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民修炼在清朝-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他这一招还真赌对了,孙道远皱了皱眉,但也不好意思就这么把人撂下,只能想办法把人扶起来。

    华夏军占领广州后,并没有禁止城内士绅出走,导致很多大家族为了避开战乱,离开广州城,其中一些跑到清廷管辖区,有一些跑到香港,还有直接下南洋的,各种选择不一而足。

    三元观的玄正曾经花大力气收购这些家族离开时留下的各种产业,投入数百万两真金白银收购数百家工厂作坊,但是以广州之大之繁华,三元观一家就收购全部产业是不可能的,甚至连一半的一半也没有。

    孙家和薛家都是因为基业都在广州,咬牙留下来的家族,家境相近,又都是干公认的苦力行业的,关键时刻互相扶持一下是应该的。

    两个人跟着人流走了一会儿,看着周围的景况,不由惊叹起来。

第三百七十九章 造船的念想(求订阅)() 
一  原来,这三元观围墙里头竟是片木头世界,到处都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木头,其中有些是用来烧火用的柴火,但偶尔也能看到大量原木摆在一块,木材质量明显不错。

    孙道远对木材之类的东西特别敏感,便明白这柴火的量至少有两三百万担,一堆一堆码放在一起,竟如山如海,无边无尽。

    广州的柴火价格,在中英战争打起来之前是五分钱一担左右,到了如今多次涨价,市面上平常能达到一钱二分到一钱五分。

    虽然这东西价格不高,但备不住需求量大,每家每户都要用上,广州一年的柴火消耗量在一百万两以上,按总量而言就是两三千万担。

    华夏军近日在广州建立所谓的供销社,在各个好地段租赁或购置店铺,大力销售粮食、木柴和布匹等紧俏物资,其中木柴还是大头,价格比市价能便宜两成以上。

    广州城里也有暗地里囤积货物的商人,都觉得华夏军为了稳定物价,低价供应各种物资,也就能坚持当前的一小段时间而已,全靠前段时间没收的清朝库存来支撑,实际总量不会太多,因此一直暗地里跟华夏军斗气,不把各种物资价格降下来,甚至花钱购买华夏军的便宜货。

    这些商人想的就是等到华夏军的物资供应不上,就把手中的货物高价卖出去,从中赚一笔大钱,也不管这些东西与民生息息相关,这么一番作为会让很多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不过,孙道远看到这么多木柴,便知道那些商人的主意恐怕打错了,至少在木柴这一块是行不通的,三元观的木柴储备竟达到数百万担的程度,足以弥补清廷禁运而引起的木柴缺口。

    当然,孙道远作为船行老板,更关注的还是那些明显不属于柴火的,看起来价格很不错的木材。

    孙道远看着周围人少,便带着薛胖子走到放在空旷处风干的原木堆旁边,用手摸一下,再敲一敲听声音,仔细观察这些木材。

    孙道远做了大半辈子的船行老板,对清国数千种木材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偏偏就认不出这些木材属于什么样的数,只是看着木材纹理紧凑,相当坚固,应该是能做船的好木材。

    孙道远刚想从腰间拿出刀来,扎这些木材看看,才想起来自己平常会用的小刀没带来,出门的时候就留在家里没带。

    “薛老爷,身上有刀没有,借一下用用,如何?”孙道远问道。

    “我身上怎么会有刀呢,都没带过来。

    两位大帅有请,我们带刀赴宴像什么话,自然在来之前都留下的。

    孙老爷,何必跟这些破木头过不去呢,还是赶紧到前面要紧。”薛胖子对这些木材却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催着孙道远往前走。

    孙道远心里不由暗骂起来,此次赴宴为了避讳,他自己也没有带刀来,此时就有些麻烦了。

    他在这里有些不甘心,旁边却有人仗义相助,递过一把相当锋利的匕首过来。

    “我这里有吧小匕首,孙老爷大可拿去用用。”那人说道。

    “多谢了。”孙道远大喜过望,也没细看那人长什么样,只是胡乱道谢后就拿起匕首,扎入那些原木里头,仔细感受匕首进去的感觉,然后又切出块木条,仔细观察。

    等做完这一切,对这些木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孙道远才想起来要把匕首还给人家,刚转过身要跟人说几句感谢的话,但看清那人的面孔,不由浑身都僵了起来,腿上一软,就想往地上一跪。

    “孙老爷,你是船行里的高手,对各种木材都很熟悉,你看这些木材质量怎么样?能用来做船吗?”来人也不在意,只是盯着孙道远问。

    “小民见过李帅。”孙道远心里却是乱糟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就想跪下磕头,好不容易才被人拦住。

    原来,来人却是李仙,孙道远跟李仙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但在好多场合都远远地看过,因此能认出来。

    “孙老爷客气了,你知道我们华夏军尊崇军礼,废除跪礼,不兴这一套的。”李仙呵呵一笑说道。

    “大帅客气了,小民只是一介白身,大帅直呼我姓名即可。”李仙说得客气,孙道远却受宠若惊,不敢让这掌握广州数百万人生死的混世魔王叫自己老爷。

    “那我就叫你孙老板吧,这样叫起来方便。言归正传,你看这些木头怎么样,能做船吗?”李仙问道。

    孙道远看了看周围,发现薛胖子也是一副被雷到的样子,既想着跪下请安,又有些跪不下去的样子,却是早就让李仙用另一只手架住了。

    李仙在广州士绅和商人们之间的风评并不好,就有着杀人如麻、混世魔王等称号,根本就不是演义里常出现的清官或明主的形象,说白了大家是怕李仙掌握的武力而已,而不是因为李仙这人有什么魅力。

