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徐后传-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氏目光悠远的看着吕侧妃寝宫方向,“我和侧妃不同,她因公公的宠爱而上位,而我是正大光明的正妻,不需要争宠。而常小姐和吕侧妃也不是不同的,常小姐只求保住常家,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何况她名义上毕竟是皇太孙的小姨,身份见不到光,对我的地位丝毫造不成威胁。我养着常瑾,不过是养一条帮我巩固地位的宠物罢了,何乐而不为呢?”

    侍女恍然大悟,“娘娘妙计,奴婢这就去办!”

    且说去岁洪武帝犯病,皇太孙朱允炆衣不解带的在病榻边尽孝道,还要接待陆续进京的藩王们,日夜劳累,好容易等洪武帝的病略好些,可以上朝听政了,朱允炆终于空出了一天时间,去京郊的道观里和常瑾相会。

    金陵的春天美如画卷。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曳春如线。困春心游赏倦,索性要来香薰绣被同眠。

    画舫飘在池塘里,无风而动,摇晃了大半日,到了黄昏时方靠岸停下。

    常瑾对镜梳妆,秀发蓬乱的披在肩上,梳齿在打结处受阻停下,她烦躁的强行往下梳,竹制的梳齿受力,扭曲打弯,和结发相持不下。

    正当梳齿和头发两败俱伤时,一双有力的大手夺过了梳子,搁在梳妆台上,十指为梳,温柔的从头皮开始往下,耐心十足的慢慢疏通了纠缠的秀发。

    给常瑾梳好了头发,朱允炆意犹未尽,打开了妆奁,“我给你画眉添妆。”

    常瑾冷冷道:“我从来不用胭脂水粉,这里没有描眉的黛墨。”

    朱允炆不以为意,“没有就算了,我为你馆头发。”

    一头青丝松松的绾在头顶,簪了一朵紫色的牡丹花。朱允炆得意的看着自己的手艺,“我就说嘛,还是牡丹花最配你。”

    朱允炆举着西洋嵌宝的把镜,横在常瑾面前,“你看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常瑾冷冷的扫了一眼镜中的女人,挪过目光,怔怔的看着窗外的夕阳,“人易老,事多防,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朱允炆放下把镜,“不准你这样说自己,你一点都不老。”

    常瑾一笑,“是啊,我不老——我只是比你大十岁,是你的长辈而已。”

    朱允炆冷了脸,“我们在一起时明明是开心的,你为何每次都要闹得不欢而散?”

    常瑾将发髻上的牡丹花扯了下来,顺手扔进窗外的池塘里,“我不开心!我只觉得恶心!”

    朱允炆紧紧抓着常瑾的肩膀,“你并不擅长说谎。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心情,你的身体,你每一根毛发明明都是欢愉的,你是爱我的,你很早就爱上了我,你只是不敢承认、没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罢了。”

    朱允炆抱着常瑾,在她耳边呢喃道:“其实你不是觉得恶心,你只是觉得很羞耻,你越是欢愉,就越羞耻。越羞耻,就越发欢愉。”

    心思被猜透,连最隐秘的内心都被朱允炆掌控,常瑾猛地推开了朱允炆,“你滚!我不想再见到你!”

    朱允炆却置若罔闻,走近过去捏着她的下巴轻轻一吻,”三天后再来看你。“

    常瑾浑身发抖,”你走,我不想见你,永远不。“

    朱允炆笑道:”你二哥常升在边关将功赎罪,刀剑无眼,他能活多久,就看你听不听话了。“

    常瑾像是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地上,”你是个魔鬼,恶魔!“

    朱允炆将常瑾抱起,放在床上,摊开绣被盖住了,“地上凉,小心身体。还有,下一次见面,我希望你能戴着那朵紫色的牡丹花,真的很配你。”

