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有点儿不男不女的。
“下班了?”小杉靠在一辆黑色铃木摩托车上。
“嗯。”
“你饿不饿?咱们先去吃饭吧?”小杉说。
“好啊,去哪儿吃?”
“去吃回转寿司吧,上车。”
铃木摩托车又高又大,小芸踮起脚也够不着车座,戴上头盔,小芸手把着小杉的肩膀跳了上去,摩托车轰鸣着疾驰而去。
夜里十二点,东京的夜生活正处在高潮,大大小小的饭店、酒吧人头攒动,整个城市亮如白昼,这还不是经济最景气的八十年代。摩托车在一家回转寿司店门前停下,回转寿司顾名思义是将寿司放在传送带上销售,在顾客眼皮底下,厨师一边做一边传,一盘盘精美的寿司转到顾客面前,顾客喜欢哪个拿哪个,便宜的一百八十日元一盘,贵的七百三十日元,为保证绝对新鲜,超过十五分钟没人拿的寿司就要被倒掉。
“好吃吗?”小杉问。
“好吃,真好吃。”
小芸一口气吃了五盘寿司,这家店的寿司挺实惠,鱼肉又厚又大,还十分新鲜。前面说过,日本粳米的粘度、口感度很好,粳米加上寿司醋细细揉成饭团,做出来的寿司非常好吃。
“小芸,你今天真漂亮。”小杉恭维说。
“我哪天不漂亮?”
“新买的耳钉吗?”
“客人送的,还镶着宝石呐!”
“挺贵吧?你不是说不要客人的礼物吗?”
“这耳钉不错,我挺喜欢就要了。”
“喜欢我给你买啊?下次别要客人的东西了。”
“你给我买?从打认识你,你给我买过什么?”
“我不是没有钱嘛!等我有了钱,你想什么就买什么。”
“你还是快点儿有钱吧!再说了,客人愿意给,又不是我要的。”
“下次还是别要了,你拿什么还啊?”
“好了、好了,听你的,下次不要了。”
小杉没有明说,要客人的东西,就得拿身体来还。
“小芸,一会儿去扒金库玩啊?”小杉说。
“还去扒金库?上次你一晚上就输了五万多啊!”
“上次是上次,这次赢回来,不行把你的耳钉押上。”
“不许打我耳钉的主意,我可没钱给你啊!”
“看把你吓的,我刚发的工资,赶快吃饭,吃完饭赶紧去!”
小杉没有正式工作,平时靠打零工为生。“扒金库”是日语音译,听起来好像是一个人拿个耙子从金库里扒钱,钱往里扒还是往外扒就另说了。“扒金库”是日本一大特色,不论大小城市、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扒金库”动人的叮咚声。“扒金库”就是弹子房游戏厅,和风俗业一样,日本法律明令禁止博,可是“扒金库”采用三店经营的方式,离“扒金库”不远再开一个奖品兑换处,从“扒金库”得到的奖品三倒两倒变成了现金,“扒金库”老板还理直气壮地说:“扒金库是游戏厅不是博。”全日本“扒金库”年产值在二、三十兆日元,这个数字十分惊人,比日本汽车产业年产值还高,日本汽车产业大家都知道,对于这样一个支柱产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它的存在。有博就有高利就有情就有黑两道,日本沉迷于“扒金库”的人无计其数,每年夏天都有主妇因为玩“扒金库”,把幼儿忘在车上热死的事件发生。
烟雾缭绕的“扒金库”噪音很大,穿着红色皮短裙的女服务员都戴着耳麦,一排排游戏机前坐满了顾客,钢珠“哗哗”转动的声音配合新式游戏机动听的电子音乐,客人们抽着烟、喝着饮料,眼睛紧紧盯着盘面,都想以小搏大发点儿小财。
“你少买点儿吧?先买五千,手气好再多买。”小芸说。
“多买少买都一样,反正我刚发的工资。”小杉回答。
“你就听我的吧,少买点儿。”
“好吧,听你的。”
小芸买了两千筹码,小杉买了五千,两人找了两个挨着的座位坐下,开始打游戏。
“进!进!”小芸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唉!又没进,接着来,加油啊!”小杉焦急地盯着盘面。
突然,前排一阵骚动,有一个顾客赢了,“哗哗”的小钢珠像雨点般弹射出来,钢珠换赠品,赠品再换钱。博的人都这样,看到身边的人赢钱心里更着急。
“我再去买点儿筹码。”小杉小跑着奔向柜台。
庄家为了吸引顾客,有时会故意让店里的几台机器输钱,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更加坚定了顾客的信心,十赌九输就是这个道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一点儿甜头都不给谁还继续玩?据说,博能使大脑“松果体”兴奋,像抽大烟一样,明知会输也要赴汤蹈火。和澳门赌场贵宾厅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赌注相比,“扒金库”算是小赌,小赌架不住经常输,一年下来输的钱也不少。
小芸屏住呼吸搬动手柄,一颗钢珠弹入小孔,随着一阵动听的音乐声,弹出几粒钢珠。
“我赢了!”小芸兴奋地跳了起来,和小杉击掌相庆。
小杉一个小时也没赢一把,一晚上输了四万多,小芸算算账赢了二万五。“扒金库”要是引进中国,估计得有一半人不上班了,天天泡在“扒金库”里。
☆、崎玉东松山
小芸回到家,张慧娟还在看书学习。
“这么晚才回来,还有电车吗?”张慧娟问。
“小杉送我回来的。”
“你又和小杉出去了?”
“怎么啦?不行吗?”
