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下去了。”
晋王也是没有了办法。宫中的太医都已经束手无策,个个都让他另请高明。无奈之下,他只好听从了手下人的建议,将有神医称号的沈凌请了过来。只要对方肯治就好,女儿能尽快好起来就行。
沈凌道:“这个在下晓得。若是小郡主出了意外,王某自当甘愿领罚。”她已经想的明白,既然来了这王府,自己就没有了退路。若是没有那系统的任务,自己倒是可以不必冒这个险。但是既然为了完成任务,就势必要治好眼前的小郡主,不然自己好容易得来的名声就会毁于一旦。
如今既然晋王答应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治,沈凌就吩咐珠兰准备一只极大的木桶,然后又让人去花园取潮湿的土壤。
土壤取来以后,都按照沈凌的吩咐倒进了木桶中。
这个时候,沈凌才吩咐人煎药,十几副药汤煮好以后,又都按照沈凌的吩咐将药汤倒进了木桶中。木桶中的土壤经这药汤一浇,立刻就冒出了丝丝热气。
沈凌赶紧吩咐丫鬟们把小郡主脱光衣服置身于木桶中,珠兰被催促了好几遍,在沈凌走后,方才领着丫鬟们褪去小郡主的衣衫,把她放进了药汤和土壤混合的木桶中。
沈凌在窗外继续吩咐人煎药,每过半个时辰,就会让人将药汤送进去倒进木桶中。
这个方法她还是在巴蜀时听白及说过的,白及曾用这个方法治好过一个身中剧毒的病人。
小郡主本来只是过敏,却因喝了太医开的汤剂,因为药不对症,导致身体有了热毒。沈凌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给小郡主去除了这些热毒再说,只要去掉这些热毒,病就好了大半。
本来她可以开几副药,从容去掉小郡主的热毒。可是沈凌怕病情拖得太久,过敏的症状迟迟得不到救治,病症会拖得越来越重,到时更不好下手。尤其是小郡主年纪还小,抵抗力比较弱,病了这么些天,贸然用大量清热的药只怕于脾胃不利。于是她才用了白及的这个法子,先快速将小郡主身上的热毒去掉再说。
如此折腾了差不多有两个多时辰,沈凌方才命人将小郡主从木桶中扶出来,等丫鬟们服侍小郡主沐浴以后,她又诊了一次脉。
这期间,晋王因为公事已经回了前堂,不过却派了心腹在这里等候消息。而小郡主的生母晋王妃在去年离世,只留下几个珠兰等几个靠得住的丫鬟照顾小郡主。
所以等沈凌诊完脉,第一个问的便是珠兰这个在小郡主跟前伺候的大丫鬟,“大夫,怎么样?”
沈凌道:“脉相已经趋于平和,热毒已去除大半。可以服用汤剂了。”
其实珠兰不问,也知道小郡主比之前好了很多。之前小郡主有隐隐发烧的迹象,手脚摸上去总感觉有些热意。而方才她给小郡主擦身的时候,虽然大片的红疹还在,但是小郡主身体的温度已变得和平时一样,摸上去比较温凉。
沈凌根据刚才的脉相,开出一张温和的方子,重点治疗小郡主的过敏症状。开好药方,沈凌又取出一瓶自制的膏药,让丫鬟们用水化开,拿面巾蘸着这药水将小郡主身上有疹子的地方细细擦拭一遍,可以让疹子更快的消退下去。
一番折腾,已经是午后时分了。
沈凌用了迟了一个多时辰的午饭以后,小郡主便醒过来了。
昏迷两天两夜的女儿醒过来,弱弱的叫了声父王,晋王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握了握小郡主的手,“翩翩饿不饿?”