    常瑾闭上眼睛,也不再说话。

    朱允炆在她额前轻轻一吻,下船骑马,离开了道观。

    黄昏已至,他必须赶在宫门关闭之前回去,奔跑在大街上,马蹄飞驰,心似缱,脑子里全是和常瑾欢愉时的美好,温暖香糯的怀抱、额头细密的汗珠儿、突然绷紧的足弓……她是爱他的。

    可是到了最后,总是以吵架、哭泣、威胁告终,所有的美好就像镜花水月,总是一次次残忍的被打碎,犹如幻象。

    她很痛苦,他也很心痛,可是除了威胁恐吓,他也没有其他办法留她在身边了。

    途径一个胭脂铺,朱允炆想起常瑾空空如也的妆奁,拉紧缰绳,跳下马背,一头扎进了铺子,末了,抱着一个大匣子走出来,递给侍卫,“速速送到道观。”

    侍卫领命,刚刚翻身上马,朱允炆说道:“不用了,我自己去。”

    侍卫一愣,“殿下,待会宫门、城门都要关闭的。”

    朱允炆看了看皇宫的方向,说道:“明日一早再回来。”

    次日清晨,马氏的侍女送来急报时,朱允炆正在给常瑾画眉。

    侍女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娘娘说常小姐有危险,请速速离开这里。马大人会保护常小姐。“

    朱允炆笔触稳健,细细给常瑾画好了眉毛,才放下眉笔,说道:”收拾一下,送常小姐去田庄。“

    朱允炆果然不做他疑,相信了马氏的话,吕侧妃由此”蒙冤“。

    马大人护送厂常小姐离开道观,走到半路,偷偷命心腹回去道观放了一把火,彻底坐实了吕侧妃的”阴谋“!

    朱允炆刚回东宫,就听到了道观着火的消息,心有余悸:幸亏提前送走了常瑾,若晚了一步,常瑾岂不是命丧火场!

    朱允炆火冒三丈,和吕侧妃大吵一通。

    吕侧妃冷笑道:”我如今有更重要的人对付,根本没工夫理会那只狐狸精!管你信不信,道观的火不是我放的!“

    朱允炆怒目而视:”当然不是母亲放的了,母亲日理万机,这种下作的事情当然交给手下人做。“

    吕侧妃冷笑道:”是啊,我无耻,我下作,你和自己的小姨通/奸就高尚了?“

    ……母子两个互捅刀子,互相揭短,吵得身心俱疲。朱允炆回到寝宫,看见马氏吃着清粥小菜,心下更加烦闷,“这是母亲给你的惩罚吧?她太过分了!”

    马氏说道:“这不算什么的,常小姐没事就好。”

    这对夫妻因常瑾而结盟,朱允炆说道:“东宫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你才是东宫的女主人。”

    马氏说道:“侧妃在东宫的势力犹如一块铁板,水泼不进,不过,我已经找到了破解之法。”

    朱允炆问道:”什么法子?“

    马氏指着一碗米粥说道:”东宫只是一粒米,皇宫才是这个碗。你是储君,我是储妃,我们的目光怎么可能仅限于东宫呢?太孙,我要向胡善围示好,只有她才能有本事帮我牵制侧妃。“

第278章 生吞活剥() 
洪武帝的身体到底如何,没有谁能比胡善围更清楚,八成是油枯灯尽,回光返照而已,就像当年马皇后一样。可如果皇上驾崩,我该何去何从?

    胡善围在宫廷里地位斐然,不准东宫吕侧妃的手伸向宫廷,吕侧妃对她是恨之入骨,将来必定除之而后快呢……

    正当胡善围觉得前路迷茫时,东宫皇太孙妃马氏找上了她。胡善围因此看到了希望,吕侧妃再厉害,未来的皇后毕竟是马氏。所以两人的立场虽然不尽相同,但求同存异,马氏和胡善围暗中结盟,一起牵制吕侧妃。