“行,就是别被人卖了。”
“放心吧,小杉不是那种人。”
“是吗?不是最好,都几点了,赶紧睡吧。”
“你先睡,我先洗个澡。”
“对了小芸,我表姐来电话说让咱俩这周末去她家。”
“我没时间。”
“将近一年没去了吧?表姐说快过年了,让咱俩去一趟,我看还是去吧。”
“看情况吧。”
“看什么情况?要去就赶紧通知人家。”张慧娟有点急了。
“好吧、好吧,那就去吧,就是太远了。”小芸嘟囔说。
“远什么?一年去一次还多啊?”
周六一大早,张慧娟和小芸出发了。表姐家住在崎玉县东松山市,说远也不算太远。张慧娟的表姐是小芸的表姑,但张慧娟和小芸没有血缘关系,都是绕来绕去的亲戚。表姐三十多岁了,在国内有过一段婚姻,离婚后,表姐通过婚姻中介认识了日本表姐夫,属于跨国婚姻。表姐夫比表姐大十多岁,没结过婚,还是公,务员,表姐当时很犹豫,毕竟是嫁到外国,架不住亲戚朋友反复劝说,有的说日本富裕、生活条件好,有的说三十多岁离婚、没工作的女人,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错了。说到了解,双方只在婚介所见过一面,在翻译的帮助下说了几句话。
东松山市比不得东京,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处,阳光下的东松山市干净整洁,一年一度的徒步大会在日本十分有名。蓝色公共汽车沿着“市野川”向北行进,“市野川”流过市中心,河两岸是收割过的稻田,一堆堆金黄色的稻杆还立在田里,河岸高高的芒草随风摇动。银色芒草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草,说是草,长得像树一样高,高的能长到三、四米,细细的枝干上顶着一个毛茸茸的银头。张慧娟和小芸在八幡神社附近下了车。
“小芸,是前面那趟街吗?我怎么有点儿记不清了呐?”张慧娟问。
“哪是啊?还早着呐,你也太不记道了。”
“是,我是不记道。”
“跟我走吧。”
张慧娟拎着袋子跟在小芸身后,里面装着她俩买的礼物。
“到了,前面院子就是。”
表姐家是一幢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门牌上写着“织田”二字。表姐夫的父母都不在了,这是表姐夫继承下来的房产。表姐家房子不大,院子也很小,不过这已经是很多东京人奋斗一辈子的目标了。
“表姑,我们来了。”小芸对着门上的对讲机高声喊道。
“你们来了?路上顺利吧?”表姐迎了出来。
“还行,挺顺利的,车上人不多。”
表姐一点儿不像快四十岁的女人,细高挑儿的个头,长相很标致,可能是没有生过孩子的缘故,身材保持得很好。
“姐夫在家吗?”张慧娟问。
“他刚出去,一会儿就回来。”
“表姑,你家的猫呐?”小芸问。
“都在屋里呐,你姑父的命根子,这不,春天又下了几只。”
别人家养狗,表姐家养猫,不是表姐养,这些猫都是表姐夫的宠物,表姐嫁过来之前就养了好多,现在队伍不断壮大,一共得有十几只。
“你俩是喝茶还是喝饮料?”表姐问。
“喝啥都行,别忙了表姐,我们也不是外人,快坐下唠会儿嗑吧。”张慧娟说。
“是呀!表姑,我们不渴。”小芸说。
“那吃点儿水果吧?”
表姐穿着薄棉家居服,头发挽在脑后,腰里系着围裙,看来是刚从厨房里出来。
“小芸,你穿得那么少,不冷吗?”表姐问。
“习惯了,不冷。”小芸回答。
“还是多穿点儿,别感冒了。”
“没事儿,我年轻,火力大。”
小芸今天没穿裙子,她上身穿件开领很深的薄面外套,下身浅色紧身裤,脖子上围着又轻又软毛绒绒的白围脖。
“慧娟,你怎么样?你还在打工吗?”表姐问。
“是啊,不打工怎么办?”
“小芸呐?”
“我也打工。”
“今天做点儿好吃的,给你俩好好补补!这离得也远,我也照顾不上。”
“看你说的表姐,我们都这么大人了,自己能照顾自己。”张慧娟说。
“再大也是孩子,又是女孩子。”
“放心吧表姐!你看我俩这胳膊腿儿,不都挺好的吗?”
小芸抱起一只小猫,用手摸着毛儿,扳过猫脑袋,眼对眼地看着。
“慧娟,你看这只猫多好看!两只眼睛还不一样颜色。”通体黑色的波斯猫,一只眼睛绿,一只眼睛黄。
“表姐,你家猫都吃啥呀?喂得这么胖。”
“都是你姐夫喂的,全吃美国进口猫粮。”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这也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姐夫养这么多猫干嘛?”
“咳!别提了,为了这些猫,我没少和你姐夫打架,可他从小就养,没有办法。”
“养这么多猫,姑夫就不能干点别的?”小芸说。
“他呀!不抽烟不喝酒,就养猫,养就养吧,没想到一养养这么多。”
“你结婚前不知道吧?”
“那上哪儿知道啊?不知道的还多着呐。”
“姑父还有啥怪癖吗?”小芸接着问。
“小芸,看你说的,姐夫是公务员,能有啥怪癖?”张慧娟说。
“你俩先坐着,我去准备饭了。”
“我俩帮你准备吧?”
“不用,你们谁都别动,今天让你俩好好休息一下。”
“那好吧,我们负责收拾。”
别看表姐家猫多,屋子收拾得挺干净。客厅墙上挂着表姐和表姐夫的结婚照,照片上表姐穿着白色婚纱,笑容有一些僵硬,表姐夫压根儿就没笑,镜片后的眼睛似睁非睁,长相也十分显老。通过中介介绍的跨国婚姻完全是一场赌博。
表姐家的厨房在客厅后面,开放式厨房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