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一般称女道士为道姑,客气点就尊称仙姑,但李培诚发现这两个称呼用在眼前这位灵秀的年轻道姑身上却有些俗气。心里就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眼前的道姑,犹豫的时候,目光便直视着俞婉馨,这才发现眼前的女子确实是人间难得的尤物。尤其是那双眼眸,明净、清澈,似春水般灵动,又宛如幽深的潭水,深邃、静谧。
俞婉馨见李培诚看着她,却不言语,心里就有些不喜,但话既已问出口,却也不好扭头就走。
李培诚见俞婉馨黛眉微皱,心里一惊,方知自己一时走神了,情急中脱口而出道:“仙子有什么事情请讲。”
这话一出口,李培诚发现自己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称呼。
俞婉馨很满意李培诚对她的称呼,一路上不少男人都是色迷迷地叫她小妹妹,气得她几乎要当众揍人。所以闻言,柳眉立刻就舒展开了,对着李培诚微微一笑,道:“我想问下往天目山怎么走?”
李培诚闻俞婉馨也是往天目山行,心里微微一动,便笑道:“我刚好也是要去天目山,正准备包辆小车前去。仙子如果不介意跟我这个俗人一起走,就搭我的顺车吧,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那障眼法虽然是个小法术,但俞婉馨毕竟还只是后天之躯,施展起来却也是有些耗费精力,况且那种骗人的把戏用起来总是心虚。闻李培诚刚好要去天目山,而且他的话也说得很明白,让她搭顺风车,不收钱。所以俞婉馨闻言,心中暗自一喜,便答应了下来。
俞婉馨车上用假钞之时,心跳脸红,李培诚便知道她是迫不得已。本来他是准备继续坐中巴车,俞婉馨这么一问,他便临时改变了主意。果然俞婉馨无法拒绝李培诚抛出的橄榄枝,应了下来。
李培诚也没表现出过多的高兴,只是很适当地表示了荣幸。俞婉馨从小就在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华盖山洞修炼,人虽聪颖过人,但对世俗间的弯弯道道却并不了解。李培诚的好客,以及目无邪光让俞婉馨对李培诚越发的产生好感,压根没去怀疑。
李培诚包了辆出租车,自己坐在副驾驶位上,让俞婉馨坐在后排座,这种安排让俞婉馨很是满意。
一路上李培诚偶尔侧身,有意无意地介绍上一些杭州、临安的情况。俞婉馨深居山中,孤陋寡闻,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地连一点警惕心也没了,到后来便主动发问。
“对了,说起来我们也算是认识,我叫李培诚,还不知道仙子怎么称呼,在哪座山修身呢?”李培诚笑着问道。
“我叫俞婉馨,在温州永嘉。”俞婉馨觉得这事也没什么好掩瞒,便告诉了李培诚,只是具体的修炼之处却没说出。
“哦,那样说起来我们算是老乡了,我也是温州的。”李培诚笑道。
李培诚这么一说,涉世未深的俞婉馨感觉李培诚更亲切了。
天目山隔临安县城并不远,两人不时聊上几句,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天目山南大门。
下了车,李培诚很绅士地为俞婉馨开了车门。容成大玉洞天(既华盖山洞)内,修炼之士很少,连她算在内也不过五个人。一位师祖,一位师父、一位师叔,还有就是她和长了她六十岁的师兄。洞府内的人都是老古董,虽然个个仙风道骨,淡泊云天,但却哪里会讲什么女士优先,尊重女士,不要让她端茶倒水算是宠着她了。
李培诚下车为女士开门,在如今的社会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但看在俞婉馨眼里,却是说不出的体贴、细心,动作说不出的优雅。心里暗暗将洞府里的那些老男人跟眼前的男人一比,发现在这方面那些人给眼前的男人提鞋的资格都不够。
可惜他不是修真人士,要不然跟他在一起修炼,生活肯定有趣很多,俞婉馨心里暗叹道。
李培诚自然不知道俞婉馨脑子里正把自己跟那些老古董进行比较,见她下了车,就道:“我要到大树王景区,不知仙子要到哪里,看看是不是顺路的?”
