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光凭这个,还无法确定于国栋就是作案人。此时一直研究证物的二大爷也有了新的发现,证物中的两把锁有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使用铁片撬开的,然而在对比中,二大爷发现,两把锁上,大门上那把锁留下的痕迹非常深,而保管箱的锁则比较浅。于是公安们找来一把同样的锁,用铁片撬开后对比发现,这把锁的痕迹深浅与保管箱上的一致,而大门的锁上那深深的刻痕就显得非常古怪了。
找到了疑点,二大爷一鼓作气,把大门上的锁直接分拆了。打开后,他们立刻发现,这锁眼里有一些白色的痕迹。而精通业务的某人仔细比对后发现,这白色痕迹是一种国际间谍专用的速凝胶的残留物。
这种速凝胶在市场上是无法购买的,它是装在细管中,然后挤到锁眼里,等一分钟后,就会凝成固体,再取出来就是把非常好的钥匙。拥有速凝胶同时还知道伪造痕迹,以此来转移公安的调查视线,这不是一般毛贼能做到的。
由于案子可能和间谍有关,事情的处理程序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找到于国栋,防止发生更大的危险。
于是二大爷带着于国俊提供的哥哥照片,和谢青磊赶赴于国栋所在的南方农场。他们在路过西安时,特意找到兴平县那两个倒卖粮票的小子,给他们看了照片。结果,两人一致确认将粮票贱卖给他们的就是于国栋本人。
得了这个线索后,夫妻两人快马加鞭直奔中缅边境的某个农场。当他们见到于国栋时,都吃了一惊。躺在床上的于国栋已经瘦的皮包骨头,完全脱了相。
这位担惊受怕了四年多,最近更是快要崩溃的男人见到两个自称是公安的陌生人出现在面前时,没有惊慌失措,反倒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说:“我就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
于国栋没让二大爷费一点劲,痛快的把自己的秘密都倒了出来,原来这里还真的有外国间谍参合了进来。
一九六一年的夏季,于国栋扛着猎/枪,去了农场附近的山上打猎。这座山紧挨着边境线,半山腰上可以直接看见对面国家的边防哨所。
他在山上还遇到了一位农场的同志,这人外号“醉三儿”,平时嗜酒如命,有点钱都拿去买酒了,所以三十好几也没成家。因为在大家眼里他算是个落后分子,所以于国栋几乎没和他说过什么话。
然而,当他们在山上过夜时,遇到了突发的泥石流。两人为了活命,只好跑到了对面边境线以内。结果迅速被对方哨所内的士兵抓住了。
开始关了两天,也没说要把他俩怎么样。后来忽然来了个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人告诉他们俩,现在有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被当作间谍,就地枪决;另一个是投靠他,为米国情报局办事。
那人先问的醉三儿,醉三儿摇摇头说:“不能卖国,我做不来,你枪毙我吧。”结果那人当着于国栋的面,让战士开枪打死了醉三儿。
接下来轮到于国栋时,他挣扎了一会,最后还是活下去的**占了上峰。当他同意为米国情报局办事后,就被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有人教他如何使用暗号以及各种间谍工具,如何反侦察和射击,如何照相和制作秘写药水等等,最后还给他录了音、拍了照,算是握住他一个把柄的意思。
过了一个多月,于国栋回到了农场,按照间谍组织事先交代的,他将失踪的原因推到了泥石流上。之后还有人去山上找了一阵醉三儿,可是都没有什么结果,大家也只能当他是喝多了又碰上泥石流,已经遇难了。
刚回来的于国栋提心吊胆了一年多,发现没什么动静。渐渐的,他就把这事给忘记了,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但是今年七月,他收到了一封信。信里用密码写了,让他什么时间到城里的某个旅馆去一趟。
于国栋按信上写的,到那个旅馆开了间房,没多久一个蒙古女人敲开了他的房间。这个蒙古女人能流利的使用汉蒙两种语言,她交代了于国栋几件事情。首先她给于国栋一片药剂,服用后,能够让医院误诊他患了肝炎。让于国栋以此为借口,请三个月的假,回老家巴索伦镇治病去。在回去之前,还要再来一趟这个旅馆,到时候会交给他一箱假粮票和其他工具。然后要于国栋回去后,利用弟弟于国俊的关系,找机会把这些假粮票与真粮票进行替换。换掉后,将真粮票妥善埋藏起来,就可以返回农场了。
后面,于国栋基本都按这个蒙古女人说的做了,只是替换时,他考虑到实际行动的问题,就没把假粮票带进去,而是把真粮票偷出来,再把假粮票藏在粮站不远的一个空房子里。当他离开时,还偷偷拿了两万斤真粮票准备换成钱,自己花用,这也是他中途在陕西贱卖粮票的缘由。
问明了真粮票的埋藏地点,二大爷让谢青磊先回去报信。自己则找了当地公安帮忙,把于国栋看守了起来。这事情背后牵扯到了米国、缅甸甚至还有外蒙,所以很快首都就派了经办人桥山苗过来接手。
当得知假粮票已经全部回收了,而真粮票也在于国栋交代的地方挖了出来后,二大爷两口子就功成身退了。后面某些事情,不适合他俩再参合。至于这夫妻俩有没有暗地里搞点什么小动作,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次因为时间紧,后面两人又从华国最北边跑到了最南边,所以二大爷没能实现对儿子的承诺。不过好在,高大峰已经派小弟全程跟踪报道了,所以也没有再过多纠缠什么。
