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君烨就笑了,却还是双臂收紧,眉宇间有些隐忧,道:“可是,那些朝臣平日里不去做为国为民的事情,偏偏盯着你的私事……就算这一次不成,那将来呢?咱们总要想个法子,让朝臣少操心你的事情才是。”
一番话说的醋味漫天。
萧无尘想,就算是宫外的小乞丐,都能闻到这股子醋味了。
他这样想着,心里却是高兴的。
不过,萧君烨担心的事情,他倒是想了个法子,正要说与萧君烨听时,就见萧君烨忽而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比他先一步开口。
“选秀的事情,尘儿先往后拖延上一月。待到边境大军快回洛阳时,我回去与他们会合,一道回洛阳。说来,此次边境大胜,边境将士居功甚伟,尘儿出城亲迎,倒也不是不可以。”萧君烨眯着眼睛,道,“不但如此,臣亦是居功甚伟。按照大兴律,以臣此次的功绩还有前番征战功绩,虽不能封王,却也可以封侯,还是能有封地的侯爵。”
萧无尘眨了眨眼,看他:“然后呢?”
萧君烨所说的确属实,不过,萧无尘也知道,萧君烨肯定也清楚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再弄出个有封地的侯爵来的。
“然后……”萧君烨笑道,“然后,自然是臣万般恳切拒绝封侯一事,陛下再三劝而不得,只得应下,收回成命,并因此应下臣一件事情,作为补偿。”
至于是哪件事情……
萧无尘心中隐隐有数,当下就不肯问了。
于是选秀之事,理所应当的往后推迟了,萧君烨藏在宫中和萧无尘相伴数日,就顶着一脸的大胡子,离开了皇宫,去和那边境大军会和。
承宁五年三月十六,大兴元帅萧君烨率众将领回洛阳,承宁帝出洛阳城亲迎,群臣陪伴左右。
十万大军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领头的大元帅萧君烨亦单膝跪下,与众人齐呼万岁。
萧无尘身着明黄色帝袍,亲自将萧君烨扶了起来,笑道:“爱卿此行,居功甚伟,朕竟不知该如何封赏爱卿才是。”
萧无尘此言一出,周遭四个丞相亦夸赞起来萧君烨的功劳来。
四个丞相都开口夸赞了,其余众臣亦是如此。
萧无尘笑眯眯的听着周围人夸赞萧君烨,简直要把萧君烨夸上天了,这才伸出一掌,掌心朝下,压了压,将周遭人声都压了下去,才意味深长地看着萧君烨道:“说来,皇叔此次的功劳,加上先皇在世时的功劳,朕登基时的功劳……几番相加,皇叔虽非朕之血缘至亲,但皇叔既是朝中臣子,既有功劳,正该封赏。说来……”他侧首看先左丞相,“左丞相,皇叔如此功劳,朕该如何封赏才是?”
左丞相低头一算,立刻额头见汗,道:“元帅几番功劳,都是大功。且两次为大兴将匈奴驱逐几千里,此等功劳,自该封王封侯……”咬了咬牙,又接着道,“且还是当有封地,犹如当年太。祖所封赏的异姓王一般……”
萧无尘转着手中扳指,“哦”了一声。
群臣皆不敢再说话。
萧君烨却突然开口:“臣虽未曾改姓,却的确不是萧家人。既非萧家人,自然没有赐封地为王为侯一事。陛下若要赏赐,还请赏赐其他,譬如金银,譬如府邸,譬如……承诺,皆好过封地。”
萧无尘不语。
萧君烨又说了两次,周遭群臣皆劝道,元帅既心中不愿得封地为赏赐,愿意要其他封赏,陛下也当成人之美才是云云。
一众人说了半晌,萧无尘才停下了把玩自己手上扳指的动作,双目定定的看着萧君烨,道:“既如此,就如皇叔所求。只是,此事终究是朕亏欠了皇叔,便许皇叔一个承诺,无论皇叔开口想要朕做甚么,朕定依着皇叔,绝不反悔。”
这话说的颇有些微妙,周遭有些臣子皱起眉头,觉得不对劲。可是,细细想来,哪里不对劲?陛下不肯赐封地,就许了个承诺给萧君烨,又有哪里不妥呢?