西天目山以“大树华盖”闻名于世,拥有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有一株柳杉早在宋代即称为“千秋树”,明代已是四五围大树,树龄长达径2米以上2千余年;清代高宗纯皇帝乾隆南巡游览西天目山时,封此树为“大树王”,但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影响已于二十世纪30年代死亡,不过大树王之名却留了下来。大树王景区除了柳杉群落外,还有许多其他古老的树木,不少高龄银杏树也在那里。
俞婉馨不疑有它,道:“我要去四面峰。”
李培诚在来之前看过天目山的地图,闻言心里一喜,道:“四面峰就在大树王景区附近,看来我们还可以同行一段路程。”
李培诚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已经暗自决定得抽空去趟四面峰,看看那里究竟有什么玄虚。
俞婉馨闻言,心里也颇为高兴,道:“刚才让你破费了,车上本想讲些养生修性的道家之法与你听,只是车上有外人不方便,如今刚好,就一路走一路讲吧。”
李培诚闻言,心里暗暗好笑,这小道姑心肠倒不错,虽然我用不着,但却也算是承她的情了。
这话李培诚自然不说出口,而是微笑着感激道:“仙子看起来仙风飘逸,浑身散发着灵气,我早就想请教了,就怕唐突。”
俞婉馨心里想,你一个凡人懂得什么灵气不灵气的。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这话听起来却很享受,洁白的俏脸,竟然因此飞上一抹红霞,却是说不出的动人。
…………………………………………………………………………………………………………
今天两更,第二更大概要晚上九点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137章 真人相聚()
四面峰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峰上有松树、杉树等,叶色翠绿,树冠如盖。峰突出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莫测其底,形胜险绝,峰前远眺,犹如万马腾云,脚下山峦起伏,林海苍茫,深谷幽壑,云蒸雾绕,色彩绚丽,如入仙境。明代慎蒙《游天目记》称四面峰曰“深、邃、幽、寂、奇、丽六者兼之,古称蓬菜仙岛,真为不忝,此天目第一奇绝处也。”峰顶有立玉亭,驻足亭内,全山景色一览无余。
世人只知此峰突出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莫测其底,却不知道在峭壁之下,云雾之中,别有一番洞天。盖因那是上古仙人在此处开辟了洞府,布了五行之阵,又布障眼隐形之阵,世人凡眼根本无法察觉。
且说那深谷之中,有一平台从峭壁探出,有数亩方圆,几棵老松抓在平台下面的峭壁之上。平台后面有个丈余高的山洞,山洞有石坎,石门,山洞之上写着天盖涤玄洞天,也便是传说中三十六小洞天之天目山洞。
有一个童子拿着把扫把在平台上扫着落叶,不时抬头看着天空,却丝毫不怕上面游观之人看到,盖因他们根本看不到。在世人眼里此处悬崖峭壁,偶有杂草小松夹缝生存,却根本没有平台。
洞内别有天地,颇为宽广,有近百亩方圆。中间有一十来亩的水池,水池清澈见底,有鱼有龟在池中游弋,隐隐有仙灵之气从池底飘逸而上。池周围郁郁葱葱,古树药草。有一木桥蜿蜒于池面,直通一古朴道观。
水池边,一垂柳之下,两道士正在对弈。
一位童颜鹤发,鼻高额宽,宽袖青袍,颇有神仙气质,此人正是华盖山洞平云真人,俞婉馨之师父。
另外一位身材雄伟如山,一袭古朴青袍,一头黑发随意扎起,颜容俊美,竟是一飘逸中散发着狂放的中年美男子。此人便是天目山洞洞主姜青真人。
姜青真人身后束手而立一年轻美男子,只是他的身上有股傲气,虽然收敛得很好,但却仍然让人不想与他接近。此人是姜青真人弟子江子华,虽有傲气,却也有傲的资本。看他的年纪不过三十岁不到,却已经是先天境界了,或许再过不了多久便能凝化真气,真正步入修真行列。
平云真人很显然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不停扯着胡须,最后长叹一声,道:“姜真人不仅修为领先我,早我一步踏入金丹大道,就连棋艺也胜贫道一筹,不服却是不行啊。”
姜青真人闻言哈哈一笑,道:“平云真人过谦了,贫道无非运气好一些而已。”
虽是这么说,姜青真人的脸上却仍然忍不住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浙江有古人遗留三大洞天,九小洞天。那三大洞天占着先人恩泽,有灵山灵水,故得天独厚,能人辈出,比九小洞天实力稳稳胜了一筹。而天目山洞虽是小洞天,在九个小洞天内却是别树一帜,实力隐隐领先。
天目山洞实力领先其他小洞天原因之一,便是姜青真人已经步入了金丹大道。
平云真人见状知姜青心里得意,但也不点破,只是仰天长叹一声,道:“据传上古时代,地大物博,洪荒原野,高山峻岭,灵气浓郁,仙法玄奥无比,修真能人辈出。却不知道何故到了如今却地窄物稀,灵气枯竭,上古道典不见踪影。我等虽然一日不敢偷懒,却也无非比常人多活一些时日。”
姜青闻言,心情也有些沉重起来,他能步入金丹大道,却是因为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先人遗留下来的碧霞石。有碧霞石相助,修炼速度方才大大提高,与近期步入了金丹大道。只是这事,他却不会对任何人说。
平云真人年长姜青数十岁,已是凝气后期,他见姜青有得意之色,生怕他骄傲自满,误了修炼,故一番感叹,乃是好意提醒他。见姜青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知话语起了作用。便哈哈一笑道:“姜真人已结金丹,便有资格入昆仑仙山听那玄妙道法,说不定哪日便能炼成元婴,到时便真是半仙之体,上天入地,何等逍遥。”
姜青真人虽然在修真人士中算是有些狂傲之人,但却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知道要修至元婴,却是难如登天,所以闻言感叹道:“修道之路漫漫而无穷,难!难!难!”
姜青真人连说三个难字,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这些数百年如一日修炼的人方能体会。
站立与姜青背后江子华眼中却有不服之色,只是没多言。
两人正感叹间,洞外传来鹤唳之声。
“肯定是仙都山洞天的赵冶真人到了。”姜青道人收起感慨,说着便向洞外走去。
那扫地的童子仰头望天,只闻鹤唳却不见鹤来。正奇怪间,却又闻飞禽扑翅之声,接着就见谷中云雾一阵翻滚,蓦然多了一骑仙鹤之道士和一御剑道士。
那御剑道士长得跟那仙鹤的两条骨感十足的长足一般,瘦得似乎风一吹就能把他给吹倒了,只是他的相貌倒是清瘦慈目,颇有得道高人的味道。仙鹤上是一位年轻的道士,身材修长,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有点像小白脸。
那瘦高老道士,正是姜青嘴里所说的仙都山洞天的赵冶真人,那小白脸是他的徒弟林崇杉。
“道友来迟了。”平云真人与赵冶真人素来较好,故出了洞门,就笑着迎了上去。
“不迟,不迟,九小洞天我也算是第二个到了。”赵治真人人虽长得瘦高,声音却很宏亮。
“赵真人别来无恙!”姜青上前行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