回来后,二大爷先去魏家报了个信,谢青磊还把那些魏巴超准备的特产也一并带了去。那是十斤左右的哈尔滨红肠,也不知魏小子攒了多久才买到的。
等他们俩回到高家坳时,已经是十二月中旬。村里的土砖窑已经烧好两窑了。这次烧窑除了要卖掉一部分换钱粮外,还要给村里两个孤寡老人修两间房子。这两位老人都没有子女,自己住的房子年限太久,已经成了危房。村长决定,赶在落雪前,给这两位老人各修一间屋子起来,至少保证他们能有个安全的地方吃饭睡觉。
忙忙碌碌就到了年底,因着今年粮食收得挺好,村民又多了些额外的收入,这让年底办年货的人们都喜笑颜开。二大爷带着妻子孩子,给各家都送了些年货,顺便检查了郑家几个孩子功夫都练的怎么样了。
这一圈看下来,不得不说谢青磊的眼光很好,郑秀才练了半年,如今力气已经赶上了十四岁的郑吉敏,眼看着小丫头将来搞不好就要成为一代女侠了。至于其他几个男孩,老大读大学还没回来,根本就没学上。老二倒是练的不错,如今打起来也是虎虎生风了。剩下老三郑吉敏虽然力气没有他哥大,但是天生带着份灵活劲,擒拿术竟被他打出了一点□□来。这里面郑吉达天分稍微差一点,练来练去只当是健身了。
至于陈家小子陈英俊,他如今已经可以独立看点小病了,只是李老爷子一直都很认真负责的跟在后面把关教导。
这两家都收了二大爷带来的红肠,这可是个好东西,上次吃了点,那味道口感,没得挑。做为回礼,两家也拿了不少好东西,像郑家,孙丽真手巧,给做了几件罩衫非常合身。尤其是高大峰的那件还用的是好料子,仿着中山装做出来的。
那小子穿上后,挺胸抬头,人五人六的四处拉仇恨。更别说穿回村后,几乎所有小伙伴看了后,都央求自家老娘也照样子做上一件。最后有那不幸遇到虎妈的,新衣服没要到,五指山倒是赢来了好几座。
转眼,新年到了。今年高家的养鸡事业被朱芸兰搞的很好,从最开始的十几只,到现在的近百只。反正高家人现在看见鸡蛋再也不会流口水了。而负责保卫自家土鸡的小狗黄排长也因此升职成了黄连长。
鸡多了,过年时,就很舍得杀几只尝尝鲜。所以今年的年夜饭里,土鸡汤、红烧鸡块、大盘鸡都做的份量足足的。再加上,腊月二十的这天,村长二儿子又从山上的陷阱里带回来了两头大野猪。大家乐呵呵的烧水剃毛、放血扒皮,剁吧好了,人人都分了不少肉回去。
看着桌上这满满登登的几个大盆,又是猪肉又是鸡肉的荤菜,二大爷感觉到,好日子越来越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有位新朋友登场:醉三儿——名字来源“一曲醉魅叁”,做为一个绝不叛变的爱国酒鬼,来来来,咱喝两杯!
下面是番外时间
…………………………………………………
黄排长的小心机
我是高家坳里的一名“军犬”,在我刚来到高大峰家时,立刻收获了两个女性小弟。可惜,她们很快就被这个家里最有权利的男人——高大峰,剥夺了喂养我的荣誉。
你问我是如何判断出高大峰最有权势的?这需要天分和智慧。
首先,这个家里,每个人都要去干活赚钱,只有一个人例外——高大峰。其次,每次吃饭,桌上最好的东西,都进了一个人的碗里——高大峰。然后,也是最重要的,高大峰是唯一拥有自己军队的人,虽然士兵都是些小鸟什么的,但是你不能否认,它们很有攻击性。(证人:家养狸花猫)
综上所述,你还有别的疑问吗?
既然确定了这个家的核心所在,我立刻就给自己做好了定位:我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二大爷小声吐槽:犬臣,没错。)
从此以后我就积极主动的帮助高大峰处理一些困难问题,例如他无法咬断的骨头、他刨得不够美观的土坑、他手痒需要找个东西蹭蹭之类的。总之我为他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而这些付出也迅速有了回报,今年我就升官了,直接从排长,变成了连长!
什么,你说我就是个牧鸡犬?!少女,你实在是太天真了,难道你看不出,这是高大峰又一支隐藏力量吗?等到他振臂高呼的那天……咳咳,算了,那画面太美,我还是洗洗睡吧。
………………………………………………………
下面是12月30日的感谢信!
先提个醒啊,12月31日是本月最后一天,那个营养液还没用完的同学,记得给自己喜欢的文丢一丢,下个月这些营养液就会作废了。恩,送给板凳当然更好了。
闲言碎语不用表,表一表炸雷英雄桥山苗,“桥山苗裔”队长今天一看,呀,要放假了,哟呵!高兴的使劲抱了抱板凳,然后扭头就跑。板凳伸出去拥抱的手还没缩回来,就消失在了一片手榴弹烟花之中……
“百里紫苏”抬头看着璀璨的烟花,忍不住许了个愿“但愿我的试菜员板凳,能早日归来,今天的地雷起司千层饼还没来得及吃呢。”
“疏影”抬头看了看天,又测量了下板凳的落点,然后精确的埋下了两颗彩漆地雷。不一会,板凳以脸部着地的方式,安全降落地面。就听“砰砰”两声,某人被喷了个花里胡哨、五彩缤纷。
“景宝”看板凳好不容易把身上的彩漆洗干净后,就摸出一个香水地雷对着板凳丢了过去。这一下,你算是知道了,什么才叫招蜂引蝶啊,嗡嗡嗡嗡嗡嗡!
“l。c”妹子正在海边游泳,忽然旁边蹿出一个黑影,带着一串嗡嗡声,直扑进了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