结果还没等这些人想通,就听得萧君烨忽然朗声开口。
“敢问陛下,当真……何事都可?”
萧无尘微微笑着:“自当如此。不过,这承诺只有一件事情,皇叔要仔细想好了,再说与朕听才是。”
萧君烨却是不肯再想,而是直接朗声开口:“臣要陛下,十年之内,不娶妻,不纳妾。不知陛下,可敢答应?”
众人哗然。
不只是萧无尘身后的群臣,还有萧君烨身后的十万将士,都愣住了。
显见没有想到这位大元帅竟是提了这样一个好似对大元帅自己没有好处、而帝王也不可能答应的要求。
可是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不该打理这个荒唐要求的帝王,却是轻轻一笑,答应了下来。
“朕还以为,皇叔会让朕准备两身新郎官的吉服。不过……君无戏言,朕既说了无论皇叔说甚么,都会应下,那么,皇叔既让朕十年之内,不娶妻不纳妾,朕答应。”
说罢,就上前去拉扯萧君烨的袖子,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是将萧君烨的袖子直接扯断。
众人:“……”断袖啊,大约只是巧合?
萧无尘却是不在乎旁人所思所想,正大光明的带着萧君烨,就进了宫。
承宁十五年,承宁帝从皇亲之中,挑选出一个聪颖听话的三岁幼儿,立为太子。
同年,承宁帝大婚。
大兴国泰民安,兴盛至极,周遭小国俱来朝贺,奉大兴为尊,并来参加大兴承宁帝的大婚。
只是大婚婚礼之上,非但不分嫁娶,且只有陛下与皇夫,却无皇后。
……
后,野史记载,大兴朝承宁帝,昏庸无道,体弱而好男色,不理政事,有悖伦常,为和皇叔摄政王苟合,捏造其身世,并将江山社稷,托付情人摄政王,实乃昏君之最。
然,正史又载,大兴朝承宁帝时,乃是大兴朝最兴盛之时。亦是史册所载,国土最为宽广,周遭小国最为信服之时。
承宁帝萧无尘,当为明君;摄政王萧君烨,当为良臣。
君臣和睦,叔侄情深乃为史实,然,断袖分桃、男男成婚一事,当为大兴朝之后的朝代为污蔑二人故意捏造尔。
(正文完)
第85章 番外 一鸩酒()
萧无尘在郊外,一众臣子和一众将士面前,答应了萧君烨十年内不娶妻不纳妾,并且和萧君烨携手回宫的事情,很快就在民间传了开来。
一众臣子脸都铁青了。
他们原本所想的,仅仅是让萧君烨莫要再成为下一个有着藩地和兵权的藩王而已。结果……结果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萧君烨胆子竟然如此之大,虽说不要藩地和兵权了,却是在众人面前,直接令君王十年之内,不得娶妻纳妾!
十年啊!
承宁帝萧无尘今岁二十有三,这个年纪莫说是成亲了,不少这个年纪的普通男子,早就已经有儿有女了。
而承宁帝至今还没有成亲。
没有成亲就罢了,二十三岁的年纪,倒也算不得太大,这个年纪抓紧时间成亲生子,倒也不算太晚。
可是,那萧君烨糊涂,竟是提出让至今没有一个子女的承宁帝不娶妻不纳妾,帝王无储君,如此大兴朝如何能安稳太平?
然而更让众臣子心中惊异的是,萧君烨糊涂就罢了,为何承宁帝竟是会和萧君烨一样的糊涂,竟是当真答应了萧君烨的要求?纵然是当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开口,承宁帝也该有其他法子,或是缓和,或是延迟,或许改变这个承诺,可是承宁帝为何会当着众多臣子和将士的面,就当真答应了这件事情?
