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岛民赵烈不用担忧,让他烦恼的事情还是不少,尤其是牧场问题。
关明,韩建的回执到了,大静、西浦的顺利夺取是让赵烈愉快的,折损兵丁不多,这是让赵烈最为满意的,但是,两方的夜不收带来的信件内容则是争吵不休的,关明将韩建骂个狗血喷头,总之,抢夺友军功劳是没跑的,韩建则辩解为了早日夺取全岛不得已为之云云,两方吵的一地鸡毛。
赵烈下令两人罚奉一月,关明自身的运筹失误,自食其果,韩建倒是没有大错,毕竟是为了早日夺取全岛,不过如果不处罚,关明倒是无所谓,自食其果了嘛,但是恐其麾下千总官兵士气受损。赵烈此时体会到平衡之重要,于是韩建也就倒了霉。
事情刚刚处理完,晚上最让他头疼的消息传来,表述济州岛马场的实际情况的文书由李禄、顾酩处飞马传来,就着昏暗的油灯,赵烈看完了马场的情况,原来顾酩费尽周折,挑选了六百一十八匹还算可堪一用的马匹,其中,两百三十余匹公马,三百七十余匹母马,都是三岁到八岁的,身高都在一米二十以上,还有四百八十余匹两岁前的小马,其他两万一千千余匹要么身量瘦小,要么年事已高,总之,大都是残次品。至于如何处理,顾酩只好请求赵烈示下。
靠,赵烈心中大骂,不怪乎历史上朝鲜对阵倭奴、建奴一触即溃,看看他们的战马真是奇葩啊,冷兵器时代只有步兵没有骑兵与强敌之精锐骑兵对阵就是个悲剧,大宋就是明证。朝鲜的战马估计也就是传个讯,报个警,除此毫无用处,要不是朝鲜在北方买入一些蒙古马作为战马,恐怕北方早就不保了吧。
看着两万余匹庞大的数字,和其微乎其微的作用,想想它们消耗的人力物力,真是让赵烈头痛不已。只是,无论如何也得废物利用,帮它们找到出路,也好减轻负担。
赵烈左思右想只是大概想出一个方略,至于具体执行,还得和左右商议后再谈。
顾酩的信件里倒不全是坏消息,据他估算,岛东部的丘陵和平原夹杂地带放养六七万匹马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赵烈一直苦苦寻觅的马场终于有了着落,毕竟石岛马场喂养个数千匹马就是到头了,还只能大部圈养,不利于保持战马的活力以及野外生存的能力,只是过渡的地方。
最后确定地点的是忠烈祠,这是军魂铸造之地,也是将来百姓祭奠英烈之所,赵烈将其确定在城西南五里处,占地数十亩,前面是平地,后面是个向上的缓坡,此处青山绿水,是一个好的所在。
ps感谢毕世、这个夏天有点忙,子玉119、休音、海外阿飞、无天涯、大荒土著的打赏,鞠躬拜谢。
一百零二章 秋天里的收获()
“他爹。”一声喊叫将李秋生的魂魄拉了回来。
“何事。”李秋生咔吧着眼睛不耐烦的看着自己的婆娘,自己正想得入神,这个婆娘大声喊什么嘛。
“爹方才不错眼珠的看着番薯,娘担心了。”大儿子李辉不安的看看自己老子,自家老子没什么毛病吧。
“没事儿,能有什么事。”李秋生瞪了自己婆娘一眼,转过头笑眯眯的端详着手里的番薯秧子,上面灰突突的一串串番薯就是方才让他目瞪口呆的元凶,开玩笑,方一种下番薯时,全村人都是提心吊胆的,毕竟谁也没种过,要不是赵大人的严令加上什么如果歉收,赵大人发给粮米,恐怕没几个人敢种的,,没想到啊没想到,方一起地,第一棵秧子就带出这么一长串的番薯,哎呦喂,此时,李秋生只是眉开眼笑的端详,顾不上他人了。
李辉撇了撇嘴,心道,方才也不晓得是谁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吓了俺们几个一跳。
