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庶得正-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珺带着涉江与青蔓,从幄叶居的月洞门里出来,行不过两步便又回了头。涉江忙问道:“姑娘可是忘了什么?要婢子去替您拿么?”

    傅珺笑着摇摇头,站在原地未动,视线停留在眼前的院门儿上。那门楣上风细柳斜的“幄叶居”三个字,让她不由想起了王氏。

    王氏的字迹亦是这般,宛若氤着江南烟水,却又有着这方土地应有的风骨。

    还记得刚到姑苏没多久时。小姨王昭领着她来到这里,便曾指着这院门上的字淡声道:“这是我仿着三姐姐的字儿写的,尚有些不像。”

    她淡然的话语犹在耳边,让傅珺心中生出几分沧桑来。

    傅珺记着自己穿来初始,王氏亦曾握着她的小手教她习字。而今回头看去,隔着一千多个日夜堆积而成的岁月,王氏的身影连同那段回忆,依旧清晰如昨。只是,那记忆中的身影终究是不能再出现的了,而是化作了永恒的画面。一帧一帧。停留在傅珺的脑海中。

    傅珺微微垂首,望了望自己身上的雪湖色蜡缬纱洒冰纹窄袖对领腰襦,还有下头那条月白色暗纹六片纱裙。穿了近三年的素服,她已经惯于这样素净的打扮了。若不是沈妈妈一再说不好看相。她连头上那支累丝金雀钗也不会戴。

    光阴易逝。岁月倥偬。便有再多的不舍与留恋。她也不得不继续向前,将那个美丽而温柔的身影,抛在渐行渐远的旧时光里。

    傅珺自嘲地轻笑了一声。转身继续往前走。涉江与青蔓对视一眼,抬步跟了上去。

    自幄叶居至傅珺的外祖母宋夫人所住的锦晖堂,路程并不太远。知府的府邸规制比侯府小了许多,四进的院子规矩方正,旁逸出去的几间跨院便住着另几房人。

    傅珺的大舅舅,亦是王家的长房王昌一家子,便住在东边儿的蟾月楼里。据说这院子的名字是王昌亲改的,从这名字就能看出他身为大儒长子的压力,那是相当的大。

    王昌资质平常,读书亦了了,寒窗苦读十余载,方勉强考了个孝廉回来,其后再无寸进。

    所幸傅珺的外祖父王襄不仅在江南士林中声望颇隆,官场那一套他也颇能过得。托赖于父亲的人脉,以及母亲宋氏一族的帮助,王昌费心费力地谋了个姑苏府推官的职位。虽只是个七品小官儿,却已经是王昌仕途的尽头了。

    王襄是个豁达的人,子孙福泽他是抱着开放的态度的,对长子如今的官职并无太多想法,只要其安稳便好。

    然而王昌却不希望止步于此。他一直在努力找寻机会往上爬,与平南侯府的姻亲关系不啻是他的进身台阶。可惜傅庚身为庶子,与侯府的主流一脉关系并不好,虽在今上面前颇为得宠,但于王昌的前进之路帮助并不大。王昌却还是本着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态度,保持着与傅庚的通信,两下里虽不算热络,却也常有书信往还。

    及至王氏病故,王昌跟着王襄往金陵来处理丧仪,眼看着侯府这门姻亲不保,他便与唐寂又续上了亲。唐寂因感念傅珺当年帮忙救出幼子的恩情,与王昌倒一直往来着,亦时常托人捎带些东西给傅珺,三年来从不曾间断过。

    也正因如此,王昌与其妻任氏一直待傅珺不错,一应日常用度,皆比照着府里正经姑娘的份例。

    王昌膝下有两子两女,皆是正妻任氏所出。王昌醉心于仕途,十分注重自身品行,凡事皆以端庄方正为准则,因此这纳妾、通房一类的事情,他不只不热衷,还十分唾弃。傅珺冷眼旁观之下认为,自家的大舅舅恐怕是将这一点,作为了唯一胜出于乃父的优势了。

