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烈明白这是有官员到访。

    待进得舱室,只见一个身着文山甲的中年将官与赵海明正相谈正欢。

    “下官赵烈见过两位大人。”外人在此,赵烈大礼参拜。

    “免了,起来吧。”赵海明说道。“此为下官犬子赵烈,粗笨顽劣,让张大人见笑了。”

    张盘微笑看着赵烈,“赵指挥过谦了,公子传信救全城,乃是全城军民的救命恩人,”张盘起身郑重一揖。

    赵烈急忙跪拜还礼,“下官不敢,大人过奖了。”

    赵海明口中连称“过誉了,张大人过誉了。”

    张盘正色回道:“此为代全城百姓施礼,公子当得。”

    赵烈再次施礼,“大人数次击败建奴,乃是辽沈之变后我大明辽东有数的名将,更是我等后进的楷模,今下官能送此信助大人击退建奴,实乃是我等荣幸,与大人数年孤军奋战于一隅相比,微末之事,我等后进实不敢居功。”

    张盘哈哈大笑,赵烈一语道尽自己数年艰辛,心中快慰。数年来,登莱支援时断时续,毛帅麾下岛屿众多,也不可能专属一地,主要支撑的东江各岛,他以区区数千军民能数次击败建奴,坚守旅顺至今辛苦自知。

    看看眼前少年,身材高大魁梧,面目微黑,眼光清澈,举止沉稳而果断,暗自点头,嗯,沉稳大气,不亢不卑,也只有这般多智果敢少年兵将才能火烧建奴,助守旅顺。

    “赵大人,此次下官到此还有一事相询,怎的登莱运抵的银两少了三万两?”张盘不解的问道。“还少了五千石粮秣。”

    “张大人,来此路上,我威海水师海广号与海藏号押尾遇风暴沉没,大部船员死难,唉,”赵海明眼眶发红,“都是追随赵某多年的弟兄,怎么向他们家属交代。”

    “赵大人节哀,”张盘刀砍斧凿般布满皱纹的脸上抽搐了几下,漂没就漂没,拿自家弟兄相咒,太过了。“不过,过几月一旦上冰封海或是建奴围城,我军旅顺只有依靠此救命钱粮。望大人垂顾。”

    “张大人,我威海水师真的损失两艘海沧船及船上银两,天地良心啊。”赵海明捶胸顿足,状极委屈。

    遇到大明心知度明的漂没,赵烈老老实实的旁听,至于两船是否沉没,赵烈心知没有,因为途中没有大的风浪,不过两船确实没在旅顺露面。两船在老虎尾外戒备。

    张盘捻须微笑地看着赵海明,心道,当真是这般巧,两艘战船沉没,就是押运钱粮的那两艘,我呸,骗鬼呢。赵海明则是回视着他,状极坦诚。张盘心里明白,登莱漂没两成,水师再漂没两成,这就是规矩,不用问,船没沉,自己也不是没干过。登莱一年欠饷三四个月,自己不弄些空头,不私下走私点货物来点钱,怎么养军,早叫建奴灭了。不过,老赵你这动静弄得太大了,用两条海沧船弄事,太过了。

    “赵大人,适可而止吧,你我面子上须得好看。”张盘心道,我要是真较真呢。

    “张大人,你事后可检点船只,断无差错。”赵海明正色说道。

    赵烈瞠目结舌,自己的老爹可算是铜墙铁皮,赵烈第一次发现老爹也是影帝级人物啊。唉,颠覆老爹在自己心目中的三观啊。

    另一个瞠目结舌的是张盘,真敢让人检点啊,不对啊,两条船难道真沉了,否则这赵指挥怎敢,若两船尚在,有司检点后,可是没有后路了。难道竟是真的。

    “好吧,既如此,我无话可说,不过,我旅顺若有战事,赵大人可千万予以方便啊。”张盘原也没打算讨来银两,这是常例,威海军还是能战敢战的,实大出张盘意料,张盘只是想讨个人情。是地,你们应该欠我的,不应该理直气壮啊。拜托,是你们漂没,不是我,怎么可以这般理直气壮,当真是不要脸天下无敌啊。

