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要与钱塘县打交道,她根本是求错了人,不由有些尴尬。

    不过李公甫倒很高兴,因为他这浑家难得见她做错事,一直都很强势。若不是认了这亲,想看她吃瘪,还不知要多久。

    自己吃瘪了,可自己的相公却躲在一旁偷乐,气得许娇容都想打他。

    对此,宁采臣是不会做什么。因为他这两口子本就是这样的人。只是这许仙,这才几日没见,便失了往日的活泼。

    “汉文是怎么了?怎么默不作声的?”

    听到宁采臣问许仙,许娇容再也顾不上生李公甫的气,立即道:“汉文这身子骨弱,一进入冬季便不想动弹。”

    许仙也说:“这两日睡得不好,没有精神。”

    睡得不好,宁采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连他这现代的夜猫子在这古代过多了早睡早起的日子,突然熬夜守岁,都大感吃不消,就更不必说这完完全全的古人了。

    “母亲,咱们这不是有王二叔刚刚送来的鲤鱼吗?要不,今儿就烧这红烧鳃鱼与汉文补补。”

    宁采臣是顺竿往上爬,借许仙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这古人规矩,守岁他还能同意,但是这大冷的天不开火,寒食,他实在是受用不了。

    冬至在古代是一个大节日,后被春节取代,冬至后的第105天就是寒食节,但是也有过年不开火,只吃剩饺子的习俗。

    这古代的肉是好吃,可剁碎后的肉就吃不着多少肉味了。

    宁母也不知怎么想的,这大冷的天,她竟然要寒食?

    这可是要不得的,这过年到清明,至少还有90天,这哪是一个现代人受得了的。就是宁母的身体,宁采臣也很担心。

    “可是酬谢神恩”像宁母这类拜神的人,自然是会有拜神许愿之事。

    宁采臣虽然已经知道宁母拜的神是什么,但是这是老人家的信仰,是精神寄托。比如她便觉得每次拜神,神灵都会把近况转述给死去的丈夫。她也因此觉得自己很欣慰,没有辜负死去的先人。

    对此,宁采臣又怎么忍心打碎它。

    。

第52章 敬神() 
宁采臣有自己的打算,宁母又何尝没有。宁采臣中了秀才,酬谢神恩这是必须的,但是自己亲生儿子又要开伙吃鱼,作为母亲,也没有阻挡的道理。

    看自己儿子活这么大,也没跟自己过上好日子,反倒是从去年来,自己不断沾儿子的光。吃的不仅比往日多了,更时不时见了荤腥。

    宁母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并在心中念道:自己不吃,并多些时日,代我孩儿。我儿还要读书习字的。

    宁母去准备鱼,李公甫却眼珠子一转,小声问道:“叔舅,我听说这红色鲤鱼是沾染了龙血,有龙族血统的鱼。”

    这传言,宁采臣也听过。虽然有着科学的解释不是,只是在这个妖魔鬼怪的世界,光有科学是不够的。“所以更要吃了,这龙肉可是大补的。”

    宁采臣只是找个吃鱼的借口,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是妖魔鬼怪的世界,吃到任何东西,都是极正常的,如果太过于大惊小怪,那这日子才是真正的不要过了。

    可惜宁采臣身份不同了,又经历了如许多的事。他说的每一句话,李公甫都当成了真的。

    一个凡人是没为胆量吃龙肉,可这天上的星宿要吃,这不正常吗?

    “啊!”这边正想着,宁母却发出了惊呼声。

    听到宁母的惊呼,众人慌忙赶了过去。“母亲,发生了什么事?”

    宁家不大,到的时候,宁母正指着这地上活蹦乱跳的鱼,一脸的惊慌失措。

    “臣儿,这鱼又,又活了!”

    “母亲,这鱼想必是冻昏了,到了家中,暖活过来。”

    “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昏过去的鱼,买到家中又活过来,这在现代也是常见的,所以对于死鱼又活过来,宁采臣是不觉得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可是宁母却不是一个现代人,她是一个古代人,还是少吃鱼、肉的古代人。

    这死去的鱼又活过来,立即便震慑住了她。她哪儿还敢吃。即使有宁采臣的肯定,这鱼她也是不敢杀的:“臣儿,这鱼咱们还是不要吃了?”

    不光是她,就是李公甫他们也是抱着同样的念头。“这鱼最好是在春暖花开时,放生的好。”

    这时代同样是有放生的说法。

    宁采臣一下子便想到了唐僧,想到了个光头和尚用自己打的柴与一个渔夫换了鱼,又把鱼放生到河里的画面。

    他不喜欢这个画面,真的。现代人多是无肉不欢的,有几个是吃素的?现代,就连和尚们都不吃素了。他回到古代反而要吃素?

    宁采臣不甘心,可是再不甘心,他也只能干看着那鱼重回到水缸中。

    这么多人不同意吃,他自然也不能是非吃不可的。他在心中说道:“这鲤鱼不好吃。好吃的还要数那徵山湖的野草鱼。那可是现代难得的几处野鱼出生地,用那鱼煮汤,水一沸,汤水便变成了奶白色。正!”

    他是在安慰自己,只是这种安慰法,看上去不太恰当。因为他越是安慰,反倒越想吃这鱼了。

    只是怎么吃呢?

