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一系列变故后,英国议会幡然醒悟,知道光靠英国一个国家是吃不下中国的,便鼓动法国人共同出兵,最后以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最强大的陆军,组建一支超豪华部队,派遣到中国来。
不过,这样一来,英法联军到达中国海域,已经是1851年的事情了。
华夏盟本来有在1851年北伐清廷的意图,但此时也只能调转枪口,先对付不期然而至的欧洲强盗。
于是,李仙给海军下了一个令后世诟病不已的死命令,那就是“决不能正面作战,坚持骚扰其后勤船队”的命令。
海军当初的建造方向就是“不见得能打过对方,但一定要跑得掉”,所用军舰多是快速的轻型巡洋舰,在造船技术屡做突破后,还引进了大量蒸汽军舰,执行后方和侧翼骚扰任务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对一下自负天下无敌的后世青年来说,这种作战方式却是过于保守,也不过瘾。
总之,华夏军和英法联军的作战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英法联军实力强劲,但迟迟找不到华夏军的海军主力做决战。
后来便派兵登陆作战,先后在海南岛、广东、福建、大员岛和浙江等地的华夏军占领区发动进攻。
华夏军的海军实力很差,但陆军水平却很高,虽然因为英法联军拥有制海权,很难集中优势兵力,依然打出好几场经典的战斗,让向来骄傲的高卢鸡明白皇帝陛下指挥下法兰西在陆上唯我独尊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到得最后,英法联军进入渤海,试图跟清廷联合,来个合力剿灭叛军什么的。
只是,这一下真正触及造反者们的逆鳞了,而且北方民众对联合外国人剿灭叛军一事极为反对。
华夏军的海军之前一直以偷袭为主的,此时便开始主动出击,凡是落单的外国船只皆在攻击之列。
到得最后,英法联军的后勤压力实在巨大,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终于明白就是清廷愿意跟英法联军精诚合作,对整个中国的大一统格局也没什么实质上的影响,反而有可能导致上万士兵的损失,最后只能怏怏而去。
不过,英法联军在走之前从清廷敲诈了大批文物和钱财,走之前还特意到日本,让日本开埠,打破数百年来闭关锁国的局面。
到了最后,英法两国与华夏军签署简单的贸易合作协议,鼓吹贸易自由,谈论以后的亚洲格局等之后就悻悻然而去。
华夏军上下倒有很多人希望让英法两国缴纳战争赔款,不过高层人士都清楚,英法两国连四千吨以上的螺旋桨式蒸汽船都拿出好几艘过来,而华夏军就是一千吨级别的蒸汽船也才勉强建造,造船技术相差太大,此时提起战争赔偿什么的绝对是自取其辱。
不过,华夏军也不是没有收获,考虑到华夏军的陆军实力极为庞大,已经隐隐凌驾在英国陆军之上,就是法国陆军恐怕也有所不如,再加上华夏军实际上控制了外国人到华经商的所有航线和港口,英国人终于在鸦片贸易上面改口,承认华夏军禁烟活动的正当性,承诺将遵守华夏军的法律,不再向中国销售鸦片。
华夏军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应付英法来的强盗,太平军所占的地方主要在内陆,反而没受什么冲击,便想趁机大肆扩张。
可惜,太平天国自己内部也矛盾重重,而且湘军这几年在战争中也逐渐成熟起来,又获得英法联军出售给清廷的大量现代火器,竟然顶住太平军的进攻,还打出多场像样的战斗来。
时间进入1852年以后,出了一件大事情,就是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严重的倾轧,在南京出现严重的内讧,东法王杨秀清被多名魔教高手围攻致死,整个南京的天都变了,史称“天京事变”。
第四百四十九章 仙武文明的高潮()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全民修炼在清朝最新章节!
