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6章 清扫海寇1第二更()
萧灯火并不能理解这个时代人对皇帝的敬畏憧憬心情,后来想想如果是她的那个时代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她面前,感觉也很难淡定下来。大概会有这种情绪,应该主要还是见过那个白白嫩嫩缺过牙,说话还漏风的季九的关系。
不过他们这样的情绪是对她很有好处的,至少他们在教导她的时候也十分尽心尽力,没有那种留一手的情况出现。这个时代并没有复杂的公式还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些老匠人对她的教导更多的是贴于实际的东西,如每个船体部件的用途,增减或者形状改变带来行驶速度还有承载能力的变化。
不需要众多的数据支持,这些老匠人只需要看一眼船体各个构件,就能非常贴乎实际给出一个答案。
完完全全都是经验。
萧灯火非常习惯现代那种用数据说话,老匠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和她学习习惯冲突比较厉害,过了挺长一段时间萧灯火才大概『摸』清楚河船情况。
比她……想象中要简单很多。
毕竟这个时代的船不比现代的钢铁大船,里面还有各种设备,还有动力风力等等等等的安全考虑,这个时代的船要求就只是结实牢固能载人和物,而且还是本身浮力不错的木质船身,整体结构就简单多了。
了解了河船,萧灯火就准备着手改海船了。河船和海船的最大区别还是内河和海之间的差异,内河河道浅,也没什么风浪,所以床底需要比较平,吃水也不用很深,海里虽然也有暗礁之类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都还是非常深的,风浪也不小,如果还是平的浅底,那十有*都是要翻船的。
还有轨杆,河船因为风浪小,动力主要还是帆和人力,到了海上再用人力那就不怎么切合实际,帆和舵就非常重要了……
萧灯火琢磨了一稿设计出来,大致的画了一下自己改进的轮廓,然后和几个老匠人们阐述了一些自己为什么这样改的原因。
那些老匠人都是世世代代从事造船工作的,可谓是从小耳闻目染,在此道上行了四五十年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老匠人就是这造船一行的状元,或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思维定式了,但是如果有人给他们打开一个口子,那么进步是非常快的。
萧灯火一些提议虽然是挺好的,但是为什么这样改的理由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一通百通,这些老匠人明白合适的思维方式,一下子进步神速。河海之间的差别,比起萧灯火只是理论上的,他们这些长期生活在河海交界处的人来说,那都是切身体会过的生活经验。
一群老匠人就聚在一起相互讨论起怎么改来,见自己说完就没人搭理了,萧灯火耸了耸肩准备起身,结果被梁老一把抓住:“坐这里听着,有什么想法就说,跑什么跑!”
“……噢。”其实她只是想关门而已……
多年累积只差一个灵感,海船的进度一下子飞快,整体改造计划不过一个多月就已经完善了,剩下的只能在实际中测试。这个时候萧灯火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时隔两个月,萧灯火就又得要去拜访盐铁使,索要造船经费。
这回盐铁使对萧灯火的态度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国家都穷,经费这种东西哪怕是盐铁处这种一听就富得流油的衙门也是很难拨出来的。然而萧灯火是皇上派下来的,主要任务也明确说了是海船,这笔钱还真的是不能不给。
盐铁使一开始并不觉得萧灯火能成事,一个女娃娃,还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女娃娃,能做什么?给她一个监察玩玩就好,放置一段时间十有*就要叫苦叫累回去了。这造船钱,盐铁使是完全从开始就没有准备下的,要知道海船可不是河船这样成熟的技术,一个个实验下去,一两艘废船完全顶不住事。加上人工什么的,没有几十万两根本就不够。
盐铁处再富裕也没有这样折腾人的,盐铁使不敢和萧灯火发火,怎么的萧灯火也是个代行君令的天子使者,转头盐铁使就去找郡守哭穷去了。
郡守是完全不知情的,萧灯火并不是以一个官员身份下来临水郡的,不需要到他那里报道,直接奔盐铁处了。盐铁使这一说,郡守吓了一跳,赶忙就喊了在郡里当掾史的李榕过来问话。
李榕有听人提起过萧灯火来临水做的事情,实际上即便是没说,大家都能够猜得出来。前世萧赤姑的船坞就是在沾城,第一艘海船就是在沾城里造出来的,不过比起这辈子被皇帝派过来,前世的萧赤姑是一种土豪的玩法,自己把这笔钱出了让官家船厂研制。也没有耗费多少时间,第一艘海船研制成功也不过就用了一年多一些的时间就能出海了。
这辈子重生,很多人都打过沾城造船厂的主意,然而皇家企业不可能购买,刚重生的少年郎们也没有几十万的银子可以随意挥霍,后来有钱了,季九盯着造船的事情,几个胆子大的都没好下场,大家都乖觉起来。但沾城航海业他们谁都忘记不了,临水郡被季九清理的时候他们就隐隐约约有了点预感,这次萧灯火出现在来临水郡的队伍里,大家都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
从李榕这里得到肯定的答案,临水郡守也愁眉苦脸起来。
有钱的早就在上次动『荡』中被抄家灭族了,然而皇帝穷啊,这些钱全带国库去了,和他临水郡没有半『毛』钱关系。而被贪走了大半的银钱,郡守自己都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官员们的俸禄都打了几个月的白条了,就等着下一次税收的时候发呢。几十万的银子,盐铁使能拨得出来已经是非常牛的事情了,郡守这边才真的是穷的揭不开锅呢,盐铁使这边还想找郡守要补贴,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钱,郡守和盐铁使吵的不可开交,李榕听了听他们的争吵,这个老实人过了好一阵子才道:“海边那的海寇不是很凶吗,海寇窝里估计银钱也不少,不如海船造好,把那窝端了,不就有钱了?”