小郡主摇摇头:“不饿,就是渴得厉害。”
珠兰忙将一碗绿豆汤端到小郡主面前,“郡主用些汤水吧!这是王大夫吩咐的,郡主醒来以后最好用这绿豆汤代水喝。喝个两三天病就好了。”
那绿豆汤看着不苦也不黑,小郡主试着喝了一口,发现清清凉凉的,很快就将一碗绿豆汤喝完,晋王忙又让人再给小郡主盛一碗。
小郡主一气喝了两碗,方才觉得嗓子舒服了一些。
珠兰按照沈凌的嘱咐,给小郡主呈上的饮食都是比较清淡的饭菜,饭后小郡主接着饮了一碗沈凌新开的汤剂,便又沉沉睡了过去。
沈凌在王府里一连待了三天,一直等到小郡主的病差不多痊愈方才被晋王放出了府。
走之前,沈凌特地叮嘱过珠兰,以后那些稀奇的果子或是别的什么新奇吃食,最好还是不要让小郡主碰。小郡主大概是后世所说的过敏体质,从前因着王妃在,将小郡主照顾的很好,便没有发作过。而王妃离世以后,晋王又忙着公务,照顾小郡主的便是身边的那几个丫鬟。丫鬟们对小郡主有求必应,也不敢反驳,一味顺着她想吃什么吃什么,才会发生这次过敏。
沈凌将其中的厉害关系说给珠兰,看珠兰确实记在心上以后,方才放下心来。只要小郡主平时吃食上注意一些,熬到大一些以后,过敏体质便会自己慢慢痊愈。当然也有的过敏体质不会自己痊愈,而是一辈子陪伴在人身旁,这个,沈凌也就没有办法了。
沈凌从王府回到药铺以后,便听说选秀已经结束的消息。这件事跟她没有多大关系,沈凌也没放在心上。
王侍郎家的那位芳姐在选秀一开始的时候便因身上起了疹子被送回了家,沈凌去王府诊病的时候,她的疹子已经完全消退下去了。
不过王侍郎为着怕人起疑心,连着好些天没有到沈凌这里。直到沈凌从王府回来,他才在黄昏时分,直接乘马车来到了沈凌的住处。
“这次将你推荐到王府看病这件事,我已经帮你打听清楚了,是徐太医花重金买通了晋王府的管家,在晋王面前提了你的名字。”
沈凌对此早有预料,听闻是徐太医搞的鬼,她一点都不意外。对方作为宫中医术最好的太医,医不好的病人却被自己看好,难免不会有些想法。
“多谢大人告知此事。”沈凌淡淡道,脸上没什么表情。
王侍郎有些替她着急:“徐家世代都在太医院供职,交好的王公大臣不可胜数,随便一个都能让你的药铺在京城开不下去,你可要早做打算才好。”
沈凌仍旧表情淡淡,“这事就不劳大人操心了,我心中有数。”
王侍郎原本以为沈凌所说的心中有数是她早已有了应对的方法,虽然有些不放心,但是担忧的成分却少了一些。
哪知没过几天,他准备打算到沈凌的药铺看看时,就听沈凌的药铺被查封了,原因是售卖假药。
第 193 章()
夕阳西下;晚风从荷塘徐徐的吹来;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淡淡的荷香。
沈凌坐在院中的石凳上;一边品茶;一边纳凉。平日里难得有这样松闲的时候;她早就想出来松散几天了;奈何找不到机会。这次徐太医勾结官府的人查封了她的药铺;正好给了她休息的机会。
至于日后,沈凌一点都不担心。自从她治好了镇国公府老夫人的失眠症,老夫人现在是一有什么不舒服;就会来找她看病。还有远乡侯府的蕊姐,吃惯了她开的方子,更不会轻易换大夫。
再加上找她经常看病的几个勋贵世家;沈凌觉得;有这些老主顾在,徐太医根本奈何不了自己。
不过自己站出来明着与徐太医对上;终究失了下乘;而且那些勋贵世家未必喜欢管她的闲事。那些勋贵世家;沈凌自问对他们还算了解;不愿沾惹上一点麻烦;也不喜欢那些有麻烦的人。与其巴巴的上门求他们帮忙,还不如以退为进;等到他们需要自己看病时,自然会帮自己办妥一切。
自己既可以不用出面;也可以解决此事;何乐而不为?