就在华夏军和清廷同时表达震惊的时候,南京的内讧又一次升级,先是北王想杀翼王,然后是翼王反过来杀死北王,最后翼王又被南京的残余势力所排挤,只能启动所谓的西征,带着二十万主力退回广西。
一度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落到低谷,给很多造反者们心里留下阴影,如果华夏盟内部也出现类似内讧,比如混元宗和三元观之前发生内斗,那么现在的大好局面就很有可能就此失去。
事后,李仙和玄正联合发声,要求太平军不要对自己内部人员采取过于惨烈的手段,呼吁盟友们紧密团结起来,又频频一起在公开场合出面,强调两大势力间的传统友谊,总算打掉了一些忧虑。
太平天国出现内讧后,实力大损,让原来处于劣势的湘军看到机会拼命反扑,在安徽和江西等地抢回好多地方过去。
清廷对此局面欣喜若狂,觉得大清中兴的局面就要到来。
不过,华夏军之后就以支援盟友的名义大肆出兵,特别是混元宗和三元观,从铜陵和芜湖一直打到九江,兵锋直指湖南的湘军老窝,不仅将失去的地盘全部收复,还从湘军手中夺下大量地盘。
事后,华夏军就将夺占的地方收为己有,丝毫没有还给太平天国的意图,使得太平军高层很不高兴。
只是,到了这时候,太平军的实力严重缩水,更重要的是底层士兵和军官的战心几乎到了谷底,太平军就是想武力夺回地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之后,在1853年,华夏盟终于誓师北伐,从扬州出兵,一直往北方打去。
其实,如果没有太平军那些破事,李仙在1852年就想出兵北上的;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的事情,估计1851年就往被进攻了。
这时候,华夏军的兵力已经变得异常雄厚,光是李仙的混元宗部就有二十万正规军,三元观也有十万兵力,太平军以外的其他盟友联合起来,也有十万以上的兵力,用以讨伐清廷是绰绰有余的。
李仙亲自担任北伐军的统帅,率领混元宗十万兵马和联盟军队的十万兵马,总共二十万兵力,从扬州出发,顺着运河一路北上,以不可阻挡之势步步推进。
清廷手里此时只有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兵和湘军可堪一战,但是遇到二十万火器军队就有些螳臂当车了,就是异人殿全力支援,派来当初在福建给李仙部造成多次困扰的骑兵队伍,还有大量武者部队,也没法击败或阻滞李仙率领的北伐军。
到了最后,北伐军一直推进到北京城外,又有海军从渤海登陆到天津,把整个北京城都围困了起来。
经过三个月的围困后,清廷终于投降,统治中国两百年的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
清廷宣布退位后,华夏盟自然接过京城的防务,接手北方的广大地区,并向天下宣布华夏国的成立。
欧洲诸国对华夏国的建立心有不甘,觉得这不符合欧洲诸国在亚洲的利益,但是此时的华夏盟已经非常强大,单以陆军实力而言,就是光靠李仙的混元宗系就有实力单挑英国的全部陆军。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诸国只能屈服,派使节祝贺华夏国的成立,商讨一系列的合作事宜等等。
不过,华夏国成立后,内外矛盾还是很多的。
别的不说,华夏国的主体华夏盟是北方和南方的大量武学门派联合起来成立,实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但实际上互不统属,就是混元宗实力最强,也没有对其他门派直接命令的权力。
除此之外,清廷在中国大地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还有十三异人建立的异人殿虽然经受很多损失,但依然相当强大,只是看到在主世界事不可为,就退守自己的洞天福地,还用特殊方法封锁空间,让外部的人很难找到或进入福地而已。
明朝灭亡后,中原的各大门派就用过这一招,苦苦扛过两百年后才好不容易翻身,这次就轮到异人殿采用这种方法了。
另外,现在主掌天下的混元宗率领的华夏盟,但是太平天国一直游离在华夏盟体系之外,自成一个势力。
虽说经过几次惨烈的内讧后,太平天国实力大损,但依然占领着广阔的地域,不管是其军事实力还是统属的百姓数量,都仅次于混元宗和三元观之下,实为天下第三大势力。
如果华夏盟过于强硬地要求太平天国听从华夏盟的调配,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内战,其惨烈程度恐怕不比北伐清廷的战争差。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华夏盟只好推出以各大门派主导的联省自治政策。
这种联省自治模式,就是以起兵讨伐清廷的各大门派为骨干,按照目前实际控制的区域,划分统治范围,进行自治,建立适当的法规和行政机构。
这种执政方式,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当前美国的制度,各个省享受相当大的自由,还能自己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只是需要在外国入侵等重大事情发生时,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出兵保卫主权而已。
当然,这种制度自然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抨击,就是到后世依然受到诟病,被批评为披着民主和联省自治外衣的军阀割据。
不管是李仙还是玄正,对这种联省自治模式都不喜欢,但是如今有能力建立统一政权的只有混元宗和三元观…太平天国或许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但因为之前数次的内讧,名声都弄丑了…如果这两个门派但凡显露出一丝统一天下的意图,中国就要进入诸侯混战的时期。
中国历次改朝换代都经历过惨烈无比的混战时期,按照现在的大小门派拥有的军事实力和行政能力,这一次的内战惨烈程度会远胜以前任何一次的统一战争,时间跨度甚至有可能超过数十年。
在外面有列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内战,会丧失华夏复兴机会,要被欧洲列强压制数十年,在这种情况下,混元宗和三元观都只能向现实情况妥协。
在这种背景下,华夏盟的各大门派终于同意采用门派自治模式,然后经过一系列扯皮和讨价还价,或者说是谈判,终于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商定享有的权益等。
太平天国一开始对这种做法不屑一顾,但等到华夏盟将全国的地盘都划分个七七八八,才如梦初醒,明白如果自己再一意孤行,那么华夏盟内部的纠纷消除后,下一步就要统一意见,共同向太平天国出兵,然后将太平天国现在的地盘都瓜分了。
太平天国众人一向自视甚高,将自己看做跟华夏盟整体平起平坐的势力,但经过之前的内讧实力大损,而且很多高层都明白真以军事实力而言,单是混元宗就能把自己打败个三四次的。
偏偏华夏盟在李仙指导下一向用兵谨慎,只占领有重要军事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地区,而太平天国则喜欢到处扩张,使得魔教目前横跨七八个省份,单以地盘而言比华夏盟的任何一个门派都广大。
太平天国和华夏盟之间一度产生严重的对立,甚至使得李仙下令军队到太平天国统治地区外围严阵以待,还派海军舰船到南京附近巡逻。
经过半年左右的对峙和数十场小规模冲突后,太平天国终于明白事不可为,屈服下来,跟华夏盟进行谈判,最后还是获得了广西和安徽、江西的大半个地区,但其他省份的占领区则放弃了,甚至连原来作为都城的南京也让出来,送给华夏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