甚至不但答应了,还拉着萧君烨的手,和他一同正大光明的离开?
难道说,承宁帝早早就知晓了元帅萧君烨的这个要求?并且早已打算好了答应这件事情?
众多臣子和将士惊骇之下,彼时竟是在送走了携手离开的承宁帝和元帅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们方才,正该集体跪拜,求萧无尘收回成命才是。
可是现在,事情已然成了定居,不但是他们这些臣子知道了,跟随并忠心萧君烨的十万将士亦知道了,而人言可畏,既是有人知道了此事,那么,洛阳城的百姓,甚至大兴朝的百姓,也是迟早会知晓这件事情的。
难道他们的帝王,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打算等过了十年,再来考虑成亲生子的事情?
不少人都觉脑袋嗡嗡直响,不明白萧君烨为何会提出这样无理取闹的要求,更不明白萧无尘又为何会答应,俱都窃窃私语,面上一派担心之色。
可是也有些人耳朵尖,早早就听到了萧无尘那时说的话——
“朕还以为,皇叔会让朕准备两身新郎官的吉服。”
两身新郎官的吉服,这是何意?
而之后承宁帝去扶起单膝跪在地上的萧君烨时,又有意无意的将萧君烨的袖子扯断了——若承宁帝当真是无意而为之,那便只是巧合;若承宁帝乃是有意而为之,那就是想要坐实了“断袖”之嫌。
一些聪明人倒是不愿意自己承宁帝当真断袖,可是,若是只有这么一件事情,他们或许还能自欺欺人,告诉自己这件事乃是巧合。可是,除了扯断袖子这件事情,承宁帝之前奇怪的言语,还有承宁帝对元帅萧君烨格外的亲昵和信任,都让他们心中的疑问越来越严重。
奈何不等他们的疑问得到答案,洛阳城中,就传出了承宁帝君无戏言,当真答应了元帅的无理要求,乃是真正的一国之君,真正的君子这样的传言……
左丞相闻得这个消息,当即大怒,随即就进宫去,将这个消息说与萧无尘听,并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陛下先前虽不得已应了元帅十年之内不娶妻纳妾的事情,但凡事都有转圜余地。这件事情暂时不好处置,便暂且搁置。待等个一两年,陛下想法子让太后娘娘和太皇太后同时被两位先帝托梦,说是必须让陛下娶妻纳妾生子,元帅在长跪上奏折,言道自己错了,如此的话……虽说牵强,但终究是能将此事圆了过去,想来百姓最在乎的就是陛下能亲政爱民,至于其余诸事,陛下究竟何时成亲,他们也不会太在意了。”
左丞相忙忙说了一通,又嘱咐道,“只是这件事情可以延后一二年再做,但是,朝中和民间最近却是有人传言陛下和元帅……走得太近。且自元帅从边境归来,元帅都一直住在宫中,此事终究于理不合。而世人偶有如长舌妇者,定会以此事来构陷陛下与元帅的叔侄之情和君臣之义,陛下为着自己和元帅的清誉着想,还是快些让元帅回元帅府居住,并且最好……早日成亲才是。”
左丞相历经三朝,年事又高,单单是做丞相就做了二十多年,对于各种麻烦问题都能想到解决的法子。这不,虽说萧无尘和萧君烨这次闹出来的麻烦稍稍棘手了些,左丞相苦苦思索了一宿,倒也想出了解决之道。
只要萧无尘和萧君烨之间当真青青白白,或是二人之中,只要有一个是清醒明白的,那么,他提出的解决法子,就定然没有问题。
可惜就可惜的是,萧无尘却没法子接受左丞相解决这个麻烦的法子。
“左丞相,”萧无尘站起身,顿了顿,亲自为左丞相倒了杯茶,递了过去。
左丞相忙忙