不提李辉对他老子的腹诽不已,李秋生正在手脚利落的起着番薯,只见无一例外每棵秧子都是带出一串的番薯,让李秋生欣喜不已,李家婆娘同两个儿子也是边惊诧边起获,一时李家这个小小的队伍惊喜惊叫不断。
半晌之后,李秋生呼哧带喘的和婆娘、大儿子、二儿子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只是收了三亩坡地的白番薯,自家人就累得不堪了,没想到这从地里翻出的番薯产量这般多,狂喜下兴奋的忙乎这么久,太累了实在是干不动了,只能歇歇气,李秋生早日间番薯产量不济的担心是无影无踪了。此时虽说身子疲惫,但是心里甜啊。
李秋生喜滋滋的看着面前堆起小山般灰突突的白番薯,估摸着这三亩地的怎么也得有十五石左右,嗯,那岂不是每亩得有五石左右的产量,不行,李秋生想到心里就像是猫抓般难熬,不顾疲劳,起身拿起几个番薯和自己的铁锹好好掂量了一番。嗯,没错,自己的铁锹重量自己有数,这般看,嗯,李秋生好好估算了一下亩产得有五石,五石啊,李秋生脸色立时涨红。这是多大的产量啊。
“他爹,他爹。”自家婆娘唤醒了李秋生。
“他爹,你怎么了,脸上怎么这般红。”婆娘担心的问道,李家大嫂心道自家男人今日是怎么了,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的。
“老婆子,咱家的这白番薯俺估摸亩产得有五石。”李秋生笑呵呵的说道。
“啥。”婆娘睁大双眼看着自家男人,虽说起番薯时婆娘发现产量着实惊人,也美滋滋的想着今年是丰收了,不过,五石的产量还是让她惊呆了。
缓过神来,婆娘起身就走。
“老婆子,你去干什么。”李秋生问道。
“他爹,俺去坡下找胡云他家的借个秤来,好好称称,要不,俺心里不踏实。”婆娘边走边说。
李秋生倒是没反对,他方才也是大约摸,现下也是心痒痒的想知道到底产量有没有五石,这个念想现下是越发的控制不住了。
不过,他让大儿子李辉陪着一起去了。
须臾,李秋生只见李辉当先跑来几个箭步冲上了自己坡地,这小子到底是年轻啊,干了半天活计还能跑起来,李秋生笑呵呵的看着大儿子冲到近前。
“爹,胡云家已经称了,他家亩产五石两升,俺娘让俺先回来告诉爹一声。”李秋生脑袋嗡的一声,亩产真的到五石了啊。
李秋生等着自家婆娘来到近前,又问一声,“就是五石两升,他爹,你没看到他家婆娘乐的都看不到眼睛了。”李家婆娘撇嘴说道。
李秋生这下更是搂不住了。和家里人忙活半个时辰称完三亩收成,共计十四石八升有余,差一点就是亩产五石了,虽说没有胡云亩产高,不过,胡云家不是坡地,这比不了,李家的坡地亩产近五石,李秋生一家陷入狂喜,往年这没水的坡地连半石高粱都产不出,就是有水浇灌这坡地不过是产出近一石高粱而已,今日白番薯是近五石的产量啊。全家十余亩白番薯,还有十余亩玉米,这,这得收获多少粮食啊。
不过,下一刻,李秋生就有点犯愁了,这般多的白番薯如何保存啊,它不同麦子、糙米、高粱,李秋生一看就知道白番薯的水分大,比麦子、高粱金贵。等等,好像千户所在屯里贴了告示,玉米、红白番薯如何保存,不过,自己不识字,也没想到产量如此多,就没太在意,啧,回去找识得几个字的郭老三让他给俺念念。
便思量着,李秋生精神抖擞的起身招呼家人起白番薯,不着急不行,原来估摸的收获日期怕是收不完了,没想到今年的产量如此高,时间不够用了。
