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手。但是周远的手下有兵,如果豁出去的话,拼死也能跟他们打一个平手,甚至还能占一点上风。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周远是不敢动手的,因为他害怕给庞统惹上麻烦。
可是万一,万一包大人今天开堂真的要把安乐侯定罪,他要不要当堂救下安乐侯呢?周远非常矛盾。他知道包拯是钦差,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若是自己真的去救安乐侯,那就等同于谋反。可是他带着庞统交给的任务,怎么能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地看着安乐侯被判罪呢?这可是被钦差判罪,等同于皇命。甚至可以说,万一安乐侯被定罪,再想要救他就很难了。
周远并不想救安乐侯,事实上他也不知道他要怎么才能救下安乐侯。但是他却不得不做,必须要做。一方面是对皇权的畏惧,另一方面是对将军的忠心。周远十分矛盾,因此他手握着宝剑,站在大堂之外,双眼时时注意着大堂上的每一丝动静,一步不退。可是所有人都看不出来,他其实已经焦急得难以忍受了。
无论百姓们多么兴奋,周远如何焦急,刚刚一到辰时,大堂上便突然响起了鼓声。所有人的神经一下子振奋了起来,一双双眼睛紧紧盯住了入堂口的方向。果然,三通鼓响过之后,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大人从入堂口缓步走进,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大堂之上。
当然,公孙先生紧跟着包大人一起走了出来,在旁边设座。展护卫与白五侠也紧随着这二位出现,分别列立在两厢。包拯坐下之后,先是环视了一番大堂内外,轻轻咳嗽了一声,沉声道:“带人犯。”
“是!”早有校尉王朝马汉等在堂下,听到包拯一声令下,立刻转身高喊“带人犯”!
其他的小喽啰早在前边的两日之中已经审问完毕,今天要问的人犯只有一个,那就是安乐侯庞昱。百姓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盯着进入大堂的方向,连一丝声音都不敢发出。等待似乎十分漫长,然而实际上却并没有拖延很久。不多时,在王朝马汉的押解之下,已经成为阶下囚的安乐侯庞昱被带了上来。
百姓中间发出了一阵惊呼,他们都没有想到,短短的两天时间,原本意气风发的安乐侯竟然变得这样消沉狼狈,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的模样。
庞昱垂着肩膀,低着头,一步步走到大堂上。因为他身上有爵位,所以在大堂上不但可以不跪,甚至还可以设一个座位。包拯没有为难他,命人给他搬来座位。庞昱虽然没什么精神,却仍然有着侯爷的作派。见包拯给他设座,他也不客气,就大咧咧地坐了下去。
百姓们看到庞昱如此嚣张的举动,非常气愤,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包拯却没有生气,只是一张脸上神情整肃,静静地看着庞昱嚣张的神情,一拍惊堂木,沉声道:“安乐侯,本府问你,自从你坐镇陈州放赈以来,犯下的种种罪行,你是否招认?”
“罪行?”庞昱斜着眼睛瞪着包拯,冷笑道,“包拯,不要以为你有了圣旨就可以信口雌黄!你说的那些事,我连听都没听说过,你可不要听信几句刁民的谎话,就想要借机诬陷本侯!”
“诬陷?”听了安乐侯这无耻的话,包拯不怒反笑。
他抬起手,从书案上拿起一本厚厚的账册,随手一扔,刚好扔到庞昱的脚下。
“拿起来看一看,这账册你是否觉得眼熟?”
庞昱撇了撇嘴,不屑地瞄了一眼脚下的账册。这一看不要紧,庞昱脸上的表情立刻僵住了。他急忙捡起那本账册翻看了起来,看过几页之后,他的心里猛然一沉。
他认识这本账册,这不正是当初刘璋让他绑来的那个姓展的小白脸给他做的那本假账吗?怎么会到了包拯的手里?