    王襄可是纳了个玉姨娘,还生了两个庶女庶子出来的。与之相比,王昌只任氏一个正妻,命中所有桃花全部斩断,其行止堪称正人君子。而他在私德上近乎于严苛的律己精神,亦很为他赢得了几分名声,王昌对此十分爱惜。

    王昌的长子王宗今年将满十八岁,是个端方的有为青年。遵循当朝先成家后立业的准则,去年便定下了与兴平伯家长女的婚事,日子就选在来年春天,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成亲后王宗便要全力准备后年的乡试。

    王昌的次子王安今年不足十五岁,天资不俗,是块读书的好料子,现正在姑苏府最知名的明心书院就读。

    这兄弟二人平素与傅珺来往皆不太多。一则男女有别,且年龄差得有些大;二则也因为傅珺守制三年期间,一应往来应酬全都谢绝了,与两位表哥的接触便更少了。

    长房还有两个女孩子,长女王宁今年十四岁,正到了相看婚事的年纪,因比傅珺大着好几岁,与她交集不多;次女王宓十岁多一点儿,与傅珺却是年纪相仿。

    说起来,那王宁身为这一辈女孩子里最大的,颇有长姐风范,行事温柔,为人端庄,并不难相处;倒是王宓,生就活泼的性子,只因傅珺的到来吸引去了父母的一部分关注,故此她与傅珺时常有些摩擦,其行事态度与傅珈倒有几分像。

    此外,尚有傅珺的两个表姐妹常过来玩,一个叫王宜,今年十一岁,另一个叫王宝,今年八岁。这两个皆是傅珺三外祖家的孙女儿。她们两个与王宓平素的关系如何,傅珺不得而知。但只要傅珺在场,这三个人必定会联合起来对付她。


 第119章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郑重介绍一下借寓在王家的某位寡居妇女,以及她的两个拖油瓶女儿了。

    这位寡居妇女也姓宋,单名一个芬字,与宋夫人同出于河南宋氏一族,小宋氏称宋夫人为二表姑,按理说,二人之间的亲戚关系算不得近。

    可是,也不知这小宋氏是怎么跟宋夫人拉扯上的,总之,在傅珺来之前,人家一家三口就住在这里了。每一年,傅珺都会听到小宋氏细细柔柔地道“奴家过些时候便带着闺女去京里寻姨姥姥去”。可结果呢?三年过去了,人家依旧稳稳地驻扎在知府大院儿里,根本不带挪窝的。

    小宋氏的亡夫姓姜,据说当年也是个小官儿,后不知出了什么事被捋了官职,降为平民,偏家里的田地又遭了蝗灾,颗粒无收,那家境便渐渐地败落了去。

    因小宋氏原就是填房嫁过去的,那姓姜的年岁大了,经不得这番折腾,不久便即病故。他前头太太生的孩子皆已成了婚,约摸与这小宋氏关系也不大好,哪里会奉养这妖调得不成样子的继母,便将她赶了出来。

    小宋氏便投靠到了宋夫人这里。宋夫人念她可怜,便收留了她一家子。这小宋氏十分会来事,每日里温温柔柔地,做出一副贤良柔顺的模样来。偏宋夫人最吃她这一套,越发将她看得亲近,对她照拂有加。渐渐地,小宋氏在知府大院里便如鱼得水了起来。

    小宋氏膝下无子,只得两个女儿。大的今年十三岁,名叫姜嫣,小的那个只比傅珺大一岁,叫做姜姒。与她们的母亲一样,这两位姜姑娘皆是走柔弱小白花的路线,唯一的区别在于,姜嫣是柔弱里带着几分娇媚,姜姒则是柔弱清纯一路的。

    如果说,傅珺与王宓那三人之间的矛盾是可调和的,那么傅珺与姜嫣、姜姒之间。则根本就是水火不容。

    自傅珺进府后。这姐妹二人见来了个美貌的表姑娘,自觉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便对傅珺十分厌恶。那时她们也不过才八、九岁的年纪,便已颇具乃母之风。自己不出手装柔弱。只挑唆王宓、王宜她们几个。今儿绊个腿。明儿砸杯茶,那些小伎俩真是防不胜防,若非傅珺是个成年人的灵魂。只怕现就吃不了的亏。

