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趴蘖撕枚嘈『⒆印�
朝廷溃败的战报每隔几天便就传来一次,贺兰山的防线已经被破开,周军东下,快过了中原边界,离宁远也不过五百里之远了。百姓惊慌,许多正准备着收拾东西要往南逃了,酒楼生意惨淡,薛延便干脆关了张,原本热闹的街道没了几家营业的商铺,明明敌军还没到,但整个小县却已经破败凋零了。
日子总还是要过的,阿梨和冯氏早就开始准备衣裳被褥之类,预备路上用。胡魁文将自己全部积蓄都取出来,分给那些极为贫困的家庭,虽然总的也没几个钱,但好歹也是分心意,多少能起一点作用。薛延本打算将阮言初和小结巴都送去读书的,但现在出了这种事情,计划不得不耽搁下来。
整家人都忙忙碌碌的,只有阿黄仍旧无忧无虑,只知道趴在房檐底下晒太阳。
整个二月,若说真的有什么好事,只有三件。
第一是胡魁文亲自去韦家提亲,韦翠娘并未拒绝。
第二是,今年的春天格外暖,酒楼后院的梨花提前开了,入目皆是雪白,芳香氤氲,整条街都是那股甜滋滋的味儿。弟弟给阿梨画了张小像,她抱着兔子坐在梨花树下,戴着银亮亮的簪子,笑得比花还甜一些。
还有一件匪夷所思,薛延斥全家之力买下来永定县赵员外家的所有粮食,赵员外本来为这些拿不走卖不出的粮食愁的病恹恹的,见薛延想买,立刻又高兴起来,卖的价钱比市面上要便宜五倍还多。薛延只花了不到不到一百两,却买下了几乎占了整个地窖的粮食。
其余百姓闻风而动,都来找薛延卖粮食,好凑路上的盘缠,薛延来者不拒,不过几日功夫,他积攒下来的粮食就要比陇县最大的粮店还要多了。
胡安和对此极为不解,薛延也懒得与他解释,只留下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经商之道。”便就走了。
直到临上路之前,胡安和还是没想明白,薛延说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车一共有两辆,韦翠娘和胡安和算是定了亲,韦掌柜自然要跟着薛延一起走。韦家家大业大,马车也都是最好的,宝蓝色的顶棚,上面还坠着小铃铛,精致漂亮,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用薛延的话说,那就是明摆着要给别人抢的。
薛延从家里翻出两匹带着补丁的破布,直接给马车换了个顶棚,木头上也抹些煤灰,刻点划痕,把韦掌柜心疼的直跺脚,但最后看起来的确低调了许多。
内里是没动的,大且宽敞,四周围着三条长凳,上面的软垫用的都是鸭绒,坐上去又软又暖。一张小方桌钉在车里,再颠簸也不会移位置,上面茶具一应俱全,座位底下还有着锅碗瓢盆和小碳炉,以及一箱子书。
出发之前,韦翠娘还有些担心,一直问阿梨和冯氏,“这条件会不会太差,怕你们体弱受不了,会吃苦。”
冯氏笑道,“哪里会,就算是丞相夫人出门子,也不会再比这个好多少了。”
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韦家的马车是真的好,就算不及丞相夫人的规格,侧夫人是足够了。
韦翠娘亲昵挽着阿梨胳膊,小声道,“我屯了好多话本子,到时候路上无聊,你给我念,成不成?”
阿梨逗她,“怎么不要胡安和给你念?”
韦翠娘满面嫌弃道,“他就是个书呆子,哪里读的懂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就只知道与我讲论语,讲那个什么羊的传?”
阿梨问,“公羊传?”
