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穗儿笑,“杨杨,你来得正好,今天我给你做些新的东西吃。”
“用红苕?”
“嗯,就用红苕。”
因为炸薯条前期工作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所以柳穗儿先做准备。
又拿了一个红苕,两个红苕一起洗干净,去皮,再次洗干净,这个过程要小心红苕上泥土的残留不要直接接触去皮的红苕,不然到时候所用的薯条就会留着一股子土气,影响口感。
把红苕切成小手指粗的一条一条,多冲洗几遍,再泡一会儿。然后烧水,将薯条丢进里面煮。
柳杨熟练地烧了灶,通红的火光把灶房里熏得又亮堂又温暖。
第31章 柳穗儿有些膨胀了()
薯条渐渐变了染『色』,柳穗儿看着又煮了一两分钟,就赶紧捞了上来。放在纱布里头包好,封口,然后挂到院子的通风口。纱布有利于控干水分,而冬日的寒风则迅速将薯条冷冻,留下了干爽的薯条。
这个悬挂要等上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柳穗儿也不管了,回灶房又洗了个小些的红苕,洗干净削皮,切片再切丝,她家的刀虽然切破过她的手,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锋利,切红苕十分得费劲。
总算是把红苕丝弄出来放在碗里头,柳穗儿又在碗里打了一个鸡蛋,搁了一些面粉。
加水搅拌,搅拌要均匀。
把锅里的水舀出来,又用干布把锅里的水渍擦干净,柳穗儿放入油,再放入搅拌好的红苕丝鸡蛋,仔细在锅里铺平,让柳杨烧小火。
这个过程以前柳穗儿一般用平底锅,但目前灶上也就只有深深的铁锅,也就算了,只要下油的时候用勺子抹过锅底一圈,然后煎的时候慢慢挪动,让底面充分受热就够了。
一面煎黄之后利索地反面,这时候锅底形成的是一个柳穗儿特意用锅铲圈出来的圆形。香味已经窜出来了,柳杨抬着头看。
两面都呈现些微焦黄,锅铲一挑,盘子往前,一块煎好的红薯饼已经进了盘子中央。
柳穗儿闻着这味道,有些馋了,稍微撒了一点点糖在表面,就切了一块递给灶前的柳杨。柳杨擦了手接过来,闻了闻,香味扑鼻,在柳穗儿期待的视线中咬了一口。
忍不住呵哧呵哧了两声,刚出锅,烫得很。等舌头适应那温度,第一感觉是微甜,可能是柳穗儿放了一点点白糖的缘故,再要下去,红薯本身的脆和软伴随着油的那股子焦香,瞬间安抚了人的心,齿间有咬开时清脆的碎裂声,被锁住的热度不断窜出来,倾入口腔的每一处。
柳杨抬头,看着正等着的柳穗儿,突然一笑,“好吃。”
柳穗儿瞪了瞪眼,无比的成就感淹没了她,她家弟弟竟然冲着她嫣然一笑了!
就冲着手里头那简陋的一口吃的!
就她那普普通通的手艺!
艾玛,受宠若惊又觉得莫名心虚是怎么回事?!
柳穗儿也拿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边嚼一边想,嗯,甜度对她来说正好,对杨杨可能过了。但这软脆的感觉倒是恰到好处,而且饼子里头倒是软糯,和谐而又美妙。
感觉她的厨艺大有长进啊,柳穗儿有些膨胀了。
刚想继续嚼,就感觉几道视线正紧紧落在她脸上,手上,转头一看,嚯,武大叔、武大娘和林有三个人正扒在门上,看着这边呢,看那一脸的想吃,简直太显眼了。
可惜柳穗儿只做了一块,三人也就勉强分了剩下的一块。一边吃,一边笑呵呵地点头。
柳穗儿还在想,这油不好,肥肉炸出来的,不合这个饼子全本还算清爽的口感。
几人都没吃过瘾,柳穗儿想着外头挂着的薯条还早着呢,干脆又煎了好几块,给几人吃了个开心,林有还不忘打包送回去给在家忙碌的媳『妇』儿,让她也尝尝鲜。
柳穗儿看着几人吃,武大叔凑过来问,“丫头,咱以后做这个生意?”
柳穗儿『摸』了『摸』下巴,摇头,“我倒是想,其实红苕能做出来的好吃的多了,而且就现在的红苕价格来说,盈利的空间依旧很大,但是吧,真的要捣鼓这些东西,咱可能要挪到镇上去开个门店了。”
武大叔想想也是,这红苕饼看着就不能久放,而且冷了也就不如现在好吃了,指望像现在这样继续在村里加工肯定是不行的。
武大叔没吭声,柳穗儿看他一脸的郁结,笑了,“我再想想吧。”
武大叔点头,转移力又回到手里的红苕饼,“这饼子可挺好吃的,就是太甜了些。”
“嘿嘿,本就有点点甜味,我还加了糖呢。”柳穗儿乐。
武大叔摇头,“还是咸一些好吃。”
“不不不,我觉得现在这样甜的就不错。”武大娘看过来,不赞同。
哟,这是古早时期的甜咸党之争嘛。
柳穗儿想起微博上曾经沸沸扬扬的经久不息的那场争端,倒真是有些怀念了。其实她是中立党,觉得甜的也不错,咸的也可口,既可以吃甜豆花,也爱极了咸豆花。
至于饼子嘛,糖饼豆沙饼都好吃得叫人流口水,但是酱香饼馅饼之类的也让人回味无穷啊。
酱香饼……
酱……
酱?!
对呀,她干嘛不做酱呢!
她刚才还准备做薯条呢,现在想想,光有薯条,没有番茄酱怎么行?!
