明江山。”
  照他暗自思量,这道姑或许会不敢测,或许只会一味说些“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来拍马屁,又或许会吓得直接走人。无论是哪一样,他都可以好好看笑话了。
  不过……他突然又想到,虽说他知道一年后必然会发生“土木堡之变”,可未来的事情却如何说得清?难道要告诉她,我是穿越而来,所以知道一年后必然会发生何事?既然不能说,又如何驳斥她所谓“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恭维?想到这里,书生又觉得所测之事着实欠妥当,可话已出口,也没收回来的法子了。
  “哦?公子要以‘友’字测我大明江山?”这次换作她坏笑了一下,“公子虽然年纪尚小,却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叫小道好生佩服啊!”
  听到“年纪尚小”从这小丫头片子嘴里说出来,书生立刻反唇相讥道:“小仙姑虽然年纪尚幼,却也知忧国忧民者可敬,我心甚慰啊!”
  小道姑脸上一红,似有些恼了,但她旋即就平复下来,微笑着说回了正题上:“这个‘友’字嘛……小道倒不是测不出来,只是……公子休嫌小道烦絮,公子果真要测我大明江山之凶吉?”
  书生闻言冷笑一声,道:“也罢,量你小小丫头,不敢妄言我大明天下。”
  “公子所言极是,妄言天下凶吉,小道自然不敢。”
  书生听她这么说,笑得越发得意,正想开口说话,不想那小道姑却抢先开了口:“不过,这天下凶吉也没有什么难测之处,虽不敢妄言,可实言相告,却还是可以的。”
  “啊?你……”书生还想说些什么,可突然又止住了。他瞧着这个娇俏的小道姑,心中竟对她可怜起来:哎,这可怜的小姑娘,她怎么可能会知道我是从2012年的上海穿越而来的呢?又怎么会知道一年后就要发生天下震动的大事件了呢?哎……可怜啊可怜,我这样戏弄她,是不是太残忍了?
  他越瞧越觉得这小道姑长得漂亮,恻隐之心大动,打定主意:这小道姑也不过靠摆摊测字混口饭吃,想必也是个可怜之人,我虽没兴趣知道她的可怜之处,却不妨施她些钱财。想到这里,他从袖里摸出一小枚碎银,置于摊案上。然后他便站起身来,又瞧了几眼这倔强的小道姑,苦笑着摇了摇头,便准备离去。
  “公子留步。”身后的小道姑不依不饶,声音里颇有揶揄之意,“‘友’字乃公子所写,大明江山乃公子欲测。我这‘年纪尚幼’的小道姑倒没害怕,你这‘年纪尚小’的书生却为何怕了?”
  被她这么一激,青衣书生恻隐之心立消,好胜之心顿起,他眉头一挑,颇有些耍狠地说道:“我有心放你一马,你却偏偏要自作孽。也罢也罢,小丫头,你若真测得不准,可不许耍赖食言呀!”
  “那是自然。”小道姑面露得色。虽说她摆摊测字,可她家传了相面之术。她早就暗自观察到这书生面相奇怪。他那面相,又似短命福薄,又似高寿多福,实在难以辨别。想必此人来路铁定不正。况且未来之事,又事关江山社稷。如果没十足的把握,谁会拿这种事情来赌准头?大明江山凶吉如何,她心中早已有数。
  可……这书生为何也能预测?还是……只是我多心了?算了,管你什么来路呢,要测大明江山?好,一个“友”字,就足矣!
  “好好好,那你这小丫头倒是说说,我大明江山,凶吉如何?”
  “不妙,大大的不妙!”小道姑压低声音,几乎是对已经坐下的书生附耳说道。
  “你……”书生吃惊得险些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咽了口口水,问道,“你这小丫头,妖言惑众,你倒说说,我大明江山如何大大的不妙?”
  “嘿嘿。”小道姑又是狡黠一笑,说道,“这‘反’字出了头,我大明江山,还不堪忧?”
  书生打了个冷战,心里对这小道姑突然产生几分畏惧,他强忍震惊,又问道:“仙姑,我……我大明天国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这反贼……反贼在何处啊?”
  哎……“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这些话,倒不是从她嘴里说出来,却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真是……真是……真是丢面子啊!
  小道姑见他面露尴尬神情,不免好笑。她忍住笑意,伸出粉嫩的手指点着那张白纸上的“友”字,说道:“你这书生,真是糊涂。‘反’字西北出头而成‘友’,这反贼,当然是在西北处啊!”
  西北处!这小道姑太可怕了!穿越而来的小书生顿时冷汗直冒——“土木堡之变”,堂堂大明天子、正统皇帝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却被大明西北边陲的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以两万军队击败,大明精锐一役而亡,皇帝也做了也先的人质俘虏。这些……这些都是我在未来的课本里学到的,都是一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啊!这道姑……也太神了吧!