    “张大人放心,我威海水师与建奴誓不两立,今与建奴大战可做明证。”赵指挥回答的绝不含糊。老赵家与建奴国仇家恨在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于是,两位大人和和气气的告别,张参将回岸登城而去。

    “烈儿,两艘船上人员以及银两、粮草都由你掌控,”赵海明边喝茶边看着赵烈,“烈儿,你要明白官场中种种体例,漂没就是其中之一,饷银、粮草拨出有司就漂没一二,到了上官又漂没一二,至手中至多能有五成,为父也必定这么做,否则不容于官场,也养不了堪用的家丁。”

    “父亲,孩儿明白,”赵烈点头表示明白,“不过,这也是表明一个朝代到了末期的时候了。”

    “那就不是为父思量的事宜了,自有内阁和万岁担当。”赵海明一笑置之,他这个从三品的指挥使在文人眼里也不过就是个粗鄙武夫罢了。

第十七章 招募() 
两日后,夜不收回报,金军全部撤回金州,旅顺的保卫战结束了。水师决定撤离军旅顺,全力运送难民,旅顺的水师大小十余艘战船回到港口护卫,威海水师押后回航,张盘出南城送行,登州水师返航时,只有朱国昌送行,指挥使王佥挥袖而去。张盘自认威海水师敢战建奴,只要杀建奴,就是为了自己报仇,值得交往,至于登州与毛帅的矛盾他就不掺和了,也搀合不起。

    赵烈站在船头看着张盘向福山号施礼,赵海明回礼的场景,心头激荡,只要国家危难之时,中华大地从不缺忠贞之士,历史上张盘、朱国昌宁死不屈,旅顺全军为国捐躯,也许这些人不是什么所谓名士,甚至就是喝兵血的兵痞,不过,当外族入侵时,就是这些仕绅眼中的丘八之辈慷慨赴死,反是大明大多数的仕绅阶层都是屈膝投靠建奴,简直可说是跪舔,还不如这般粗汉有骨气。

    可惜,这般忠贞敢战之士在中国历史上总是悲剧收场,远的不说,大明的于谦,戚继光的悲凉经历,何等千古人杰死于帝制屠刀,猜忌,同时代的英国将领弗朗西斯。德雷克以海盗之身可以为国激战,荣耀封爵,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法国海外开拓的名将全国尊崇,两相比较,中华大地帝制的幽灵令人不寒而栗,压制对他产生威胁的一切,哪怕外族的刀已进抵胸口,中华大地已危在旦夕,还是如此的内斗不止。二三百年后她还是如此麻木,险些亡国灭种,这片土地上人们被同一种思想的幽灵禁锢了。

    张盘看着威海水师数十艘战船回航陆续驶出老虎尾,不禁生出孤寂的感觉,自己已是孤军守旅顺两年了,这是自己遇到的第一支敢战能战的外军,只可惜,他们又要走了,张盘明白旅顺的结局已经不在自己手中,而在登莱,在宁锦,两地接战、接济不利,旅顺必不能幸免,而自己却看不到一点希望,宁锦能守住已是不错,登莱同皮岛内讧不已,已是两个登莱巡抚与毛帅互参了,更怕的是,朝中东林与魏阉争斗不休,辽东建奴始终不视为大祸,建奴之祸再烈不过在东北山海关外一隅,大明中心在京城,精华全在江南,旅顺虽说已是大明在辽东唯一的飞地,唯一的桥头堡,不过在大明士林眼中也不过是荒僻的边地。也许,自己就是个战死旅顺的命,不甘啊,死难的几十口亲族在辽阳看着自己,何时可夺回朝思暮想的故乡,收拾父母妻子散乱的尸骨,为他们建立一个体面的可供后人凭吊的墓地。张盘迎着海风望着起航的船队久久的驻立不语。