    不过,像孙家和薛家这样的家族在广州城里只是垫底的,从事的是贱业,本身又是白身,没有功名,比那些传承悠久的士绅家族相差很多,就是商人中也有很多比他们强的,倒轮不到他们品评华夏军统帅的毛病。

    孙道远遇到李仙心里就有些恐惧,但也知道自己必须好好回答李仙的话,否则可能就有莫测的祸根。

    “这些木材看着是不错的,足够坚固,听声音也很清明,倒是好木材。

    这用来做家具什么的应该没问题,只是韧性有些不足,恐怕不能做远洋大船,而且最重要的是似乎干燥的时候有些问题。”孙道远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只是鼓足勇气,将自己的看法都说了出来。

    “哦,孙老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看出这么多,也算难得了。只是,这木材的干燥有什么问题,还请说下。”李仙面无表情地说道。

    “我看着木材看着干透了,但刀子插进去后又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就不是纯风干的木材,应该是按照西洋做法先烘干,再风干的。

    这样一来,的确能加快干燥的速度,但多少会影响风干后的质量,再加上这木材原先就有些不足之处,这只能用来做近海船什么的,用来做大船就很勉强了。”一涉及到自己的专长,孙道远就侃侃而谈,把木材的优劣分析得很透彻。

第三百八十章 合作造船(求订阅)() 
一  “孙老板果然高明,这里还有其他种类的木材,你看看能不能大用?”李仙竖起大拇指,夸奖孙道远说得好,然后拉着孙道远看周围其他种类的木材。

    孙道远被拉着看十几种的木材,感觉这些都是未曾见过的树木种类,有的质量很好,有的很一般,还有一些只能用来做柴火烧的,便都一一评点起来,顺便跟李仙聊起各种船只的制造方法。

    这一谈,孙道远才发现李仙对造船行业非常熟悉,对西洋船只到中国硬帆船都了解得很透彻,从所用木材、工艺到东西方造船术的优劣差异,都能说得很精到,在很多方面都比孙道远这个船行老板还要精深一些,倒让孙道远感到佩服无比。

    李仙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实只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而已,孙道远自付自己年轻时可没这份学识,好吧,就是现在比起来,似乎也比对方差一些。

    “李帅真是博学,对造船一事知道这么多,比我们这些数代浸淫船行的人强多了。”孙道远不由真心实意地拍马屁。

    “只是看得多而已,真要动起手来,可不见得怎么样。”李仙呵呵一笑说道。

    “我关注过你们孙记船行一段日子,说实话你们孙记船行并不是广州最大的船行,也不是最老的船行,但就是有股子重视技术的劲。

    广州大部分船行都在用世代传下来的技术,说白了就是吃老本,相对而言孙记更在乎引进西洋技师和技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还是广州最早引进西洋式船坞造船的船行吧?”

    李仙这明明是夸奖,孙道远听完却是双腿一软,就想往地上跪下来。

    对商人而言,引起官员关注可不是什么好事,往往就伴随着谋夺家业和商路等种种套路。

    “我孙记船行只是个小地方,不值得大帅关注。”孙道远急忙说道。

    李仙却不在乎孙道远表情的变化,自顾自说道:“我看孙记不错,想跟你们一起合作造船,不知孙老板意下如何?”

    “那当然是好,我孙记就给大帅报销三艘,不,五艘大船好了,都是能到远海的那种。”孙道远急忙说道,暗地里却快哭了起来,这下子恐怕要大出血不可了。

    “哦,远洋大船固然有用,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能打鱼的渔船。

    我要跟你预订五十吨的渔船,就是那种一百料的船只,木材我们提供,船型设计也要按照我们的来,你们孙记能以多少钱的价格才能接下这活?”李仙现在满心里想的都是渔船的事情,对远洋大船确切地说是商船,兴致却缺了一些,急忙问道。

    “如果是十艘八艘的,我们孙记就自当为大帅报效好了。”孙道远咬紧牙关说道。

    李仙不由一愣,仔细看了孙道远一眼,才明白过来,不由大笑起来:

    “孙老爷这是把我当成打秋风的,以为我是要白拿你家的好处。”

    李仙大笑一番后才跟孙道远仔细解释,原来广州的粮食、布匹、木柴等生活物资都极为紧缺,木柴之类现在有着落了,但粮食等还差一些,以李仙的见识自然是希望大力发展捕鱼业,用鱼获补充粮食缺口。

    只是,要这样做就需要有大量渔船,李仙手下倒有大量工人,能造船的工人也不少,从东海岛一直发展到现在,技术能力也相当强悍。

    不过,这些造船工人的数量还太少,李仙更愿意利用他们开发和制造军舰,跟英国人别个苗头,而不是投入在普通民用商船的生产上。

    还好,广州、佛山和澳门都是造船工业相当发达的地方,李仙这边设计好船型,再扩散一些这段时间学会的西洋造船技术,利用民间力量生产捕鱼船,应该更合适一些,也更容易短期获得大量渔船出海捕鱼李仙看到孙道远便找过来,满心都是想以孙记为突破口,向广州船行定制各种渔船,没想到却让孙道远误会,以为李仙要白占便宜,吓个半死。

    李仙好不容易解释不会让船行白干,会给船行支付足够的报酬,甚至提供一定的贷款,用于帮助孙记扩大生产,倒让孙道远听得有些目瞪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