庞昱惊讶地看着包拯,颤抖着声音叫道:“这,这账册怎么会在你手里?不对!这账册就算在你手里又如何,它,它——”
“它是一本假账,对吗?”包拯微微一笑,说道,“你想要用这本假账掩盖你将赈灾的粮食和衣物高价卖给奸商的事实。但是你没想到,本府到达陈州之后,虽然根本没有找你要赈灾粮款的发放账本,却还是暗中派人查到了你的真账本。而且,还把你这本假账也弄到了手里。庞昱,你还不认罪吗?”
“你胡说,这账本怎么可能是假的!”庞昱咬了咬牙,恨声道,“你根本什么也没有查出来,你是故意诬陷好人!”
“你是好人吗?”包拯冷笑道,“既然你还要顽抗,我就让你看一看真的账册,也好让你心服口服!”
说着,包拯再次命令张龙赵虎将证人带上大堂。庞昱慌张地看着堂口的方向,不多时,证人出现了。
所谓的证人,正是当初与庞昱有生意来往的那些商人。他们一个个都带着枷锁,哆哆嗦嗦,狼狈不堪地被推上了公堂。包拯一拍惊堂木,几个商人都吓得双膝一软,跪在了当场。
“包大人包大人,您问的话我们都招了,都招了,只求您饶命啊!”
包拯冷哼一声,喝道:“你们都抬起头,看一眼旁边坐着的这位,你们认不认识?”
商人们抬头看了一眼庞昱,又急忙低下头。所有人都说认识庞昱,也很快承认了当初是怎么跟庞昱勾结在一起,用高价购买赈灾粮,又囤积居奇,将粮食用更高的价钱转卖,致使陈州城里的百姓无粮下锅,大批饿死。
围聚在大堂听审的百姓们听到这里还如何忍得住,纷纷破口大骂,恨不得立刻冲进来活活咬死这些草菅人命的贪官和奸商。
包拯看着大家群情激奋,却并没有立即阻止。直等到大家骂了一会儿,才拍了一下惊堂木。人群立即安静了下来,包拯轻轻皱了皱眉,再次看向安乐侯,“庞昱,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你还不承认吗?”
“我不承认!这些人都是你找来诬陷我的!”庞昱把脖子一梗,竟然耍起了无赖。
包拯冷笑一声,不再理会他,而是沉声道:“继续带证人。”
这一次出场的证人不是别人,正是庞昱养在侯府中的那些门客。门客们平日里吃着庞昱给他们的俸禄,拿着庞昱给他们的好处,一个个都只会对他阿谀奉承,仗着他的势力欺负百姓,鱼肉乡里。
而如今庞昱眼看着就要倒台,这些人当然也露出了小人反复无常的本性。上得堂来,他们看到包拯一张黑脸面沉似水,再看着府衙门口的三口铜铡,早就魂飞魄散,知无不言了。
包拯也没跟他们废话,直接让他们跟安乐侯对峙。这些小人也不怕丢面子,当着安乐侯的面,就把当初怎么跟着安乐侯一起出去打家劫舍、抢男霸女的事情一五一十,甚至是添油加醋地说了出来。
百姓们再次群情激奋,巨大的愤怒根本无法压抑。别说是这些普通的百姓,就是站在堂上的开封府校尉们,甚至包括展昭和白玉堂也无法忍受,忍不住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武器。
第4章 。陈州案(33)()
包拯端坐在大堂之上,听着百姓们如潮的怒吼,冷眼看着庞昱脸上变颜变色的神情,却一直没有做出任何制止的举动。公孙策微微皱眉,有些不解地看向了包拯。其实从今天升堂开始,公孙策就已经感觉到了包拯似乎有些不对劲。昨晚听了他说的那些话,公孙策便觉得他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告诉自己。如今看他坐在那里,气定神闲地与庞昱对峙,冷眼旁观着大堂内外群情激昂,公孙策却觉得,包拯的眼神之中有了那么一股孤注一掷的狠劲。察觉到了这种神色,公孙策反而更加紧张了。他到底是有底没底,让公孙策也拿不准了。
当他发现就连展昭和白玉堂都有些站不住想要拔刀拔剑的时候,公孙策不禁再次深深看了包拯一眼,张了张嘴,终于还是开口出言提醒道:“大人。”
虽然百姓的吼声已经响成了一片,包拯还是听到了公孙策在叫他。他立刻看向公孙策,轻轻勾起嘴角对着公孙策微微一笑。公孙策一怔,他没想到包拯会在大堂上对他笑,更没想到那笑容中竟然有那么一丝狡猾。还没等公孙策反应过来,包拯突然猛拍了一把惊堂木,对着庞昱大喝道:“庞昱!你还不招供吗?!”