    傅珺原先是跟着长房住的,姜氏姐妹便时常借机过来串门儿。她们欺傅珺才经丧母,又听说是被侯府赶出来的,只当她好欺负。她二人眼皮子又浅,哪里见过侯府里的那些好东西?进了傅珺的屋子那手脚便来去不停的,眼睛更是四处乱转,只要见着好的,或开口索要,或不问自取。

    傅珺活了两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没脸没皮的小偷。

    她也不急,也不与她们争,由着她们拿了好几样东西去。待过了几日,便专挑了个王襄在的时候,穿着一身孝服便去了锦晖堂。

    当着王襄与宋夫人的面儿,傅珺将被盗物品清单呈上去一份,另一份则直接甩在小宋氏的脸上,端出侯府姑娘的款儿睥睨道:“尔欺我侯府无人么?”又指着姜氏姐妹冷笑道:“作乔作致,是为贼也。”

    小宋氏先还柔声叫屈喊冤的,在宋夫人面前哭得十分可怜。可是,待许娘子指出那姜嫣耳朵上正戴着傅珺的琉璃坠子,姜姒的手腕上亦串着傅珺的碧玉葫芦串儿,那上头皆是有记号的,小宋氏便是想抵赖亦无从抵赖去,便只好掩面抽泣着不说话了。

    王襄听了傅珺所述,便沉下脸来问怎么回事。

    一直掌着内宅事物的任氏便此登场了。她一面沉痛自责管家不力,一面便将话引到了小宋氏身上,终于成功地拿到了王襄的命令,实施了她盼望已久的查抄策略,派人去搜了小宋氏住的西跨院儿。

    那次查抄的结果相当之惊人。下人们从那院儿里不仅搜出了傅珺的东西,还搜出了好些长房与宋夫人房里的东西,甚至还有王襄前些时候不见了的一个玉螭玩物。

    王襄大怒,当即便要赶人走。那小宋氏见势不妙,直接便哭晕了过去。姜氏姐妹紧随其后,说是犯了心口疼的毛病,一家三口齐上阵,直挺挺地躺倒在了锦晖堂。

    那一回傅珺是卯足了架势,一副咄咄逼人的模样。而与之相比,小宋氏母女三个便显得弱势了许多。宋夫人虽明知她们有错,却也硬不下心肠来赶她们走。

    更何况,她私心里对傅珺的感情,远不如朝夕相处的小宋氏母女来得深。傅珺此举当面打的是小宋氏的脸,宋夫人却也未必没受波及。

    因此,宋夫人便拿出小宋氏寡妇失业、教养不及,姜氏姐妹年纪还小不懂事的理由来,跟王襄说了半天的情,王襄却执意不允。宋夫人一怒之下摔了手里的杯子,王襄拂袖而去,这事儿便这么僵住了。

    任氏知道自家婆母的性子,那是处处以公正慈悲自诩,脑筋还特别死板,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见宋夫人铁了心要留下小宋氏,而王襄却是心疼外孙女儿受欺,两下里闹得十分不愉快。她这个做儿媳的断没有这么看着的理儿。

    这任氏也是个颇有成算的,见状便献了个折中之策:小宋氏一家仍旧留下,却需从西跨院儿里搬出来,挪至旁边儿的沁竹院居住。

    那沁竹院建在宅邸西侧,原先是做客院用的,后因那院子与内宅只一墙之隔,不便留住外客,便此闲置了下来。

    任氏便向宋夫人细细地分析道:“芬表妹此番为老太爷所厌,若一味强留她们住在西跨院儿里,老太爷见了必会不喜。媳妇的意思是,先将芬表妹一家挪到沁竹院儿里,那院子清幽雅致,又十分干净,跟咱们只隔着一道月洞门儿,出入何其方便?如此一来,您什么时候想见芬表妹了,叫人传个信儿过去便是。老太爷见人不在眼面前,想必也不会再追究了。”

    宋夫人听了这番分析,意有所动,犹豫地道:“沁竹院虽好,终是偏了些,她们一家子母弱女幼的,会不会委屈了些?”

    任氏便笑道:“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