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过天晴。

    新生儿已全部降生,大雨也过去了几天,地上重新变得干燥,王扬便准备重新上路,继续前进。

    他对众人挥了挥手,大声呼喊,要他们全部过来。

    远处,众人纷纷跑来。

    王扬开始清点人数,“一,二,三……”

    他数啊数,没过一会儿就皱起了眉头,怎么少了几个人?

    他向众人询问其他的人呢?都在哪儿?

    有大人表示,他们在前边儿的一个大坑里玩耍。

    顺着他的指向看去,果然,几十米外的地平线上,飞出几团泥巴。

    众人开始对他们用力的呼唤。

    听到了声音,几个小伙伴赶紧爬出坑,满身是泥的向这里跑来。

    他们的脸上,身上,全部是泥,可见这泥巴玩得有多开心。

    到了近前,王扬走上前,打算训斥他们一顿,接下来可是要进草原了,几十米足够他们走丢了。

    可当他的目光刚落到几人的身上时,却完全被他们身上的泥土吸引了。

    那土是淡黄色的,抹在身上,死死的黏住他们的皮肤和毛发,伸出手指抹了一点下来,两指一撮,很细,很柔软,很有黏性。

    王扬眼中闪过奇异,随手扯了点干草,将它点着,慢慢的靠近沾着湿泥的手指。

    等手指觉得很烫了就拿来冷却一下,然后又靠过去。

    如此循环几次,泥土的表面开始硬化,摸上去很光滑,很硬。

    最有意思的是,泥土并未从指尖上脱落,好似死死的咬住了手指,不肯离开。

    “黏土!果然是黏土!”王扬双目大亮,哈哈大笑,非常的开心。

    众所周知,黏土是制作陶瓷、砖瓦、水泥的主要材料,有了它,就可以盖房子,制作碗碟等工具,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

    王扬的经历告诉他,不需要房子和碗碟罐子等工具都可以活下去,大不了受点儿日晒雨淋。

    而他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可以利用黏土搭建一个窑,用来炼制熔点很高的金属,比如说铁和铜。

    没有窑,仅靠篝火堆根本无法达到那么高的温度。

    一般的篝火堆,也就用来炼炼锡这种熔点低的金属,想要大量发展金属器,还得是窑。

    王扬摸了摸下巴,环视一周,看出众人的疑惑,也不多作解释,直接跑向了那个大坑。

    站在坑边往下看,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黏土坑。

    黏土一般有几种形式存在,山中的岩石层,黄沙瓦砾中,和另外几种形式,眼前的坑型也是其中之一。

    这一点不常见,没想到被自己遇到了。

    坑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算是个小型的盆地,雨水积累中坑的低部,和着黏土,看上去就像喝到了底的特浓咖啡,或许,用溶化了的巧克力更形象。

    众人也纷纷赶来,不解的向王扬询问。

    王扬先向他们用图描绘黏土的作用,画着杯子,碗碟,房子之类的东西。

    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看了一知半解,知道这东西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捏造许多形状,但还是不怎么明白。

    彻底明白的,目前只有李四,但李四却有一个疑惑。

    既然黏土一碰到水就会成烂泥,那制造出的那些东西有啥用?一下雨不都没了?(未完待续。。)

    ps:  今天过节嘛,还有更新,估计会在晚上出来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一株“狗尾巴草”() 
“好问题!”王扬对李四竖起了大拇指,会思考就是好,思考得越多越好,脑瓜子就是得天天思考,得用,不思考就饨了。

    要知道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六个月。

    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

    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

    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万千,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

    高考一过,只晓得通宵玩游戏。

    王扬对此深有体会,就像现在过去了十几年,只知道杀猪宰牛打老虎,这也算响应了**,知识青年上山去。

    要他现在解释黏土里的变化可真是麻烦。

    他也不打算解释,直接捧了把黏土,就在那一通狂捏。

    还真别说,这黏土一湿,就像小时候的橡皮泥,倒有了几分童趣,他做了个碗,放到一旁风干,然后让众人停下来休息。

    两天过后,黏土的表面基本都干了,有了那么点儿样子,然后他开始铺了一层层的干草,将碗放到干草中间,烧了起来。

    青烟四起,烈火呼啸,只进碗在火焰中闪烁明灭,灰色的烟和淡淡的水蒸气一起升上天空。

    干草烧得很快,王扬时不时的加料,一烧就是一整天。

    碗的表面多了些黑灰,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变化。

    到了晚上,这些干草也烧得差不多了。王扬就不烧了。

    众人陪他干看了几天,愣是啥都没看明白。心想这是这是要做啥?

    又过了一天,王扬捡起了那碗。表面还有点温热,但已经变得很硬。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黏土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这时候它就不是土了。

    王扬手上的这个碗,算不上陶,也不是瓷,更不是砖,只是一个有了些须变化的半成品,原因很明显。温度还不够高。

    烧陶烧瓷的温度需要大几百度,比锡高出几倍,到了那时候,才是完全的变化。

    而他手中的这个碗,说不好听点儿就是四不象。

    王扬拿着这个“四不象”,放到水中清洗,将外表的黑灰擦去,然后从水中拿了出来。

    它的表面有点儿粗糙,这也没有办法。但它却没有因为水的清洗而溶化掉,依然坚硬。

    众人接过以后,这才意识到那些黏土经过煅烧后,出现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而为了让他们明白这种价值。王扬用小碗装了清水,点上火,准备煮沙锅吃。

    水慢慢沸腾起来。碎肉丢进了碗中,没过多久。就传出了肉香,众人抹了抹鼻子。双目发亮,意识到原来它也可以煮东西,这么说来,岂不是比锡锅更好用?