    也许可以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出去,用火烤了吃。

    那鱼仿佛感应到了宁采臣的杀气,鱼尾一摆,一头扎进缸底,躲了起来。

    水花一泛,宁采臣倒想起,这外面刚刚下过雪,在雪水侵浸之下,外面显然是没有干柴可用的。不等到柴禾干燥,想烤点鱼吃显然是没有可能的了。

    回到桌上,吃着冷菜冷饭,这样的年可不是宁采臣想过的。而且宁母这么些年来,营养缺失的严重,再这么寒食下去,宁采臣担心她的肠胃也是受不了。

    “受不了了,我要吃热的。”宁采臣站起来,便去生火。

    宁母拦住他说:“臣儿忍忍,这是酬谢神恩,是为娘答应神灵的。”

    “母亲,这神保佑我们越过越好,是应该的,才是神。为了敬神,大冬天吃冷食,是会生病的。让信徒生病,这样的神不拜也罢!”宁采臣不反对宁母拜神,但这有一个前题,她不能因为拜神把自己弄病了。。

    母亲总是拗不过儿子的,行动起来的年青人,身弱体虚的老媪也是拦不住的。

    只是这种一个问题,用电用煤气惯了的现代人,用打火石点火,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还是许娇容帮了手,也才吃上一顿热饭。

    在李公甫一家告辞离去后,又来了王复家的仆人,王复却没来,听说是病了。

    宁采臣听说他病了,自然要去探望,不过天色已晚,约好明日再去。

    看到宁母闷闷不乐,自从吃了热饭热汤便一直如此,仿佛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似的。

    看到母亲这样,宁采臣的心里自然是极不好过的,他是关心宁母的身体,才这样做的,要知道过完年,他便要去县学了,到了那里,他自然是不用吃什么冷饭的。所以他必须把宁母的想法扭转过来。

    “母亲不要生气,儿子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你好。”

    宁母叹了口气,说:“臣儿,母亲岂会不知,可是这酬谢神恩也是正事。”

    “母亲,儿子得中,这与神恩有什么关系?这功名是人道之物,就连神灵也不过是得的”宁采臣停下,摇摇头心说:我说这个干什么?方教授对我的教诲我竟全丢于脑后。辩论不在于真理,在于说服。

    宁采臣又继续劝说,只是换了种说词。“母亲,酬谢神恩是应该的,但是现在是冬天,你若再吃些冷饭冷菜,必然是要生病的。一旦病了,你又如何再酬谢神恩?”

    庄户人最怕生病,虽然宁家的境况比以前好上许多,但是宁母也是担心自己生病的事。

    “可是酬谢神恩”

    “母亲,酬谢神恩不一定非得冷菜冷饭,我们可以多烧些香,或者多与香油钱,也就是了。”

    “神灵是不缺钱的!”

    宁采臣笑了。“他们也许不缺钱,但是他们缺信众。像母亲这么虔诚的信众,就是神灵也不忍心让您生病的。否则您生病了,岂不是无法礼神了?”

    宁母笑了。“好!就听你的。你这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与以往真是太多不同了。这大概便是因为你的学识长了!”宁母很是欣慰。

    。

第53章 回礼() 
宁采臣的学识是增加了不少,不过这种学识可不会让人嘴巴变得会说更甜,这些全是他前世从辩论会上学到的。

    在前世,任何道理都是可以辩论的,而正反双方都是以说赢对方为目标。这也是法学生最重要的辩论课。

    至于真理与正义?这东西真的存在吗?辩论越多,越是没有答案。因为站在不同的地方后,其正义与真理也都变得不再相同。

    不是宁母如此,他真的不想拿出来用。一个简单明了,黑白分明的世界真的不想把它弄复杂了。

    不过好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宁母总算是听从了宁采臣的意见。

    第二天一早,冬雪融化,天气也变得更冷了些。呼呼一阵风能吹掉人的耳朵。

    这样的天气,宁采臣是绝对不想出去的,除非他有羽绒服,又或者那珠子再起作用。

    也不知这珠子是不是有什么能耗限制,反正这些日子来,它是越发的不好使了。天越冷越是不起作用。

    偶尔开开窗,置换一下屋中的空气,已是宁采臣做的最多的活动。

    “快点,快点!大家都快点!”

    外面突然间人声鼎沸起来,仿佛所有人都不怕了冷似的。

    “母亲,这外间发生了什么事?”想出去看看,却撞上了宁母。

    宁母叹了口气。“唉!造孽哦。是花石纲,这又要起运了。”

    “母亲,这花石纲往年都是这时节起运的吗?”

    “不是。只是皇上说了为了不耽误春耕,这才提前起运。”

    大冬天的搬运一些大石头块子进京,这皇帝到底是体恤民力,还是昏了头了,耍着人玩。

    看到这样的徭役,宁母便会想到自己的丈夫,所以她才会说“造孽”。

    这样一来,宁采臣自然也就不会再出去看看了。

    宋朝花石纲,宁采臣是没有能力免除的。他唯一能免除的也只不过是他秀才身份,不必再服这些徭役罢了。

    由于花石纲的提前起运,宁采臣的书僮自然不会来了。家中缺了个壮劳力,孩子也得顶上。

    其实对于书僮,宁采臣并不需要。从小到大总是一个人的他,并不需要身后多个跟屁虫。没了书僮,他反倒觉得自在不少。

    太阳一尺尺地升起,毕竟是过完了年,温度回升。

    在众役夫们离去后,感觉下外面的温度,宁采臣觉得能出去了,也是去拜访王复的时候了。

    王复送了这么多礼来,总是要回的。

    宁采臣挑选了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多为商家送来,有的用得上,有的却根本用不上,就像那琉璃盏。在这时代或许是个稀罕物,但是在现代,却根本没人用,因为它就是个煤油灯。

    除了这些礼物外,他真正送出的礼物却是他的字帖,一幅蕴含了正气的字帖。用来镇镇宅子,辟辟妖邪,在这妖魔鬼怪的世界最是合适不过。

    其实宁采臣也想过研究一些强大的字体,以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