事情果真如沈凌所料,沈凌的药铺查封以后,镇国公府和远乡侯府起初都没有打算插手此事。
徐太医并不像王侍郎所说的那般仅仅是与王公大臣们交好,消息灵通的镇国公府和远乡侯府都知道徐太医是宫里皇后娘娘的人。为了一个大夫,而去得罪皇后娘娘,两家都觉得合不来。因此两家都吩咐管家若是沈凌前来有事相求,就说府里有要事,请她过一阵再来。
哪知他们还未等到沈凌跑到府上来求帮忙,就听到了一个消息。
有个叫于文龙的御史上折子参了徐太医一本,说他勾结官府陷害同行,同时把持药行,以次充好。
于文龙是御史中出了名的铮铮铁骨,参倒过两个皇亲国戚,他这一参,镇国公本能的觉得徐太医要倒霉。他便顺势站了出来,为徐太医说了几句“好话”。
有他带头,几个勋贵后来纷纷开口,有人还提到了沈凌的药铺被查封一事。
一直都沉默不言的晋王在听到沈凌的药铺时,忍不住开口为沈凌说了几句好话。
皇帝自从沈凌治好了镇国公府老夫人的失眠症后,就对她有所耳闻,后来听说她治好了晋王的小郡主,更是对这个人好奇的很。如今看臣子们纷纷为她说话,便动了召见她的心思。
第二天,在家松闲度日的沈凌就接到了一道谕旨。传旨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太监,等她接了旨,便堆着脸笑道:“来的时候,晋王特地嘱咐过了,要我好生照拂王大夫。王大夫你看是现在就走,还是换身衣服再走?”
沈凌吩咐身边的小厮给小太监塞了一个荷包,才道:“那小公公就稍等片刻,等我换身衣裳再走。”
沈凌换了一身青色锦袍,头上戴了一支玉簪,又将自己平时用的医箱拿出来,这才跟着小太监去了宫里。
小太监起初先将沈凌带到了皇帝日常起居的乾清宫,可是两人刚走到乾清宫门口,就有一个小太监过来,说皇帝现在在慈宁宫,走前告诉宫人,等沈凌到了,便去太后住的慈宁宫。
于是,沈凌在慈宁宫的正殿里,见到了宝座上面的太后和皇帝。他们下面还坐着几个得宠的嫔妃。
沈凌不敢多看,只看清了坐在最上面的太后和皇帝的面容。
太后今年五十上下,按理说她这样身居高位的人理应保养的极好,可是这位太后却是个例外,明明不过五十来岁,可是她的头发已经全白,皮肤也有些暗淡。
沈凌记得曾经听人说过,当今太后魏氏是宫女子出身,在一次偶遇中被先帝临幸,事后生下今上,也就是当时的大皇子。后来先帝宠爱琳贵妃,琳贵妃生下四皇子以后便视今上为眼中钉,屡屡在先帝面前挑拨离间。
先帝听得多了,便信以为真,今上和太后以及晋王的日子便越发不好过起来。想必太后那时一定受了很多苦楚,不然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沈凌按下自己的心思,恭恭敬敬的给上面的太后、皇帝和妃嫔们请了个安。
“翩翩的病是你看好的?”太后是个很随和的人,她对给翩翩治好病的沈凌很有好感,便当先开口问道。
沈凌答道:“回太后的话,给小郡主治好病的正是草民。”
太后笑道:“翩翩是我最疼的一个孙女,你治好了她的病,哀家要好好的赏你。”她顿了顿,才又说道,“你可想要什么赏赐?”
沈凌道:“行医治病是大夫应该做的,草民不敢要什么赏赐。”
太后听了上下一打量沈凌,“哀家看你衣饰不俗,想必不缺金银俗物。听说你到现在还未成亲,不如哀家来做主赏你一门婚事吧!”
沈凌心中一惊,她想不到太后竟然提到了她的婚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