“对!”韦翠娘撇撇唇道,“烦死他了。”
阿梨笑着,“那么嫌他,那你还要嫁给他。”
说及此,韦翠娘明显顿了下,她有些局促拨了拨头发,看向一边,“不说这个,没意思,聊点别的。”
阿梨偏头看她的侧脸,惊讶发现,韦翠娘的耳根竟然有些泛红。难得害羞。
阿梨好奇,但是又不好再问,只得憋在心里,随着她的意思再讲些别的。
出发的路线早已定好,陇县位于宽广平原,但地势较高,往南走需要越过一座山,经过厢溪,再过黄河到添原。京城位于黄河之北,一般来说,凭借周军的实力,他们会直接往东围剿京城,都城被灭,则这个国家消亡,黄河以南不会被战事波及。若是周军失利,也只会西行返回,不可能渡河,所以添原应是安全的。
作为一县之长,胡魁文离开的时候心里还是难过的,眼圈都有些泛红。
那时候,周军已经距离陇县不过百里,百姓大多已经逃散了,陇县几乎成了座空城,韦掌柜与他是同龄人,虽一个是官,一个是商,但阅历相近,说话也投机些,还善良地劝了劝。两人既是亲家,又共同经历生死,在逃亡路上奔波,没多久就成了甚好的朋友。
胡夫人是个大家闺秀,说话温温弱弱的,但却很有主见,胡魁文的二姨太太也不是个坏人,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怎么笑,只会在角落里端端正正坐好,极为容易被人遗忘。小结巴的娘也跟着大家伙一起,她眼睛不太好,但却很勤快,许是觉着自己太过拖累,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掂量着不给大家添麻烦。
三个同龄的女人坐一辆马车,胡魁文和韦掌柜也坐在其中,气氛有些微妙。
另一辆则欢声笑语,冯氏慈爱,她年轻时候也曾嫁过人,育有一子,可惜早夭,这是她一直以来的遗憾,所以冯氏对待晚辈都像自己的亲孙儿一样疼爱,几个年轻人挤在一起,每天都说说笑笑的。
马车一路顺利离开宁远,往南快要行至厢溪,这里已经接近河北地界,虽还是北方,但已比陇县暖和太多,已是阳春三月,鸟语花香。
撩开厚厚的窗帘,能瞧见外头树杈上开着的花儿,大朵大朵,明艳艳的讨人喜欢。
薛延和胡安和原本都是贵家少爷,会骑马撒欢,却是从来都没做过赶车这样的活。最开始时候手生,总是弄得车轮都颠起来,人仰马翻,差点撞到阿梨的头。薛延又心疼又自责,细细琢磨着经验,没过多长时间便就能平平稳稳地驾车了。
最开始的时候,一路平安。
春日天气晴好,阿梨托着腮坐在桌边,由着韦翠娘给她编辫子。韦翠娘明艳精致,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了打扮,就算在这样情景下,胭脂水粉仍旧带的一应俱全,挨着样的给阿梨擦,还将自己头上的玛瑙簪子插在了阿梨发间。
小结巴在一旁看得眼都直了,偷偷拿着桌上的墨黛给阮言初描眉,被躲掉,他不甘心,又低着脑袋给自己描,
韦翠娘瞧见,啪地将他的手打下去,把东西抢回来,顺带瞪了他一眼。
小结巴有些委屈,嘀咕道,“好小气呀。”
韦翠娘又瞪他,撸了袖子道,“姑娘家的东西,岂是你这种毛头小子能碰的?”