不过貌似现在也没番茄了,这个季节,天寒地冻了,古代有没有反季种植技术……
不对不对,得先问问现在的酱做到啥样了再说!
第32章 传授农业知识与未来计划()
酱,在我国古代早期是最先发明的调味品。不过,一开始酱是作为食品的,由肉加工做成。张岱说:“成汤做醢。”其实也就是说的做酱的过程。
周朝时期,肉酱发展的很繁盛。宫廷之中有专门为王室做酱的人,称作醢人。而由此又衍生除了许多酱的种类,包括鱼酱、鸡酱、青蛙酱、蜗牛酱、还有蚂蚁蛋制成的酱,这些在周礼中都有记载。
贵族喜欢吃酱,而周天子尤甚,甚至将这种吃酱用到了重要的宴会上,并且以分酱作为一种礼制,并且沿袭了下来。
但这些酱的名字,就柳穗儿在现代人广泛的食谱前提上看来,其取材也是挺诡异的,不知道是个什么味道。不过就柳穗儿看过的那些穿越小说来看,有许多的穿越主角都曾吐槽过早期古代的饮食水平,估『摸』着……不会好吃吧。
而且早期的肉酱还是烧干牛粪熟制,其风味估计也是别具一格。
到汉代时,人们开始用大豆作为原料来做酱,《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十二月、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用不津瓮……用春种乌豆……于大甑中燥烫之。气馏半日出,复贮出更装之,回在上者居下,不尔,则生熟不多调均也。……”
其做法描述极其详细,此法还有详细的作肉酱法,鱼酱法,麦酱法,鱼子酱法,虾酱法,蟹酱法等等,可以说一本齐民要术就将人们当时对微生物在生物酿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了解展现了出来。
而柳穗儿也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为古代劳动人民在食品制作与保存上的技巧和工艺大为震撼与感动,详详细细地将能找到的原着看了许多遍,还做了笔记,对于她一个中文学生来说,看看古文字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么一想,柳穗儿又忆起书中关注蔬菜长期保存,以及防冻的技术,这在现在这么冷的天应该是很用得上的。
柳穗儿一面想着一面手握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这些农业技术,就柳穗儿的观察,目前这个朝代的民众,似乎并没有运用自如。
她脑中突兀的一个念头闪过,莫非……穿越大神就让她到这儿来发展古代农业的?!
这么想着,还有些小激动呢。
柳穗儿想了想还是问武大叔,她先问了制酱的事,武大叔告诉她还是贵人家中食肉酱居多,而平民百姓大多直接食盐调味,用酱较少。倒是也有做豆酱的,只是做得不好,也没多少人吃。
相比较,还是肉酱比较普及。至于唐代的甜面酱以及之后的甜酱、芝麻酱,以及八宝酱等等,那就是听都没听说过了。
武大叔听着柳穗儿的问题还只是疑『惑』,但柳杨眼中已经闪过了一抹复杂。
只不过柳穗儿没注意,她在想做酱这事儿的可行『性』。豆瓣酱已经有人试着做了,看来她这会儿整出个方子来,也正是时候。只是做酱的周期非常的长,从如今的十一月开始,很可能要做上四五个月了。
而且她还不是很清楚现代是如何做酱的,所有的知识储备只有《齐民要术》书上记载。就这么只有理论没有经验,能做出好吃的豆瓣酱吗?
当然了,如果能做出心得来,先出一波豆瓣酱,然后甜面酱,之后正好乌梅和玫瑰一个成熟一个开放,正好取来做甜酱,而夏日还可以尝试番茄酱和芝麻酱,从此稳定形成供酱产业链。往后再涉猎鱼酱、虾酱之类,应该也是驾轻就熟了。
我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啊!
柳穗儿心道。
主意一定,柳穗儿也不着急向武大叔他们安利,反而跟他们提起一些古代书籍中防冻防霜的办法。
武大叔一开始听着还不信,听柳穗儿说的头头是道,倒也是连连点头,心里暗暗记着了。
而柳杨只听柳穗儿说了两句,立刻进屋取了纸笔出来,详细记录柳穗儿所说。
《齐民要术》中说,“天雨初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媪,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也就是烧火点烟来保持作物温度。
而《四时纂要》则提出了以烟气触花果,令霜气不得害,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提及在院中对方枯草、生粪来保温防冻的,都很是实用。
说完这些,柳穗儿又详细描述了现代的防冻方法,这些她是有了解的,毕竟在农村生活过嘛。
各种农作物又有不同的防冻方法,就小麦来说,适量冬灌是非常有效的,还可以在小麦的行间撒一些麦糠、碎秸秆等,用来防冻。除此以外,冬天到了,还可以施肥松土等等。
而蔬菜防冻则要培土、清沟,点火熏烟等等,还可以搭建大棚,并在大鹏上遮盖一块块的稻帘等等。
武大叔、武大娘、林有三人听得面『色』郑重,而柳杨也是认真的记录着。
等柳穗儿说完了,柳杨还看了她一会儿,把柳穗儿看得心慌不已,过了一会儿才转开视线。
“丫头,你说的这些……”武大叔迟疑。
“都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柳穗儿连忙道,其实这话也算是半真半假,但对这个时空原来的柳穗儿来说,那就是完全的瞎编。
“但肯定都有效的,您用用就知道。”柳穗儿信誓旦旦。
“书上还记着这些呢。”林有一脸的叹服。
武大娘看了他们一眼,打断道:“想这些有什么用,只要穗儿说的有用不久最好了。往后我们就用穗儿的法子试试,若是能成,就告诉别人家去,让大家都知道。”
武大娘这话让武大叔和林有连连点头。
柳穗儿『摸』了『摸』鼻子,又看看认真整理的柳杨,深深觉得自己的觉悟实在是太低了。又或者,她的一些思想依旧停留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