郡守听了李榕这话,呵呵笑了:“都尉目前影子都还没有呢,谁能指挥得了那些兵老爷?”
第47章 清扫海寇2()
“都尉虽然还没有上任,但都尉印子在萧大人手里。”李榕对着他们道,“有了印信要调兵完全不难。”
“萧大人?”郡守想了很久,也没想到之前来他这报到的人里那个姓萧的。盐铁使倒是明白过来李榕说的了,惊讶的对着李榕问道:“陛下怎么会把都尉印交给一个女流?”
“只是暂时交付而已。”李榕道。
郡守听两人的话,也明白李榕口中的萧大人到底是指谁了。和盐铁使相互看了一眼,对萧灯火在天子心中信任程度有了一个新的评估。郡守是一个郡的政治长官的话,都尉就是一个郡的军事长官,拥兵为患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都尉历来都只会放置值得皇帝信赖的人。
郡守和盐铁使知道这个消息,心里各自都有盘算。
从盐铁使那里拿到经费,海船的造船事宜也提上了章程,河船那边都抽出来一批人手,他们这些设计人员就拿着绘制好的图纸在现场督工。萧灯火还在和工人讲要怎么做呢,传唤她去郡守府的人就喘着气来寻她了。
萧灯火不明所以,然而郡守传唤她也不能不去,把手里的工作移交之后,才紧赶慢赶的去了郡守府。沾城离都府不算远,萧灯火将近午时的时候才出发,日落不久就到了临水郡的都府临城。
盐铁使得了郡守的准信,只要能拿下海寇的赃款,盐铁处的银钱会拨下去后,就早早离开了。郡守府里就只有本身就在临城做事的李榕和郡守两个人在等着她。
萧灯火见到李榕有些松了口气,到一个陌生地方见陌生人,如果忽然有一个认识的人在,那种隔阂感一下子就会少了很多。萧灯火是天子派下来做事的,哪怕身上还是平民身份,在地方上见到官员也不需要行跪拜礼之类的东西,萧灯火就对着郡守寻常的坐了个弯腰拱手的礼,唤道:“李郡守。”
郡守姓李,算起来也是李榕大了两辈的远方叔公,因此之前从京城来留在临城做事的人那么多,他就偏偏只喊了李榕问话,也是因为这一层关系。
李郡守回了萧灯火一礼,就开始唉声叹气起来,拿了好几份折子递给了萧灯火,对着萧灯火道:“萧大人看看这些折子吧。”
萧灯火接过,看到第一本就忍不住皱起眉头,看到第三本就看不下去了,对着李郡守问道:“李郡守这是何意?”这几份折子都是说海寇在临水郡又抢了那个村子,杀了多少人,屠村的,抢掠『妇』女孩子的,每一本都写满了罪恶昭彰。
“这群海寇欺人太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往年前任都尉在的时候也多次派人剿匪,然而那般海寇太过狡猾,官兵一到就趁机乘船溜了,压根抓不住。”实际上前任都尉是和海寇勾结,剿匪也不过就是做做样子,不过郡守这个时候当然不会这样说,“如今萧大人海船将成,不若载上官兵出海剿匪?”
“……”拿……陆兵到海上和海兵打?萧灯火感觉自己还是有智商的人,这样的蠢事是绝对不会做的,“这些事……李郡守不如和校尉们说说?而且海船要成事还得要很长一段时间。”
郡守开始飙演技了,听了萧灯火推拒的话,扯袖子捂脸,熏出来两滴泪:“前任都尉就是枉自调兵,被定了谋逆,那些校尉此后没有都尉命令一个兵都不敢动了,可怜我治下百姓,日夜受这海寇的苦。”
萧灯火明白过来自己手上有都尉印章的事情已经暴『露』了,扫了一眼李榕,只见李榕无声的张了张口,那口型赫然就是“陛下”两个字。得,这样她还能怎么选择,瞧起来季九把都尉印章给她的用意之一也是要让她弄了海船顺便剿匪,萧灯火只好答应道:“李郡守想来也知道都尉印在我这儿了,可我也并不是都尉,那些将军们可也不一定愿意听我的。”
郡守喜出望外的连连点头:“他们肯定是愿意的,今天天『色』已晚,明天我便带萧大人去见他们!”临水郡目前穷的很,他一个郡守都拨不出多少钱,那些没有首领的校尉们怕是连他们手下兵的饷银都要发不出去了。一听有正式的都尉令让他们可以打海寇捞钱,哪里还会有不愿意的,只怕一个个都积极的紧。
谈话结束,李榕和萧灯火一同出了郡守府。萧灯火就对着李榕问了到底目前是什么情况,听李榕一五一十的把今天的前后经过都说一遍之后,萧灯火无言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后对着李榕问道:“你确定海寇的窝点里的钱够养活一个郡?!”
盐铁处的几十万两银子,郡守的政务要使用的银钱怕也要这个数吧,也许还不止,部队的饷银也不用说了,据说已经欠了小半年了,之前那批被捋下去的那批当官的,贪污成『性』了,他们这不临其他国家的常驻官兵,在他们看来就是没事干白吃白喝白拿银子的,贪的毫无压力。估计也是几十万打不住低的,这样一来怎么的也需要那海寇窝点的钱有个两三百万才够啊,不管怎么想,萧灯火也不觉得哪里海寇这么厉害,能抢这么多钱啊。
他们白日梦做的也太美好了吧!
李榕也被震慑住了,自古以来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