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空间快穿-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沈凌带来的那些家丁,她也没让他们闲着,一共分成三班,天天在围墙附近巡逻。

    至于家丁们的家眷,沈凌按照她们的特长,分别将她们分到了针线房、浣洗房和厨房。

    而沈凌挑选出来的丫鬟婆子也都有各自的去处,每天都忙碌的不行。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秋收时候。

    路管事过来与沈凌提起此事时,有些担心那群窝在梅山的义军会来别庄这边抢夺即将成熟的粮食。

    沈凌蹙眉道:“这群义军到底是什么时候在梅山驻扎下的,又因为什么迟迟不走?”

    路管事回道:“他们这些人是前年春天的时候来的,我听说他们在攻打某个县城时吃了败仗,伤亡了不少人。如今他们避在梅山不出,想来是打算等那些伤重的人养好伤再说。”

    沈凌沉吟了一下,如果只是某些小喽啰受了重伤,大可留下他们在山里慢慢恢复,如此想来,一定是义军的某个重要人物受了不轻的伤,所以他们才会在此地停留这么长时间。

    可是即便是某个重要人物受了重伤,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也不可小觑。

    沈凌只转了一下念头,就将那个萌生的想法掐灭了。为今之计是抢收田地里的粮食,只要有粮食在,人马可以一点点的壮大起来。

    “吩咐下去,从明天起,庄里除了老弱病小,其他人都下地帮忙抢收粮食。”沈凌吩咐道,“另外,今年所有佃户一律减免一成租子。”

    减免租子的消息放出去以后,原本就抓紧时间抢收的佃户们干劲就更足了,加上庄子里还有专门的人给他们这些地里劳作的人送饭送水,大大节省了时间,抢收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只是佃户们抢收到一半时,在梅山驻扎的那些义军们出来了。

    别庄这边来了五十来个义军,他们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干起农活来不比那些佃户们差。虽然他们不曾对佃户们出手,但是因着他们的身份,佃户们自然不敢上前阻拦,只好默默加快手上的速度。

    沈凌已经预料到了这个事实,五十来个义军虽不可怕,但是引来更多的义军就不少收拾了。何况此事正好可以激发佃户们的反抗心,所以沈凌下令所有佃户为了自身安危不可与那些义军们起冲突,粮食能抢收就抢收,抢收不了就作罢。

    沈凌的话传到佃户们耳边时,佃户们不由生出了感激之心,与之相对的就是有些愤恨那些过来抢收粮食的义军。本来早前,义军与他们毫无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因着义军的出身,对他们很有几分好感。如今涉及到自家的口粮问题,义军们多收一份粮食,他们的口粮就会少一分。因此,佃户们虽不敢明着对那些义军们做些什么,但是暗地里却将他们骂了个够。

    秋收结束的时候,虽有沈凌免了佃户们一成的租子,但是因为义军的横插一杠,佃户们最后留下来的口粮还是比往年少了一些。正当佃户们愁眉苦脸之时,别庄这边贴出了一张告示,招收两百名家丁,只要符合年满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身体强壮就都可以报名。通过的青壮劳力每人每月可领到三十斤粮食并一串钱。

    这个告示一贴出来,众人顿时沸腾了,这比当初修建堡垒的时候待遇还要高一些。

    于是前来报名参加的青壮劳力足有五百来人,多半人都在修建堡垒中出过力。

    路管事按照沈凌的吩咐从中挑选了二百人,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下,身体都比较健康。

    这二百人被招收上来以后,第二天就有一个匪气十足的人过来教授他们一些基本功,比如站木桩、蹲马步等。

    那匪气十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二十个匪人中最有武功天赋的一个,一把长枪使得似模似样,被沈凌特地挑出来训练这二百个青壮。

    秋收过后有很长的农闲时间,沈凌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将二百个青壮培养成初具武力值的军人。

    所以他们除了要站木桩和蹲马步之外,还要进行负重跑步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沈凌在现代时,从电视剧上看到的,对于她这个非专业人士,也只能借鉴那些比较常规的培训方法。

    不过方法虽比较老套,但是效果却很好,一个月下来,沈凌站在角楼上看着底下站的整整齐齐的二百人,已经初具军人的锐气。

    只是好像少了什么。

    沈凌从角楼下来以后,就命人叫来了路管事,询问他别庄里有多少铁匠。

    路管事自从沈凌招收了二百个家丁以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模糊的猜测,如今听到沈凌问铁匠,便知自己猜对了沈凌的意图。

    他老老实实作答道:“庄子里一共有两个铁匠,素常给佃户们打些农具,手艺马马虎虎。”

    沈凌想了想道:“我想要给新招收的二百个家丁每人配备一把大刀,一柄长枪,你觉得怎么样?”

第 130 章() 
庄子里的两个铁匠平素打打农具还行;但若是刀具或是枪头;就需要手艺好一些的铁匠了。

    路管事低头想了想:“手艺好的匠人只要出高价就可以寻来;但是铸铁要用到的铁矿石;少量还可以;多了就难办了。”

    “为什么这么说?”

    路管事一五一十道:“这附近唯一一处铁矿还是前朝留下来的;因为在邱家的势力范围之内;所以一直都被控制在邱家手中。从前还好一些,只要出高价就可以买到铁矿石。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听说邱家私下里忙着招兵买马;因此这铁矿流出的铁矿石就少了许多。”

    自从前朝的开国皇帝下令停办官铁冶,让民间自由开采后,本朝也延续旧例;铁矿主要由民间经营;所以铁矿既然由邱家经营,那么他家自然能限制买卖。

    沈凌注意到的可不是这些;邱家也在忙着招兵买马;看来邱家内部也有人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毕竟生逢乱世;这些大户人家都要早做打算。可是招兵买马;往低了说这么做能保得一家老小平安;往高了说,难道邱家也有称雄之意?