    当然比锡锅好用,锡的熔点太低了,放在火上煮东西得估摸着温度,万一要是高了,整口锅就没了。

    黏土做的陶瓷自然可以煮东西吃,但是传热实在太慢,除了特定的沙锅,没人喜欢这么干。

    就在这时,大家惊呼起来,惊动了王扬。

    只见那碗原本清晰的开水中,忽然多了一抹橘黄色,橘黄色快速扩展开,将水混沌。

    这又是咋回事?众人看向王扬。

    王扬对此并不惊讶,本来嘛,这就是一个“四不象”,还不够火候,水顺着微小细密的地方渗进了碗的内部,没烧制到的地方就又变成了黏土。

    如果温度够高的话,黏土中一些杂质会融化,将黏土中的细缝全部堵住,而且变化也全部完成,就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在王扬的预料之中,他不惊讶,做这个碗只是让众人明白黏土的作用,以后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它。

    接下来,王扬骑上了羊驼,带着众人离开了。

    这里虽然看上去不错,但王扬肯定不会在这里停留,他需要黏土没错,但更需要干柴,不然光有黏土,没东西可烧有啥用?那些干草又不能全给烧了。

    就这样,他们继续前行,走进了大须芒草原。

    ……

    阳光下,马背上,干燥的空气,王扬嘴里叼着一根干草,轻轻一夹驼背,惬意的浏览着四周的景色。

    懒洋洋的昏黄阳光下,晒得人很舒服,舒服到有些沉醉,沉醉得有些麻木。

    闻着草原独有的草味,王扬下了羊驼,决定在此停留寻找食物。

    从踏进草原的那天算起,今日已是一个月以后了。

    一个月以来,他们半天赶路,半天捕猎,行进的速度算不得快。

    因为他们没有充足的食物源,这片草原看起来很富饶,动物还是不多,主要食物都是依靠那条河。

    河里的鱼总归是很多的,但一路吃下来,数量也快速减少了,王扬没啥办法,只能停下。

    众人的配合不需多说,骨学家等人自动的前去捕鱼,而王扬等人则四五人一队,往四面八方的方向散开,寻找食物。

    最后的二十几个小伙伴们,则在十几个大人的保护下,收割附近的须芒草,准备晚上烧火的材料。

    王扬等人走在了草原中,草太茂盛,长得一米高的比比皆是,只有脑袋和脖子露在外面,这种高度,根本不可能看到远处教矮的动物。

    小动物就不要想了,就算来只豹子,也基本无法发现。

    要不是这样,众人根本不可能捕获不到猎物。

    如果将这片大须芒草换成小须芒草,那情况就会发生天大的转变。

    王扬这时候已不再执着于寻找动物,而是专注在有没有什么可吃的植物上。

    他低着头,保持着极高的警惕与注意力,耳听八方,一般的动物无法靠近自己,小家伙会发出警告。

    王扬见它鼻子好使,想让他帮忙找猎物,效果更加不理想,因为小家伙并不明白自己的想法。

    他一边找着,看到不认识的植物就去挖根,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惊喜,可惜啥的没有。

    但忽然间,他眼角瞄到一株熟悉的植物,小时候很爱玩的狗尾巴草。

    他走过去,忽然发现,那并不是狗尾巴草,而是一株……

    “他大爷的小麦?”(未完待续。。)

    ps:  第三更了,打滚求票!

    。。。

第二百二十六章 繁荣,从这里开始() 
眼前这株狗尾巴草……小麦,生长在了须芒草的原野中,倒真的是奇葩了。

    王扬真的没见过小麦,他只是尤记得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应该很像北非和西亚,小麦在这里被大量耕种。

    只见这株高达七十厘米。

    叶鞘无毛,绿油油的,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十七厘米,宽八厘米。

    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八厘米,宽约一厘米。

    而包着谷壳的的粒子布满了蕙脊,与叶鞘笔直的站立着,一柱擎天,根本不被风所折腰,看上去十分硬气。

    但它的外形,真的很像一株狗尾巴草,如果不是它的果实已经饱满,王扬真的会完全认错。

    眨着奇异的目光,王扬抓住麦穗,轻轻的撮了撮,一粒粒的穗子掉了下来,或许不该叫它穗子或者谷子,专业点儿叫,得叫颖果。

    他将几十粒颖果捧在手中,又撮了撮,再一看,那些壳纷纷裂开,脱落,一点儿都不沾颖果,和大麦水稻等农作物很不一样。

    看着手中黄黄的颖果肉,王扬很兴奋,颖果肉有的长得圆圆的,有的长得像矩圆形,腹中有条沟,从上贯到下。

    和其他大米水稻比起来,就像是一个又矮又胖的胖子,形象点儿说,就是一颗缩小了很多倍的板栗。

    王扬丢了一粒到嘴中,轻轻一嚼,一股特有的面粉遍布舌尖,其中还夹杂着微微的涩感。

    直接吃,味道确实不怎么样。

    但他知道。小麦不同于大麦水稻,那些是米。可以做成米饭,而这些。则是拿来做成面粉,制作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