小结巴梗着脖子,小声回,“碰一下又不会坏!”他看着韦翠娘一副护食的不好惹样子,识趣地转战,拽着阿梨的袖子道,“姐姐,你看她欺负我,你帮帮我呀。”
朝夕相处这样久,小结巴也对韦翠娘的性格有些了解,知道她外冷心热,瞧着吹胡子瞪眼,但是却不会真的生气,大多时候脾气还是很好的,只要不踩她的底线。只有对着胡安和的时候,韦翠娘才会真的想要揍人,她管自己那种心情叫作恨铁不成钢。
阿梨一手摸着自己的头耳坠子,笑得眉眼弯弯,揉揉小结巴的头发道,“不要闹,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小结巴见阿梨不肯帮他,又转向阮言初,谄媚地叫了声,“小哥哥。”
阮言初比小结巴要大上一岁,由于性格原因,更沉稳些,也很好脾气,用手沾了点茶水,到小结巴眉上抹了把,淡淡道,“听阿梨姐姐的话,不要淘气。”
韦翠娘挑眉,见所有人都向着她,有些得意。
小结巴鼓鼓嘴,趴到桌子上不说话了。
冯氏只在一边瞧着他们,也不表态,总是笑盈盈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眼瞧着天要黑了,马车终于停下。薛延打开车门招呼大家都下来,准备生火做饭,大半日未见,他想念阿梨得紧,将冯氏搀扶下来后,车里就剩下阿梨一个人,薛延快速凑上去亲了她脸颊一口,又掐着她的腰将人抱下来,动作花哨,还要在空中打了个旋儿。
阿梨轻笑,紧紧勾着薛延胳膊,小声说着悄悄话。
她高兴道,“翠娘刚给我画的妆,你瞧着好看吗?”
薛延捧着她的脸左右端详,最后啵的又亲了她的眼皮一口,夸赞道,“我家媳妇真是美死了,怎么就越来越漂亮呢,螓首蛾眉,明眸皓齿,仙女下凡似的。等以后安稳下来,我也去学,日日给你画眉。”
阿梨便就更欢喜,脸上的笑都敛不住,和薛延一起手拉着手去采果子和野菜。
那边,胡安和已经将火给生起来,正在和韦翠娘到处拾干柴火。他袖子挽到肘间,弯着腰满额都是汗,虽然动作笨了点,但却是很体贴,把所有柴火都抱在自己怀里,不让韦翠娘受累。
韦翠娘颇为满意,她理了理衣袖,忽而叫住胡安和,状似不经意问,“你瞧着我比起早上,可有什么变化?”
胡安和认真端详了她一会,又认真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没有。”
韦翠娘抿了抿唇,往前探了步,重声道,“你再仔细看看!”
胡安和眼睛都眯起来,又看了好半晌,迷茫神色渐渐清明,忽而拍手笑了下。
韦翠娘唇角微勾,问,“看出来了?”
“看出来了!”胡安和满面欣喜,自信道,“你是为了考验我的意志,其实你根本什么都没变,但就是这样问,来看我到底会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还好我聪颖,及时识破你的诡计,所谓兵不厌诈!”
“……”韦翠娘差点被他气死,她往旁呸了口,上前揪住胡安和的耳朵,恨恨骂道,“你是猪吗?是猪吗?我擦了口脂化了妆,你是瞎子吗?还我的诡计,呵,你可真的是可聪明了呢,是不是还很骄傲?”
胡安和捂着耳朵哀哀叫疼,又趁着微弱的夕阳瞧了她好半晌,才终于反应过来,“好像是哎……”
韦翠娘强挨着将火给咽下去,但胡安和不知趣,紧接着又道了句,“咱们现在这逃难的,你却弄得像是郊游一样……”
韦翠娘瞬时便就炸起来,指着他的鼻子道,“你给我滚!”
胡安和抱着一捆干树枝,满面委屈,“我怎么了?”
“你挺好的。”韦翠娘冷哼一声,“是我,是我瞎,才能看上你。”
说完,她也不等胡安和反应了,转身便就去找阿梨。停车的地方选得很好,旁边就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薛延正蹲在溪边,采了片宽大叶子放在地上,给阿梨洗果子。山里的野苹果个头小小,又红又酸,汁水又浓,很解渴,阿梨有些乏了,坐在薛延的衣摆上,头靠着他的肩,昏昏沉沉打着瞌睡。
薛延半边身子不敢动,就那么让她倚着,低头搓着果皮上的泥污,认真细致。
韦翠娘站在一边看着他们黏腻恩爱的样子,心里愈发酸涩,觉得自己怎么就一时冲动答应了那个呆头鹅呢。做生意又做不明白,读书读得是好,但又不似人家那样有才情,没一点风流倜傥的才子样子,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虽说卯足了劲想要对她好,但又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