    不过眼下却顾不得这些;还是解决铁矿石的问题。

    沈凌沉吟了一番,既然这一带附近有前朝留下的铁矿;说不定这一带是铁矿石密集的地区;再发现一处铁矿也很有可能。

    “邱家那里,能弄来多少铁矿石就算多少。另外,你再找些木匠,先做二百杆木枪再说。”沈凌将路管事打发下去,就去了匪人练武的地方。

    路管事虽然可靠,但是也远不及这些立了血誓的匪人让沈凌放心,所以她从中挑了五个手脚灵活的匪人,让他们带上铁砂石,将附近一带搜索一遍,看能否发现一处铁矿。

    不过沈凌也不会将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五个匪人身上,若他们迟迟找不到铁矿,那二百个家丁岂不是迟迟没有趁手的兵器。

    所以沈凌决定应该组建一支商队,去附近盛产铁矿的汉中走一趟。之所以选择汉中,不仅是因为它距离别庄相对来说比其他产铁的地方近一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汉中附近还有盐矿。

    将来沈凌若想依据别庄称雄一方,离不开盐铁这两样东西。铁还好说一些,尤其是盐,简直不可或缺。

    所以沈凌才会打算趁现在世道还不是太乱的时候,去一趟汉中,多拉一些盐铁回来。

    因为盐铁一事比较重要,沈凌仔细思考了一下决定亲自率领商队出发,这样路上若遇到危险,她也能利用自己的修为帮助解决一下。

    至于随同一起她出发的管事,沈凌想了想,路管事还要留下来处理别庄的事务,大管家年纪又大了,所以沈凌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了阿生这么一个人选。

    庄子里的管理人才还是太少,沈凌觉得培养私军外,自己也应该招纳一些文人,起码可以协助自己处理一些事务。

    不过这些事,可以等她从汉中回来以后再做。

    商队的事情,沈凌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特地从二百个新招收的家丁里选了三十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加上五个粗通武艺的匪人,完全可以应付一般的盗匪。

    只是她没想到,当她提出要随着商队一起出发时,秋荷、大管家和路管事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都觉得沈凌一个弱质女子,随着商队去往汉中那么远的地方,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上一次从郡城赶往别庄这边还好说,是为了避祸,可是现在率领商队去汉中那么远的地方就是冒险了。

    沈凌费尽唇舌之力终于说服了这三人,但秋荷始终不放心,想要跟着一起去。沈凌没有同意,秋荷才是真正的弱质女流,若她跟着一起去,势必要拖累商队,再者,她也不需要侍女随时服侍。

    临走时,沈凌一再叮嘱大管家和路管事,让他们一定要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所有人都要避在围墙里不出。宁可折些粮食和银钱,也要保住别庄众人的安全。

    而在出发的前一天,路管事高价聘请的两个铁匠打出了三十五把大刀。这些大刀用到的铁矿石,有的是从邱家那里高价买来的,有的是庄子里东拼西凑出的一些烂铁,为此还将庄子里多余的一口铁锅砸烂,就为的凑齐三十五把大刀用的材料。

    万事齐备以后,沈凌就率领商队出发了。

    为了速去速回,也为了证明自己不会拖众人的后腿,沈凌并没有选择乘坐马车,而是和众人一样骑马上路。

    本来那新招收的三十个家丁在得知自家庄主也要跟着一起去时,心里都不免犯嘀咕,但是眼见沈凌利落的上马扬起缰绳出发后,心里的想法就都咽了回去。

    虽然沈凌之前也曾命匪人们教过这些家丁骑马,但是这些家丁们以前作为佃户,几乎连马都没有摸过,所以除了少数几人无师自通外,多半人都骑的小心翼翼,生怕从马背上摔下来。

    这种情况,直到他们骑了两三天以后才好一些,商队的速度也快了一些。

    大抵是他们去的时候马快车空,因此一路上鲜少有劫道的,就是有,也被五个匪人带着三十个家丁击退了。那五个匪人有从匪的经验,知道哪些路途有匪患,哪些路途平安无事。有他们保驾护航,商队一行顺利走到了汉中。

    沈凌到汉中以后,先将随身携带的银票尽数换成了金锭,当初从郡城出发的时候为了掩人耳目,她不好出门去钱庄兑换,如今有了机会,沈凌将所有的银票都换成了金锭。毕竟一旦战祸将起,什么银票都是一张废纸,人们最相信的还是真金白银。

    沈凌将所有银票换成金锭后,就让阿生去打听汉中最大的铁矿控制在哪家手中。至于盐矿,这样重要的东西,自然不是私人可以拥有的,都掌握在官府手中。

    阿生出去打听了一下,便给沈凌带回了不少信息。

    目前汉中附近最大的一处铁矿掌握在当地豪强张家手中,而当代家主张谷听人说不知上进沉迷酒色,光是妾侍就有十几房。其中最为得宠的是第七房小妾,已经为张谷生了两个儿子,把主母都比了下去。

    所以如今想要从张家买矿石的商人,都从这第七房小妾入手,而这七姨娘正好有一个娘家兄弟名叫马泉,处事圆滑,能说会道,因此那些商人都转而过来找他从中周旋。

    阿生已经将那马泉的为人和喜好都打听了一遍,只要请他在汉中最大的酒楼吃一顿饭,再许以重金,他就会帮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