    就当诸位藩王准备离京时,洪武帝再次病倒,而这一次,他倒下后就没能从病榻上起来。

    皇上病危,皇太孙朱允炆监国,藩王们每天在病榻前尽孝道。

    洪武三十一年,小荷露出尖尖角的初夏,入夜,皇宫灯火通明,洪武帝已经昏睡三天三夜了,胡善围用一根鹅毛试探着洪武帝的鼻息,鹅毛微微翕动。

    洪武帝缓缓睁开眼睛,胡善围大喜,”皇上醒了!“

    寝宫里,龙子龙孙们一百来人,乌压压围着龙床跪着,洪武帝示意胡善围扶他起来,深深的看了看这些子孙后代,问道:”怎么不见大郎、二郎和三郎?“

    众人皆是一愣:皇上难道病糊涂了吗?太子朱标病死、二皇子秦王朱樉自尽殉情、三皇子晋王朱棡逼宫自尽。

    没等胡善围解释提醒,洪武帝揉揉太阳穴,”哦,记起来了,他们三个先走一步,下去陪着朕的皇后去了。四郎啊,如今你是朕的长子了,你们都退下,朕有话和四郎说。“

    众人皆是一惊,尤其是皇太孙朱允炆,皇爷爷即将撒手人寰,临终前却要四皇叔单独留下,难道……

    洪武帝阴沉着脸,”怎么朕的话不管用了?“

    胡善围忙站起来说道:”请诸位先随我去偏殿,听候召见。“

    乌压压一群人无声无息的离开寝殿,均不发一言。

    朱棣跪拜,”父皇,您要保重身体。“

    ”你过来,坐在朕身边。“洪武帝抬了抬手,”朕眼花了,隔远了看不清楚。“

    朱棣坐在了龙榻上,自打成年,父子之间就从未有过如此亲近的时候。

    洪武帝打量着儿子,”你家老二朱高煦第一次进宫来见朕的时候,朕还以为是你呢,朕叫他四郎,他没应,说’皇上,您叫错了,我是二郎‘。“

    朱棣说道:”熊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被儿臣惯坏了,父皇见谅。“

    洪武帝摇摇头,”我们老朱家的二郎,就应该有这种魄力。朱高煦和你少年时几乎一模一样,一身锐气,朝气蓬勃,往那一站,就像一杆旗帜似的,让人挪不开眼睛,一眼望过去,千万人里头就能认出来。“

    “四郎啊。“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朕二十几个儿子,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

    长到四十多岁,朱棣才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夸奖!

    一时间,朱棣甚至觉得那句”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只是幻觉。

    父与子,每个儿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欣赏和认可。朱棣也不例外,哪怕和父亲矛盾重重,这一句姗姗来迟的赞扬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

    朱棣肩膀一颤,一股热流似乎即将夺眶而出,好在他人到中年,涵养十足,忍了忍,将眼泪逼退,父亲还活着呢,此时此刻不是流泪的时候。

    洪武帝又饶有兴致的说起来孙子朱高煦,”朕问你家二郎,说在北平学了些什么本事?煦儿说,我读书不如大哥,不过我的兵法和武功比大哥要强。朕心想啊,这不正好和四郎你一样嘛,朕就命宫里几个侍卫和煦儿比武。煦儿大获全胜,朕问他有何感想,你猜他说什么?“

    知子莫若父,朱棣难为情的说道:”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是二儿子的口头禅了,燕王府的人都知道。

    洪武帝呵呵笑道:”对,就是这句话,简直和你少年时一模一样。朕那个时候还没登基,天下大乱,朕忙着南征北战,无暇管你们这些儿子们,你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跟着朕在军营里长大,学得一招半式,就显摆着找人比武,赢了也就罢了,一旦输了,就回去苦练,回想着如何破解对方的招式,第二天一定要赢回来。”

    朱棣微微吃惊,“父皇知道儿臣少年时军营的日子?”

    洪武帝点点头,“虽然朕没有时间教导你,陪着你们长大,但是朕一直派人跟着你,记录你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朕得空便看着他们写的书信,因此对你们的性子了如指掌。你如今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了,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