这声惊堂木仿佛晴天霹雳一样,让整个大堂瞬间安静了下来。庞昱的身体猛然一抖,被包拯这一喊,再也坐不住了,竟然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包拯见他不回答,冷笑着道:“大宋律法严明,平时百姓或有不逊之举,便有王法条条约束他们的行为。你身为朝廷命官,皇上钦封的钦差,享受荣华富贵,侯爵之尊,不但不爱惜百姓,反而把他们当做蝼蚁,任你侮辱践踏。你的种种行为怎么对得起皇上对你的信任,怎么对得起每日兢兢业业、为了大宋江山辛苦劳碌的文武百官,又怎么对得起这些遵纪守法、只知道埋头辛劳的陈州百姓?安乐侯,如今面对着你自己亲手犯下的条条罪行,你以为你还能抵赖到什么时候?你这样冥顽不灵,别说是本府如今不会与你善罢甘休。就算是他日报到京城,亲自册封你的皇上和你的亲爹庞太师,恐怕也不会饶恕你的罪孽!”
说到这里,包拯稍微停顿了片刻,看到庞昱的身体不住地颤抖,头也低了下来。他沉吟了片刻,突然用更加严肃的声音说道:“不要以为你是安乐侯,咬死了不招认本府就拿你没办法。庞昱,你不要忘了,我是钦差,现在代表的是皇上。如果你再继续顽抗,我就代表皇上,传刑具对你用刑了!”
“大人!”未等庞昱给出任何反应,一边的公孙策已经睁圆了眼睛,他没想到。包拯竟然要对庞昱动刑。庞昱就算犯了再大的罪,若要动刑也要押回京城,交给皇上去决定。只有进了天牢,才可以对他动刑。就算包拯是钦差,此时在陈州这么做也没有人会非议,可是他总会回京的,回去以后,庞太师如何会放过他?
包拯却没有理会公孙策,他盯着庞昱的眼睛,冷冷地道:“庞昱,你听清楚了吗?”
听了包拯的问话,庞昱猛然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瞪着包拯,颤抖着声音道:“你,你敢对我用刑——你——你不怕——”
包拯冷笑道:“在你来陈州之前,庞太师有没有告诉过你,包拯的胆子有多大?”
庞昱惊讶地看着包拯,父亲的话此时竟真的在他耳边响了起来:包拯此人,胆大包天。为父虽然与他政见不合,却承认他的确对皇上忠心耿耿,因此皇上十分宠信他。你此去开封府一定要表现的谦逊有礼。若是惹到了他,怕是会有无穷的麻烦。皇上让你去陈州赈灾是出于对你的爱重,也是出于对为父和你大哥的信任,你一定要兢兢业业,谨慎小心,切不可被小人利用,辜负了皇上,也辜负了你的父兄。
庞昱的一张方脸变颜变色,他紧张地看着包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包拯也不跟他废话,直接看向了公孙策,肃然道:“公孙先生,请皇上圣旨。”
公孙策深深地看了包拯一眼,虽然心中十分纠结,却还是听了他的话,转身来到后堂,双手捧着圣旨走了出来,站在大堂正中。包拯快步来到圣旨前方,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满堂的衙役校尉,外面的所有百姓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都跟着包拯一起呼喊皇上万岁。就连庞昱也不敢继续站在那里,也跪在了公孙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