  “那……那那……那……”书生的声音都颤抖了。
  “你这小书生,原来是个结巴。哈哈哈哈。”小道姑对他冷嘲热讽,笑得得意。
  “那……敢问仙姑,这西北反贼出现,的确是大凶之兆。可我大明乃泱泱天朝,依仙姑所见,我大明对西北反贼,孰胜孰负?”书生虽然心里颇为害怕,可还是不服气地问道。
  “这个嘛……”小道姑一本正经地又把笔递到了书生面前,“可就得劳烦公子再写个字了。”
  书生心里明白,刚才自己的话,其实已经默认了小道姑所测。他不甘心就此败了,所以手里提着笔,又怕又恨地琢磨了半天,这才落笔。
  这一次,他故意刁难,走笔如飞,草草写了个“有”字。与刚才所测之字,同音不同义。
  “哎呀!”小道姑一见这个“有”字,立即拿腔拿调地说道,“你可是越测越糟啊!你看,这个‘有’字,乃是‘大明’各取一半。想必我大明与西北反贼一战,是败了。不单是败了,甚至要败掉我一半江山啊!”
  我的……妈呀!书生若不是抓住桌子,差点儿就骇得从小椅上跌落下来。他来自未来,自然知道“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皇帝被俘后,朝中惊恐不已。以徐珵为首,大批大臣建议南迁偏安。若不是兵部侍郎于谦那一声力挽狂澜的“建议南迁之人,该杀”,大明江山,岂不是真的只剩一半!?
  他不敢再瞧那小道姑,看来鬼神之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他又掏出几枚碎银,恭敬地奉给那小道姑后,就起身告辞了。
  “公子,且慢!”小道姑一把将书生拉回小椅坐了,又在纸上写下一个字——“酉”。
  又是“友”和“有”的同音不同义之字。书生见了,不知小道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傻愣愣地坐在那里等她开口。
  “小道看公子乃是有缘之人,又赠了许多钱财,便送公子一个‘酉’字。公子第一个‘友’字,测的是大明江山,我已说了,西北要反。公子第二个‘有’字,测我军与反军之间胜负,我也说了,只怕我大明江山,要拱手送人一半。如今小道送你第三个‘酉’字,乃是告诉你,九五之尊到时只怕要被人去头斩脚,江山易主啊!”
  书生再也忍不住恐惧,一屁股摔在了地上。
  正统皇帝朱祁镇兵败被囚后,于谦为了不南迁,也为了国家有君。于是便拥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代皇帝执政。而后,虽然朱祁镇被救回,可朱祁钰却不愿把皇位再还给哥哥了——果真是江山易主!
  小道姑含笑慢慢逼近书生,小书生吓得都不敢正眼瞧这个妖魔鬼怪。他低着头,颤声问道:“仙姑果真有鬼神莫测之能,我……服了。”
  “嘿嘿。鬼神莫测之能倒是没有。只是家传了些占卜相面、测字算卦之法。”那小道姑看见书生明明吓得瑟瑟发抖,却还要故作镇定,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她不忍看这可怜的书生,又想到自己刚才所言不免放肆,怕这书生转身跑去告她个“妖言惑众,忤逆谋反,对君国社稷大不敬”之罪。想到这里,才隐隐有些担忧自己只顾一时口快,闯下了祸来。于是她扭头开始撤幡子,收拾桌案,准备打道回府了。
  “这位……仙姑……”书生从地上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却没有被吓跑,反而凑过来几步,对小道姑说道,“敢问仙姑,高姓大名?”
  糟了!这个家伙果然不安好心,打听好姓名,是要去告官了!
  “我不是什么仙姑,不过是个假扮道姑混饭吃的。刚才所言,公子尽可不信。若是公子逼得太紧,执意要送我去见官。我只好……”小道姑说着,眼里闪过一丝狰狞。
  “不不不,姑娘,你误会了。”书生脸上的惧色已经退去,留下一脸真诚,对她深深一拜,“我……哦,不对,小生是……是松江府人士。姓殷……不不,姓杨名冲。”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抬眼看着眼前的小道姑。
  小道姑读懂了他眼神里的含义,虚扶了一下,道:“小女子姓袁,叫袁玉符。”
  “小生唐突,见姑娘测字神准无比。”他见袁玉符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自知说漏了嘴,可事到如今,也只好说下去了,“我还想测几个字。只是……”他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只是此事关系到小生的身家性命,此处不是道天机的地方,想请姑娘你移步这‘醉归楼’中,不知姑娘能否成全?”说完,他又是深深一拜。
  袁玉符疑心这是杨冲的什么阴谋诡计。可能他正打着算盘想拖住自己,寻觅机会报官。她本想拒绝,可一来她自认不是胆小怕事之人,这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且不说,就算是斗智,自己也绝不会输他,倒是不怕着了他的道。二来她见这书生一脸诚恳,一拜再拜,照此看来,他所测之事,倒真像关系着他身家性命的。玉符自小好奇心极重,凡事但求知无不尽。岂能熬得住不去一探这书生的秘密?
  “呵呵,我正好想喝杯水酒润润喉。”袁玉符一抬手,做个手势,嘴上道,“公子先请吧。”
  杨冲倒也没有推让,他和玉符一前一后,走进了“醉归楼”之中。

二 聆秘

  “葡萄美酒夜光杯”,虽没有夜光杯,可这上等的葡萄美酒,还是让杨冲感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原来明朝就有葡萄酒了啊……杨冲——更准确地说,是穿越来的殷小君,原先一直以为葡萄酒既然是舶来品,再怎么着都应该是晚清时候传入中国的。现在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
  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中国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