    还有一人远远的看着愈来愈远的旅顺久久不语,大明在辽东最后的桥头堡在北方渐渐模糊,张盘与旅顺的命运也在赵烈的心头越来越来模糊,自己拯救了张盘和数千军民的性命,也小小的改变了历史,不过,也因此,张盘及旅顺的今后,自己再也无从把握,但愿,他们可以等到自己重来。赵烈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赵烈深感无奈,作为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大明唯一的清醒者,眼看中华的大船慢慢滑入深渊而无能为力,这是怎样的痛楚和无力。

    赵烈在甲板上久久呆立,随从众人看出公子心情不佳,也无声环立四周,别的相伴船上隐隐传来说笑的声音,更衬托出福海的静寂。

    福海号的静寂持续到双岛,水手的降帆,下锚声打破了静默,双岛小小的木质的临时港口容不下几艘船,只有沙船能靠上去。

    赵海明为了历练赵烈,没有上岸,难民事物有赵烈全权处理。赵烈等人乘小艇上岸,只见不大的岛上一片狼藉,垃圾到处,难民挤满全岛,已有不少难民随登州水师离开,但此地还是拥挤不堪,许多难民东倒西歪的躺着,赵烈带人进入其中,此地臭气熏天垃圾遍地,众多难民麻木的看着到来的兵丁,此处粮食还有,水师运他们到达时,留下不少粮食,还留下百余名兵丁维持秩序,不过,也就是勉强填个半饱,众人更多的是绝望,失去自己家园,亲人,以及自己熟悉的环境的绝望,他们不晓得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还有什么奔头。

    赵烈踏上双岛的地面,就被辽民的惨状所震摄,人间地狱不外如斯了。

    赵烈立即命令黄汉、万基、杜立、张鼓声等人带领兵丁维持秩序,将有伤病的人同健康的难民分隔开来,告知众人只能饮烧开的水,同时命令汪全等人书写告示,告之难民,他们将被船只运往山东,全部都有活计。

    同时,赵烈命令从船上卸载粮食下来,一定要让他们吃饱饭,毕竟到山东的海路也有两三天,太过虚弱的身体怕是挺不到山东的。

    种种举措在一天内发出,岛上辽民的惊喜不断,先是秩序好多了,不再是谁的拳头大谁就吃的多,伤病也有人看护,同时,粮食开始卸载岛上,一天可吃两顿饱饭了,最后,兵爷们贴出告示,他们会被运往山东,都会有地种,有工可打。登时,岛上不时发出欢呼声,这是难民知道好消息的欢呼,他们终于有了指望。

    第二天,岛上的难民脸上大都露出笑容,精气神大为不同了,水师兵丁所到之处难民不再胆怯的避开,而是主动招呼帮忙,两方可是相处融洽,气氛缓和。

    赵烈此时无暇他顾,他估算了水师大小船舶的运力,最多一趟三千人,来回八天,那么无论如何也得三个月才能将难民全数运到山东,赵烈砸吧下嘴,大明海船这点坑死人的运力,如今西班牙一千多吨的巨舰都有了,短程可运千人,几万人真不是个事,十余艘舰,三四趟功夫而已,威海水师是使出全身的气力也得是三月有余。吐槽归吐槽,赵烈还得安排船舶运送。

    毕竟,这几万人谁先上船,谁后上船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安排强壮的人手先出发,到了山东威海,还能为后续难民建造简易的难民营,身体稍差的正可将养几天,待得身体将养的稍好,下一批出发,如此反复,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等到最后的老弱到达时,就可以直接进入营中生活,此时营中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活计了,他们到达后正可将养身体,恢复气力。

    招来万基、黄汉等一众军余,按照这个程序叮嘱一番,命令开始挑选比较强壮的第一批上船出发的人,其他瘦弱的难民可以在岛上调养些时日,否则只是短短的几日航程就可能要了他们的性命。

    赵烈又折返船队,登上福山号,面见赵海明详细禀报自己的处置。

    赵海明对于赵烈的安排很是满意,赵指挥自咐如果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