晚上,李秋生一家和胡云一家互相帮衬着把收获的白番薯用麻袋运回家,两家人都是累得筋疲力尽。
“他爹,你还不好好歇歇,出去做什么。”婆娘正在赶忙的做饭,发现李秋生出门,忙问了一句。
“你先做饭,我去找郭老三问点事。”李秋生出门仔细拍打一下身上尘土,松了松酸痛的腰身,往郭老三家走去。
过了顿饭时间,李秋生高兴的走回来,
“他娘,这番不愁了,郭老三说了赵大人已经发下文书,嗯,说什么,家里除了口粮外米麦、玉米、高粱、白番薯都收了。嗯,不愁了。”李秋生进门就嚷嚷道,他如今是激动的满面通红。
“真的,那咱家把番薯都卖了,换点米麦。还是米麦吃的习惯,这番薯咱家不会吃。”婆娘高兴的说道。
“你个败家娘们,赵大人已经发下文书,郭老三说文书里怎的储藏,怎的食用,都讲了,郭老三说白番薯既当饭,又当菜,什么可以炖野菜,可以弄成番薯泥,可以炒着吃,可以水焯后伴着吃。郭老三家里就拌着吃的,俺尝了一口,可是好吃,下饭。”李秋生详细说着。
“他爹,这,是真的吗。”婆娘疑惑的问道。“你说这赵大人告示里怎么做饭做菜也讲?”
“你个婆娘,赵大人什么不知道,不是赵大人让咱们种玉米、白番薯,咱家能有怎么多粮。俺跟你说,郭老三家人多,今天还收了四亩的玉米,他自己的估算,玉米一亩也是一石三升的产量,你说,赵大人说的有错吗,他就是没错。”李秋生看婆娘怀疑赵大人,浑身就是一激灵,转头四处一看一旁没有别人,接着就是一顿训,“你个婆娘,在外面可不敢说赵大人,现下谁不说咱有个好大人,屯东的霍五还要给赵大人立个牌位呢,你在外头乱讲别是让人乱棒打了。”
李秋生婆娘吓了一跳,忙闭嘴不言。
ps这几日家中有事,只能保证一更,抱歉之至。
拜求推荐收藏,谢谢诸位的支持。
第一百零三章 舰出石岛()
半个月的收获季节过去了,老天开眼,没有风雨,秋收顺利结束,左千户所的军户们家家都是后起的粮垛,先前的粮仓根本是不敷使用。
大家没有时间好好盘点,紧忙慢赶的又是忙碌起来,冬麦也该播种了,虽说只是部分田亩可以播种冬麦,那还有堆肥等杂事,今年的秋天真是忙碌啊,不过,千户所的军户们个个精神抖擞,打足精神大干,人啊,不怕累,就怕没有指望。
李明峪此时没有了平时的悠闲,他太明白千户所此次秋收的意义,如果今秋番薯、玉米真的收获很大,赵烈的威望在千户所就是彻底建立起来了,千户所、石岛也是有了不少种子、余粮,毕竟象赵烈所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啧,小赵大人小小的年纪什么都晓得,妖孽啊。
李明峪完全依照赵烈的吩咐,派出人手到各个村屯张贴告示,告之番薯和玉米的储存和食用的方式,当然老成持重的李明峪在此之前,向福建来人询问往年存储且确定可行。只是福建子对于有些吃法也是不知,于是李明峪特意吩咐厨下做来品尝。李明峪试吃之后,颇感满意,李明峪尤其喜好凉拌吃法,乃是佐酒小菜,对于番薯泥嘛,李先生是恭谢不敏了,总之,李明峪证实之后胸有成竹的告之全所。
李明峪派出的十余名后来招募的小吏深入村屯,他们每天都传来好消息,秋收还有三四天结束时,李明峪就已经知道此番是空前的大丰收。以往最贫瘠的黑石村坡子地白番薯亩产也有近四石。
李明峪对于如此高的产量也是将信将疑,为了避免被小吏哄骗,于是他带着李霖和护卫到了赤山镇边上的田亩里好好看了看白番薯的出产,当父女二人看到脏兮兮的白番薯一个接一个的起出来,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